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專線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技術方案_第1頁
客運專線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技術方案_第2頁
客運專線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技術方案_第3頁
客運專線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技術方案_第4頁
客運專線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觀測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建鐵路京石客運專線、石武客運專線石鄭段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 天津2008年 11月 25日11目錄一、沉降觀測范圍勺二、沉降觀測技術依據1三、沉降觀測一般技術要求1四、橋涵地段變形觀測技術要求9五、路基地段沉降觀測技術要求20六、附表 28沉降觀測技術方案一、沉降觀測范圍京石客運專線、石武客運專線石鄭段正線二、沉降觀測技術依據1. 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9);2. 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3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4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 2006 )。5 .路基和橋梁設計文件三、沉降觀測一般技術要求京石客運

2、專線、石武客運專線石鄭段線下工程變形觀測工作以橋梁、 路基、隧道等建(構)筑物的垂直位移觀測為主,水平位移監測根據橋 梁、路基、隧道工點具體要求確定。1 .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本線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按表 4-1規定執行:(表4-1 )變形測量等級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觀測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 )相鄰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 )變形點點位中誤差(mm )等0.30.11.5二等0.50.33.0-三-等1.00.56.0四等2.01.012.02 .變形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及建網方式(1 )垂直位移監測網1 )垂直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垂直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表 4-2執行:(表4-2

3、 )等級相鄰基準 點咼差中誤差(mm )每站咼差中誤差(mm )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 )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 )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等0.30.070.15 W10.2 VnDS05型儀器,視線長度w15m ,前后視距差w 0.3m ,視距累計差w 1.5m。按國家一等水準 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二等0.50.130.3 vn0.5 VnDS05型儀器,按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三-等1.00.30.6 vh0.8 VnDS05或DS1型儀器,按客 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測量技術 暫行規定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 要求施測。四等2.00.71.40 vn2.0 VnDS1或DS

4、3型儀器,按客 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測量技術 暫行規定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 要求施測。2)垂直位移監測網建網方式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測一般按變形等級三等的要求施測,其監測網 布設方法為:在全線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測量布設的基巖點、深埋水準點 及一般水準點的基礎上,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 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滿足工點垂直位移監測需要。根據京津城際 沉降觀測經驗,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工作基點)間距不大于200m時,可基本保證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測需要。對于技術特別復雜、垂直位移監測變形測量等級要求二等及以上的 重要橋隧工點,應獨立建網,并按照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行 施測或進行特殊

5、測量設計。(2 )水平位移監測網1 )水平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水平位移監測網主要技術要求按表 4-3執行:(表4-3)等級相鄰基準點的點位中誤差(mm )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作業要求 % 等1.5v 3000.71/250000按國家一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v 1501.01/120000按國家二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二等3.0v 3001.01/120000按國家二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v 1501.81/70000按國家三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三等6.0V 3501.81/70000按國家三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V 2002.5W1/40000按國家四等平面控制

6、測量要求觀測四等12.0V 4002.51/40000按國家四等平面控制測量要求觀測2) 水平位移監測網建網方式水平位移監測網一般按獨立建網考慮,根據變形測量等級及精度要 求進行施測,并與施工平面控制網進行聯測,引入施工測量坐標系統, 實現水平位移監測網坐標與施工平面控網坐標的相互轉換。3 .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其布設按下列要求:(1) 每個獨立的監測網應設置不少于 3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基準 點應選設在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2) 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對觀測條件較好或觀測項目 較少的項目,可不設立工作基點,在基準點上直接

7、測量變形觀測點。(3) 變形觀測點應設立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征的位置。4 .變形監測測量工作基本要求(1 )水準基點的引測沉降觀測引用的水準基點,應采用精密控制網高程水準點。沉降觀測應從最近的水準基點引測,引測前應對引用水準基點進行檢核,檢核米用復測方式進行,將前后相鄰的水準基點之間的高差值與原高差值進行對比,當檢測的高差值與原高差值的差值滿足4 - L mm(L為兩相鄰水準基點間的距離,單位 km )時,可認為擬引測水準基點 處于穩固狀態。否則應進一步復測,查明原因、消除問題后再進行引測。(2)沉降觀測各項限差規定及精度要求1)水準視線長度、視距差及視線高度要求:視線 長度每站前 后視距

