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兒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1頁
2017年兒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2頁
2017年兒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3頁
2017年兒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4頁
2017年兒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肺炎喘嗽(肺炎)中醫診療方案中醫病名:肺炎喘嗽(TCD編碼:BEZ020)西醫病名:肺炎(ICD-10編碼:J18.901)肺炎喘嗽是以肺氣閉塞為基本病機,以發熱、咳嗽、氣促、鼻煽 為主要表現的肺系病證。肺炎喘嗽相當于西醫學的肺炎,即由不同病 原體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 / TO01 . 4-94 )肺炎喘嗽的診斷依據。1.1起病較急,有發熱,咳嗽,氣促,鼻煽,痰鳴等癥?;蛴休p 度發紺。1.2病情嚴重時,喘促不安,煩躁不寧,面色灰白,發紺加重, 或高熱持續不退。1.3稟賦不足患兒,常病程遷延

2、。新生兒患本病時,可出現不乳, 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臨床癥狀。1.4肺部聽診:肺部有中、細濕羅音,常伴干性羅音,或管狀呼 吸音。1.5血象:大多數白細胞總數增高,分類中性粒細胞增多。若因 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細胞計數可減少、稍增或正常。1.6 X線透視或攝片檢查:肺部顯示紋理增多、紊亂,透亮度降低, 或見小片狀、斑點狀模糊陰影,也可呈不均勻大片陰影。2.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試行) (中 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2006年 10月)2.1 有外感病史或傳染病史。2.2 起病較急,輕者發熱咳喘,喉間痰多,重者高熱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動,嚴

3、重者出現煩躁不安等癥狀,發展為變證可出現面 色蒼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溫或厥冷,短期內肝臟增大?;虺?續壯熱不己,神昏澹語,四肢抽搐。初生兒、素體氣陽不足的小嬰兒 上述部分癥狀可不典型2.3 肺部聽診可聞及中細濕啰音。2.4 實驗室檢查:(1)胸部X線檢查:肺紋理增多、紊亂,可見小片狀、斑片狀陰 影,或見不均勻的大片狀陰影。(2)周圍血象檢查:細菌性肺炎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病毒性肺炎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可增多。(3)病原學檢查:細菌培養、呼吸道病毒檢測、肺炎支原體檢測 等,可獲得相應的病原學診斷,病原特異性抗原或抗體檢測常有早期 診斷價值。(二)證候診斷1. 風熱閉肺證

4、:咳嗽,喘急,鼻煽,或伴發熱重,惡風,鼻塞流 涕,咽紅,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指紋紫紅于風關。2. 痰熱閉肺證:咳嗽痰多,喉間痰鳴,呼吸急促,發熱,胸悶納 呆,泛吐痰涎,舌紅苔黃厚,脈滑數或指紋紫于風關。3. 痰濕閉肺證:咳嗽痰多,色白清稀,氣急喘憋,胸悶納呆,泛 吐痰涎,困倦乏力,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膩,脈滑或指紋紫于 風關。4. 毒熱閉肺證:高熱不退,咳嗽劇烈,氣急喘憋,便秘搜赤,面 赤唇紅,煩躁口渴,舌紅而干,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指紋青紫。5. 心陽虛衰證:面色蒼白,咳嗽頻作,咳聲重濁,喉間痰鳴,氣急 鼻煽,口唇青紫,呼吸困難,或呼吸淺促,四肢厥冷,煩躁不安,或 神萎淡漠,右脅

5、下出現痞塊并逐漸增大,舌質略紫,苔薄白,脈細弱 而數,或指紋青紫,可達命關。二、治療方案(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1. 中藥湯劑(1)風熱閉肺證治法:疏風清熱,宣肺開閉推薦方藥: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炙麻黃、生石膏、杏仁、 甘草、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2)痰熱閉肺證治法:清熱滌痰,泄肺開閉推薦方藥: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炙麻黃、石膏、杏仁、 甘草、葶藶子、魚腥草、瓜萎殼、桑白皮。(3)痰濕閉肺證治法:健脾燥濕,豁痰開閉推薦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陳皮,制半夏,茯苓,蘇子, 紫苑,冬花,白芥子,萊菔子。(4)毒熱閉肺證治法:清熱解毒,泄肺開閉推薦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三拗

