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 兼并重組整合方案初步設計兼并重組整合方案初步設計 說說 明明 書書 工程編號:工程編號:c0101c0101 設計規模:設計規模:600kt/a600kt/a 室主任:室主任: 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 陽泉市煤炭設計室陽泉市煤炭設計室 二二一一年二月年二月 參加設計人員名單 專 業姓 名職 務職 稱 機電馮靜雨主任高級工程師 采礦王忠壽書記工程師 采煤李東耀科員工程師 土建張曉波科員工程師 通風楊振新科員工程師 概預算霍美娟科員工程師 概預算許 鵬科員助理工程師 經濟孫 艷科員經濟師 計算機霍 萍科員工程師 經濟趙秀華科員技術員 圖
2、紙 目 錄 序號圖 紙 目 錄新制圖紙編號采用圖紙編號比例 1井田地質地形圖c0101-103-011:5000 215#煤層底板等高線及資源 /儲量估算圖c0101-105-011:5000 315#煤層采掘工程平面圖c0101-106-011:5000 4井田綜合地質柱狀圖c0101-107-011:500 5井田開拓方式平面圖(采用)c0101-109-011:5000 6井田開拓方式平面圖(比較)c0101-109-021:5000 7井田開拓方式方案剖面圖c0101-109-031:1000 9巷道斷面圖冊c0101-122-011:50 10采區巷道布置及機械配備平面圖(前期)c0
3、101-163-011:2000 12礦井通風系統圖(前期)c0101-171-011:2000 13礦井通風系統圖(后期)c0101-171-021:2000 14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圖(前期)c0101-174-011:2000 15礦井地面供電系統圖c0101-261-01示意 16礦井井下供電系統圖c0101-261-02示意 17礦井井下通信系統圖c0101-261-03示意 18地面生產系統布置圖c0101-401-01示意 19礦井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圖c0101-447-011:1000 20井下消防灑水及供水系統平面圖(前期)c0101-845-011:2000 目 錄 前 言.1
4、 第一章 井田自然概況及兼并重組整合前各礦現狀.1 第一節 井田自然概況.1 第二節 兼并重組整合前各礦現狀.1 第二章 兼并重組整合的條件.1 第一節 資源條件.1 第二節 外部條件.1 第三節 兼并重組整合條件綜合評述.1 第三章 井田開拓.1 第一節 兼并重組整合前各礦開拓開采現狀.1 第二節 井田境界及資源儲量.1 第三節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1 第四節 井田開拓.1 第五節 井筒.1 第六節 井底車場及硐室.1 第四章 大巷運輸及設備.1 第一節 運輸方式的選擇.1 第二節 礦車.1 第三節 運輸設備選型.1 第五章 采區布置及裝備.1 第一節 采煤方法.1 第二節 采區布置
5、.1 第三節 巷道掘進.1 第六章 通風和安全.1 第一節 礦井通風條件概況.1 第二節 礦井通風.1 第三節 災害預防及安全裝備.1 第七章 提升、通風、排水和壓縮空氣設備.1 第一節 提升設備.1 第二節 通風設備.1 第三節 排水設備.1 第四節 壓縮空氣設備.1 第八章 地面生產系統.1 第一節 煤質及其用途.1 第二節 煤的加工.1 第三節 生產系統.1 第四節 輔助設施.1 第九章 地面運輸.1 第一節 概況.1 第二節 場外公路.1 第三節 其他運輸.1 第十章 總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澇.1 第一節 概況.1 第二節 平面布置.1 第三節 豎向設計及場內排水.1 第四節 場內運輸.1
6、 第五節 礦井其他工業場地布置.1 第六節 防洪排澇.1 第十一章 電氣.1 第一節 供電電源.1 第二節 電力負荷.1 第三節 送變電.1 第四節 地面供配電.1 第五節 井下供配電.1 第六節 監控與計算機管理.1 第七節 礦井通信.1 第十二章 地面建筑.1 第一節 設計原始資料和建筑材料.1 第二節 工業建筑物與構筑物.1 第三節 行政、生活福利建筑.1 第十三章 給水排水.1 第一節 給水.1 第二節 排水.1 第三節 室內給排水.1 第四節 消防及灑水.1 第十四章 采暖、通風及供熱.1 第一節 采暖與制冷.1 第二節 井筒防凍.1 第三節 鍋爐房設備.1 第十五章 環境保護與水土
7、保持.1 第一節 概述.1 第二節 各種污染的防治措施.1 第三節 地表塌陷治理.1 第四節 機構設置及專項投資.1 第十六章 建井工期.1 第一節 建井工期.1 第二節 產量遞增計劃.1 第十七章 技術經濟.1 第一節 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1 第二節 建設項目資金概算.1 第三節 原煤生產成本.1 第四節 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1 第五節 礦井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1 附錄:附錄: 一、設計委托書 二、采礦許可證 三、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辦公室下發的晉煤重 組辦發200973 號文關于陽泉市盂縣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方案的補充 批復 四、煤質檢驗報告 五、陽泉市煤炭工業局下發的
