普通高校師生交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_第1頁
普通高校師生交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_第2頁
普通高校師生交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_第3頁
普通高校師生交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_第4頁
普通高校師生交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通高校師生交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易 麗摘要:師生交往是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我國高校改革的深入,當前我國高校師生交往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新問題,因此研究高校師生交往具有典型意義,同時它也是高校教育教學中出現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對我們提出的迫切要求。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高校師生交往現狀的研究,形成對師生交往的合理認識,并希望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關鍵詞:交往;師生交往;高校師生交往;現狀;策略abstract:the intercours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important for the

2、study of thoeries and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the re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issues arise from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it seems very significant to conduct this stud

3、y.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n urgent call for the resolvement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al issu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rough this study, the author wants to have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s well as to provide

4、 the experience for the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key words:intercourse; present situations; strategies1、緒言師生交往是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重要內容。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教學中,人們更多地關注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對師生交往的研究還不深入。 王歡著.試論在高校如何建立互動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載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當前我國高校師生交往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新問題,因此,研究高校師生交往具有典型意義,同時它

5、也是高校教育教學中出現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對我們提出的迫切要求。2、高校師生交往的現狀2.1師生交往機會少,關系疏遠淡化當前,我國高校師生交往呈現出交往時間、機會少,內容單一的現狀。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到,除了學習方面以外,他們沒有共同的話題。這種交往狀況自然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疏遠淡化。情感性是師生交往關系的一個重要特點,情感融洽是師生交往的理想狀態,衡量它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師生間情感距離加大,師生感情有疏遠的傾向。2.2 師生交往渠道狹小,交往輻射面過窄高校師生交往的渠道狹小表現為交往僅局限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正廣泛地運用于高校課

6、堂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忙于操作電腦,很少讓學生見到教師的體態,從而把師生距離拉開。高校師生交往的輻射面過窄體現在師生人際交往圈子的狹小,交往主要局限于輔導員、任課教師與少數學生干部當中。2.3 師生關系不平等,教師的影響力下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把自己的歡樂與痛苦告訴老師,不愿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終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教師必須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但是在高校中,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只能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他們把自己高高地凌駕于學生之上,這就使學生喪失了同教師平等交往的機會。師生關系的不平等降低了高校教師在學生中的影響力,此外,網絡的廣

7、泛普及使教師的權威受到挑戰,也造成了高校教師影響力的下降。3、高校師生交往現狀的原因分析3.1教育系統外部的影響因素3.1.1傳統文化、觀念對師生交往的影響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深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上都強調向內求索,而不向外求索。這種我本固有的人生發展定位觀,滋長了中國人的封閉心理,表現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就是:老師一提問,學生們都一律低下頭。長期的等級觀念、權威化價值取向,反映在高校中就是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和師道尊嚴。在師生交往中,教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真理的化身,學生不能更不應對教師提出懷疑和否定。在師生交往中缺乏平等,尤其是人格上的平

8、等意識。3.1.2 社會人際關系的變化影響師生交往關系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相互交往功利意識日益加強,重視交往中利益與效率的實惠,而感情因素、倫理觀念則由維系人際關系主要紐帶的地位逐漸被取代,人際交往也滲透了等價交換原則。人際關系的這些新變化也使師生交往關系中情感因素趨向淡薄,師生之間交往的情感成分減少了,非情感性成分增加了。3.1.3 網絡社會影響師生交往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師生交往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網絡在給師生交往帶來開放性的同時,也使師生面對面交往的機會減少,使得師生交往具有了封閉性的特點。它使師生人際交往的意識更趨淡漠。另一方面,在今天的網絡社會中,高校教師不再成為唯一的知識來源,教

9、師對教學信息的壟斷地位受到威脅。由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發布的2004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中看到:中國大學生上網率為84;56.4的大學生以互聯網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3.2 教育系統內部的影響因素3.2.1 高校教育價值觀念阻礙了師生交往我國高校教育觀存在明顯的局限,其表現為“無論是對時代的認識,還是對學生的認識,學校教育的認識都側重于認知,在一定意義上依然是樂觀的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所以,這在理性上放大了知識、智能、科學、技術在人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在實踐上則缺乏對人的精神力量的培養的重視。”葉瀾著.時代精神與教育理想的建構,載教育研究1994年第10期在這種觀念指導下,師生之間富有

