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學知識文庫子部醫家:也是山人醫案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獻也是山人醫案以供大家參閱。為便于閱讀,除簡體字外,盡量保持原樣。由于部分古籍有損,有些古體字在電腦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請諒解。字數:40557也是山人醫案中風蘇(五一)肝腎久衰。內風襲絡。脈象緩大。肢體麻木。舌強言謇。此屬痱中之象。陰氣不主上承。當重培其下。兼佐熄風。熟地(四錢) 淡蓯蓉(三錢) 沙蒺藜(二錢) 清阿膠(二錢) 杞子(二錢) 黃甘菊(一錢) 茯神(二錢)鮑(五四)眩暈仆中。口 眼斜。舌強言謇。脈形浮散。此屬晚年肝腎氣衰。內風襲絡。陰液無以上供。擬滋陰熄風方。制首烏(四錢) 白蒺藜(二錢) 淮牛膝(二錢) 歸身(一
2、錢五分) 黃甘菊(一錢炒) 枸杞子(二錢) 明天麻(二錢煨)肝氣蘇(六三)夏令陽升。目昏頭暈。復遭嗔怒。肝氣大作。所以黎明跌仆。遂致神昏。脈形短數。舌苔黃濃。姑議滋清。羚羊角(一錢) 炒焦半曲(一錢五分) 郁金(一錢) 小生地(三錢) 橘紅(一錢) 石菖蒲根(三錢) 連翹心(一錢五分) 川貝母(二錢)蘇(六三)前議滋清方。服至兩劑。神識稍清。肝陽郁勃已解。臟陰虛損未復。今幸納谷加餐。腑陽無恙。高年明是肝腎氣餒。陰虛而陽無所附。陽神失守。致有目中妄見之象。非脫陽見鬼也。大忌祈禱。擾動陽神。恐陽愈偏而不返。再擬鎮陽法。以冀回春。人參(一錢) 清阿膠(二錢) 生左牡蠣(三錢) 五味子(五分) 龍骨(
3、三錢) 茯神(二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眩暈時(六一)痰火上實。頭暈。桑葉(一錢) 炒焦半曲(一錢五分) 鉤藤(三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廣皮白(一錢) 白甘菊(一錢) 明天麻(二錢煨)馮(六三)肝風內動。眩暈。制首烏(四錢) 黃甘菊(一錢) 白蒺藜(一錢五分) 豆皮(三錢) 杞子(二錢) 云茯神(二錢) 霜桑葉(一錢)倪(四六)煩勞則陽氣張大。脈來寸急尺緩。為嘔逆眩暈。是厥陽變化。內風鼓動。而后上憑諸竅。病不在乎中上。經云。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信斯言也。熟地(四錢) 杞子(二錢) 白蒺藜(一錢五分) 清阿膠(二錢) 菊花炭(一錢) 云茯神(二錢) 豆皮(三錢)頭風趙(四五)右偏頭風痛。目赤
4、。少陽郁火未熄。霜桑葉(一錢) 丹皮(一錢) 白蒺藜(炒一錢五分) 豆皮(二錢) 黃甘菊(一錢) 云茯神(二錢) 制首烏(三錢) 杞子(二錢)衛(五二)頭風痛。嘔吐便秘。肝陽化風上冒。擬柔緩和陽。復脈去參、姜、桂。加牡蠣。生左牡蠣(三錢) 細生地(三錢) 炙甘草(五分) 清阿膠(二錢) 麥冬(二錢) 南棗(三錢) 大麻仁(一錢五分)虛勞吳(五四)二氣交衰。怯冷。氣急妨食。且護陽。扶過一陽萌動再商。人參(一錢) 制淡川附子(一錢) 茯苓(三錢) 老姜汁(臨服沖入五分) 廣皮白(一錢) 炒焦半曲(一錢)陸(三二)經病陰損未復。氣浮咳嗽。胃納頗減。兼有吞酸。此屬下焦元海已竭。生氣不至。假借太陰面目。
5、非苦辛泄肺所宜。熟地炭(四錢) 遠志(八分炒) 杞子(炒一錢五分) 五味子(一錢五分) 萸肉炭(二錢) 紫衣胡桃肉(一兩) 茯苓(三錢)戴(三四)二氣已偏。熱熾氣急。跗腫便溏。當此夏令升泄。難望久延。人參(一錢) 河車膠(二錢) 胡桃肉(五錢) 熟地炭(三錢) 五味子(五分) 云茯神(二錢) 川斛(四錢)王(三六)胃氣方蘇。肺陰未復。咳逆便秘。非泄肺所能治之。北沙參(二錢) 揀麥冬(一錢五分) 叭噠杏仁(三錢) 肥玉竹(二錢) 川貝(二錢) 南棗(三錢) 云茯神(二錢) 紫菀(一錢) 生甘草(三分) 上藥十帖熬膏。董 骨蒸潮熱。便溏。大生地(四錢) 真小清膠(二錢) 地骨皮(三錢) 炙鱉甲(五
6、錢) 川連(三分) 玉竹(二錢) 釵石斛(三錢)王(十二)嗆逆。咽痛。便泄。霜桑葉(一錢) 叭噠杏仁(三錢) 苡仁(二錢) 象貝(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塊茯苓(三錢) 嫩元參(一錢五分) 炒焦建曲(一錢五分)又 溏泄已止。痰咳俱減。治宜扶土生金。蒸于術(二錢) 苡仁(二錢) 真川貝(一錢五分) 揀麥冬(去心,一錢五分) 新會皮(一錢) 塊茯苓(三錢) 南沙參(一錢五分) 黨參(一錢)咳嗽凌(十四)風溫上受。咳嗽惡心。鼻塞脈大。象貝母(一錢五分) 泡白杏仁(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牛蒡子(炒研,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霜桑葉(一錢) 桔梗(一錢)陸(廿八)咳嗽痰多。
7、初愈復發。霜桑葉(一錢)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五分) 象貝(二錢) 橘紅(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馬兜鈴(七分)吳(八歲)咳嗽嘔逆。中焦已痞。肺氣以下行為順。鮮枇杷葉(三錢) 郁金(一錢) 冬瓜子(三錢) 杏仁(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川貝母(去心研,二錢) 橘紅(一錢)徐(十二)咳嗽嗆血。腹中鳴響。咳早甚。則知胃陰虛。所服驅風降痰。徒傷其陽耳。白扁豆(三錢) 玉竹(二錢) 白粳米(三錢) 炒麥冬(二錢) 北沙參(三錢) 南棗(三錢) 川斛(三錢) 生甘草(三分)馮(四八)咳嗽哮喘。宜當溫散。制麻黃(五分) 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川桂枝(八分) 炙草(四分) 生姜