8、差視距累積差視線、k1、0.3mO.4mmO.6mm2)各項觀測精度要求:A .每測站高差中誤差w 士 0.5mm ;B. 每測段往返較差或附合路線允許閉合差:1 n (mm )或 4 L(mm )(注:n為測站數;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km計);C. 沉降觀測點相對于水準基點高差中誤差w士 1.0mm ;(3) 儀器設備要求應使用測量精度不低于士 1mm (每千米往返測高差中數的偶然中誤 差)的自動安平水準儀、氣泡式水準儀或電子水準儀,直接讀數精度為 0.1mm,估讀精度為0.01mm。水準標尺應采用與之配套的線條式銦瓦 合金標尺(尺長根據現場情況可選擇 1m、2m或3m )或條形編碼尺, 以

9、滿足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 12897-2006 )有關規定要求, 在沉降觀測前和沉降觀測過程中的規定時間段應對儀器和標尺進行檢定O(4) 沉降觀測水準測量方法沉降觀測點的高程測量可采用從鄰近水準基點直接測至沉降觀測點的支路線法,也可采用從鄰近水準基點測至沉降觀測點,再閉合至鄰近 另一水準基點的附合水準路線法。1)支路線法:A、當沉降觀測點距引測水準基點較近、且高差也相近時,可一次置鏡測得沉降觀測點與水準基點間高差。為避免單次測量可能產生的錯誤, 應變換儀器高雙次置鏡觀測,雙次置鏡測得的高差值 0.7mm時,應重測,直至滿足要求。B、當沉降觀測點距引測水準基點較遠、高差較大,無法一次置

10、鏡測 得沉降點與水準基點間的高差時,可最多兩次置鏡測量。為避免單路線 測量可能產生的錯誤,應采取往返測測量方式。當往返測的高差差值1.0mm 時,應重測,直至滿足要求。2)附合水準路線法:附合水準路線法往返測的高差之差及附合路線閉合差均應小于4兀mm (L為兩相鄰水準基點間的水準路線長度,單位km ),當高差之差或閉合差超限時,應分析原因,進行補測,直至滿足要求。(5)觀測測量操作要求1)沉降觀測每測站觀測程序及具體要求參照國家一、二等水準測 量規范(GB12897-2006 )有關規定執行。2)沉降觀測測量時,置鏡點、觀測路線、觀測人員、觀測設備應相 對固定,在成像清晰穩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

11、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時 內或其他不宜觀測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測量作業;作業中應經常對水準儀 及水準尺的水準器和 i 角進行檢查;在同一測站觀測時,不得兩次調焦, 以確保觀測成果質量。3)沉降觀測記錄 沉降觀測數據和有關記事項目,應在現場直接記錄在觀測手簿(紙 質)中或由儀器自動記錄在自備的電子文件中。A、手工記錄觀測手簿。按本方案規定統一格式(沉降觀測記錄手簿)執行,要求:原始觀測值和記事項目一律用鉛筆直接記錄于手簿中,文 字、數字應清晰工整,不得潦草模糊。手簿中的任何原始記錄不得擦去 或涂改;對原始記錄有錯誤的數字(只限于米、分米的讀數)與文字, 應仔細核對后以單線劃去,在其上方寫出正確的數字和