10、生命意義的交往關系被知識教學擠到了邊緣地位。偏重于認知結果的教育評價觀使教師更加忽視學生的個性與需求,忽視對學生的理解和幫助,忽視與他們的交往。3.2.2 輔導員制度阻礙了師生交往輔導員在日常生活、紀律、學習等方面部對學生負責,這對學生的全面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但另一方面,這種輔導員制度也容易使廣大教師和學生產生一種錯誤認識。許多教師認為與學生交往、聯系應是輔導員的事,與自己無甚關系。相應地學生也認為輔導員是專門與自己打交道的,一切事情應與輔導員聯系。輔導員制度的設立干擾師生交往在高校師生心理上是顯著的。3.2.3 高校教學組織形式制約師生交往班級授課,特別是大班授課,主要采用的是講授法。

11、這種教學方法容易使教師陷入滿堂灌的情境,忽視學生的接受,忽視師生交往。德國交往教學論流派認為,“交往成份的雙重性,任何交往都始終離不開以一定內容進行交往,也離不開以一定關系進行交往,這就是說,任何交往都必須包含內容與關系兩個成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交往的內容,而且要重視交往關系。”李其龍譯.德國教學論流派,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但在當前的高校課堂中,大部分教師上課時只重視交往的內容,即知識,而忽視交往的關系。3.2.4 高校擴招制約師生交往12001年到2004年,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人數年均增長186。2005年,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計劃已經達到475萬人。短短幾年間,高校招生人數翻

12、了兩番,師生比由過去的平均不足1:7增加到1:18,少數學校甚至高達1:25以上。靖國安著.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制度創新,載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教師常常要面對百人以上的學生進行授課,客觀上造成師生交往的困難,交往機會相應地減少。3.2.5 高校合并影響師生交往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高校建設突飛猛進,高校發生了并校高潮。伴隨著高校合并現象而來的是多校區辦學模式的誕生,高校園區的增多,一些合并高校的地址一般相距較遠,各校區分布較散給師生交往帶來極大的不便。3.2.6 教師個人因素3.2.6.1 教師的教育觀念不利于師生交往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指在一定

13、社會和時代的教育實踐中,教師對教育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認識和看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涵其中,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 “教師權威的絕對化,在維護、鞏固上下有別的師生身份制度的同時,壓抑了學生的表達欲,從源頭上阻斷了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溝通,喪失了交往的可能性。”李政源著.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7期由于教師的權威性,學生喪失了同教師平等交往的機會。3.2.6.2 教師工作特點影響師生交往高校教師的工作是培養高級人才的復雜的腦力勞動,既要教學(管理),又要從事科研,創造性強,工作要求高,壓力大。其工作任務決定了高校教師把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教學科研或專業學術方面

14、,疏與同學生交往。并且教師一周的最低工作量為8節課,但絕大多數教師每周至少有12節課,有些教師甚至超過30節課,如此大的工作量使得教師疲憊不堪,無心關注與學生的交往。3.2.6.3 少數教師素質不高成為師生交往的阻礙教師素質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綜合品質。目前,少數高校教師素質不高,表現在知識儲備少、交往能力不強以及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幾個方面。3.2.7 學生個人因素3.2.7.1 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妨礙師生交往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妨礙了師生交往。首先,大學生自我意識突出。在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大學生們想要擺脫依賴性和

15、幼稚性,充分發展和滿足自己的獨立性,不愿主動與教師多接觸。此外,高校師生交往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角色,主體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希望進行平等交流。但由于不少的高校教師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威,在交往中不能做到師生平等,這使得學生不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這一對矛盾成為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第二個特點,這對矛盾導致了他們對教師的“封閉性”。大學生體格的增長已全面接近或達到成年人的水平,進入相對的穩定期。但大學生的年齡特點正處于心理學家所說的心理“斷乳期”,即正處于走向成熟但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期。處于這一階段的大學生的觀點與作為成年人的教師差別很大。正是這種差異使得學生不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

