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事審判開庭前程序的功能與價值論文_第1頁
探究民事審判開庭前程序的功能與價值論文_第2頁
探究民事審判開庭前程序的功能與價值論文_第3頁
探究民事審判開庭前程序的功能與價值論文_第4頁
探究民事審判開庭前程序的功能與價值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摘要從西方各國民事訴訟發展來看 , 審前程序已日益成為民事 訴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但我國的民事審前程序長期以來 被民事立法和司法 ,甚至被訴訟法學理論研究所忽視 , 至今尚未有嚴 格意義上的審前程序 , 這正是多年來我國民事司法未能走出困境的癥 結之一。 本文通過考察各國民事審前程序 , 分析其價值與功能, 以期對我國民事審前程序的構建有所裨益。 關鍵詞 民事審前程序;功能; 價值我國民事訴訟法自 1982年試行以來已逾 20年, 隨著我國社會及經濟體制的發展變化, 現行的民事訴訟制度越來越不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修改民事訴訟法的呼聲日益增高。 相比之下, 西方主要市場經濟國家民

2、事訴訟立法及其改革, 均由偏重 開庭審理轉為審前準備與開庭審理并重, 美國的民事訴訟的中心已從 開庭審理轉移到審前程序,美國 95的民事訴訟案件經過審前程序 而以和解結案。 1 我國也有學者指出, 民事審判的審前準備程 序是民事訴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完善審前準備程序, 對修改民事訴 訟法將具有重要意義。 2 回顧我國審判方式改革的歷程, 經歷 了從過去先定后審到一步到庭的矯枉過正, 再到審前準備程序重新認 識與探索, 現在仍處于司法實踐的摸索階段, 有許多問題還需要進一 步探討。 本文試就民事審前程序的價值與功能作一探討。 一、審前程序的概念在美國,現行的民事訴訟程序是由訴答程序、審 理前程

3、序和庭審程序三個階段構成的。 審前程序介于訴答程序 和庭審程序之間,包括發現程序和審前會議程序。 日本民事訴 訟法的審前程序分為三種, 由法官根據案情進行選擇一是準備性口頭辯論,即以公開開庭的方式來進行爭點和證據的整理; 二是辯論性準 備程序,在該程序中,為整理爭點和證據,法院除可詢問證人、鑒定 人或對當事人本人作為證人詢問外, 還可以進行審查書證等訴訟行為, 當事人也可以在必要時進行辯論等訴訟行為; 三是書面準備程序, 該 種方式主要用于當事人住所離法院較遠或其他原因而不便到法院進 行爭點及證據整理的情形。 法國于 1935 年先是試驗性地設置了 審前準備程序,并且自 1971年 9月 9日

4、的法令開始,這一程序被普 遍化。 3 我國學者認為, 民事訴訟審前程序是開庭審理前一個 特定的程序,一般指自當事人向法院起訴或案件在法院系屬之日起至 開庭期日之前的訴訟階段, 其主要內容是交換訴答文書和證據, 通過 當事人自認,排除無爭議的事實進入庭審,通過審前會議等程序,促 進當事人通過和解等方式解決糾紛。4 總的看來, 上述有關民事審前程序的界定基本上包括以下特征從時間上看, 它應當包括兩個 方面一是從當事人起訴或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至開庭審理止。 二是當開庭審理中發現案件爭點不明或當事人提出新證據而另一當 事人要求進一步舉證或申請調查的,則在休庭后重新啟動審前程序, 這時,審前程序存在于庭

5、審之后或相鄰兩次庭審之間。 從內容 上看,審前程序主要包括交換訴答文書和證據,以確定爭點;通過當 事人自認,排除無爭議的事實進入庭審;通過審前會議等方式,促進 當事人和解。 二、審前程序的功能縱觀各國的民事審前程序, 其功能包括大致以下幾個方面。 1、收集與固定證據證據是判決 的基礎,訴訟的成敗最終都要取決于證據。 因此及時準確收集 證據對于當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從各國來看,保障當事人 收集調查證據是審前程序的重要功能。 典型如美國的發現程序, 當事人通過這一程序, 可以收集到證明其案情的必要證據, 不僅能向 對方當事人,還能向任何案外人何證人收集調查證據。 與此同 時,在收集證據后,審前

6、程序還起到了固定證據、保全證據的功能。 2、整理爭點所謂爭點,是指當事人圍繞其真偽或存在與否持有完全 相左的主張,處于爭執不下的狀態。 在審前程序中,通過整理 爭點,雙方當事人圍繞爭點收集,交換證據,使案件所涉及的事實逐 漸呈現在雙方當事人面前, 而對不明的情況, 雙方當事人重新提出新 的事實或主張,形成新的爭點,再圍繞新的爭點,雙方當事人又進行 證據收集,交換,如此周而復始,最后事實就暴露出來。 通過 爭點整理,首先, 雙方當事人可以在開庭前形成、明確并固定爭執的 焦點,排除已無爭議的事實,以保障庭審圍繞爭點進行;其次,交換 并凍結證據, 以保證雙方當事人開庭審理時的攻擊、 防御能夠簡建立