8、(一錢) 杏仁(三錢)沈婦(廿一)寒熱頭痛。咳嗽。臥不著枕。嘔逆。此屬胃咳之狀。當先制肝。旋復花(絹包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代赭石(三錢) 川貝(去心研,二錢) 郁金(一錢) 茯苓(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泡白杏仁(三錢)鐘(二十)脈虛細。晨咳。咳動即身熱。拘束自汗。腹中微痛。望色 白。病幾一月不痊。昨進辛寒不應。諒非邪著于里。是營衛二氣交怯。宗經旨虛則補母之義。黃 建中湯去飴、姜。加牡蠣、五味、茯神。嫩黃 (三錢) 桂枝(八分) 南棗(三錢) 五味子(一錢) 炙草(五分) 茯神(二錢) 左牡蠣(三錢)大白芍(一錢五分)陳(四六)咳逆無痰已久。經阻。少腹有形瘕聚。杜蘇子(炒研一錢)
9、草郁金(一錢) 炒楂炭(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炒桃仁(去尖一錢)歸須(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粉丹皮(一錢五分) 加降香末(三分)戴(二歲)面白無神。咳嗽。肺胃陰衰。真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 南沙參(一錢五分) 叭噠杏仁(研,三錢) 梨汁制陳皮(一錢) 茯神(二錢)川斛(一錢五分)吐血朱(三三)咳痰見血。肺胃久虛。桑葉(一錢) 杏仁(三錢) 川斛(三錢) 大沙參(二錢) 象貝(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玉竹(二錢)蔣(三六)吐血已止。脈象弦數。胃納不減。咳嗽氣沖。少陰久虛之象。防血復來。大淡菜(一兩) 牛膝炭(一錢五分) 白扁豆(五錢) 川斛(三錢) 參三七(五分) 糯稻根
10、須(五錢) 白茯苓(三錢)徐(三二)嗔怒肝陽上升。胃絡血涌。諸氣皆以下行為順。擬降氣法。蘇子(炒研一錢) 郁金(一錢) 南楂肉(二錢) 桃仁(炒,一錢) 丹皮(炒,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降香末(沖入五分)魏(四八)心腎精血不充。痰中帶血。胃納頗佳。后天生氣甚好。不致損怯之虞。熟地(四兩) 遠志(五錢) 山藥(二兩) 萸肉(二兩) 五味子(一兩) 茯苓(三兩) 芡實(二兩) 建蓮(三兩)雷(五四)脈左堅。肝腎陰傷失血。生地炭(三錢) 川斛(三錢) 山藥(二錢) 清阿膠(二錢) 麥冬(二錢) 茯苓(二錢) 左牡蠣(三錢)五味子(一錢五分)陸(五三)吐血已止。咳痰晡甚。暮熱氣喘。肺胃陰虛所
11、致。兼以養陰和陽。川斛(四錢) 白扁豆(五錢) 炙草(四分) 生地炭(三錢) 麥冬(二錢) 茯神(二錢) 清阿膠(二錢)又 昨進養陰和陽。痰咳已緩。暮熱盜汗。寐醒即止。再當鎮攝可安。生左牡蠣(三錢) 五味子(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清阿膠(三錢) 麥冬(二錢) 云茯神(二錢) 熟地炭(四錢) 遠志(八分)戴 少陰久虧。陽不潛藏。肝腎之血。亦隨氣升。沖胃犯肺。震動絡脈。溢于其上。以致咯出。左關脈漸平。右關濡軟略旺。瘀行未盡。略有咳逆。前議熟地。又取壯水。乃陰旺陽乃復辟之意。即經旨所謂陽在外。陰之使也。擬方候裁。熟地(四錢) 揀麥冬(二錢) 淮牛膝炭(一錢五分) 陳阿膠(另烊沖,二錢) 川貝母(
12、去心研,一錢五分)左牡蠣( 研三錢) 云茯神(二錢) 北沙參(一錢五分) 苡仁(二錢)又熟地(四錢) 白蒺藜(一錢五分) 云茯神(二錢) 揀麥冬(二錢) 霞天曲(炒,三錢) 制女貞(一錢五分) 北沙參(三錢) 川貝(去心研,二錢)失音衛(三十)失音已久。胃納頗佳。非其氣之餒。當金匱金實無聲議治。麻黃(三分) 石膏(三錢) 杏仁(三錢) 生草(三分) 射干(五分) 苡仁(三錢)錢(四一)肺象空懸。其位最高。據述曾經吐血之后。聲音出不揚。飲食少納。干咳頻多。此屬少陰水虧。不能濟火。致君相上騰。燔爍嬌臟。不無受傷。顧本是滋陰補虛為要。然歲氣當深秋之際。肅化猶為最先。莫若暫用固金法。從金生水意。阿膠(
13、二錢) 北沙參(一錢五分) 生地(三錢) 生雞子黃(一枚)麥冬(二錢) 川斛(四錢) 茯神(二錢) 生甘草(三分)戴 瘀咯將凈。痰咳亦緩。肺胃絡脈。乃肝陽潛伏。漸有寧靜之象。今診得左關弦形已退。右關脈已鼓指。而獨右寸軟弱。左尺虛細。右尺微小。六脈雖未調和。審體質未始不為平脈。古人所謂未見病脈。即平脈也。仍擬養腎。佐以健脾。熟地(四錢) 北沙參(一錢五分) 淮山藥(炒,二錢) 陳阿膠(二錢) 揀麥冬(一錢五分)建蓮(去心,二錢) 云茯神(二錢) 川貝(二錢) 蒲黃(炒黑,五分)又 填納下焦。肝腎肺胃絡脈漸寧。痰咯雖未凈盡。而臟陰離絡之瘀已盡。然而頤養寧神。絡脈完固。不致貽患。仍擬肝腎定例。少佐清
14、化。熟地(四錢) 揀麥冬(一錢五分) 建蓮(二錢) 陳阿膠(二錢) 川貝(一錢五分)淮山藥(炒,二錢) 左牡蠣(三錢) 沙蒺藜(二錢) 云茯神(二錢)又 自瘀盡以來。絡脈鞏固。肝腎根蒂亦基。痰咯亦少。形神頗安。脈右寸軟。尺小弱。余部中和。但此小雪節候。值少陰用事之時。只宜靜養。以待一陽來復。其調劑仍宗前議。聊以益氣佐之。熟地(四錢) 西黨參(二錢) 酸棗仁(炒焦,二錢) 陳阿膠(二錢) 揀麥冬(一錢五分)云茯神(二錢) 川貝(一錢五分) 建蓮(二錢) 炙草(四分)又 照前議參脾為生痰之源治。熟地(四錢) 炒焦冬術(一錢五分) 棗仁(炒黑,二錢) 陳阿膠(二錢) 新會皮(一錢)揀麥冬(一錢五分)
