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水霧滅火系統技術規范GB50898-2013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目次1 總則.12 術語、符號.22.1 術語.22.2 符號.33 系統設計.53.1 一般規定.53.2 系統選型.63.3 設計參數.63.4 噴頭布置.83.5 水力計算.93.6 供水.114 系統組件.134.1 一般規定.134.2 供水裝置與過濾器.134.3 噴頭與閥組.144.4 管道、管件及吊架.155 操作與控制.166 施工.176.1 一般規定.176.2 安裝要求.187 系統調試.227.1 一般規定.227.2 調試要求.228 系統驗收.258.1 一般規定.258.2 驗收要求.259 維護管理.30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附錄A 噴頭或管道與無絕緣帶電設備的最小間距.32附錄 B 莫迪圖.33附錄 C 水的密度及其動力粘度系數.34附錄 D 管件及閥門的當量長度.35附錄 E 細水霧滅火系統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37附錄 F 細水霧滅火系統施工過程質量檢查記錄.38附錄 G 細水霧滅火系統工程質量控制資料核查記錄.42附錄 H 細水霧滅火系統工程驗收記錄.43附錄 I 細水霧滅火系統維護管理工作檢查項目.44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1 總則1.0.1 為了保障細水霧滅火系統的合理設計及其施工質量、規范其驗收,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制定本規范。1.0.2 本規范適用于各類建筑工程中設置的細水霧滅火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及維護管理。1.0.3 設計采用的系統組件,必須符合國家現行的相關標準,并應經國家固定滅火系統質量監督檢驗測試機構檢測合格。1.0.4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設計應依據設定的消防目標,結合保護對象的功能、幾何特性和可燃物的燃燒特性,合理選擇系統類型,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1.0.5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及維護管理,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2 術語、符號2.1 術語2.1.1 細水霧滅火系統 water mist system由一個或多個細水霧噴頭、供水管網、加壓供水設備及相關控制裝置等組成,能在發生火災時向保護對象或空間噴放細水霧并產生撲滅、抑制或控制火災效果的自動系統。2.1.2 泵組式細水霧系統pump supplying water mist system采用水泵對系統進行加壓供水的細水霧滅火系統。2.1.3 瓶組式細水霧系統self-contained supplying water mist system采用瓶組貯存加壓氣源并對系統進行加壓供水的細水霧滅火系統。2.1.4 系統工作壓力system working pressure系統中可預期的最大靜壓,或在沒有壓力波動狀態下作用于系統組件上的最大壓力。2.1.5 高壓細水霧系統high 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系統工作壓力大于等于3.50MPa的細水霧滅火系統。2.1.6 中壓細水霧系統intermediate 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系統工作壓力大于1.20MPa,且小于3.50MPa 的細水霧滅火系統。2.1.7 低壓細水霧系統low pressure water mist system系統工作壓力小于等于1.20MPa的細水霧滅火系統。2.1.8 防護區enclosure能夠滿足細水霧滅火系統滅火要求的封閉或部分封閉的空間。2.1.9 全淹沒細水霧系統total flooding application water mist system能向整個防護區內均勻地噴放細水霧,保護其內部所有防護對象的細水霧滅火系統。2.1.10 局部應用細水霧系統local application water mist system直接向保護對象噴放細水霧,用于保護室內外某一具體防護對象或局部空間的細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3水霧滅火系統。