12、文字,并在備考 欄內注明原因。同一測站內不得有兩個相關原始數字的連環更改;對作 廢的連續測站的記錄,應以單線劃去,并注明重測原因及重測結果記于 何處,重測記錄加注“重測”二字。B、電子記錄應符合相關要求,觀測完成后,應對電子記錄成果形成 硬拷貝。4)沉降觀測數據處理和計算 沉降觀測數據處理和計算主要包括:沉降觀測手簿的計算;沉降觀 測成果的質量評定(計算每公里或每測站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 ;沉降觀 測點每期沉降量、累計沉降量的計算、繪制 h-t-s (填土高度、時間、沉 降量)曲線;沉降趨勢分析和預測;路基、橋梁鋪設時機的評估。5變形監測平行檢測工作根據客運專線鐵路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

13、 ,在施工單位 線下工程變形監測工作的基礎上,監理單位還要組織變形監測工作的平 行檢測工作,以確保線下工程變形監測工作質量滿足無碴軌道評估技術 要求。平行檢測工作一般地段為總測點的 10% ,地質復雜、沉降變化大等 區段為 20% 。四、橋涵地段變形觀測技術要求1.橋涵變形監測標志的設置 橋梁變形觀測應以墩臺基礎的沉降和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徐變變形為 主,涵洞除應進行自身的沉降觀測外,尚應進行洞頂填土的沉降觀測。橋涵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變形的觀測精度為 1mm ,讀數取位至 0.1mm 。(1)橋梁 為滿足橋梁變形觀測的需要,應在梁體及每個橋梁承臺及墩身上設 置觀測標。觀測標具體埋設原則如下:1)承

14、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 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承臺觀測標分為觀測標 -1 、觀測標 -2,承臺 觀測標-1 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 承臺觀測標 -2 設置于底層承 臺右側大里程角上。2)墩身觀測標埋設,當墩全高大于 14m 時(指承臺頂至墩臺墊石 頂),需要埋設兩個墩身觀測標;當墩全高小于等于 14m 時,埋設一個 墩身觀測標。墩身觀測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 0.5m 左右 的位置;當墩身較矮,梁底距離地面凈空較低不便于立尺觀測時,墩身 觀測標可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3)對原材料變化不大、預制工藝穩定、批量生產的預應力混凝土預 制

15、梁,徐變變形觀測可每 30 孔選擇 1 孔進行;其余橋梁變形應逐跨布置 測點。梁體變形觀測點應設置在支點和跨中截面,每孔梁的測點數量應 不少于 6 個。(2)涵洞 涵洞變形觀測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頂填土沉降觀測兩部分組成。涵洞 自身沉降觀測需要在涵洞邊墻兩側布置沉降觀測點,測點數量不少于 6 個。涵頂填土沉降觀測參照路基地段沉降觀測點布置方式,采用在涵頂 線路中心位置埋設沉降板進行觀測的方式。2.橋涵觀測標規格 各種沉降觀測標圖示及安裝說明如下:0ibfl迫-r*顯仟Mw-克ti砒帥nm*祚轉*HR科瀘砒耦MHiMi#爍和和*曲Htf j 曲tl4M札nw.tinmu.tuw ?煒1 埔紬族肚席埔

16、 Nt.LiU40.tHW*WMrh miattt.HA2006.0?21涵亜墻身立畫制涵洞培勢訴時觀測標覚皈陽蹟掙沉障觀測標孕割而律附)i*ijn ,-!*入口入口*tF *鬟 隔 &H 七:P* 班n檸-1-55課片更幅-A$發出口Rm;u *A+*at*if 叭沈鼻見囂機X汎Ml標3 5lM* 4. itno 6t在出人EJMlrfaW5O0mmf HUM SlTbOammtt,SL降廈譴掙一玉込符或測毎一L設受査嘗齡卡盤常匍flHS宦4fSOOm嚴的場眇. J. Iff*#不同孔栓壽嗣的請聲卑度按尺話*沉障現ill標乎罰百醇WT扁定.布構留淋廚撇J#審M旳丸.vmmi-1 .rift-