15、 云茯神(二錢) 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 人參(另煎沖,一錢)又熟地(四錢) 北沙參(三錢) 建蓮(去心,三錢) 陳阿膠(蛤粉炒,二錢) 川貝(去心研,二錢)淮牛膝炭(一錢五分) 揀麥冬(去心,一錢五分) 云茯神(二錢) 九孔石決明( 研三錢)肺痿蘇(四十)咳嗽音啞。防肺痿。川石斛(三錢) 炒扁豆(五錢) 茯神(二錢) 北沙參(一錢五分)麥冬(三錢) 南棗(三錢) 玉竹(二錢)魏 冬溫咳嗽。頻吐涎沫。不能多飲。胃納甚少。此屬肺痿。且擬甘緩。為邪少虛多治法。黃 (蜜炙三錢) 白芨(二錢) 白百合(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南棗(三錢) 麥冬(二錢) 生苡仁(三錢) 炙草(四分)戴 絡凝不固。肝脈
16、布脅。嗆逆凝瘀。左脈已靜。右脈未和。此即絡虛留滯之意。議益陰和陽。佐以宣絡。原熟地(四錢) 西黨參(二錢) 建蓮(去心二錢) 真川貝(二錢)陳阿膠(蛤粉炒,二錢) 米仁(二錢) 旋復花(一錢) 云茯神(二錢)又人參(另煎沖,五分) 陳阿膠(另烊沖,二錢) 棗仁(炒焦研,三錢) 原熟地(四錢)大白芍(一錢五分) 茯神(二錢) 揀麥冬(一錢五分)遺精蔣(廿三)精泄無夢。寤多寐少。少陰不司藏聚。熟地(四錢) 遠志(五分) 山藥(二錢) 桑螵蛸(二錢)湖蓮(三錢) 茯苓(三錢) 柏子仁(三錢) 芡實(二錢)徐(四一)多夢紛紜。遺泄頻多。經營之人。擾神動心。相火隨之。擬介屬以潛之。濃味以填之。熟地(四錢
17、) 龜腹版(五錢) 遠志(五分) 萸肉(二錢) 線膠(二錢)五味子(一錢五分) 淡菜(二錢) 湖蓮(三錢) 芡實(二錢)張(十八)面色痿黃。無夢遺泄。左脈虛數。此屬濕熱下注。與固澀異政。川萆 (三錢) 湖蓮(三錢) 茯苓(三錢) 炒黃柏(一錢) 山藥(二錢) 澤瀉(一錢) 遠志(一錢)小便不通陳(三十)脈細面白。小溲不通。此屬中氣不足所致。經旨謂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倘投泄肺以展氣化。是實邪治法。決不效驗。生黃 (三錢) 炒焦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白術(二錢)廣皮白(一錢) 炙草(五分) 高麗參(一錢)小便不禁周(十八)沖年遺溺。知識太早。腎臟不司藏聚。非關足太陽
18、腑經。當從心腎議治。亦腎與膀胱表里相應之征也。熟地(四錢) 覆盆子(一錢) 芡實(一錢) 桑螵蛸(二錢) 龍骨(生打三錢)建蓮(三錢) 遠志(八分) 五味子(一錢) 茯神(二錢)汗范(三二)脈細。形寒自汗。此屬衛陽式微。人參(一錢) 制淡附子(一錢) 炙草(五分) 熟于術(二錢) 煨姜(八分) 南棗(三錢) 茯苓(三錢)龍(三十)衛疏汗泄。生黃 (三錢) 煨姜(一錢) 南棗(三錢) 熟白術(二錢) 炙草(五分) 茯神(二錢) 防風(六分)歸(三六)夜寐汗泄甚多。寐醒遍身如浴。此屬盜汗。是陰液所化。腎衰不能內營使然。議鎮陽以理虛。生左牡蠣(三錢) 龍骨(三錢) 茯神(二錢) 五味子(一錢五分)
19、麥冬(三錢) 南棗(三錢) 防黨參(一錢)潘(四三)汗泄脈大。勞傷營衛所致。嫩黃 (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煨姜(一錢) 當歸(一錢二分) 炙草(五分) 南棗(三錢) 桂枝木(四分)脫錢(三歲)喘急脈細。戴眼。已現脫象。無方。倪(一歲)襁褓寒熱旬余。肢腫腹脹。便溏。近加喘急。戴眼。是厥脫根萌。此屬太陽已絕。辰戌日期小心。無方。蘇(三一)中 螈 。口噤不語。法所不治。勉擬黃土湯。掘地尺余深。取新汲水。攪濁澄清。頻飲。洪(三四)陰寒格陽。脈獨疾而散。心胸熱熾。面赤尤甚于兩顴。煩渴干嘔。胸悶。但欲寤。危期至速。勉擬熱因熱用之方。俾乃導火歸原。庶有生機之望。上肉桂(五分) 泡淡川附子(一錢) 茯苓(
20、一錢五分) 淡干姜(八分)熟半夏(一錢五分) 炙草(四分) 生白芍(一錢五分)邵(五八)昨脫癃閉。勢甚窘迫。欲解不通。脈如雀啄。想前陰利水。厥陰主之。少陰主二便。此屬肝腎氣逆。已萌陰脫之象。三日內必有手足厥陰目盲等。疑不治之癥。無方。鄒(七一)邪陷已久。脘痹不納谷。心胸熱熾。兩眼怕亮喜暗。自覺紅光耀目。脈按之細而兼沉。總是邪陷。錮蔽日深。清邪疏邪之法。均已無效。癥屬棘手。勉擬熱因熱用之方。補里托邪。俾乃導火歸原。庶有百中一幸之望。人參(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炙草(五分) 炮熟川附子(五分)去皮上桂(五分) 淡干姜(五分) 茯苓(三錢)又人參(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去白廣皮(一錢)
21、炮熟川附子(五分)去皮上桂(五分) 淡干姜(五分) 茯苓(三錢)沈(廿六)新產十朝。昨進育陰潛陽。腰痛帶淋稍減。兩顴赤色更甚。干嘔不除。竟夜少寐。右尺不起。脈形獨疾而散。而非數也。譬諸燈火。焚膏殆盡。往往有撲滅之虞。治此癥甚難。勉擬導火歸原一法。候諸高明正。人參(另煎沖,五分) 制淡川附子(五分) 炙草(五分) 原熟地(四錢) 炮姜(四分) 茯苓(三錢) 去皮上桂(三分)脾胃陸(六十)病后。食復令傷脾胃。不饑不食。潮熱口干。噯氣脹滿。胸脘填塞。是屬胃腑氣機少宣。即內經所謂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肺也。川石斛(四錢) 炒焦半夏(一錢五分) 焦谷芽(一錢) 南花粉(一錢五分) 新會皮(一錢) 塊茯