8、陽煤政發200920 號文件關于全市 地方煤礦 2008 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批復 附件:附件: 一、主要機電設備和器材目錄 二、概算書 前前 言言 一、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核準文件,參與整一、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核準文件,參與整 合各礦井名稱及隸屬關系,兼并重組整合后礦井及隸屬關系合各礦井名稱及隸屬關系,兼并重組整合后礦井及隸屬關系 1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核準文件 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的晉政辦法2009100 號文山西省 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集中辦理兼并重組整合煤礦證照變更手續和簡化項目 審批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有關精神
9、及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 作領導組辦公室下發的晉煤重組辦發200973 號關于陽泉市盂縣煤礦企 業兼并重組整合方案的補充批復文件。 2參與整合各礦井名稱及隸屬關系 參與整合礦井為有原盂縣古咀煤礦、原盂縣南婁煤礦、原山西東星煤 業有限公司和原盂縣東方振興煤業有限公司振興二坑,其中古咀煤礦為盂 縣孫家莊鎮鎮辦煤炭企業,南婁煤礦為山西南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企 業,東星煤業有限公司和振興二坑均為原盂縣東方振興煤業有限公司下屬 企業,屬盂縣國有煤炭企業。 3兼并重組整合后礦井及隸屬關系 兼并重組整合后,礦井名稱為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隸屬 于山西晉盂煤業有限公司。 二、編制礦井兼并重組整
10、合設計的依據二、編制礦井兼并重組整合設計的依據 1山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辦公室下發的晉煤重組 辦發200973 號關于陽泉市盂縣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方案的補充批復 文件。 2山西省國土資源廳下發的 c1400002009121220047263 號采礦許 可證 。 3山西地寶能源有限 2010 年 1 月編制的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 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地質報告 。 4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提交的設計委托書 。 5該礦提供的生產現狀資料。 6煤炭工業現行政策、規程、規范及法規等。 三、設計的指導思想三、設計的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煤炭開發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以及煤礦安全規程
11、、 煤炭工業設計規范和煤礦資源整合設計編制大綱要求,在安全生產的 前提下,嚴格按批準的礦井設計能力進行設計,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回收率, 盡量簡化礦井生產環節,設計方案充分體現生產系統簡單、實用,充分利 用原有設備,新選設備力求先進高效、經濟合理,盡可能減少礦井建設初 期投資,以提高礦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先進、科學的設計,力 求把該礦建設成為符合煤炭行業發展趨勢的新型企業。 四、兼并重組整合設計的特點四、兼并重組整合設計的特點 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600kt/a。 2開采煤層:15#煤層。 3根據參加兼并重組整合的四礦井生產現狀,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井筒巷道和設備的前提下,減少投資,同時
12、考慮整合后井田的開拓規劃, 設計確定兼并重組后主要生產系統利用原古咀煤礦礦井工業場地布置,后 期考慮加用原振興二坑和東星煤業有限公司的兩支風井。 4重組后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方式,前期布置主斜井、回風斜井、副 井共三支井筒。主斜井為原煤提升井,兼作進風井,風井為專用回風斜井, 兼作安全出口,副井為材料和人員升降兼作安全出口;后期布置主斜井、 副井、回風斜井和回風立井共四支井筒。 5井下運輸:原煤采用膠帶輸送機運輸,材料采用調度絞車接力運 輸。 6排水系統:一級排水。 7通風方式:前期中央并列式,后期中央分列式。 8供電方式:采用 10kv 高壓入井。 9采煤方法:壁式采煤,回采工藝為綜采。 五、存
13、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1地質報告沒有提供對各煤層瓦斯參數,建議進一步進行礦井瓦斯 測定工作。 2地質報告對煤層自燃及發火期未進行測定,本次設計是根據陽泉 地區礦井統計資料及礦實際情況進行的。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自然概況及兼并重組整合前各礦現狀井田自然概況及兼并重組整合前各礦現狀 第一節第一節 井田自然概況井田自然概況 一、交通位置一、交通位置 1礦區位置 辰通煤業有限公司所處井田屬山西沁水煤田陽泉礦區盂縣勘探區上 社澗溝劉家村等三井田內劉家村井田的一部分。 2井田地理位置 辰通煤業有限公司 位于位于盂縣城南南婁鎮澗溝村東部,井口地理 位置為:東徑 113211811324
14、41,北緯 37 5950380154。 3交通情況 礦井位于盂縣城西南部 13km,距盂(縣)壽(陽)公路 4.0km 左右,向 西距太原約 110km,距陽泉市區 40 km。向東經孫家莊、牛村可直通河北 省,向西可達太原,向北可通五臺山,交通便利。附礦區交通位置圖(圖 1-1-1) 二、地形地貌二、地形地貌 本區屬中低山區,井田內大面積基巖裸露,整體地勢呈東高西低、南 高北低之勢,沖溝較為發育,溝向呈放射狀,井田內最高處海拔標高為 1186.5m,最低處海拔標高為 1015m,相對高差為 171.5m。井田內沒有大 的地表積水,發育的沖溝平時干涸無水,雨季為排洪通道。井田無村莊等 建筑物
