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三單元測試卷(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 卷面分 5分)題號得分一二三總分一、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35分)1.默寫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使至塞上)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酈道元三峽)(2)默寫崔顥黃鶴樓的前四句。(4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
2、)題。(9分)石頭壘筑的城門只是幾個大小不一的門洞,除了牢固結實,絲豪沒有巍峨雄偉的感覺。這些看上去其貌不揚的 sh石城墻,至今保存完好,將方圓 3公里的古城圍合得如鐵桶一般,而且固若金湯,只留有 7個城門作為出入通道。(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3分)壘筑( li ) 巍峨( wi ) sh( 砂 )石(2)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語是“絲豪”,這個詞語的正確寫法是“絲毫”。(2分)(3)文中“其貌不揚”的“揚”的意思是漂亮,美麗;“固若金湯”中,“金湯”的意思是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非常堅固。(2分)(4)畫線句子運用了擬人、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再現了城墻的
3、建筑情況。(2分)3.運用課外閱讀積累的知識,完成(1)(2)題。(4分)(1)凡爾納(作者)的“海洋三部曲”之一的海底兩萬里中的尼摩船長說了一句話:“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以此來形容人類的進步。(2分)(2)“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一色大胡子。他走上前來,用溫文爾雅的口氣向我打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嗎?他是用英語講的。”文字出自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其中的“他”是周恩來。(2分)4.大自然中的四季風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文遠中學舉行“投身自然,感受四季”的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加這個活動,并完成下面的題目。(12分)(1)為了激發大家對自然美景的謳歌,有
4、的同學寫了上聯,請對出下聯。(3分)上聯:滿地花陰風弄影 下聯:示例 1:一亭山色月窺人。示例 2:漫天月光云遮顏。(2)請在下面橫線上填寫一個詞語或短語表明你的觀點,表達你對季節美景的鑒賞。從夏、秋、冬中選擇,詳細述說季節美在何處,請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出來。(5分)蓬蓬勃發的(夏 秋 冬)天最美,你看那挑著片片綠葉的豆苗,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地瓜秧,那朝天舉喇叭筒的玉米,無不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3)你描繪的文字中表達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所以請你再寫兩個句子。要求:根據畫線句子的寫法,仿寫句子;必須圍繞在上面表明的觀點;文字要簡潔。(4分)夏天,蓬蓬勃發,各種莊稼在暑氣的蒸騰下奮力拼搏,
5、在烈日的曝曬下用勁沖刺,在風雨的沖擊下越發堅強。 二、閱讀。(55分)閱讀下面文字,分別回答問題。(一)故都的秋(節選)(21分)郁達夫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
6、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陰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知天下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
7、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了!”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
8、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選自郁達夫文集)5.畫線句子所寫的內容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通過列舉作者在南方總是想起的北國秋天五個方面的景色,由此表達出對故都秋景的無限懷念之情。6.說“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有什么用意?(4分)由作者能夠看到的景色和聽到的聲音來告訴大家,這里的秋景美麗,在這里能夠感受到
9、秋天的濃重的氣息。7.作者主要抓住了故都的秋的哪一些景物來展開抒寫的?由此渲染出一種什么樣的特色?(5分)作者主要抓住了如北京的秋槐、秋蟬、秋雨以及果樹等方面的景物展開抒寫;由此渲染北京秋天的“清”、“靜”、“悲涼”、“成熟”的特色,可見作者的記憶之深。8.“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表達作用?(4分)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生動地寫出了這里的秋蟬之多,在故都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況,也所以至今讓人記憶猶新。9.作者在文中時不時提到南國的秋天,這樣寫有什么用意?(4 分)時不時地提到南國的秋天,這主要是為了與故都的秋進行對比,進而突出北國的秋的與眾不同,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10、,從而表達作者對故都秋的眷念情懷。(二)食物中的劇毒物質(19 分)方舟子去年 6 月初的一個早晨,在美國德州中部的一個牧場,一群牛正在吃草。突然,遠處的牛仔聽到了牛發出了痛苦的咆哮聲,他以為有母牛要生產,趕快沖過去,卻看到公牛、母牛都癱倒在地上,有的已經死亡。幾個小時后,這家牧場的18 頭牛死了 15 頭。獸醫對這些死牛進行解剖,在它們的體內都發現了氫氰酸,在牧草里也發現了氫氰酸,認定是氰化物中毒。這件事引起了 cbs 電視臺的注意,他們派記者做了采訪,隨后在6 月 24 日以“轉基因草與牛群死亡有關”為題做了報道,因為記者以為那群牛吃的那種牧草蒂夫頓85 號是一種轉基因草。長期以來,世界各
11、國反對轉基因技術的人士總愛傳一些吃轉基因作物導致人畜中毒的小道消息,但都經不起推敲。這次有大電視臺報道,似乎證據確鑿,于是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第二天 cbs 就發了更正,其記者擺了烏龍,分不清轉基因和雜交的區別。蒂夫頓85 號是一種用雜交方法培育的狗牙根草,早在 1983 年就已在美國佐治亞州的蒂夫頓培育出來。即便這種草有毒,也與轉基因無關。那家牧場已種了這種牧草長達 15 年,以前都好好的,為何突然變成了毒草?這可能和當地長期干旱有關。在惡劣的環境下,原本安全可食用的植物有時會產生毒素。在同一地區其他牧場的蒂夫頓 85 號牧草中也檢測到氫氰酸,但他們的牛群并沒有中毒死亡。為什么只有那家牧場的