17、rt.iut*上上i甌 木 冷懸M 4客運專ftttM灑幫死障現議標曲進圖比阿尺-B A2003 07 6t v Prr - iit.HFfi +&JiK iu. 1 . m ;ir rn. r.mi, cr.3KA于Me#磴棟*展弈糾十暢團*4丄口黠XI虬二 Llit示意/*fluo1. 楝汕SttJU.2. * AttHtJU till, fttmtfil umlrntt注片補H比料林理知L靜剜IUMJU髓魅窗tHA-0 *jweat 4t A 71鼬豹貓財顯砸1SM 燈 14nHM#F*B和湖砧加和刑軸訃It桔般赫紬4如11MR+M亠r仲av-肆帥耕AUI*-itR*切骷.Air【】就就

18、基曲科Xfi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宜少于2個月無碴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無碴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月1324個月1次/6月梁體徐變變形觀測梁體徐變變形觀測需在梁體施工完成后開始布置測點,并在張拉預應力前進行首次觀測,各階段觀測頻次要滿足表4-13要求。 (表4-13)梁體測量間隔表觀測階段觀測周期梁體預應力張拉期間張拉前、后各1次橋梁附屬設施安裝安裝前、后各1次預應力張拉完成無碴軌道鋪設前張拉完成后第1天張拉完成后第3天張拉完成后第5天張拉完成后13月,每7天為一測量周期無碴軌道鋪設期間每天1次無碴軌道鋪設完成后第03個月,每1

19、個月為一測量周期第412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第1324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2)涵洞每個涵洞基礎施工完成后開始進行首次沉降觀測,以后根據表4-14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觀測。涵洞沉降觀測頻次(表4-14)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涵洞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涵洞主體施工完成全程何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 次/周觀測點移至邊墻 兩側涵頂填土施工全程何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 次/周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后至少進行2次通 過前后的觀測涵洞完工無碴軌道 鋪設前逋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涵 洞,般不宜少 于2個月無碴軌道鋪設期間逋個月1次/天無碴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

20、長期觀 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5. 數據采集要求數據采集要求真實,杜絕弄虛作假。測量單位要按照觀測時間的要求, 及 時進行沉降和徐變觀測,并注意每次進行觀測的當日時間應盡可能相同。觀測數據按照統一格式填寫,每月將采集數據整理,以書面及電子兩種形式同時報 送有關單位。(1)數據采集要求按照統一的表格形式填寫,現場測量原始記錄要建檔保存。報送的數據采 用電子表格記錄,數據格式統一。(2 )數據匯總、管理對測量數據建立管理檔案,由專人負責,統一管理。6. 數據分析處理1)單一墩臺、涵洞或梁跨工點變形觀測曲線分析 對采集數據及時整理,繪出變形觀測曲線這是一個簡單的數據處理過程

21、, 通過繪制的單墩、涵洞或梁跨的變形曲線, 可以直觀地看出每個階段墩臺基礎、 涵洞及梁跨的變形數值。2)對多個墩臺沉降歸納、分析對于一座橋, 不僅僅要控制每一個墩臺的沉降, 不均勻沉降。 因此,對多個橋墩沉降進行整體分析, 個橋墩的沉降曲線。同時也要控制相鄰橋墩的由單墩沉降曲線繪制出多沉降控制較寬松。 但對于3)計算變形與實際觀測對照分析我國的普通鐵路樁基設計一直按強度理論控制, 高速鐵路橋梁基礎的沉降控制, 高速暫規 有著嚴格的規定:“墩臺基礎的沉 降量應按恒載計算, 其工后沉降量不應超過下列容許值: 墩臺均勻沉降量: 對 于無碴橋面橋梁 20mm 。靜定結構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對于無碴橋面

22、橋梁: =5 mm。”對于高速鐵路,控制橋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計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對設計中采用理論 計算的沉降值與實際觀測值進行對照分析。根據客專無碴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 中對預應力混凝土橋梁上部 結構的變形的規定: “終張拉完成時,梁體跨中彈性變形不宜大于設計值的 1.05倍;扣除各項彈性變形、終張拉 60d后,L50m 梁體跨中徐變變形實測值不應大于 L/7000 或 14mm ;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根據梁體變形的實測結果,確定梁體的 實際彈性變形及徐變系數,并估算無碴軌道的鋪設時間。 ”(4)對橋梁沉降判斷根據沉降觀測結果及對照分析