22、苓(三錢) 枳實皮(一錢)家(一五)正衰偏熱。便秘。納谷安適。良由肺胃陰液未復使然。川石斛(四錢) 炒焦半夏曲(一錢五分) 枳實皮(一錢) 炒麥冬(一錢五分)新會皮(一錢) 生谷芽(一錢) 塊茯苓(三錢) 大麻仁(一錢五分)錢(四三)身無寒熱。脈緩。便溏。納谷而少。胃氣方蘇。脾弱不司運化。病后頗有是癥也。生白術(二錢) 新會皮(一錢) 建澤瀉(一錢五分) 益智仁(煨研,八分)焦麥芽(一錢) 茯苓(三錢) 濃樸(一錢)柯(廿四)邪去正衰。驟不肯復。胃氣不振。不思納谷。宜養肺胃之陰。川石斛(四錢) 炒焦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皮(一錢) 炒麥冬(七分) 新會皮(一錢) 生谷芽(一錢) 塊云茯苓(三錢
23、)姚(四三)冬溫月余。服藥數劑。但攻邪病。正氣大衰。余熱尚留于樞。陰傷未復。致有汗泄。口干。饑不能食。皆攻病時苦寒所傷。胃氣未蘇之故。宜養肺胃除熱。川斛(三錢) 炒焦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皮(一錢) 淮小麥(三錢) 新會皮(一錢) 生谷芽(一錢) 茯神(二錢)王(十七)右寸脈數已退。大便已解。氣分尚怯。擬養肺胃。以理余邪。制洋參(八分) 炒焦半夏(一錢五分) 萆 (三錢) 揀麥冬(三錢)新會皮(一錢) 連翹殼(一錢) 塊茯苓(一錢) 釵斛(二錢)木乘土朱(五六)陽明胃衰。脈弦。嘔逆吞酸。少寐。此屬木邪侮土。擬制肝木。以無犯胃土則安。淡吳萸(七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淡干姜(一錢) 川楝子(二
24、錢) 木瓜(一錢) 茯苓(三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生益智(八分)陳(四一)肝木犯胃。嘔逆吐酸。吳萸(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延胡(一錢) 淡干姜(一錢) 高良姜(一錢) 桂枝木(五分) 茯苓(三錢)烏(四八)病傷未復。面無華澤。左脈澀弱。寤而少寐。沖脈隸于肝腎。肝腎衰則沖脈動。心下漾漾。涎沫上溢于口。此屬腎氣少納。中無砥柱。與肝胃癥似是而非。擬甘酸攝陰。方亦塞因塞用之一法也。熟地炭(四錢) 炒黑梔子(一錢五分) 酸棗仁(三錢) 五味子(三分) 遠志炭(四分)茯神(二錢) 淡蓯蓉(三錢) 紫石英(一兩) 煎湯代水蘇(三一)肝木乘犯陽明胃土。嘔酸食少。經分不至。脈象弦數。擬制肝和胃。川楝子
25、(二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茺蔚子(一錢五分) 炒延胡(一錢) 郁金(一錢) 生香附(三錢) 南楂炭(二錢)湯(十八)擬補太陰泄少陽方。焦白術(二錢) 炒焦半夏(一錢五分) 鉤藤(一錢五分) 粉丹皮(一錢五分) 廣皮白(一錢) 茯苓(三錢) 霜桑葉(一錢)又泡淡吳萸(六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川楝子(二錢)川郁金(八分) 茯苓(三錢) 生白芍(二錢) 制香附(三錢)又 后戊己湯。辛甘理陽。西黨參(二錢) 炙草(五分) 甜冬術(二錢) 廣皮(一錢) 茯苓(三錢) 生白芍(二錢)腫脹陳(五一)跗腫腹滿。 脹。二便澀少。此屬脾胃陽虛。澹泊不堪所致。姑進通腑。少佐泄肝。生白術(二錢)
26、 制淡附子(一錢) 吳萸(七分) 草果仁(八分) 淡干姜(一錢) 茯苓(三錢) 濃樸(一錢)曹(五四)昨進苦辛宣腑。酸澀泄肝。跗腫腹滿未減。噫噯脹勢不消。二便皆秘。脈象沉伏。此屬血分聚水之象。再擬泄厥陰。通陽明法。川楝子(二錢) 制大黃(一錢) 歸尾(一錢五分) 郁李仁(去皮炙研,一錢五分)小茴香(三分) 紅花(五分) 桂枝(八分) 炒桃仁(一錢)楊(八歲)少腹水脹。兩足俱浮。小便不解。溫通太陽可效。川桂木(八分) 焦白術(二錢) 茯苓(三錢) 漢防己(一錢五分)木豬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苡仁(二錢) 椒目(四分)積聚陳(十六)肝氣肆橫。腹痛。向有瘕聚。法當疏泄。青皮(一錢) 歸須(一
27、錢) 茺蔚子(一錢) 炒延胡(一錢) 郁金(一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南山楂(一錢五分)褚(廿七)久患積聚。痛而不移。兼有腸 。未亟緩攻。青皮(一錢) 茅術炭(一錢) 歸須(一錢) 煨木香(五分) 炒地榆(一錢五分) 生香附(一錢五分) 檳榔(一錢) 濃樸(一錢)痞許(四六)昨用苦辛開痞。嘔逆已止。脈象稍清。但胸次按之而痛。此屬熱邪阻遏中焦。清氣為無形質。是與食滯兩岐。川連(六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淡黃芩(一錢) 杏仁(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濃樸(一錢)戴(廿八)脈象短數。脘悶。舌白粘膩。得大便胸次稍舒。此屬熱結在上。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況肺與大腸。亦是表里相應。見