6、湯加減,炙麻黃、杏仁、枳殼、黃連、黃芩、桅子、石膏、甘草、知母。(5)心陽虛衰證治法:溫補心陽,救逆固脫推薦方藥: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白芍、 甘草。2. 中藥煮散劑(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針對肺炎喘嗽的常證,以宣肺開閉清熱化痰為基本原則,選用兒 科院內制劑中藥煮散劑,再結合患兒臨床表現、舌象、脈象,根據不 同證型隨證加減。煮散劑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濾渣服。3.中成藥辨證選擇小兒清肺顆粒、肺力咳口服液等。(二)中藥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等,根據說明書按兒童年齡及體重 計算用量。(三)外治法1. 藥物穴位敷貼療法適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輕癥)咳嗽或氣喘 癥明顯者。2

7、. 霧化吸入療法 適用于咳嗽氣促,或痰多難咯者。3. 中藥灌腸法 口服中藥困難者可選擇中藥灌腸法, 根據不同證 型、配取相應的中藥液體(辨證湯劑)。4. 拔罐療法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羅音難消者。5. 伏九貼敷療法適用于慢性肺炎與反復肺炎的患者。三、護理1. 室內通風,保持安靜,盡力避免患兒煩躁、哭鬧;2. 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痰;3. 必要時吸氧,一般采用40%50%氧氣濕化后經鼻管或面罩給 氧;4. 給予容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食物;5.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出入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 記錄;6. 控制鈉、水攝入,輸液時避免速度過快、液體量過多,以防止 增加心臟負擔。四、療效評價(

8、一)評價指標1. 主要癥狀:發熱、咳嗽、痰鳴、喘促四大主癥的改善情況2. 體征:肺部羅音改善情況;3. 理化指標:X線全胸片陰影吸收情況。(二)療效判斷臨床痊愈:體溫恢復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癥消失,其它臨 床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肺部體征消失或 X線全胸片陰影明顯吸收。顯效:體溫恢復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癥及其它臨床癥狀明 顯好轉。肺部體征明顯好轉。有效:發熱、咳嗽、咯痰、喘促主癥減輕及肺部體征好轉。無效:發熱、咳嗽、咯痰、喘促主癥及肺部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 重,其他臨床癥狀也多無改善或加重。五、中醫治療難點分析1 .小嬰兒患肺炎時咳嗽反射較弱,常無力咳痰、痰多難除。解決方案:加強中醫外治方

9、法的挖掘、加強拍背與體位護理指導, 促進排痰。2.病毒、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療程較長,單純祛邪用 藥恐正氣難支,不利抗邪,但扶正介入的時機何時為好尚無規律。解決方案:根據中醫邪正相爭的發病學說與小兒肺脾不足的特點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探索早期外治敷臍護脾健胃,益氣扶正,內 治清熱化痰祛邪并施的療效。下一步的工作思路:1 .實施小兒肺炎中醫臨床路徑,以規范中醫的診療行為。2 .外治法根據中醫經脈穴位的理論,所用藥物既不受胃酶的干 擾破壞,又不經肝臟解毒而產生毒副反應,雖用藥量少,卻可顯著促 進肺部炎癥的吸收及啰音的消失,積極縮短病程,盡量減少抗生素的 使用從而避免其致體內菌群失調等諸多

10、不良反應。此方法簡便、經濟、 有效、深受患者及家屬的歡迎,因而應進一步在藥物、穴位的選擇等 方面改進以上所列外治法,并深入研究其他傳統外治方法,充分發揮中醫外治法的優勢。小兒泄瀉(小兒腹瀉病)診療方案中醫病名:小兒泄瀉病(TCD編碼:BEZ120)西醫病名:腹瀉(ICD-10編碼:k52.904)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瀉出如水樣。古人將大便 溏薄者稱為“泄”,大便如水注者稱為“瀉”。在未明確病因前,大便 性狀改變與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統稱為腹瀉病(diarrheal disease) 腹瀉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組疾病,是兒童時期發病率最高的 疾病之一。一、診斷(一)診斷標準1.

11、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 證診斷療效標準(ZY/ T001. 4 94)。(1) 病史: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的病史。(2) 主要癥狀:大便次數增多,每日 35次,多達10次以上,呈 淡黃色,如蛋花樣,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惡心、嘔吐、 腹痛、發熱、口渴等癥。(3) 主要體征:腹瀉及嘔吐較嚴重者,可見小便短少,體溫升高, 煩渴萎靡,皮膚干癟,囟門凹陷,目珠下陷,啼哭無淚,口唇櫻紅, 呼吸深長。(4) 輔助檢查: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球,少量紅、白細胞;大便病原 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生長,或分離出輪狀病毒等;重癥腹瀉 伴有脫水、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