23、, 對全線橋梁是否滿足現行的規范、 標準要 求進行判斷,確定橋梁沉降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最終確定鋪設無碴軌道時機, 及時采用措施確保列車運營的安全和舒適。26五、路基地段沉降觀測技術要求路基上鋪設無砟軌道前,應對路基變形作系統的評估,確認路基的 工后沉降和變形符合設計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不少 于12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觀測數據不足以評估時,應繼續觀測;工后 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采取必要的加速完成沉降或控制沉降 的措施。路基沉降觀測應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并有針對 性的對路橋過渡段差異進行重點觀測。(一) 、路基沉降監測剖面布置說明:1、路基沉降監測斷面根據不同

24、的地基條件,不同的結構部位等具體 情況設置。沉降監測斷面的間距一般不大于 50m ,對于地勢平坦、地基 條件均勻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塹可放寬到100m ;對于地形、 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段應適當加密。路堤與不同結構物的連接處應設置 沉降監測斷面, 每個路橋過渡段在距離橋頭 5m 、 15m 、 35m 處分別設置 一個沉降監測斷面,每個橫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一個監測斷面。2、觀測斷面類型及組成(1) 路堤均采用堆載預壓。路堤地段采用I、皿型監測斷面,H 型斷面僅在橋頭布置,一般每間隔3個I型監測斷面設置一個皿型監測斷 面。4171I 105. 003. 30乏廷焉昱賂契沉降監測剖面元件布置

25、示意圖(I型)遼麻取欄淀陪監亂璉 元降7:再邑木謔伝縫爻西宦熱圧豐體副曲元桂管C2C理戲上就辛管烷護余 FTTTTTT、丸姍 CTTriFT無掛箱縣路堤沅隆監測庚面兄作布置示意圖5邑)X遇屋+汎屯甲保于運U.:. J)石&-、現更牲mJTTr路現譏滕蠱測背元件布畳示產圖(H型】(2 )1型監測斷面包括沉降監測樁和沉降板。 沉降監測樁每斷面設置5 個,施工完基床底層后,預壓土填筑前,距左、右線中心 4.7m 處于基床底層頂面埋設 2 個沉降監測樁 ,其余 3 個于基床表層施工完成后布置于 雙線路基中心及距兩側路肩 1m 處的基床表層頂面上 ;沉降板位于路堤中 心,基底鋪設碎石墊層的地段埋設于墊層

26、頂面,基底設混凝土板地段置 于板頂面,隨填土增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保護套管。(3 )H型監測斷面包括沉降監測樁和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沉降監測樁每斷面設置 5個,埋設方法同I型監測斷面;定點式剖面沉 降測試壓力計位于路堤中心 ,基底鋪設碎石墊層的地段埋設于墊層頂面, 基底設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頂面。(4 )皿型監測斷面包括沉降監測樁、沉降板和剖面管。沉降監測樁 每斷面設置 3 個,布置于雙線路基中心及距兩側路肩 1m 處的基床表層 頂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設于基床底層頂面上,隨填土增 高而逐漸接高測桿及保護套管,橫剖面管埋設于路堤基底碎石墊層頂面 處。3、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于橫

27、向結構物頂部沿橫向結構物的對 角線方向鋪設剖面沉降管。橫向結構物兩側外邊緣各 2m 處設置一個 I 型觀測斷面,平面布置見W型。5,00路涵過渡段沉降監測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圖(W型)路通址過IT里泗山百不恿 (V型】4、路塹地段均采用堆載預壓,采用V型監測斷面,分別于路基中心,距兩側路肩1m處各設1根沉降監測樁,路基中心設沉降板,底板 至于基床底層頂面,觀測路基面的沉降。.皿-=路耗地段沉降監測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圖(V型(二)監測元件埋設說明:1、沉降監測樁:樁體選擇20mm不銹鋼棒,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 線,底部焊接彎鉤,待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過測量埋置在 監測斷面設計位置,埋置深度0.