2.1.10 區域應用細水霧系統zoned application water mist system保護防護區內某一預定區域的細水霧系統。2.1.11 分區控制閥section valve接收系統控制盤的控制信號而開啟,使細水霧噴頭向對應的防護對象噴放實施滅火的控制閥。2.1.12 閉式細水霧系統closed water mist system由閉式細水霧噴頭、分區控制閥、供水管網及供水裝置所構成的系統。2.1.13 開式細水霧系統open water mist system由開式細水霧噴頭、分區控制閥、供水管網、供水裝置及火災報警裝置所構成的系統。2.2 符號C管道的摩阻系數d管道內徑摩擦系數K流量系數L管長n累計計算的噴頭數p單位長度管道的水力損失Pf管道水力損失Pt系統的供水壓力Pf管道水力損失Pe水力最不利點噴頭與貯水箱最低水位的靜壓差P噴頭的設計工作壓力qi每個計算噴頭的實際流量Q系統的設計流量Re雷諾數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4流體密度絕對粘度管道相對粗糙度管道粗糙度bar壓力單位,1 bar=100kPa=0.1MPa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53 系統設計3.1 一般規定3.1.1 細水霧滅火系統適用于撲救下列火災:1 書庫、檔案資料庫、文物庫等場所的可燃固體火災;2 液壓站、油浸電力變壓器室、潤滑油倉庫、透平油倉庫、柴油發電機房、燃油鍋爐房、燃油直燃機房、油開關柜室等場所的可燃液體火災;3 燃氣輪機房、燃氣直燃機房等場所的可燃氣體噴射火災;4 配電室、計算機房、數據處理機房、通訊機房、中央控制室、大型電纜室、電纜隧(廊)道、電纜豎井等場所的電氣設備火災;5 引擎測試間、交通隧道等適用細水霧滅火的其它場所的火災。3.1.2 細水霧滅火系統不得用于撲救下列火災:1 存在遇水能發生反應并導致燃燒、爆炸或產生大量有害物質的火災;2 存在遇水能產生劇烈沸溢性可燃液體的火災;3 存在遇水能產生可燃性氣體的火災。3.1.3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設計應考慮下列因素:1 可能存在的火災類型;2 防火性能目標;3 防護空間的幾何尺寸;4 環境風速或通風狀況;5 火災探測系統類型;6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啟動方式;7 管道和噴頭的布置方式;8 最高或最低環境溫度。3.1.4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設計應包含下列基本參數:1 噴頭的流量系數,噴頭的最大、最小工作壓力;2 系統的最大、最小工作壓力;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63 噴頭的最大布置間距和最大、最小安裝高度;4 系統的噴霧時間和閉式系統的作用面積。3.1.5 設置有全淹沒細水霧系統的防護區應符合下列要求:1 防護區內應設置聲、光報警裝置及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2 防護區的入口處應設置噴放指示光警報裝置等;3 防護區的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3.1.6 系統的管道及噴頭處于強電場所或有爆炸危險性粉塵、可燃氣體的場所時,應設置靜電導除裝置和可靠的接地裝置。3.1.7 采用全淹沒細水霧系統的防護區,其開口位置和開口大小、必要的補償噴嘴設置等均應符合生產商的要求。3.1.8 建筑中設置閉式細水霧系統的樓層或保護區域,應設置1 個與樓層或保護區域一一對應的區域閥,且水流信號應反饋至消防控制室。每個區域閥所對應的保護區域面積不應超過3500m2或噴頭總數不應超過300只。3.2 系統選型3.2.1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類型應根據防護對象的防火性能目標、火災類型和防護區的使用性質和幾何尺寸及環境條件確定。3.2.2 電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電子設備房及其他需要減少水漬和煙氣損失的場所,應選用高壓開式細水霧系統。檔案庫、書庫、重要資料庫等場所及存在多個高程差較大的防護區的場所,宜選用高壓細水霧系統。長距離電纜隧道、交通隧道宜選用中壓或高壓細水霧系統。3.2.3 用于撲救可燃液體火災時,應選用開式細水霧系統。3.2.4 當某一封閉空間需要全部保護時,應選用全淹沒系統。對于空間體積大而只需保護其中局部空間時,宜采用區域應用系統。當只需保護空間內某一具體設施時,宜選用局部應用滅火系統。3.2.5 當防護區的電力供給無保障或防護區空間尺寸小、數量少時,宜選用瓶組式系統;其他防護區宜選用泵組式系統。3.3 設計參數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73.3.1 開式細水霧系統的噴霧時間不應小于表3.3.1的規定。