16、的觀點、看法。3.2.7.2 學生的職務影響師生交往學生是否擔任干部是影響師生交往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高校中,教師與擔任班干部的學生的交往多于與普通學生的交往。這是因為教師與班干部有更多的聯系,這使得二者通過公務型交往促進了非公務型交往。4、改善高校師生交往的策略高校師生交往的改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師生交往雙方共同努力,而且還急需社會和高校的積極支持和參與。教育系統外部是高校師生難以涉及的因素,本文僅從教育系統內部來分析改善師生交往的策略。4.1 學校方面4.1.1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所謂本科生導師制就是高等學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專業教師負責對一定數量的本科生進行學習、研究及發展

17、方面的指導。 靖國安著.本科生導師制:高校教書育人的制度創新,載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高校可以讓任課教師也成為管理學生的“輔導員”。也就是說,教師要參與學生的量化考核、評優鑒定等管理工作,呈現出一種立體管理。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采取個別交流或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師生在這些交流、活動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增進感情。4.1.2 適當增加教學和師生交往在教師評估指標中的權重目前高校教師評估指標都特別重視教師科研能力和水平,而科研能力和水平又被量化為發表論文的篇數和所發期刊的檔次。阿什比認為,“大學教師具有雙重忠誠,一方面,他要忠誠于他服務的大學和他教育的學生;另一方面,他要忠誠于他致力的專業學術。在

18、這兩者之中,教師往往更熱衷于后者。把科研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對教學工作的付出視為浪費自己的時間。” 阿什比著 藤大春,藤大生譯.科技發達時代的大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科研能力給教師帶來實際利益,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教師把精力集中到發表論文方面,相對忽視了與學生的交往。因此高校教師的評估指標應該向教師教學能力偏移,把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溝通作為評估教師的一項指標。4.1.3 拓展師生交往渠道,搭建師生交流平臺交往渠道的狹窄致使師生交往障礙,嚴重影響了高校師生關系。因此高校要為師生交往創造平臺。學校要利用多種途徑,利用網絡資源等現代科技,開放教學、科研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與實踐活動,

19、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參加學生活動,尤其要提供師生共同完成科研創作的機會,促進雙方互動,使師生關系在和諧、團結、共勉的氛圍中得到升華。4.2 教師方面4.2.1 轉變教師觀念行為是思想的反映,教育者的活動直接受到他個人的教育觀的支配。教育者觀念的失誤是產生偏差行為的根源,只有先解決觀念問題,疏通思想,才能有行為的徹底轉變。改善師生交往的現狀首先需要教育者觀念的更新與轉變。4.2.2 轉變教師角色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讓每一個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前,教師在許多方面也無法承擔起指點迷津的職責。那種教師可以將“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教師必須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以一副嶄新的面孔出現 。

20、4.2.3 提高教師的素質“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馬克思 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對于教育活動中的問題來講,任何先進的教育思想要想發揮出它的指導作用,關鍵是要有高素質的實踐者。教師作為師生交往中的啟動者,他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師生交往的質量。4.2.3.1 提高教師的交往能力教師的工作實質上是人與人的交往活動,其中最根本的是師生間精神溝通,情感的交流和個體人格的影響力。“成年人回首自己的學生生活時會發現,給自己啟蒙的,不是學校里學的教材或技能,而是作為個人的教師。”瞿寶國主編.教育學文集.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教師要

21、實現有效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其積極主動投入到教育中去,離不開與學生的對話和溝通。4.2.3.2 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高校教師,是知識殿堂中圣火的傳播者。首先要加強政治素質修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其次要加強自身道德品質培養。愛因斯坦說: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重要源泉是教師的德和才,無德無才的教師是絕對不可能受到愛戴和尊敬的。第三,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同時教師要有各種才能及興趣愛好,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與學生共同交往,彼此提高,消除心理上的隔閡。4.3 學生方面4.3.1 轉變學生觀念,變被動交往為主動交往師生交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這一過程中交往雙方應積極主動。但在實際的高校師生交往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