28、3m,樁周0.15m用C20混凝土澆筑固定, 完成埋設后按二等水準標準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2、沉降板:由底板、金屬測桿(40mm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 75mmPVC管)組成。底板尺寸為50cm X50cm,厚5cm。按二等水準標 準測量沉降板標高變化。(1) 沉降板埋設位置應按設計測量確定,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 層找平,埋設時確保測桿與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墊層,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 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 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3)按二等水準標準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讀數作為初始讀數,隨著路基填

29、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 高度以0.5m為宜,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 用螺絲套扣連接,保護套管用PVC管外接頭連接。3、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設位置應按設計測量確定;埋設位置處可墊 10cm 砂墊 層找平,埋設時確保底板水平,填土至 0.6m 高度碾壓密實后開一小凹坑 將壓力計放入坑內,用細粒土將坑填平后,繼續施工路基填土。埋設完 成后,將壓力計監測線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腳后,在坡腳處設C20素混凝土保護墩(0.5 m X0.5 m x0.95m ),墩內預埋剖面管管材,監測線從管內 穿出;墩旁設監測樁,

30、監測樁采用 C20素混凝土灌注,斷面采用0.5 m X 0.5 m Xl.6m ,并在樁頂預埋半圓形不銹鋼耐磨測頭,監測樁用鋼筋混凝土保護盒保護。待上部一層填料壓實穩定后,連續監測數日,取穩定讀 數作為初始讀數。4、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墊層施工完畢后, 填土至0.6m高度碾壓密實后開槽埋設,開槽寬度 2030cm,開槽深度 至地基加固墊層頂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內敷設沉降管(沉 降管內穿入用于拉動測頭的鍍鋅鋼絲繩) ,其上夯填中粗砂至與碾壓面平 齊。W型斷面中剖面管在涵頂填土 0.6m厚開槽施工埋設,原則同基底剖 面管埋設方法。沉降管埋設位置擋土墻處應預留孔

31、洞。沉降管敷設完成后,在兩頭設置0.5 m X0.5 m xo.95m C20素混凝土保護墩。并于一側管 口處設置監測樁,監測樁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斷面采用0.5 m X0.5 m xi.6m,并在樁頂預埋半圓形不銹鋼耐磨測頭,監測樁用鋼筋混凝土保護 盒保護。待上部一層填料壓實穩定后,連續監測數日,取穩定讀數作為 初始讀數。(三)監測方法與要求1 、監測方法(1 )橫剖面沉降監測方法 采用橫剖儀和水準儀進行橫剖面沉降觀測。每次觀測時,首先用水 準儀按二等水準精度測出橫剖面管一側的觀測樁頂高程,再把橫剖儀放 置于觀測樁頂測量初值,然后將橫剖儀放入橫剖管內測量各測點。(2)沉降板觀測方法 采用

32、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沉降板測桿頂面測點高程。沉降板觀測時應在測桿頭上套一個專用的測量帽。測量帽 下部以剛好套入測桿為宜,測量帽上部以中心為一半球型的測點。在沉 降板測桿接高時應同時測量接高前后的測桿高程。(3)路肩沉降觀測樁觀測方法 采用水準測量方法,按測量精度要求和頻次定期觀測路肩觀測樁頂面測點高程(4) 定點式剖面沉降測試壓力計直接采用便攜式工程測試儀讀取數2、監測測量精度及頻度:(1 )監測精度路基沉降觀測水準測量的精度為士 1.0mm,讀數取位至0.1mm ;剖 面沉降觀測的精度應不低于8mm/30m,橫剖面沉降測試儀最小讀數不 得大于0.1mm。(2 )監測頻度