表3.3.1 開式細水霧系統噴霧時間場 所持續噴霧時間(min)電子計算機房和電信機房等電子設備房、配電室、控制室、UPS電源室等10油浸電力變壓器、柴油機、潔凈室、噴漆車間、引擎測試間、存在可燃液體火災危險的機械設備間等10圖書庫、檔案庫、重要資料庫等20電纜隧道、電纜夾層、渦輪發電機20可燃液體倉庫、可燃液體加注場所20交通隧道603.3.2 閉式高壓細水霧系統的作用面積、噴霧時間不應小于表3.3.2的規定。表3.3.2 閉式高壓細水霧系統設計參數應用場所作用面積(m2)噴霧時間(min)辦公室、客房等場所140 30圖書庫、重要資料庫、文物庫、檔案庫、重要的古建筑等場所280 60注:作用面積的形狀應為矩形,長邊應為短邊的1.2倍。3.3.3 細水霧滅火系統用于保護交通隧道、電纜隧道等狹長空間時,從滅火系統啟動至管網中最不利噴頭出水的時間不宜大于60s;用于保護其他場所時,該時間不宜大于30s。3.3.4 全淹沒細水霧系統所保護的防護區最大體積不宜大于3000m3;當超過該體積時,應以相關的火災實驗為依據。3.3.5 開式區域應用細水霧系統的作用面積應為需同時啟動相鄰分區控制閥對應的總保護面積,每個分區控制閥的保護面積不宜小于150m2。當相鄰保護區域的系統在相鄰部位交錯重疊布置噴頭時,系統的作用面積可只按一個分區的保護面積確定。重疊部位的寬度不應小于3m,水霧噴頭布置應不少于2排,噴頭間距不應大于2.5m,排間距宜為1.25m1.50m。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83.3.6 變壓器的保護面積應按扣除其底面面積以外的變壓器外表面面積、油枕和冷卻器的外表面面積及集油坑的投影面積之和計算。3.4 噴頭布置3.4.1 噴頭布置應結合防護對象及噴頭的特性確定。除局部應用系統外,噴頭應按矩形均衡布置,并宜按正方形布置。噴頭距離墻壁或水平障礙物的距離不應大于本規范第3.4.2條或3.4.4條規定距離的一半。3.4.2 全淹沒系統或區域應用系統的噴頭間距應根據噴頭的流量系數、最低工作壓力及其安裝高度確定,并應符合表3.4.2的規定。表3.4.2 全淹沒系統或區域應用系統的噴頭間距噴頭的最小流量系數系統類別L/min(kPa)1/2 L/min(bar)1/2噴頭的最低工作壓力(MPa)噴頭的最大安裝高度(m)噴頭的最大布置間距(m)0.20 2.0 3.5高壓系統0.095 0.95 3.00.045 0.458.0 9.03.00.15 1.5 2.0中壓系統0.25 2.5 1.50.35 3.5 1.27.5 2.5低壓系統0.40 4.0 0.7 5.0 2.03.4.3 閉式細水霧系統的噴頭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噴頭的布置間距應根據噴頭的流量系數、最低工作壓力及其安裝高度確定,并應符合表3.4.3的規定;表3.4.3 閉式系統的噴頭布置間距噴頭的最小流量系數應用場所L/min(kPa)1/2 L/min(bar)1/2噴頭的最低工作壓力(MPa)噴頭的最大安裝高度(m)噴頭的最大布置間距(m)辦公室、客房、3.0 4.0博物館的展覽區域等0.12 1.2 8.05.0 3.5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9圖書庫、文物庫、檔案庫、重要古建筑等0.20 2.0 8.0 5.0 3.02 噴頭應布置在樓板或吊頂下,噴頭的感溫元件與樓板或吊頂的最大距離應符合經權威機構認證的技術要求;3 噴頭與保護對象之間不應有遮擋物,當噴頭正下方有寬度大于1.2m的遮擋物時,應增設補償噴頭。3.4.4 噴頭的流量系數、工作壓力、安裝高度和間距,當不符合本規范第3.4.2條或第3.4.3條的規定時,應經火災實驗確定或按經權威機構認證的試驗數據確定。3.4.5 局部應用系統噴頭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噴頭的水霧應完全覆蓋被保護對象;2 噴頭之間的間距及與被保護物的最小距離應符合經權威機構認證的技術要求;3 用于室外時,應評估風速對水霧的影響,并適當加密噴頭。3.4.6 局部應用細水霧系統用于保護油浸電力變壓器時,其噴頭的布置除應符合本規范第3.4.5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不宜布置在變壓器頂部;2 油枕、冷卻器、集油坑處應布置噴頭,當冷卻器距變壓器本體超過0.7m 時,應在其間隙內增設噴頭;3 噴頭不應直接對準高壓套管;4 噴頭與變壓器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本規范附錄A的規定;5 噴頭及管道的布置不應影響設備的正常操作。3.5 水力計算3.5.1 低壓細水霧系統的管道水力損失應按下式計算:51.85 4.871.85= 605 10C dp Q (3.5.1)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0式中:p單位長度管道的水力損失(kPa/m)Q管道的流量(L/min);C管道的摩阻系數。