15、。 三、河流水系三、河流水系 本區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支流,井田內無河流,多為山澗沖 溝,平時干涸無水,僅雨季對有水流出,對礦井開采基本無影響。 圖 111 四、氣象四、氣象及地震情況及地震情況 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熱,春季多風,秋 季涼爽,據盂縣氣象站多年的觀測資料,基本情況如下: 1降水量:根據陽泉地區 1955-1990 年降水資料統計,年平均降水 量為 585.9mm,最大降水量 817.6mm,最小降水量 302.0mm(1972 年),降 水多集中在每年七、八、九三個月,占全年總降水量的 74-98%。 2蒸發量:據多年資料統計,年平均蒸發量為 187
16、3.5mm,最大蒸發 量為 2381.9mm,年最小蒸發量為 1319.1mm,蒸發量大于降水量的 2-3 倍, 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 3氣溫:年平均氣溫為 8.7,一月份最低,平均為-6.7。極端最 低氣溫為-12.6,七月份最高,平均 22.3,極端最高氣溫 37.4。 4風速與風向 年主導風向為西南和東南風,冬季常見西風、西北風,夏季多為東南 風,最大風速 20.7m/s,平均風速為 2.8m/s。 5雪凍:冰凍期為每年 9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最大凍土深度為 0.88m,最大積雪深度 0.17m,年平均無霜期 180 天左右。 依據山西省地震烈度區劃圖,本區屬七級地震烈度區。 第二節
17、第二節 兼并重組整合前各礦現狀兼并重組整合前各礦現狀 一、礦區內煤層開采歷史一、礦區內煤層開采歷史 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屬沁水煤田陽泉礦區盂縣勘探區上 社澗溝劉家村等三井田內劉家村井田的一部分。本次參與整合的礦井 主要是古咀煤礦接替井、振興二坑、東星煤業有限公司和盂縣南婁煤礦計 四個煤礦。礦區內煤層埋藏較淺,主要開采煤層有 15#煤層,各生產井開 采歷史簡述如下: 古咀煤礦接替井: 1984 年建井,1986 年投產,整合前批準開采 8#、9#和 15#三層煤,8#和 9#已全部采空,主要開采 15#煤層,設計能力 150kt/a,用兩支斜井筒生采。 振興二坑:1991 年建井,199
18、9 年投產,設計能力 150kt/a,采用兩支 斜井筒開采 15#煤層。 東星煤業有限公司:1988 年建井,1991 年投產,設計能力 150kt/a, 采用兩支斜井筒開采 15#煤層。 盂縣南婁煤礦:1984 年建井,1986 年投產,設計生產能力為 150kt/a,采用兩支斜井筒開采 15#煤層,大部已采空。 二、古咀煤礦接替井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二、古咀煤礦接替井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 1開拓方式及井筒裝備 該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方式,共建有兩支斜井,為主提升井和風井。 主提升井:為混合提升井,用于提升煤炭、矸石、下放材料等,同時 兼作安全出口。井口布置窄軌軌道車場、絞車房、簡易
19、煤臺,裝備單滾筒 絞車,井筒內鋪設單軌鐵道,軌距 600mm,木軌枕,軌重 18kg/m。井筒一 側設行人道及扶手,上部敷設照明通訊信號及動力電纜。 風井:擔負全礦井回風任務,井口布置有風機房、通風設備、防爆門、 風硐、安全出口。井筒特征見表 1-2-1。 2提升設備 主井提升方式為單鉤串車混合提升,現安裝 jtp-1.6 型礦用單滾筒提 升絞車一臺,配套電機為 jr128m-8 型,n=132kw,最大靜張力為 45kn,鋼 絲繩運行最大速度為 3.06m/s。每次提升 5 輛 1t 固定式標準礦車。選用 619 股(1+6+12)繩纖維芯鋼絲繩。 3井下大巷運輸方式 大巷運輸采用 spj-
20、800 型膠帶輸送機,帶寬 800mm,帶速 v=1.6m/s,n=37kw,運輸能力 350t/h,輔助運輸為 jd-25 型調度絞車,提 運容器為 mg1.1-6b 型標準箱式礦車。 表 1-2-1 古咀煤礦接替井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稱序 號 井筒特征 主井回風井 備注 經距(y) 42129434213014 1 井筒坐標 緯距(x) 1971074419710756 2 井筒方位角/() 315315 3 井筒傾角/() 2223 4 井口標高/m 1038.000 1038 第一水平 5 水平標高/m 最終水平 860855 第一水平 6 井筒斜長/m 最終水平 475.165 468
21、.353 凈 3.40 2.50 7 井筒寬度/m 掘進 4.10 2.90 凈 8.62 5.45 8 井筒斷面/m2 掘進 11.52 7.86 厚度/mm 300.00 300.00 9 砌壁 材料料石料石 10 井筒裝備 24kg/m 鋼軌 4排水設備 礦井排水方式為一級排水系統,井底水泵房安裝 d46-504 型排水泵 3 臺,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配套電動機 yb225m2-2 型,功率 為 n=45kw,額定流量 46m3/h,額定揚程 200m。沿風井鋪設兩趟 1086mm 鋼管將水直接排至地面。 5通風設備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礦井現安裝兩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機
22、 為 bdk54-6-no14 型對旋式通風機一臺,備用風機為 2k58-no18 型軸流式 通風機一臺。礦井總進風 2190m3/min,總排風量 2289m3/min,通風阻力為 143mmh2o,等積孔為 1.15m2。 6瓦斯抽放系統 該礦屬高瓦斯礦井。現安裝一套用 2bea-303 型水環式抽瓦斯泵兩臺, n=90kw,一臺運行,一臺備用,抽放量 2.60m3/min。 7.供電系統 該礦井現為雙回路供電系統,主電源接線于盂縣南婁降壓站 10kv 大 溝供電線路,電源線路規格為 lgj-70 型架空線路,長度 4km。備用電源接 線于盂縣秀水降壓站 10kv 北婁供電線路,電源線路規