28、癥擬梔豉湯以解其陳腐之邪。佩蘭葉(三錢) 郁金(一錢) 枳殼(一錢) 炒香淡豉(一錢五分)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馬(二六)胃虛痞塞。擬辛以助陽。姜汁炒川連(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淡干姜(八分)黃芩(一錢) 鮮竹茹(三錢) 茯苓(三錢)噎膈反胃龔(四一)噎阻不舒。嘔吐涎沫。食物格拒。咽中總屬不爽。在上清陽日結。擬治肺以展氣化。勿與椒梅酸收閉塞可也。鮮枇杷葉(三錢) 郁金(一錢) 炒香豉(一錢五分) 杏仁(二錢)栝蔞皮(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川貝母(二錢)蔡(五一)陽明胃衰。納谷脘中痛。噯噦頻頻。氣不展舒。胸膈是清陽旋轉之處
29、。失其下行為順之旨。必胃汁先枯。然后脾陽亦鈍。膈癥萌矣。擬甘寒生津。以存其陰液。無暇理胃脘之清陽。是亦膈癥治法川石斛(三錢) 鮮生地(五錢) 玉竹(一錢) 麥冬(一錢)淡天冬(二錢) 柿霜(一錢) 甜杏仁(三錢) 梨汁(半杯臨服沖入)田(二三)早食暮吐。大便不爽。病在中下。小川連(四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桃仁(一錢) 制大黃(五分) 郁金(一錢) 紅花(五分) 枳實(一錢)關格王(七二)脘痛不食。二便艱少。并不渴飲。此屬陽氣結于上。陰液衰于下。為關格。難治之癥。人參(一錢) 泡淡川附子(一錢) 枳實(五分) 淡干姜(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川連(四分) 茯苓(三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30、噯氣蔡(三五)胃衰。胸膈不爽。噯氣嘔惡。此屬清陽不升。濁氣不降。舍理胃陽無別法。人參(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淡干姜(一錢) 旋復花(一錢) 新會皮(一錢) 茯苓(三錢) 釘頭代赭(三錢)洪(四八)噯氣不舒。脈緩便溏。此屬胃陽虛。濁陰上干。釘頭代赭(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淡干姜(一錢) 旋復花(一錢) 新會皮(一錢) 茯苓(三錢) 制淡川附子(一錢)嘔吐姚(三八)昨進涼解方。身熱稍減。口渴已止。是大邪將解之象。但嘔吐妨食。是余邪仍伏于胃。擬溫膽湯去甘草。加川斛、茯苓。竹茹(一錢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川石斛(三錢) 廣皮白(一錢) 姜汁(一匙臨服沖食) 茯苓(三錢)
31、蔣(三四)腑氣熱不解。清氣漸退。蒸為痰。脘隔痰與氣阻。為痞悶。不饑。食即吐。是胃不下降。亦由熱邪深入于胃。擬溫膽湯佐以苦味。制其沖逆。鮮竹茹 橘紅 郁金 枳實 制半夏 杏仁 南花粉 川連張(三二)春深氣泄。陽氣方張。嘔惡吞酸。食入即吐。此屬肝木乘犯陽明。胃脘清陽少旋。擬苦辛泄降。吐蛔吳(三二)厥陰犯胃。吐蛔。川連(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焦烏梅肉(五分) 淡干姜(一錢) 黃芩(一錢) 炒黑川椒(三厘)生白芍(一錢五分)楊(四六)寒熱嘔吐。格拒食物。已經吐蛔。厥陰之邪未達耳。川連(水炒,四分) 烏梅肉(一錢) 炒黑川椒(三厘) 淡干姜(一錢) 黃芩(一錢) 細辛(三分) 生白芍(一錢五分)
32、 桂枝木(五分)腸痹趙(三三)溫濕囚郁。二便不通。納谷 脹。此屬腸痹。宗丹溪腑病治臟法。紫菀(一錢) 杏仁(三錢) 枳殼(一錢) 炒香淡豉(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郁金(一錢)韓(四九)溫濕阻其氣分。色痿少納。二便欲解不通。此屬腸痹之類。夫腸痹原系腑病。而腑病當治其臟。每用開提肺竅。自能氣化。斯濕溫少解。漸可減輕。倘執體怯。不但治病不合。且味甘藥餌。妨礙中宮。恐延綿變患。不可度思矣。紫菀(一錢) 郁金(一錢) 枳殼(一錢) 炒香豉(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 鮮枇杷葉(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便秘仲(八歲)據述平昔。每更衣努苦。糞堅若彈丸。加之病后。胃津
33、干涸。腑火。傳導陰液愈耗。陽氣愈升。而大便愈秘。宜清潤以柔藥和陽。鮮生地 麥冬 柏子仁 清阿膠 大麻仁 茯神 川斛穆(三三)脈澀。下焦氣鈍血燥。便難。進通幽方。咸蓯蓉 細生地 郁李仁 柏子仁 大麻仁 牛膝 當歸毛(六一)年高脈伏。瘀熱在營。血燥便難。進通幽法。歸尾(一錢五分) 柏子仁(二錢) 郁李仁(一錢) 桃仁(一錢) 松子仁(三錢) 大麻仁(一錢五分) 紅花(五分)肺痹陳(四三)溫邪內郁。舌白脘悶。頻渴。脈大。二便不甚通利。此屬肺痹。致手太陰氣化失宰。宜苦辛泄降。霜桑葉(一錢)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 象貝(二錢) 姜皮(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五分) 南花粉(一錢五分) 郁金(一錢)盧
34、(三八)身熱脘悶。不饑不食。不大便。脈數。皆氣分窒塞。苦辛自能泄降。鮮枇杷葉(三錢) 郁金(一錢) 桔梗(一錢) 炒香淡豉(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紫菀(一錢) 姜皮(一錢五分)胸痹唐(廿五)噯噦頻頻。胸次蔽塞。當此大暑節候。太陰用事。此屬陰濁凝遏中陽。薤白(三錢) 制半夏(二錢) 枳實(一錢) 淡干姜(一錢) 郁金(一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臨服沖入白酒半小杯繆(六一)胸脘阻蔽。脈微而痛。肢厥得噯稍舒。此屬胸陽失其曠達使然。薤白(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郁金(一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桂枝(五分) 延胡(炒,一錢) 茯苓(三錢)哮楊(五六)久病痰哮