對于銅管、不銹鋼管,C=150;d管道內徑(mm)。3.5.2 中壓、高壓細水霧系統的管道水力損失應按下式計算;當系統的管徑大于等于20 mm且流速小于7.6 m/s時,管道的水力損失可按(式-3.5.1)計算確定。52225.2dP fL Q fr= (3.5.2-1)mrdRe = 21.22 Q (3.5.2-2)deD = (3.5.2-3)式中:Pf管道水力損失(kPa);摩擦系數(kPa/m),根據Re和值查附錄B;L管長(m);流體密度(kg/m3),查附錄C;Re雷諾數;絕對粘度(cp),查附錄C;管道相對粗糙度;管道粗糙度(mm);對于銅、彎管,=0.0015mm;對于不銹鋼管,=0.045mm。3.5.3 管道的局部水頭損失宜采用當量長度法計算。管件及閥門的等效當量長度可按附錄D選用。3.5.4 細水霧噴頭的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q = K P (3.5.4)式中:q噴頭流量(L/min);K流量系數(L/min(kPa)1/2)P噴頭的設計工作壓力(kPa)。3.5.5 系統的設計流量應按下式計算:=nii Q q1(3.5.5)式中:Q系統的設計流量(L/min);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1n累計計算的噴頭數。當一個系統保護多個防護區時,開式系統的噴頭數應按所需流量最大的防護區內的噴頭總數計算,閉式系統的噴頭數應按水力計算最不利的作用面積內的噴頭數計算;i q 每個計算噴頭的實際流量(L/min)。3.5.6 系統的供水壓力應按下式計算:P P P P t f e = + + (3.5.6)式中:Pt系統的供水壓力(kPa);Pf管道水力損失(kPa);Pe水力最不利點噴頭與貯水箱最低水位的靜壓差(kPa);P噴頭設計工作壓力(kPa)。3.6 供水3.6.1 泵組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泵組應設備用泵,備用泵的參數應與最大一臺主泵相同;2 閉式細水霧系統應設置穩壓泵,穩壓泵的流量不宜大于最不利點噴頭的流量;3 當高壓臥式柱塞泵的供水壓力小于0.2MPa 時,宜配備正壓補水泵;4 水泵出水總管上應設手動測試閥,測試水宜回流至貯水箱;5 多臺泵并聯時(包括穩壓泵),應在每臺泵的出口與總管之間設置止回閥及控制閥,在吸水管上應設置控制閥。3.6.2 特別重要的場所,當采用瓶組系統保護時,宜設置備用瓶組。備用瓶組的數量不應少于主用瓶組數量的1倍。3.6.3 對于泵組式系統,當有兩路市政供水,但其流量不能滿足系統用水量要求,或只有一路市政供水時,應設置貯水箱。貯水箱應符合下列規定:1 對于區域應用系統,有效貯水量應能滿足需同時啟動的分區控制閥對應的全部保護區域所需總用水量;2 對于其他型式的系統,有效貯水量應能滿足其中用水量最大一個防護區或防護對象的要求;3 貯水箱應采取防止藻類滋生的措施。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23.6.4 貯水箱的有效貯水量應根據系統的設計流量與持續噴霧時間的積計算確定。3.6.5 當具有可靠水源且其流量和水量均能滿足系統的設計要求時,可不設貯水水箱,但應設緩沖貯水箱。緩沖貯水箱應符合下列要求:1 水箱的有效容積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水泵1 min的吸水量;2 水箱的補水管上應設電磁閥,其啟、停應由水箱內的液位傳感器自動控制。3.6.6 泵組系統用水的水質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的要求。瓶組系統用水的水質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飲用純凈水衛生標準GB 17324和系統生產商的要求。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34 系統組件4.1 一般規定4.1.1 細水霧滅火系統應由加壓供水裝置、過濾裝置、控制閥、細水霧噴頭等組件和供水管網組成。4.1.2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組件應能承受系統在最高工作溫度條件下系統中壓力源所產生的最大壓力,并應能滿足系統的流量要求。4.1.3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組件應具有防銹、防腐性能。當系統處于重度腐蝕環境下時,應采取抗腐蝕保護措施。4.1.4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主要組件應設置在能避免機械碰撞等損害的位置,或采取防機械損傷等損害的措施。