23、格為 lgj-70 型架空 線路,長度 10km。主井工業場地變電所共裝有五臺變壓器,其中兩臺 s9- 630/10/0.4 型電力變壓器供地面生產系統用電,一臺工作,一臺備用;兩 臺 ks9-315/10 型礦用變壓器供井下除局部通風機外的生產系統用電,一 臺 ks9-100/10/0.69 型電力變壓器專供局部通風機井下用電。井下采用 660v 低壓供電,沿主井鋪設兩趟 my-0.38/0.66-370125mm2型電力電 纜和一趟 my-0.38/0.66-325+110mm2型電力電纜至井底配電點,長度 均為 600m。 8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為壁式,回采工藝為炮采,支護方式為單體液壓支
24、柱及 型梁,工作面采用 sgb-420/30 型刮板輸送機運輸,運輸順槽采用 sgb- 620/40 型刮板輸送機和 ssj800/37 型可伸縮膠帶機接力運輸。 9. 瓦斯監測監控、產量監控及人員定位系統 該礦井已裝備一套 kj99n 型安全監測監控系統,井上、下按規程 規定配備了各類傳感器。目前系統內安裝有監控分站 2 臺,型號為 kj99n- f。 該礦井已裝備 kj128 礦型井產量監控及 3jcljc1-g 型人員定位系統, 對礦井產量進行監控以及入井人員適時進行監控。 10地面生產系統 該礦井地面設自制條篩和簡易振動篩一臺,煤炭產品為三級,即 +100mm 以上級、100-25mm
25、 級、25mm 級以下末煤,煤炭落地儲存,zl-50 型裝載機裝汽車外運,生產系統簡單可靠。 三、振興二坑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三、振興二坑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 1開拓方式及井筒裝備 該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方式,共建有兩支斜井,為主提升井和風井。 主提升井:為混合提升井,用于提升煤炭、矸石、下放材料等,同時 兼作安全出口。井口布置窄軌軌道車場、絞車房、簡易煤臺,裝備單滾筒 絞車,井筒內鋪設單軌鐵道,軌距 600mm,木軌枕,軌重 18kg/m。井筒一 側設行人道及扶手,上部敷設照明通訊信號及動力電纜。 風井:擔負全礦井回風任務,井口布置有風機房、通風設備、防爆門、 風硐、安全出口。井筒特
26、征見表 1-2-2。 2提升設備 主井提升方式為雙鉤串車混合提升,現安裝 2jk-2/11.5 型雙滾筒絞 車一臺,最大運行速度 3.82m/s,電動機為 yr250s-6m 型,n=110kw,每次 提升 6 輛 1t 固定式標準礦車。選用 619 股(1+6+12)繩纖維芯鋼絲繩 3井下大巷運輸方式 大巷運輸采用多部 spj-800/30 型鋼繩芯膠帶輸送機,電動機為 y355m- 4 型三相異步電動機,302kw,帶速 v=1.6m/s,運輸能力 300t/h;輔助 運輸為調度絞車,提運容器為 mg1.1-6b 型標準箱式礦車。 表 1-2-2 振興二坑井筒坑特征表 序號名 稱單位主 井
27、回 風 井 緯距(x)m4211935.0054211894.675 經距(y)m19708578.97719708575.9981 井口 坐標 標高(z)m1021.2371021.461 2井底標高m826.24826.461 3垂深m195195 4方位角度275275 5坡度度2225 6平距m482418 7斜長m520461 8斷面形狀半圓拱半圓拱 9凈斷面m28.78.0 10支護方式料石砌碹料石砌碹 4排水設備 礦井排水方式為一級排水系統,井底水泵房安裝 d46-505 型水泵三 臺,工作、備用、檢修各一臺。主要技術特征為 q=46m3/h,h=250m,吸程 7.3-7.7m
28、,效率 63%,配套電機 yb250m-2 型,n=55kw 沿風井鋪設兩趟 1086mm 鋼管將水直接排至地面。 5通風設備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礦井現安裝兩臺主要通風機,工作風機 為 1 臺 bdk40-6-no18 型節能防爆軸流式對旋風機,配套電機為 ybfe315m- 6 型,n=902kw。其主要技術特征為:q=26-86m3/s,h=172-2430pa。備 用風機為 1 臺 fbcdz-6-no18 型節能防爆軸流式對旋風機,配套電機為 ybfe315m-6 型,n=902kw。其主要技術特征為:q=43-64.3m3/s,h=917- 2861pa。 6瓦斯抽放系統 礦
29、井為高瓦斯礦井,在回風斜井工業廣場附近設置瓦斯抽放泵站,配 備 2 臺 2be-303 型水環式真空泵,電機功率 75kw,工作負壓 2080kpa, 一臺工作, 一臺備用,主抽放管道直徑為 d219mm。 7.供電系統 該礦井現為雙回路供電系統,主電源接線于盂縣秀水 35/10kv 降 壓站 10kv 供電線路,導線型號 lgj-370mm2,輸電距離 1.2km; 第二 回路電源接線于溫池降壓站 35/10kv供電線路。導線型號 lgj- 370mm2,輸電距離 6km。地面變電所現裝備 s9-500/10 型變壓器 1 臺, 為工作變壓器;s9-315/10 型變壓器 1 臺,為備用變壓
30、器,供地面生產系 統用電。 井下采用 10kv 高壓入井,井底中央變電所裝備三臺變壓器,其中 kbsgzy-630/10/0.69 型和 kbsgzy-500/10/0.69 型變壓器各 1 臺,ks9- 160/10 型局部通風機專用變壓器一臺,專供局部通風機用電。沿主井鋪設 兩趟 myjv-10000-335mm2型電力電纜,長度均為 700m。 8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為壁式,回采工藝為炮采,支護方式為單體液壓支柱及 型梁,工作面采用刮板輸送機運輸,運輸順槽采用刮板輸送機和可伸縮膠 帶機接力運輸。 9. 瓦斯監測監控、產量監控及人員定位系統 該礦井已裝備一套 kj99n 型安全監測監控系統,