12、紊亂。2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 7版胡亞美、 江載芳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1) 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2) 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病程2周以內。2 .遷延性期:病程2周至2個月。3 .慢性期:病程大于2個月。(三)疾病分型1. 輕型:無脫水,無中毒癥狀。2. 中型:輕至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3. 重型:重度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煩躁、精神萎靡、嗜睡、面 色蒼白、體溫不升,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咼)。(四)證候診斷1. 風寒泄瀉證:大便色淡,帶有泡沫,無明顯臭氣,腹痛腸鳴。或伴鼻塞,流涕,身熱。舌苔白膩,脈滑有

13、力。2. 濕熱泄瀉證:下利垢濁,稠黏臭穢,便時不暢,似痢非痢,次 多量少,肛門赤灼,發熱或不發熱,渴不思飲,腹脹。面黃唇紅,舌 紅苔黃厚膩,指紋紫滯,脈濡數。3. 傷食泄瀉證:大便酸臭,或如敗卵,腹部脹滿,口臭納呆,瀉 前腹痛哭鬧,多伴惡心嘔吐。舌苔厚膩,脈滑有力。4. 脾虛泄瀉證:久瀉不止,或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樣, 帶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殘渣。神疲納呆,面色少華,舌質偏淡,苔薄 膩,脈弱無力。二、治療方案1 .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風寒泄瀉證治法:疏風散寒,化濕和中推薦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厚樸、蘇葉、陳皮、大腹皮、 白芷、茯苓、白術、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棗、生姜。

14、中成藥:藿香正氣口服液等。(2) 濕熱泄瀉證治法:清腸解熱,化濕止瀉推薦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甘草、黃芩、黃連。中成藥:楓蓼腸胃康合劑等。(3) 傷食泄瀉證治法:運脾和胃,消食化滯推薦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陳皮、連翹、 萊菔子。中成藥:小兒化積口服液等。(4) 脾虛泄瀉證治法:健脾益氣,助運止瀉推薦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茯苓、白術、山藥、甘草、 白扁豆、蓮子肉、砂仁、薏苡仁。中成藥:醒脾養兒顆粒等。2. 推拿治療(1) 傷食瀉:補脾經,清大腸,摩腹,揉板門,運內八卦等,每日 1次.或順運八卦,清胃,補脾,清大腸,運土入水。(2) 寒濕瀉:補大腸,補脾經,推三關,

15、揉外勞宮,揉一窩風,揉 龜尾,推上七節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3) 濕熱瀉:清脾經,清大腸,推下七節骨,清小腸,推箕門,按揉足三里,摩腹,揉臍,揉天樞等,每日1次。(4) 脾虛瀉:補脾土,補大腸,捏脊,摩腹,推三關,運內八卦, 按揉足三里,推七節骨等,每日1次。3.外治法(1) 敷貼療法風寒瀉方:藿香、防風、蒼術、茯苓、炮姜。濕熱瀉方:葛根、黃連、黃芩、黃柏、車前子。傷食瀉方:丁香、焦三楂、焦神曲、雞內金脾虛瀉方:黨參、茯苓、白術、吳茱萸。將以上藥物分別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糊狀藥餅,根據患兒證型取一 人份,放置于患兒臍部,外以醫用腳貼固定,每次帖敷 6 8小時,每 日1次。(2) 針灸療法 針法

16、常規取穴:止瀉穴、足三里、三陰交。發熱加曲池;嘔吐加內關、中脘;腹脹加天樞;傷食加刺四縫。具體手法: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每日1次。 灸法:患兒取仰臥位,點燃灸條,距離皮膚 23厘米,灸至 皮膚紅熱為度,時間約1520分鐘。分別灸神闕、中脘、天樞、足三 里等穴,如食滯明顯,可加脾俞、胃俞等穴;脾腎陽虛者加腎俞,每日1次?;蜻x用多功能艾灸儀治療。(3) 中藥經皮治療(4) 生物電共振治療4. 基礎治療(1) 輕度脫水者給予ORS 口服補液鹽:中度以上脫水者給予靜 脈補液。(2) 體溫超過38.5攝氏度者給予口服布洛芬混懸劑或乙酰氨基 酚滴劑以降溫。(3) 合并細菌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四、護理