7、在掌握充分證據的基礎上, 并保證法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現真實; 再 次,能約束當事人的言詞辯論行為, 即當事人在審前程序的準備程序 中主張的事實及提供的證據原則上已被固定, 如無特殊情況, 不得在 開庭言詞辯論時再提出主張及證據,以保證庭審的公正和效率。53 、促進合意解決糾紛,彌補法律漏洞從各國的實踐來看,作為審 前程序設計的一個意外收獲, 促進合意解決糾紛的機制在今天的糾紛 解決過程中開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并且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審 前程序的面貌。 審前分流機制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審判前程序的傳統角色。在傳統意義上,審前程序只具有程序意義,即只是為案件的實體處理準備材料和裁判的

8、對象。 而 審前分流機制確立以后,審前程序不再僅僅具有程序上的法律價值, 而是直接決定著部分案件的實體處理結果。 如果著眼于案件的 數量,審前程序已經不再是審判程序的配角, 而是具有自己的舞臺并 對實體公正發揮著直接影響的重要階段。 64 、彌補實體法的 不足,并創制實體法即使在制定法國家, 實體法完美無缺也只是一個 不切實際的假設罷了, 因為立法者不可能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出 周密的規定, 更不可能預見到每一案件的具體情況, 尤其是在社會生 活日新月異、日益復雜的現代,難度就更大。 在制定法國家, 法官事實上也不只是售貨機,而是享有自由裁量權。 這樣,在 訴訟法的運作過程中, 通過法官的判

9、決填補實體法的空白、 解釋實體 法模糊或不具體之處,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實體法的不足。7 三、審前程序的價值美國法理學家薩默斯把程序的價值分為兩個 基本層面一是法律程序具有形成好結果的價值 ,即工具價值 ; 二是通 過程序本身而不是通過結果所體現出來的獨立價值 , 即內在價值。 8 民事審前程序作為民事訴訟程序的一個組成部分 , 其價值亦可按 上述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審前準備程序的外在價值工具價值 1、有利于發現案件事實真相審理程序的設置 , 使雙方當事人在開庭審 理前就充分了解對方的主張和證據。 并通過收集與固定證據、 整理爭點使得對抗雙方當事人能夠在審前掌握有關案件的事實 , 對可 能

10、出現的虛假證據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揭露的措施和方法。 在 美國民事訴訟中 , 證據開示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審判成為追求真實和正當結果的場所。至少就觀念上而言 , 發現程序規則有可能使各方當事人最大限度地在庭審之前掌握爭執點及事實情況。 92 、 有利于實現實體公正一方面,在審前程序中 , 當事人得以將自己認為 對于彼此來說都是合乎正義的解決方案向對方作合理的說明 , 這樣無 疑會促使當事人對己方意見進行反省 , 有意識地明確和深化己方主張 的規范性根據 , 并進一步尋找對于雙方來說都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 通過若干次這樣的自主交涉 , 當事人可能最終以符合雙方意愿的方式 解決爭議。 另一方面,審前程序

11、促使當事人的自主交涉 , 大大提 高了當事人對相對方的觀點、證據的了解,隨著對案件理解的加深 , 當事人也有可能更加強化了對立的立場和觀點 , 使當事人不能合意解 決爭議。 在這種情況下 , 審前程序是否有利于正確適用實體法呢 ? 當事人的事實引證受其所理解的規范根據的影響 , 在另一方面也表達 了當事人期望法官對法律規范的援引受當事人事實主張限制。 由于審前程序使當事人對案件有全面的了解 , 又因事先知道對方當事 人主張的制約 , 其對希望適用的法律規范將會有更全面深刻、合理的 理解和反思。之后,其決定向法官提出的事實主張更顯恰當 , 最終使法官所適用的法律規范更加符合案件實際。 二審前準備

12、程 序的內在價值 1、有利于當事人在庭審中平等對抗,實現訴訟程序公 正。 程序公正是民事訴訟程序的內在價值之一,從某種意義上 上是民事訴訟程序的最高價值。 10 民事訴訟是當事人之間的 一場法律對抗,對抗則需講求公正。 我國過去的先定后審模式 中,當事人基本沒有對抗,更遑論平等。 而一步到庭模式缺乏 審前程序, 不能確定爭點及固定證據, 以致于庭審中的證據突襲常常 成為一方當事人獲得勝訴判決的訴訟技巧, 使對方當事人在毫無準備 的情況下不知所措, 民事訴訟成了律師訴訟技巧的表演, 法庭成為愚 弄人的舞臺。 11 英美法系將訴訟比作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一場 賽跑,認為訴訟的開始、進展、終結完全是當事