31、井上、下按規程 規定配備了各類傳感器。目前系統內安裝有監控分站 2 臺,型號為 kj99n- f。 該礦井已裝備 kj128 礦型井產量監控及 3jcljc1-g 型人員定位系統, 對礦井產量進行監控以及入井人員適時進行監控。 10地面生產系統 該礦井地面設自制條篩和簡易振動篩一臺,煤炭產品為三級,即 +100mm 以上級、100-25mm 級、25mm 級以下末煤,煤炭落地儲存,zl-50 型裝載機裝汽車外運,生產系統簡單可靠。 四、東星煤業有限公司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四、東星煤業有限公司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 1開拓方式及井筒裝備 該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方式,共建有兩支斜井,為主提升
32、井和風井。 主提升井:采用機軌合一布置,為二級混合提升井,用于提升煤炭、 矸石、下放材料等,同時兼作安全出口。井口布置膠帶機機頭房、窄軌軌 道車場、絞車房、簡易煤臺,裝備膠帶機和單滾筒絞車,井筒內鋪設單軌 鐵道,軌距 600mm,木軌枕,軌重 18kg/m。井筒上部敷設照明通訊信號及 動力電纜。 風井:擔負全礦井回風任務,井口布置有風機房、通風設備、防爆門、 風硐、安全出口。井筒特征見表 1-2-3。 2提升設備 主斜井原煤為二級提升,一級提升采用 dtl800/20/275 型膠帶運輸 機,帶寬 800mm,電機功率為 275kw;二級提升采用 dtl800/20/255 型膠帶運輸機,帶寬
33、 800mm,電機功率為 255kw。 主斜井材料也為二級提升,一級提升絞車為 jtp-1.6 型礦用雙滾筒提 升絞車一臺,單軌運行,配套電機為 yb355s-10 型,n=115kw,最大靜張 力 45kn,最大靜張力差 45kn;鋼絲繩速度為 2.5m/s,每次可提升串車數 為 4 輛,鋼絲繩選用 1819 型圓股鋼絲繩,d=28m,單位長度 2.34kg/m。 二級提升絞車為 jtd-800 型單滾筒絞車,提升速度 1.15 m/s,配套電機為 yb255s-6 型,n=37kw。 3井下大巷運輸方式 大巷運輸采用 dtl800/20/237 型膠帶運輸機運輸煤炭,帶寬 800mm,電機
34、功率為 237kw;輔助運輸為 jd-25 型調度絞車,提運容器為 mg1.1-6b 型標準箱式礦車。 表 1-2-3 東星煤業有限公司井筒特征表 序號名 稱單位主 井回 風 井 緯距(x)m4210999.004211113.771 經距(y)m19708881.0019709018.6471 井口 坐標 標高(z)m1020.3471039.364 2井底標高m814.5927.45 3垂深m205.8112 4方位角度265263 5坡度度2325 6平距m478.66240 7斜長m520265 8斷面形狀半圓拱半圓拱 9凈斷面m26.56.5 10支護方式料石砌碹料石砌碹 4排水設備
35、 該礦井采用一級機械排水方式,在 15#煤井底設主、副水倉及水泵房, 分別配備 d25-3010 型水泵三臺,工作、備用、檢修各一臺。主要技術 特征為 q=15-30m3/h,h=275-340m,=50-63%,n=45kw,吸程 7.3-7.7m, 配套電機 yb250m-2 型,水泵吸入口徑 80mm,吐出口徑 80mm。排水管為 d894mm 無縫鋼管,吸水管為 d1086.5mm,沿主斜井鋪設兩趟 3 寸排水 鋼管。 5通風設備 回風井地面安裝 bdk54-6-18 型對旋軸流式防爆通風機 2 臺,一臺 工作,一臺備用,其主要技術特征為:q=40.2-89.4m3/s,h=888-
36、3354pa,電動機為 ybfe315s-6 型兩臺,n=75kw2。 6瓦斯抽放系統 該礦屬高瓦斯礦井,地面瓦斯抽放站裝備 2 臺水環式真空泵,為 2be1303 型,電機功率 75kw,1 臺工作,1 臺備用,主抽放管道直徑為 d219mm。 7.供電系統 該礦井現為雙回路供電系統,主電源接線于盂縣南婁降壓站供給礦井 的 10kv 供電線路,電源線路規格為 lgj-395mm2型架空線路,長度 2km;備用電源接線于盂縣秀水降壓站供給礦井的 10kv 供電線路,電源線 路規格為 lgj-395mm2型架空線路,長度 6km。主井地面變電所現裝備 s9-800/10/ 0.4 型變壓器 2
37、臺,一用一備,中性點接地,供地面負荷用 電,通過兩臺 ks9-500 型隔離變壓器供井下負荷用電; ks7-100/10/ 0.4 型變壓器 1 臺專供井下局部通風機用電。井下采用 660v 低壓供電,沿主 井鋪設兩趟 my-1000-370 mm2型電力電纜和一趟 my-0.38/0.66- 325+110 mm2型電力電纜至井底配電點,長度均為 800m。 8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為壁式,回采工藝為炮采,支護方式為單體液壓支柱及 型梁,工作面采用刮板輸送機運輸,運輸順槽采用刮板輸送機和可伸縮膠 帶機接力運輸。 9. 瓦斯監測監控、產量監控及人員定位系統 該礦井已裝備一套 kj99n 型安全監測
38、監控系統,井上、下按規程 規定配備了各類傳感器。目前系統內安裝有監控分站 2 臺,型號為 kj99n- f。 該礦井已裝備 scsj-cjc-p 型井產量監控及 kj222-j 型人員定位系統, 對礦井產量進行監控以及入井人員適時進行監控。 10地面生產系統 原煤提至地面后經翻車機卸載至自制條形篩,篩后進入振動篩。篩選 產品分四級:100mm 以上級、100-50mm、50-25mm 及 25mm 以下,分級落地 儲存,zl-50 型裝載機裝汽車外運。 五、盂縣南婁煤礦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五、盂縣南婁煤礦生產現狀及主要生產系統裝備 1開拓方式及井筒裝備 該礦現開拓方式為斜井開拓,利用兩支
39、井筒生產,其中主斜井為提升 井,主要擔負原煤提升、材料、矸石和人員升降兼進風任務,另一支為回 風斜井,主要擔負回風任務,同時兼作安全出口。井筒特征見表 1-2-4。 2提升設備 主井提升系統采用單鉤串車混合提升,提升設備為 2jtp-1.2 型雙滾 筒絞車一臺,其主要技術特征為:滾筒直徑 1200mm,寬度 800mm,配套電 機 yrj250m2-8 型,n=55kw;最大靜張力 30kn,最大靜張力差 20kn,鋼絲 繩最大速度 2.5m/s,鋼絲繩選用 619+nf 型圓股鋼絲繩,d=18.5mm,每 組串車 4 輛,礦車為 1t 標準礦車。 3井下大巷運輸方式 井下主要運輸大巷采用 j