35、。深秋復發。急宜溫通。川桂枝(一錢) 橘紅(一錢) 杏仁(一錢) 制麻黃(七分) 茯苓(二錢) 淡干姜(二錢) 炙草(四分)凌(六一)陽衰痰哮。氣喘背寒。擬溫通法。粗桂枝(一錢) 制麻黃(五分) 炙草(五分) 杏仁(三錢) 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淡干姜(一錢)五味子(一錢五分)喘程(八歲)咳嗽氣喘。小溲亦稀。肺氣不降所致。桑皮(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豬苓(一錢) 甜葶藶(五分) 大腹皮(一錢五分)澤瀉(一錢) 濃樸(一錢) 茯苓皮(一錢五分) 川通草(一錢)楊(七八)望八高年。吸音甚促。身動即喘。兼有痰嗽。暮劇。晨汗。小便短數。此屬腎液正枯。元海生氣亦少。氣散失納所致。熟地(四錢)
36、北五味(一錢) 芡實(二錢) 萸肉炭(二錢) 炙草(五分)山藥(二錢) 茯神(二錢) 紫衣胡桃肉(五錢) 補骨脂(八分)許(三九)腎不收納。陰虛喘嗆。熟地(四錢) 萸肉(二錢) 湖蓮(三錢) 清阿膠(二錢) 山藥(二錢) 芡實(二錢) 茯神(一錢) 淡菜膠(二錢)陳(五八)春陽萌動。在更余時氣逆上升。脈右寸滑軟。左脈細澀。緣喘癥在肺為實。在腎為虛。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肺賢并衰。出納無權。痰色瘀紫。亦氣餒少液。擬方候裁。熟地(四錢) 北沙參(三錢) 紫石英( 研,三錢) 元武版(炙,三錢) 淮牛膝(鹽水炒,二錢)抱木茯神 揀麥冬(去心,一錢五分) 真川貝(去心研,二錢) 人參(另煎沖,五分)呃逆
37、褚(五二)脈小舌白。呃逆氣沖。兩脈微澀。大便滑溏。此屬胃陽虛。濁陰上干。擬方候高明正。釘頭代赭 炒半夏 丁香皮 淡干姜 淡吳萸 柿蒂 茯苓 炒川椒蔡(四六)邪去正衰。呃聲異響。咽中總屬不爽。據服理中無益。必得清陽舒展。乃能曠達耳。枇杷葉(三錢) 炒川貝(二錢) 桔梗(一錢) 炒香豉(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川通草(一錢) 郁金(一錢) 杏仁(三錢) 紫菀(一錢)李(二五)閱服涼解方。身熱已止。口渴亦減。是邪解之象。但胃陽衰憊。致脈微汗泄。呃逆便溏。火為重候。勉擬理中湯去甘術。加丁香、吳萸、川椒、茯苓。人參(一錢) 制川附子(一錢) 淡吳萸(八分) 淡干姜(一錢) 丁香(三厘) 炒川椒(五厘)
38、 茯苓(三錢)黃膽徐(四二)濕熱內聚。脘悶不饑。目黃溺赤。此屬黃膽。綿茵陳(三錢) 淡黃芩(一錢) 枳實(一錢) 白蔻仁(五分) 杏仁(去皮尖,二錢) 花粉(一錢五分) 飛滑石(三錢) 川通草(一錢)張(四八)爪目皆黃。此屬黃膽。綿茵陳(三錢) 川黃柏(一錢) 豬苓(一錢) 海金砂(二錢) 赤小豆(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王(四)濕熱留著于胃。嘔逆。爪目皆黃。溺赤。是陽黃之象。柴胡(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金鈴子(一錢) 黃芩(一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延胡(一錢)康(十一)濕熱內郁。爪目皆黃。腹脹。綿茵陳 大腹絨 赤苓 川黃柏 赤小豆 澤瀉 漢防己狄(三一)
39、濕熱內聚。腹脹。爪目皆黃。此屬黃膽。議用中下分消。綿茵陳蒿(一錢五分) 大腹皮(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五分) 漢防己(一錢五分) 赤小豆(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海金砂(二錢) 赤苓(三錢)又 前后分消。二便如血。爪目皆黃色略減。腹脹雖松。左少腹肝邪作痛。而有怯寒之象。此病傷未復。陽黃顯著。后泄少陽。厥陰主之。柴胡(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川萆 (二錢) 金鈴子(二錢) 黃芩(一錢) 漢防己(一錢五分) 延胡(一錢) 綿茵陳(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風薛(廿二)寒熱。頭痛。脘悶。風傷衛陽。蘇梗(一錢) 杏仁(三錢) 枳殼(一錢) 淡豆豉(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40、濃樸(一錢)寒莊(廿八)寒邪襲于肺衛。寒熱。頭痛。脘悶。辛以散之。蘇梗(一錢) 杏仁(二錢) 枳殼(一錢) 淡豆豉(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連翹(一錢八分) 濃樸(二錢)徐(九歲)頭痛身熱。嘔吐面赤。寒邪內侵。陽氣拂郁之象。擬陽旦法。桂枝(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淡黃芩(一錢) 杏仁(三錢) 生姜(六分) 濃樸(一錢)衛(五六)陽虛感邪。形寒身熱。頭痛脘悶。背痛無汗。擬辛溫疏達。川桂枝(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生姜(一錢) 白杏仁(二錢) 廣皮(一錢) 茯苓皮(二錢) 濃樸(一錢)中寒陳(四五)脈伏口噤。神昏鼾睡。此寒熱直中陰經。陽氣逆亂。癥屬棘手。勉擬辛溫達邪。烏藥(