13、人自己的事,法官僅 是一名判斷者,根據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中的活動來作出勝負的判定。 在這種機制下,突然襲擊戰術應運而生。 突然襲擊使得一方當 事人面對突然拋出的證據而措手不及, 無從準備, 失去公平論戰的機 會,導致敗訴。 因此,排除因突然襲擊而造成的不公正性,是 英美法系審前程序出現的最初動因。 一位美國學者指出,審前 準備程序的主要矛頭指向的是法庭的突然襲擊, 因為突然襲擊不僅使 對方當事人措手不及, 而且使法官亦無從準備, 如果雙方之訴訟能力 有強弱之差別,一方是具有豐富經驗的律師, 一方是初出茅廬的新手, 面對突然襲擊,這種案件審判的結果,是辯護律師強者獲勝,而正義 卻被淹沒。 12 審

14、前程序強調的是信息相互交流和公開。 通過審前程序, 當事人可以交換訴答文書和相關證據, 充分了解對方 當事人的攻擊和防御方法, 有針對性地展開防御和攻擊, 這樣可以防 止當事人在審理時突然提出新的主張和證據, 使另一方當事人措手不 及。 從而保證了當事人對訴訟程序的公平利用,真正實現庭審 中的平等對抗,實現訴訟程序公正。 審前程序強調的是信息相 互交流和公開。 通過審前程序,當事人可以交換訴答文書和相 關證據,充分了解對方當事人的攻擊和防御方法, 有針對性地展開防 御和攻擊,這樣可以防止當事人在審理時突然提出新的主張和證據, 使另一方當事人措手不及。 從而保證了當事人對訴訟程序的公 平利用,真

15、正實現庭審中的平等對抗,實現訴訟程序公正。 審 前程序的程序公正價值還體現在審前程序較為充分地體現了當事人 意思自治和法官中立, 即由當事人確定爭點, 當事人收集和提出證據, 當事人決定審判對象。 法院只能根據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和所 提供的證據適用法律,作出判斷,法官的權力受制于當事人的主張。 2、有利于當事人訴訟資源和法院審判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 提高庭審的效益,進而實現程序效益。 程序效益是民事訴訟程 序的內在要求。 一般來說,以較少的經濟成本投入獲得既定水 平的經濟收益, 或者既定的經濟成本投入達到較大的經濟收益, 都意 味著程序效益的提高。 13 訴訟程序的設計,既要考慮它是否

16、有利于實現程序公正,還要考慮到程序效益。 若未經準備程序 直接開庭,對于復雜的案件,一邊審理,一邊明確爭點,如果準備不 足或者一方提出新的證據材料時,則不得不休庭,再行準備,另行開 庭。 這樣反復數次,當事人及法院均需投入巨大的時間與其他 資源,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通過爭點整理為當事人指明了 收集證據的方向, 避免當事人提出的證據材料漫無邊際而造成摸索式 證明,導致當事人時間、金錢以及司法資源的無端浪費。 14 在開庭前通過審前程序,則可以避免此類浪費。 審前程序主要 由當事人及律師進行, 可以充分利用當事人資源; 審前程序中法官僅主持行使釋明權即可, 極大地節約了審判資源; 審前和解使得

17、部分案 件不需經過庭審即已解決, 極大地減輕了法院的庭審壓力, 節約了審 判資源;隨之, 由于進入庭審的案件減少,審判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 用,從而提高庭審質量。 可見,審前程序對實現程序效益亦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釋 1 白綠鉉美國民事訴訟法,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8年版,第 78 頁。 2 楊榮新陶志蓉,再論審前 準備程序,載中國民事審判改革研究,江偉主編,中國政法大學 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39頁。3讓文森,塞爾日金沙爾著,羅結珍譯法國民事訴訟法要義下,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1 年 出版,第 788 頁。 4 王躍彬,論民事訴訟審前程序,載中國 民事審判改革研究 ,江偉主編,中國政法大

18、學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第 112 頁。 5 王亞新,民事訴訟準備程序研究, 載中外法學, 2000 年第 2 期 6 宋英輝、吳宏耀著,刑事審判前程序研究,中 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年出版, 第 25頁。7 陳光王萬華論訴訟法與實體法的關系兼論訴訟法的價值,載訴訟法論叢第1卷,陳光中江偉主編,法律出版社 1998年出版,第 10頁。 8 陳瑞華通過法律實現程序正義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 第 1 卷;182 1849984, P 3轉引自畢玉謙民事證據法及其程序功能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27627710 肖建國,民事訴訟程序價值論 , 肖建國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53 頁。 11 王躍彬,論民事訴訟審前程序,載中國民事審判改革研究,江偉 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年出版,第 113頁。 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