40、d-40(n=40kw) 、jd-25(n=25kw)和 jd- 11.4(n=11.4kw)型調度絞車接力運輸,礦車采用 1t 標準礦車。 表 1-2-4 盂縣南婁煤礦井筒特征表 序號名 稱單位主斜井回風井 緯距(x) m 42133904213335 經距(y) m 19709376197094021 井口 坐標 標高(z) m 994.00993.00 2井底標高 m 868.57875.78 3垂深 m 125.43117.22 4坡度度2123 5平距m336.44285.30 6斜長m350300 7斷面形狀半圓拱半圓拱 8凈斷面m26.206.10 9支護方式料石砌筑料石砌筑 4
41、排水設備 該礦井下采用一級排水系統,井底水泵房安裝 d46-306 型排水泵三 臺,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其技術參數如下:額定流量 qe=46m3/h;額定揚程 he=180m,配套電機為 yb2-200l2-2,n=37kw,設計 效率 70%,沿回風斜井鋪設兩趟 d80mm 無縫鋼管將水直接排至地面。 5通風設備 礦井現安裝主通風機 bdk54-6-18 型軸流式通風機兩臺,一臺工作, 一臺備用,其主要技術特征為:配套電機為 ybfe315m-6,n=290kw,風 量 26-86m3/s,風壓 172-2403pa。 6供電系統 礦井現為雙回路供電系統,一趟電源接線于南婁 35k
42、v 降壓站供給該 礦的 849 號 10kv 供電線路,供電距離 3.1km,架空線為 lgj-70mm2;另一 趟接線于溫池 220kv 降壓站供給該礦的 862 號 10kv 供電線路,供電距離 30km,架空線為 lgj-120mm2。地面變電所安裝兩臺 s9-400/10/0.40 型變 壓器,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總容量為 400kva,供全礦井上、下生產 用電。井下采用兩臺 wzg-400/0.4/0.69 型升壓變壓器并聯向井下供電, 均位于地面,其電源分別引自變電所內 s9-400/10/0.40 型變壓器,保證 了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下井供電電壓為 660v 低
43、壓,兩回 myjv22-0.6/1-395+135mm2型下井電纜由地面沿主井下至井下配電硐 室,供井下采掘工作面生產用電。 8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采用走向壁式布置,回采工藝為炮采放頂煤,工作面支護采 用單體液壓支柱及 型梁聯合支護,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9. 瓦斯監測監控、產量監控及人員定位系統 該礦井現裝備一套 kj70n 型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共安裝有 3 臺 kj70n- f 型分站,傳輸電纜為 mhyvrp141/0.52 型。另外,礦井還裝備有 kj69 型人員定位系統和 sj-cljg-g 型產量監控系統各一套。 10地面生產系統 該礦井地面設自制條篩和簡易振動篩一臺,煤炭產品為三級
44、,即 +100mm 以上級、100-25mm 級、25mm 級以下末煤,煤炭落地儲存,zl-50 型裝載機裝汽車外運。 第二章第二章 兼并重組的條件兼并重組的條件 第一節第一節 資源條件資源條件 一、井田地質勘探程度及地質報告批準文號一、井田地質勘探程度及地質報告批準文號 1井田勘探程度 (1)19251926 年間,王竹泉先生進行過太原榆林幅 1/100 萬地質 測量工作,并附有文字說明書。1955 年 (2)1955 年 47 月,山西煤礦管理局地質勘探局 119 隊在盂縣進行 了采樣及地質概查工作,采取三個篩選煤樣、24 個煤層煤樣并寫有采樣總 結報告。 (3)1955 年 7-11 月
45、,華北地質勘探局 215 隊在本區普查,完成地質 測量 800km,采煤層樣 11 個,并提交有山西省中部交城至盂縣間煤田地 質普查報告 ,奠定了本區地質工作的基礎。1957 年 6 月為彌補 215 隊工 作量的不足,119 隊進行了盂、壽東南部及西南部的補充地質測量工作, 并匯總原有地質資料提出陽泉,盂縣至壽陽間概查報告及普查勘探設計。 (4)1957-1958 年華北煤田地質勘探 119 隊在盂縣、平定和壽陽等地 進行普查鉆探施工,共完成鉆孔 39 個,總進尺 5843.92m,提交有盂縣- 壽陽普查地質報告 ,對本區構造、地層地質特征得到初步了解。 (5)1958 年 12 月1960
46、 年 3 月,119 隊在盂縣勘探區進行精查勘探 工作。1960 年 3 月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陽泉礦區盂縣勘探區上社澗 溝-劉家溝井田地質勘探最終報告(精查) 。本井田位于該精查區東部, 井田內分布該次精查鉆孔 5 個,勘探資料可供本次編制礦井地質報告利用。 (6)1965 年,省地質局區調隊完成了 1:20 萬盂縣幅區調報告。對本 區地層進行重新劃分和對比,對構造類型、構造特征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7)2010 年 1 月山西地寶能源有限公司為該礦編制山西陽泉盂縣 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礦井地質報告 。 通過調查,本井田位于盂縣上社-澗溝-劉家溝精查區東部,已有一定 的工作程度,而且
47、參與整合的原南婁煤礦和古咀接替井煤礦、東方振興煤 業公司和東星煤業公司均經過多年開采,煤層已被大面積開采揭露,以往 資料比較豐富。整合后井田內及鄰近分布有有可利用鉆孔 5 個,加上已生 產多年,積累大量資料,故上述地質煤層資料均能滿足礦井建設生產需要。 2地質報告及批準文號 山西地寶能源有限公司編制的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兼并 重組整合礦井地質報告 ,已于陽泉市煤炭工業局文件陽煤政發200715 號關于山西陽泉盂縣辰通煤業有限公司兼并重組整合地質報告的批復予以批準。 二、地質構造二、地質構造 (一)區域地質 本區位于沁水盆地的東北邊緣,地層走向近東西向,總體向南傾斜, 地層傾角 6-10