4.2 供水裝置與過濾器4.2.1 瓶組式細水霧系統的供水裝置宜由貯水瓶、貯氣瓶和壓力顯示裝置等部件組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貯水瓶、貯氣瓶應設有超壓泄放裝置;2 同一系統中貯水瓶或貯氣瓶的規格、充裝量和充裝壓力應一致。4.2.2 泵組式細水霧系統的供水裝置宜由貯水箱、消防水泵、水泵控制柜、安全泄放閥等部件組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貯水箱應為不銹鋼或其它能保證水質的材料的密閉容器;2 貯水箱應具有保證自動補水的裝置,并應設置液位顯示裝置、低液位報警裝置和溢流、透氣及放空裝置;3 消防水泵應具有自動啟動、手動啟動操作功能,停泵應為手動操作方式。4.2.3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過濾器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在貯水箱入水口與出水口、正壓供水出口或高壓水泵進水口、高壓泵溢流閥回水口、中低壓系統控制閥前的管道就近位置等處應設置過濾器;2 過濾器設置位置應便于維護、更換等操作;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43 過濾器網孔直徑不應大于噴頭最小噴孔直徑的80;4 過濾器的有效開口面積應滿足系統的補水時間和通過流量要求。4.3 噴頭與閥組4.3.1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噴頭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 采用閉式噴頭時,噴頭公稱動作溫度宜高于環境最高溫度30,同一防護區內應采用相同熱敏性能的噴頭;當保護場所的環境溫度變化可能超出噴頭的額定工作溫度要求時,應選用相適應的噴頭;2 設置在易被外部異物堵塞的場所時,應選用具有相應防護措施且不影響細水霧噴放效果的噴頭;3 設置在重度腐蝕性環境的場所時,應采取相應的抗腐蝕措施。4.3.2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噴頭應設置備用噴頭。備用噴頭的數量分別不應小于相應規格和類型設計噴頭總數的1%,且不應少于5 只。4.3.3 細水霧滅火系統中分區控制閥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設置在防護區外便于操作、檢查和維護的位置,并宜靠近防護區;2 應具有接收控制信號、實現啟動和反饋信號的功能;3 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應急操作裝置;4 應在便于觀察的部位設置有對應防護區或保護對象的永久性銘牌;5 應能在系統供水裝置啟動之前或同時打開。4.3.4 采用柱塞泵時,泵組應設置泄壓閥,并宜采取措施使泄壓閥的泄流水能回流至貯水箱。泄壓閥的泄壓工作壓力宜為泵組工作壓力的1.15倍。4.3.5 泄水閥、排氣閥、試驗閥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系統管網的最低點處應設置泄水閥;2 閉式細水霧系統的最高點處應設置排氣閥;3 每個系統的水力最不利點處應設置測試閥門。測試閥門的內徑不應小于最大一個噴頭的接口內徑,測試閥中流出的水應排至安全的地方。4.3.6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末端試水裝置應由控制閥、試水接頭等組成,其出水應直接排入安全排水地點。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54.4 管道、管件及吊架4.4.1 系統的管道應采用不銹鋼管或銅管,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14976、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焊接鋼管GB/T12771、不銹鋼無縫鋼管規格GB13296和銅及銅合金拉制管常用規格GB/T1527的有關規定。4.4.2 系統管道連接件的材質不應與管道發生電化學腐蝕。系統管道和管件的工作壓力不應小于系統在最高環境溫度下的最大工作壓力。當系統中設置了壓力調節裝置時,壓力調節閥下游的配件的工作壓力不應小于下游管道的設計最大工作壓力。4.4.3 高壓系統的管道應采用焊接、法蘭或專用接頭連接,中低壓系統的管道可采用螺紋連接。4.4.4 系統管道應采用金屬支、吊架固定。支、吊架應進行防腐處理,且應避免與系統管道發生電化學腐蝕。4.4.5 管道支、吊架應固定在建筑構件上。