12、牧草的氫氰酸含量高到足以立即殺死牛?或許那家牧場的牧草發生了基因突變,或許他家給牧草施的氮肥被氰化物污染。氰化物都含有氮元素,有的就直接被當作氮肥使用。一提起氰化物,人人知道那是劇毒物質,許多人馬上會想起電影里的人物咬氰化鉀膠囊自殺的鏡頭。但是氰化物并非都是人造的化工產品,在自然界中它到處都是。至少有 3000種植物含有氰化物,它們是含有氰基的配糖,氰基被封鎖了起來,是沒有毒的。這些氰基配糖儲存在細胞的液泡中,平時可能是作為儲存氮元素用的。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作為植物保護自己、抵抗不受歡迎的害蟲和草食動物的化學武器。害蟲、草食動物在咀嚼草木時,植物細胞的液泡破裂,里面的氰基配糖跑出來,細胞質
13、里的酶把配糖中糖的部分去掉,就產生了劇毒的氫氰酸。高粱的根中含有高含量的氰化物,所以不怕害蟲根螢葉甲的入侵,根螢葉甲一吃它的根就會被毒死,而高粱的近親玉米就沒有那么幸運,根螢葉甲成了破壞性最強的玉米害蟲之一。我們吃的食物中,有很多都含有氰基配糖,包括小麥、大麥、蕎麥、蠶豆、四季豆、蘋果、梨、杏、竹筍等等。只不過這些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中氰基配糖的含量很低,我們每次吃的量很少,人體內有酶把它們轉化成較為無害的形態,所以吃了不至于中毒。但是,有些人解除氰化物毒性的能力比較差,食物中的氰化物就有導致他們慢性中毒的危險。這些人包括吸煙的人、鐮刀型貧血病患者和利伯病患者。利伯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患者在 2
14、0 歲左右兩個眼睛出現視神經萎縮。有不少利伯病患者在喝了蘋果糖漿后,由于里面的氰化物而失明。食物的氰化物通常集中在我們不吃的部分,例如蘋果核、桃仁、杏仁中。這些不可食用的部分有時被誤食或當成藥物來使用,就有氰化物中毒的危險了。桃仁和杏仁都是常見的中 藥,有時還被當成補品。古人認為它們有“小毒”,其實,它們都含有大量的氰基配糖苦杏仁苷,吃下去后,被腸道細菌中的葡萄糖苷酶分解,產生有毒的氫氰酸。兒童一次吃幾粒桃仁、杏仁就可發生中毒,甚至死亡。有人以為把桃仁、杏仁炮制、煮沸了就無毒,這是很誤導人的,因為炮制、煮沸只能去掉桃仁和杏仁中已有的氫氰酸,但是去除不了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吃下去后還是會被水解成氫
15、氰酸,還是有毒。人們通常以為只有化工產品、化學藥品才有毒,天然藥物、食物是無害的,卻不知道所謂天然的東西同樣由化學物質構成,同樣可能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不知道這一點,就很容易成為植物化學戰爭的犧牲品。(選自大眾健康2016、3,略有刪節)10.食物中含有氰化物,為什么大部分人吃了不中毒而有些人吃了中毒?(8 分)大部分人吃了不中毒是因食物的氰化物通常集中在不吃的部分,而可食用部分中氰基配糖含量很低,每次吃的量很少,人體內有酶把它們轉化成無害形態;如果不可食用的部分被誤食或當成藥物使用,就有氰化物中毒危險了,另外有些人如吸煙的人、鐮刀型貧血病患者和利伯病患者解除氰化物毒性的能力較差,有導致慢性中
16、毒的危險。11.文章的主體部分主要說明了什么內容?(3 分)文章的主體部分主要解說了食物中的氰化物無毒和有毒的兩種情況。12.“這可能和當地長期干旱有關”一句中的“可能”能不能去掉?為什么?(4 分)不能去掉。“可能”表示推測,不肯定。去掉“可能”,句意就成了“和當地長期干旱有關”,與現實不符。用上“可能”,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13.文章結尾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說一說其表達作用。(4 分)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說明了天然東西同樣由化學物質構成,同樣可能含有有毒、有害成分。(三)答謝中書書(15 分)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 分)(1)山川之美美:美景 (2)猿鳥亂鳴亂:此起彼伏(3)沉鱗競躍鱗:魚(4)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奇:指奇山異水15.翻譯下列句子。(4 分)(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2)實是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仙境啊。16.簡要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碩士論文全攻略
-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數據隱私與數據安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市相城區2025年初三周考生物試題一含解析
- 山西省晉中市太古區2025年四下數學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名校2025屆高三下-期末聯考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內蒙古醫科大學《傳感器原理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波工程學院《中級日語聽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澄校2025屆初三3月第一次模擬語文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運城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五次重點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上饒市2025屆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經典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語文備考之古文人物傳記閱讀中選材與語言風格比較題型分析模版
- 山東省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資料管理規程
- 測繪生產成本費用細則定額
- 《功能性食品開發與應用》課件-維持血壓健康水平功能食品的開發與應用
- 新項目方法驗證能力確認報告(固定污染源廢氣-煙氣參數的測定HJT-397-2007)
- 2024版電力服務咨詢服務合同范本
- 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2023
- 臨床氣道凈化適應癥、技術選擇、實施、監測觀察及護理要點-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
- 健康生活:高血壓知識講座內容四篇
- 食品安全知識競賽考試資料
- 西方古代建筑史 知到智慧樹網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