48、左右。次級構造以短軸平緩波狀褶曲為主,伴生有少量斷 裂構造。次級褶曲軸向以近東西向為主,少量軸向為北東一南西向。 區域較大斷裂構造為清城西側為 f4正斷層和攔掌村南正斷層,斷層落 差分別為 50m 和 25m,走向近東西向,走向延伸長度分別為 5800m 和 3700m, 為區域較大斷層;另據以往地質報告資料和區內煤層開采情況,本區陷落 柱較發育,是本區煤層開采的較大影響因素。 (二)地層 根據該礦礦井巷道揭露及井田內個別鉆孔與相鄰礦區的鉆孔資料可得, 井田內地層主要有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和峰峰組,石炭系中統本溪組、石 炭系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上下石盒子組及第四系等。現將井 田內地層由
49、老至新簡述如下: 1、奧陶系中新統上馬家溝組(o2s) 上部由灰一土黃色薄層泥晶白云巖、灰質白云巖組成,夾石膏層,中 部為深灰色中厚層泥晶灰巖,生物碎屑灰巖和薄層白云質灰巖,下部為深 灰色中厚層泥晶灰巖與灰質白云巖互層,本組厚度 180-275m。 2、奧陶系中統峰峰組(o2f) 本組為煤系地層之基底。可分為一、二兩段。一段地層厚度 90- 120m,平均 100m。巖性主要為深灰色厚層生物碎屑灰巖,花斑狀灰巖及泥 晶灰巖,夾薄層白云及泥質灰巖。二段厚度 60-80m,平均 70m。巖性上部 為黃灰色薄層泥晶白云巖,泥質白云巖,白云質灰巖、泥質灰巖、泥灰巖, 中部為青灰色花斑狀灰巖和生物碎屑灰
50、巖,下部為角礫狀泥灰巖,夾條帶 狀石膏層。 3、石炭系中統本溪組(c2b) 本組假整合于上馬家溝組灰巖之上,為海陸交互相沉積,底部為褐黃 色、赤紅色“山西式”鐵礦層,呈雞窩狀或扁豆狀分布。鐵礦層之上為淺 灰白色 g 層鋁土泥巖,中上部為灰黑色砂質泥巖、細砂巖、石灰巖互層, 常夾有 23 層薄煤層。本組厚度 5060m,平均 55.5m。 4、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 本組與下伏本溪組呈連續沉積,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建造。巖性主 要為黑色泥巖、砂質泥巖、細砂巖、石灰巖及煤層組成,其中石灰巖 34 層,煤層 67 層,底部以一層中細粒砂巖與本溪組分界,本組為井 田主要含煤地層,厚度 106117
51、m,平均厚 112m。 5、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1s) 與下伏太原組地層呈連續沉積,以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巖(k7)為底 界,屬陸相沉積。巖性主要為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煤層交互沉積。本 組含煤層 3-5 層,均不可采,地層厚度 42-65m,平均 58.00m。 6、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p1x) 為一套陸相碎屑巖地層,全組厚度 110-140m,平均 130m。 下部主要由深灰、灰綠色泥巖、砂質泥巖和灰、灰黃色砂巖組成,底 部為 k8中粗粒砂巖。 中部主要由黃、黃綠色泥巖、砂質泥巖及淺黃色中粗粒砂巖組成,底 部為 k9中細粒砂巖。 上部主要由灰白色砂巖及黃綠、褐紅色泥巖、砂質泥巖組成,頂部為
52、 一層灰、黃、紫等雜色鋁質泥巖,俗稱“桃花泥巖” ,為良好的地層輔助 標志層。 7、二疊系下統上石盒子組(p2s) 連續沉積于下石盒子組之上,巖性為灰黃、黃綠、紫紅色泥巖、砂質 泥巖和灰白、黃綠色砂巖組成,井田內僅殘留本組下部層段,最大殘留厚 度為 100 m 左右。 8、第四系中上更新統(q2+3) 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和西部,為淺黃色亞砂土和微紅色砂質粘土、亞 粘土,厚度 0-30m,平均 10m。 9、第四系全新統(q4) 井田西部大的河床處分布有全新統沖積、洪積層,多為砂土、砂和卵 礫石層。全系厚度 015m,平均 5m 左右。 (三)地質構造 受區域構造影響,本井田構造以寬緩褶曲為主,
53、發育有 4 條軸向北北 東的背向斜構造。井田內地層比較平緩,傾角一般 37,井田西北部局 部可達 10。另外,根據地表出露和整合各礦井下巷道揭露,還發現了 8 條正斷層和 22 個小陷落柱。總之,井田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屬簡單,為 一類。 (四)煤層對比 15#煤層的頂板為“四節灰巖”(k2灰巖),底板為細砂巖(k1砂巖), 其巖性特征極為明顯,且全區發育穩定;而 15#煤層厚度大而橫向變化不 大,這些特征均構成該煤層對比的良好標志,這些煤層對比的良好標志充 分說明,煤層對比依據充分,可靠性很高。 三、煤層及煤質三、煤層及煤質 (一)含煤地層 井田內含煤地層主要為太原組,太原組含煤 8 層,即
54、8#上、 8#、9#、9#上、11#、12#、13#和 15#。其中 15#煤層井田內層位穩定,全 區可采, 9#煤層西北部被剝蝕,其余分布區均可采,其余煤層均不可采。 太原組地層平均總厚 112.00m,煤層平均總厚 12.26m,含煤系數 10.9%, 其中 9#、15#煤層平均總厚 10.35m,可采含煤系數 9.2%。 (二)可采煤層 井田內可采煤層為太原組的 9#和 15#煤層。井田內可采煤層基本特征 見表 2-1-2。 表 2-1-2 井田內可采煤層特征表 含煤 地層 煤層 編號 煤層厚度 (m) 最小-最大 平均 煤層間距 (m) 最小-最大 平均 含夾 矸層 數 穩 定 性 可