低壓系統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間距不應小于表4.4.5-1的規定,中壓、高壓系統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間距不應小于表4.4.5-2的規定。表4.4.5-1 低壓系統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間距管道外徑(mm)15 20 2532 3242 4248 5060 6080 80最大間距(m) 1.5 1.8 2.0 2.5 2.8 3.0 3.5 4.0表4.4.5-2 中壓、高壓系統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間距管道外徑(mm)15 20 2532 3242 4248 5060 6080 80最大間距(m) 1.5 1.8 2.0 2.5 2.8 3.0 3.5 4.04.4.6 系統管道支、吊架應能承受管道充滿水時的重量。高壓細水霧系統的管道應采取防晃措施。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65 操作與控制5.0.1 泵組式細水霧系統應設有自動控制、手動控制方式,瓶組式細水霧系統應設有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控制方式。5.0.2 自動控制方式應能在接受到兩個獨立的火災信號后啟動系統。手動控制方式應能在防護區或控制中心遠程手動啟動和泵房就地手動啟動系統。機械應急操作控制方式應能在瓶組間內啟動系統。5.0.3 設有細水霧滅火系統的場所,應在顯著位置設有標識系統的操作流程圖或操作指示說明。系統的每個操作位置處應清楚標明操作要求與方法。手動啟動裝置和機械應急操作裝置應能在一處完成系統啟動的全部操作,并應采取防誤操作的措施。不同操作方式在外觀上應便于辨別,并應有與被保護的危險場所一一對應的明確標識。5.0.4 消防控制設備應能進行遠程啟動、停止消防泵,并能顯示消防泵的工作狀態、各分區控制閥的啟閉狀態及細水霧噴放反饋信號。5.0.5 細水霧滅火系統的供電電源應設置備用電源。系統的主備電源應能自動及手動切換。當采用柴油機泵作備用泵時,柴油機泵的流量和揚程不應小于最大一臺工作泵的流量和揚程。當采用氣動動力源時,應保證系統操作與控制所需要的壓力和用氣量。5.0.6 細水霧滅火系統啟動時應聯動控制下列設備和運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除工藝的特殊需要需保留維持系統運行的最低供給量外,防護區內的其他燃料供給應自動切斷;2 防護空間內的通風系統應聯動關閉。5.0.7 與細水霧滅火系統聯動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其他聯動控制裝置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的有關規定。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76 施工6.1 一般規定6.1.1 施工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1 設計施工圖、設計說明書等技術文件、資料齊全;2 系統組件、管件及其它設備、材料等的品種、規格、型號符合設計要求;3 防護區、設備間設置條件或防護區內被保護對象的設置條件與設計文件相符;4 系統所需的預埋件和孔洞符合設計要求;5 施工現場和施工中使用的水、電、氣滿足施工要求,并能保證連續施工。6.1.2 施工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施工隊伍承擔,并應在安裝前提供詳細的安裝、試驗程序和方法,安裝質量保證制度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6.1.3 施工安裝應按照經審核批準的工程設計文件進行。6.1.4 施工前應對采用的系統組件、管件及其它設備、材料進行現場檢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具有國家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系統合格檢驗報告及產品出廠合格證;2 系統組件的所有外露口均設有防護堵蓋,且密封良好,管件、預加工管道、閥門等的接口螺紋或法蘭密封面無損傷;3 噴頭組件的規格、型號、數量符合設計要求。6.1.5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應按本規范附錄E 的要求填寫檢查記錄。