33、路基沉降監測的頻次不低于下表中的規定。監測階段監測頻次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變P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堆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個月1次/周第2、3個月1次/2周3個月以后1次/月無砟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12個月1次/3月3、元件保護要求:(1)各工程項目部應成立專門試驗小組,進行元器件的埋設、測量 和保護工作,小組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2 )元件埋設時應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編號,有導線的元件應將導線 引出至路基坡腳監測箱內。(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圍內土方應采用人工攤平及小型機具碾壓, 不得采用大型機械推土及碾壓,并配備專人負責指導,

34、以確保元器件不受損壞。(4 )各施工隊應制定穩妥的保護措施并認真執行,確保元器件不因 人為、自然等因素而破壞,元器件埋設后,制作相應的標示旗或保護架 插在上方。路堤填筑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監督監測斷面的填筑。4、資料整理要求(1)應采用統一的路基沉降監測記錄表格,做好監測數據的記錄與 整理。監測資料應齊全、詳細、規范,符合設計要求。所有測試數據必 須真實準確,不得造假;記錄必須清晰,不得涂改;測試、記錄人員必 須簽名。(2)所測數據必須當天及時輸入電腦,分析,整理,核對無誤后在 計算機內保存。(3 )按照提交資料要求及時對測試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匯總,及時 繪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項監測的荷載

35、-時間-沉降過程曲線。 并按有關 規定整理成冊,報送有關單位進行沉降分析、評估。(4)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整理路堤中心沉降監測點的沉降量,當 路堤中心地基處沉降觀測點沉降量大于 10mm/ 天時,應及時通知項目 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穩定后再恢復填土,必要時采用卸載 措施(四)水位井1、沿線路基段落需設置水位井,觀測路基填土和堆載預壓過程中, 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2、 水位井一般每公里設置一處(每工點至少設一處),布設在距路 基坡腳20m外,具體設計里程見圖紙。3、水位壓力計直接采用便攜式工程測試儀讀取數據。4、PVC管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打孔制成花管。5、水位井需設置保護盒保護。水恆井市

36、匿示花哥六、附表沉降觀測記錄手簿格式1.封面新建鐵路客運專線橋(路基)里程范圍:沉降觀測手簿No.前接手簿: 后接手簿:測量時間:測量單位:2.副封面儀器名稱:No,制造廠名:望遠鏡放大倍率:視距常數水準器分劃值:測微器分劃值:傾斜螺旋分劃值:儀器檢驗校正情況:標尺名稱:No No 制造廠名:讀數差常數:刻劃間隔:標尺檢查校正情況:觀測者:記簿者:3. 沉降觀測路線示意圖橋沉降觀測路線示意圖北京鄭州BMXXBMXXXXX段路基沉降觀測路線示意圖斷面1斷面2斷面3 斷面4斷面5斷面6鄭州北京BMXXBMXX說明:以上示意圖根據現場情況繪制,可分段單頁繪制并對每頁進行編頁;也可按成卷圖 方式繪制,

37、成卷圖高度與手簿幅面高度同,長度不限,但應以便于裝訂為宜,建議每個獨立的 橋梁或路基工點繪制在一卷圖上。對于示意圖中繪制的內容不限于本示例,可根據需要增加有 關內容(如墩臺中心里程、墩臺高度,斷面中心里程等)。4. 觀測記錄、計算自時間始溫度天氣第 頁共點測至時 分末云量土質頁點20時 分年 成 像 風向風速 太陽方向-計算:日期:復核:日期:測 站 編 號后 尺下絲前 尺下絲方尺 及向號標尺讀數基+K減輔(一減二)備考上絲上絲后距前距基本分劃(一次)輔助分劃(二次)視距差dd(1)(5)后(3):(8)P ( 14)(2)(6)前(4)(7)(13)(9)(10)后-前(15)(16)(17)(11)(12)h(18)1后前后-前h2后.、八刖后-前h3后刖后-前h4后刖后-前h沉 降 占八、 高 程 計 算支(附合)水準路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