55、采 程度 頂板 巖性 底板 巖性 9 2.20-4.70 3.15 0-2穩定 賦存區 可采 泥巖砂質 泥巖 泥巖 砂質泥巖 砂巖 太 原 組 (c3t ) 15 6.20-8.25 7.20 63.15-80.60 72.90 0-4穩定 全區 可采 石灰巖 泥巖 砂質泥巖 泥巖 1、9#煤層:(俗稱丈二煤或九尺煤,舊編號為 s1)位于太原組上部, 上距 8#煤層 6.209.50m,平均 7.10m。該煤層結構較簡單,含夾矸 02 層,煤層厚度 2.20-4.70m,平均 3.15 左右。該煤層屬穩定可采煤層, 在井 田西北部分有剝蝕區,其余賦存地段均可采,現已大片采空。 直接頂板為 泥巖
56、、砂質泥巖,厚度 3.00m 左右,老頂為厚層中細砂巖,底板大多為泥 巖、砂質泥巖,局部為中細砂巖。 2、15#煤層:(俗稱丈八煤,舊編號為 t1)位于太原組下部,k2石灰 巖之下,下距底界砂巖(k1)8.6015.30m,平均 11.50m。煤層厚 6.208.25m,平均 7.20m,結構較簡單,含夾矸 04 層,一般為 1 層, 局部含 4 層夾矸或不含夾矸,屬全區穩定可采的厚煤層,重組整合前各煤 礦均開采此煤層。 15#煤層老頂為 k2石灰巖,直接頂為為 k2最下一層灰巖,厚度 3.17m 左右,大部較好管理,由于局部埋藏較淺,受風化作用影響,裂隙較發育, 破碎易垮落,不好管理,煤層底
57、板為砂質泥巖、泥巖,未發現有底鼓現象, 底板較好管理。據井田東側相鄰玉泉煤礦井下采取 15 號煤層灰巖頂板和 泥巖底板由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進行巖石力學性質試驗,試驗 結果如下:頂板抗壓強度為 60.0-64.0mpa,平均 62.4 mpa,抗拉強度為 2.8-3.1 mpa,平均 3.0mpa,抗剪凝聚力系數為 7.8 mpa。底板抗壓強度 為 25.6-28.0mpa,平均 26.9 mpa,抗拉強度為 1.2-1.5 mpa,平均 1.4 mpa,抗剪凝聚力系數為 4.5。 2煤質 物理性質 15#煤層呈黑色、灰黑色,金剛光澤,具梯狀、棱角狀斷口,有一定 韌性,條帶狀、線理狀結
58、構,塊狀或層狀構造。宏觀煤巖類型以半光亮型 煤為主,少量半亮型和暗淡型煤,煤巖組份以亮煤為主,夾有鏡煤條帶和 少量暗煤。顯微煤巖組成以有機組分為主,無機組分次之。 化學性質 根據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提供的 15#煤質檢驗報告(編號 2006-1250 號)知, 15 號煤屬中硫、低中灰、發熱量大的優質貧煤。詳見 煤質特征表 2-1-3 表 2-1-3 煤質特征表 含煤 地層 煤層 編號 水份 mad(%) 灰份 ad(%) 揮發分 vdaf(%) 硫分 st.d(%) 固定碳 fc.d(%) 發熱量 qb.ad (mj/kg) 煤種 太原組 15#0.7111.6811.401.987
59、4.2334.52貧煤 3煤的可選性 根據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綜合測試中心為該礦 15#煤層所做的簡易篩分 試驗和簡易浮沉試驗,其試驗結果見表 2-1-4、2-1-5 和 2-1-6。 現采用0.1 含量法對井田 15 號煤層可選性評價如下: (1)浮煤灰分為 6%時,理論浮煤產率為 80.76%,分選密度為 1.417g/cm3,0.1 含量為 75.82%,屬極難選煤。 (2)浮煤灰分為 8%時,理論浮煤產率為 93.62%,分選密度為 1.832g/cm3,0.1 含量為 16.57%,屬中等可選煤。 (3)浮煤灰分為 10%時,理論浮煤產率為 97.24%,分選密度為 2.478g/cm3
60、,0.1 含量為 6.34%,屬易選煤。 4煤的風氧化 據以往有關資料及實地踏查,15#煤層在井田西北部有剝蝕區,存在 風氧化現象。根據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等有關規范之規定,沿煤層 露頭線向煤層傾斜一側推 50m,作為風氧化帶。據實地觀察,風氧化帶的 風氧化程度較深,作為煤炭資源加以利用己不可能,但作為副產品,可同 煤矸石一起作為建筑材料加以利用。 5煤質及工業用途評價 煤類劃分依據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575186)標準,確定井 田內 15#煤層為貧煤(pm)。灰份和硫分含量均較低,可作為動力用煤或化 工用煤,亦可作為民用燃料。 簡易篩分試驗報告表 表 2-1-4 統一編號 200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市場營銷策劃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護理學專業職稱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外語翻譯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農村經濟與發展研究生入學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老年護理考試試卷及答案信息
- 2025年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生態文化建設考試試題及答案歸納
- 2025年全科醫生執業考試試卷及答案
- 婚姻忠誠保障及子女全面教育培養協議
- 雕像遷移 施工方案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師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跨文化溝通能力的試題及答案
- 教學專長及突出貢獻
- 西方哲學試題庫及答案
- 第10課 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三課時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統編版
- 跨高速施工安全教育
-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整式的加減》單元作業設計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單元教學設計(6課時教案)
- 醫院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