41、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枳殼(一錢) 川桂枝(一錢)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 麻黃(制,五分) 炙草(五分) 炮姜(五分)風溫陳(二二)風溫外襲肺衛。寸口脈大。身熱惡寒。頭暈且痛。擬輕劑宣通。牛蒡子(炒研,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連翹(一錢五分) 象貝(去心研,二錢) 桔梗(一錢) 枳殼(一錢) 霜桑葉(一錢)林(四一)頭旋脈大。身熱惡寒。風溫外襲肺衛所致。擬輕揚上焦。桑葉(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象貝母(二錢) 杏仁(三錢) 鉤藤(二錢) 牛蒡子(一錢五分)陳(十二)熱勢不減。口干胸悶。邪入營絡。恐其見 。因體虛。未敢遵用開泄。羚羊角(一錢) 連翹心(一錢五分)
42、 玄參(一錢五分) 象貝母(二錢) 丹皮(一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霜桑葉(一錢) 生地炭(三錢)溫熱馬(六六)溫邪自里而出。兩脈洪大。煩渴便溏。脘悶食少。舌苔中絳邊白。是肺大腸表里見癥相應。姑擬清里。少佐以泄邪。桑葉(一錢) 杏仁(三錢) 連翹(二錢) 羚羊角(一錢) 桔梗(一錢) 川通草(一錢) 薄荷(一錢) 竹心(廿根)趙(六八)溫邪逆傳膻中。心陽受蒙不宣。為嘔逆。為神昏。為煩渴。脈數舌絳。高年五液皆涸。最有竅閉厥脫之虞。擬清營絡熱邪。犀角(一錢) 元參(一錢五分) 郁金(一錢) 鮮生地(五錢) 丹皮(一錢) 連翹心(二錢) 石菖蒲根(六分) 竹葉心(一錢五分) 至寶丹冬溫伏邪虞(三)寒
43、熱交作。頭痛口渴。夫寒傷營。風傷衛。表里邪踞兩日。時發腹痛。膝痛。脈浮自汗。此皆冬令寒暖不勻。感冒時邪。至春陽氣發泄。伏邪內動。治與瘧病兩岐。蘇梗(一錢) 淡黃芩(一錢) 桔梗(一錢) 淡豆豉(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濃樸(一錢)陸(八歲)溫邪內郁。寒熱如瘧。不與少陽同例。淡豆豉(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 濃樸(一錢)淡黃芩(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暑陳(廿七)擬清暑法。香薷 杏仁 滑石 淡黃芩 制半夏 栝蔞皮 濃樸顧(廿五)暑溫伏邪。頭痛脘悶。身熱吐蛔。香薷(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 淡黃芩(一錢) 杏仁(三錢) 小川連
44、(六分) 濃樸(一錢五分)蘇(廿六)暑濕未清。舌白脘悶。脈象濡弱。口渴便溏。據述始由奔走氣亂。肺氣 郁。有升無降。繼則漫布三焦。所以身熱。不為汗衰。服苦寒辛寒方。法屬無益。想三焦為氣之父。是氣之郁。暑濕交阻。所藉在上。清陽舒展。濕邪自能趨下。溫去自然熱清耳。大豆卷(三錢) 郁金(一錢) 苡仁(二錢) 飛滑石(三錢) 杏仁(三錢) 川通草(一錢) 木防己(一錢五分)徐(八歲)泄瀉日旺。陷腹痛。此屬冒暑。藿香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南楂炭(一錢五分) 飛滑石(三錢) 陳皮(一錢) 赤苓(三錢) 炒濃樸(一錢)陸(六四)服清暑方。頭重舌黃如昔。軀痛咳痰皆緩。而大便不解。渴思冷凍飲料。不饑痞悶
45、。噯氣頻頻。明是暑挾濕邪踞上焦氣分。致氣為所阻之象。但高年辛寒苦寒。恐妨胃口。多所誤用。因擬辛溫。宣達通陽。香薷(八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白蔻仁(七分)廣皮(一錢) 淡竹葉(一錢) 郁金(一錢)岑(四二)壯熱微寒。舌絳渴飲。脈右寸關空大。左細小。議景岳玉女煎。去牛膝、麥冬。加丹皮、竹葉、川貝。原熟地(四錢) 生石膏(四錢) 嫩竹葉(一錢五分) 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 知母(一錢) 生甘草(三分) 粉丹皮(一錢五分) 此方不應又 舌絳口渴。已刻寒栗而后身熱。詢手肢麻木。足少陰、厥陰二臟。真陰殆盡。陽不肯潛伏。頻渴究不能救其焚燎。經旨所謂入肝則麻痹。入腎為消渴。肝腎之邪。邪
46、深逍遙。辛寒。辛涼。苦泄。俱未能入于至陰之地。仿古濁藥輕投。不致因循貽變。濃熟地(四錢) 上清阿膠(另烊沖,二錢) 炙甘草(四分) 揀麥冬(一錢五分) 大麻仁(一錢五分) 淡天冬(一錢五分) 洋參(八分)董 右脈短數。左脈細數。寤而少寐。身涼而有寒熱。時作氣喘。脘悶舌白。此屬熱邪內陷。大為重候。姑擬清泄少陰之里。與解少陽之表合方。候高明正。霜桑葉 鮮生地 黑山梔 香犀角 嫩元參 川貝 連翹心 粉丹皮 加茅根又 昨進清提方法。脈數已緩。氣急已退。得汗安寐。邪解之象。內陷無從再慮。前方可以漸愈。香犀角(六分) 草郁金(一錢) 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 鮮生地(五錢) 連翹心(一錢五分)黑山梔(一錢
47、五分) 霜桑葉(一錢) 粉丹皮(一錢五分) 加茅根(五錢) 荷葉(一角)又 脘痹噫噯稍舒。擬疏肝泄肺。以理余邪。紫菀(一錢) 泡白杏仁(二錢) 草郁金(一錢) 炒香淡豉(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羚羊角(一錢) 桔梗(八分)濕鳳(四八)頭重若裹。胸悶不食。并不渴飲。脈小。便溏。此屬濕邪阻蔽氣分。白蔻仁(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 綿茵陳(三錢) 杏仁(三錢) 飛滑石(三錢) 濃樸(一錢)王(四三)頭脹脘悶。便溏。肢節痛。目 黃。此屬濕邪阻閉氣分。郁而不宣。久則化熱。傳為癉瘧。綿茵陳(三錢) 制半夏(一錢一分) 飛滑石(三錢) 白蔻仁(五分) 杏仁(三錢)