17、1. 適當控制飲食,減輕脾胃負擔。對吐瀉嚴重及傷食泄瀉患兒暫 時禁食,以后隨著病情好轉,逐漸增加飲食量,忌食油膩、生冷、污 染及不易消化的食物。2.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發生紅臀。3.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泄瀉變證。五、療效評價1.評價標準參照國家衛生部藥政局 2002年版新藥(中藥)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痊愈:大便次數、性狀及癥狀、體征完全恢復正常,異常 理化指標恢復正常,主癥積分減少90%。顯效:大便次數明顯減少(減少至治療前的1/3或以下),性 狀好轉,癥狀、體征及異常理化指標明顯改善,主癥積分減少 67%。有效:大便次數減少至治療

18、前的1/2以下,性狀好轉,癥狀、 體征及異常理化指標有所改善,主癥積分減少 67%、33%。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者,主癥積分減少 33%。2. 評價方法療程結束時對疾病、證候及安全性指標等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參照國家衛生部藥政局 2002年新藥(中藥)治療小 兒腹瀉療效評定標準。六、中醫治療難點分析運用中醫藥療法治療非感染性腹瀉具有極佳療效,而且可選方 法眾多,如何科學規范的對各種方法進行最優化、最經濟的組合成 為以后臨床工作的目標之一。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嚴謹規范的進行中醫外治法治療小兒泄瀉的臨床研究,為進一 步提咼療效、完善治療方案、發揮中醫特色提供可信依據。急乳蛾?。毙员馓殷w炎、急性化膿性

19、扁桃體炎)中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證診療指南(中華中醫藥學會主編,中國中醫 藥出版社,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 學第二版(王士貞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診斷依據:(1)病史:可有受涼、疲勞、感冒病史。(2)臨床癥狀:起病急,咽痛,吞咽困難。全身可伴有惡寒、發熱、頭痛、納差、 乏力、周身不適等。(3)局部檢查:扁桃體紅腫,表面可有黃白色膿點,重者腐膿成片,但不超出扁 桃體范圍。下頜角淋巴結可腫大。(4)其他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白細胞增多。2.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醫藥院

20、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七版(田勇泉 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全身癥狀:多見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熱、食欲下 降、乏力、全身不適、便秘等。局部癥狀:劇烈咽痛為主,常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難。下頜下淋巴結腫 大,有時感到轉頭不便。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體腫大較顯著。體格檢查:急性病容。咽部粘膜呈彌漫性充血,以扁桃體及兩顎弓最為嚴重。 顎扁桃體腫大,在其表面可顯黃白色膿點,或在隱窩口處有黃白色或灰白色點狀 豆渣樣滲出物,可連成一片形成假膜,下頜下淋巴結常腫大。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二)證候診斷1. 風熱外犯證 咽痛逐漸加劇,灼熱,吞咽時疼痛

21、加重;扁桃體紅腫;發熱, 微惡風,頭痛,咳嗽;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2. 熱毒熾盛證 咽痛劇烈,吞咽困難;身狀熱,口渴,大便秘結。咽部及扁 桃體充血紅腫,或已成膿,或未成膿;舌質紅,苔黃,脈數二、治療方案(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 風熱外犯證治法:疏風清熱。推薦方藥:銀翹散加減。常用藥:金銀花、連翹、荊芥、防風、黃苓、赤芍、玄參、牛蒡子、桔梗、蘆根、竹葉、薄荷、甘草等。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金蓮花顆粒等。2 熱毒熾盛證治法:清熱解毒。(1) 無膿者推薦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牛蒡子、黃苓、金銀花、桔梗、板藍根、馬勃、 玄參、升麻、柴胡、薄荷、僵蠶、連翹、生甘草等。中成藥:疏風解毒

22、膠囊、金蓮花顆粒等。(2) 成膿者推薦方藥:普濟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化裁。牛蒡子、黃苓、金銀花、桔梗、 板藍根、馬勃、玄參、生升麻、柴胡、薄荷、僵蠶、連翹、天花粉、薏苡仁、生 甘草等。中成藥:黃氏響聲丸、疏風解毒膠囊、金蓮花顆粒等。(二)特色療法1. 吹藥選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中藥粉劑吹于患處,每日數次。2. 含服用清熱解毒利咽中藥含片或丸劑含服。3. 含漱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中藥煎水含漱,每日數次。4. 霧化吸入可用清熱解毒利咽的雙黃連注射液,霧化吸入,每日 12次。5. 針灸療法(1) 體針以合谷、天容、廉泉、內庭、曲池為主穴,天突、少澤、魚際等為配穴。每 次取主穴、配穴各12穴。(2) 刺血法咽痛劇烈伴發熱,扁桃體紅腫成膿階段,可用三棱針在耳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