48、 茯苓皮(三錢) 濃樸(一錢)岑 仍議育陰清邪。原生地(四錢) 揀麥冬(一錢五分) 西洋參(八分) 豆皮(一錢五分) 上清一阿膠(二錢)云茯神(二錢) 川斛(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加九孔石決明( 研,三錢)又 舌絳已退。渴飲。身熱未除。川斛 原生地 連翹心 南花粉 西洋參 粉草 揀麥冬 豆皮又 身涼渴解。原生地(四錢) 洋參(四分) 白蒺藜(一錢五分) 揀麥冬(一錢五分) 粉草(三分) 塊茯苓(三錢) 川斛(一錢五分) 新會皮(鹽水炒,一錢)燥蘇(廿五)肺胃素虛。咽干唇裂。上 干痛。頻渴不多飲。脈偏大于右寸。此屬秋燥致傷。擬甘寒生津。霍石斛(一錢) 北沙參(一錢五分) 麥冬(二錢)鮮生地
49、(五錢) 玉竹(二錢) 生甘草(三分)曹(三一)右脈數搏。肺胃交衰。鼻頭脹。咽干。咯血。頻渴不多飲。此屬溫邪化燥。良由陰分不足所致。擬清氣中熱。未許速痊。霜桑葉 杏仁 連翹殼 大沙參 地骨皮 黑山梔 象貝母 南花粉沈婦(廿八)唇裂頻嘔。口干頭痛。不寐足冷。左脅向有瘕聚。便秘。胸腹熱熾。面色黃。脈左關弦大。右寸搏大。此屬溫燥內郁。喉間呼吸有聲。是癥雖屬痰喘之象。但麻黃一味大謬。議喻嘉言清燥救肺湯合肺肝之治。霜桑葉(一錢) 生石膏(三錢) 白蒺藜(二錢) 鮮生地(五錢) 杏仁(三錢)石決明(三錢) 揀麥冬(三錢) 生甘草(二分) 大麻仁(一錢五分) 加鮮枇杷葉二張(去毛,蜜炙)又 嘔頻稍減。唇裂退
50、。霜桑葉 炒石膏 揀麥冬 真阿膠 杏仁 白蒺藜 制洋參 鮮生地 生甘草 加枇杷葉(三錢)又 嘔大減。潤肺燥。益肝液。鮮枇杷葉 北沙參 紫石英 白蒺藜 真川貝 真阿膠 甜杏仁 揀麥冬 炙鱉甲 霍山石斛 黑芝麻又 嘔減。潮熱。咳乃脹痛。肝脈仍弦。大便秘。肺胃衰。肝陰虧。肝火上越。紫菀草(一錢) 揀麥冬(三錢) 白蒺藜(二錢) 甜杏仁(三錢) 紫石英(五錢) 郁李仁 真石斛(二錢)真阿膠(二錢) 咸蓯蓉(五錢) 鮮枇杷葉(三錢) 小川蓮(三分)疫凌(六八)溫疫自口鼻吸入。由肺葉干于心包絡。神識不清。左脈洪大。煩渴。鼾聲。胸背間赤疹隱約。溫邪郁遏。意有潰爛之形。是水谷之濕熱交蒸。蘊于皮膜。蘊濕釀熱而成
51、毒。非清非散。熱邪無發泄之機。三焦交熾喉啞繼起。舌色如赭。此溫疫為化火化燥之因。勢防熱邪內陷。原屬可慮。擬以滋清營分。兼佐泄邪。俾得絡熱稍清。庶幾轉機為幸。未識高明以為然否。犀角(一錢) 鮮生地(八錢) 郁金(一錢) 牛蒡子(三錢) 銀花(一錢)黑元參(一錢五分) 連翹心(二錢) 石菖蒲根(六分) 紫雪丹(三分)疹謝(三九)兩脈洪數。夜躁不寐。熱盛煩渴。 疹未透。擬清胃腑熱邪。兼以疏 。犀角 鮮生地 花粉 羚羊角 連翹心 銀花 牛蒡子 嫩元參錢(八歲)感冒時邪。身熱脈數。已經見 。犀角(一錢) 郁金(一錢) 嫩元參(一錢五分) 牛蒡子(一錢五分) 花粉(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銀花(一錢) 加蘆根(一兩)戴(四八)時疫未經宣透。邪已蘊結陽明。見癥煩渴。昏譫不寐。兩脈洪數。分明發 。閱方發散傷陽。苦寒損胃。總非腑病所宜。擬涼膈疏 。請備參末議。犀角 郁金 嫩元參 牛蒡子 花粉 銀花 連翹心 石菖蒲根 紫雪丹(一分)雷(十三)溫邪發疹。煩渴少寐。兩脈獨大。牛蒡子(炒研,三錢) 杏仁(去尖研,三錢) 連翹殼(一錢五分) 羚羊角(一錢) 桔梗(一錢)黑山梔(一錢五分) 薄荷梗(一錢) 加蘆根(一兩) 茅根(五錢)楊(二八)疹邪胸背已齊。脈右軟短。煩渴熱頻。少寐。舌白。蛔厥。大便不解。仍議清疏營絡透疹。香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人月工作總結(16篇)
- 中國人民大學和平與發展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能源管理在工程中考核試卷
- 2024年金華金開招商招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招聘考試真題
-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6篇)
- 有關投資合同錦集(3篇)
- 電子測量儀器的光電傳感器技術考核試卷
- 2025年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19篇)
- 精神康復服務在老年癡呆癥照護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甘肅省農墾中等專業學校
-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與臨時設施、臨時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機械設備安全使用與管理培訓
- T-CNPPA 3027-2024 藥品泡罩包裝應用指南
- 山東省濰坊市2025屆高考數學二模試卷含解析
- 6S管理制度(可參考)-6s管理制度
- 四肢與關節檢查
- 產后抑郁癥講課課件
- 低碳生活 主題班會課件-2篇
- 會下金蛋的鵝課件
- 實驗室組織機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