6.1.6 施工過程應按下列規定進行質量控制:1 按本規范第6.1.4 條的規定對系統組件、材料等進行進場檢驗合格后,應經監理工程師簽證方可安裝使用;2 各工序應按施工技術標準進行質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相關專業工種之間應進行交接認可,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證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3 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施工單位應通知有關單位進行驗收并記錄;4 安裝完畢,施工單位應按本規范的規定進行系統調試。調試合格后,施工單位應向建設單位提供質量控制資料和按本規范附錄F 的要求填寫的全部施工過程檢查記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8錄。6.2 安裝要求6.2.1 貯水瓶組、貯氣瓶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瓶組的充裝宜在出廠前完成;2 安裝前應對貯氣瓶組的驅動裝置進行檢查,電磁驅動的電源、電壓應符合設計要求。通電檢查電磁鐵芯,其行程應滿足系統啟動要求,且動作靈活無卡阻現象;3 瓶組的安裝定位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操作面距墻或操作面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0.8m;4 瓶組的安裝、固定和支撐應穩固,且固定支框架應進行防腐處理;5 瓶組的設置應便于檢查、測試、重新灌裝和維護維修。容器上的壓力表應朝向操作面,安裝高度和方向應一致。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尺量和觀察檢查。6.2.2 泵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消防泵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后應充裝和檢查曲軸箱內的油位;2 高壓水泵的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壓縮機、風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5 的有關規定。高壓水泵與原動機之間的聯軸器的型式及安裝要求應符合制造廠的要求。底座的剛度應保證同軸性要求;3 高壓水泵吸水管上應設置過濾器、閥門,水平段不得有氣囊和漏氣,變徑處應采用偏心大小頭連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檢查。6.2.3 閥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閥組的觀測儀表和操作閥門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便于觀測和操作。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檢查。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192 分區控制閥的安裝應在管道試壓和沖洗合格后進行,安裝高度應為1.2m1.6m,操作面與墻或其它設備的距離不應小于0.8m。3 分區控制閥開啟控制裝置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在發生火災時應能安全開啟和便于操作。水傳動管的安裝應符合濕式系統有關要求。閥后的管道若需充氣,其安裝應按干式報警閥組有關要求進行。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對照圖紙觀察檢查和開啟閥門檢查。4 末端試水裝置和試水閥的安裝位置應便于檢查、試驗,并應有相應排水能力的排水設施。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檢查。6.2.4 管道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管道材質應符合設計要求;2 管道的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5、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的相關規定;3 管道施工過程中應保證管道內部清潔,不得有焊渣、焊瘤、氧化皮、機械雜質或其它異物;4 同排管道法蘭的間距應方便拆裝,且不應小于100mm;5 管道穿過墻壁、樓板處應安裝套管。穿墻套管長度不應小于墻體厚度,其接頭位置距墻面宜大于0.8m,穿過樓板的套管長度應高出地面50mm,管道與套管間的空隙應采用柔性不燃材料填塞密實;6 管道焊接的坡口形式、加工方法和尺寸標準等,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氣焊、手工電弧焊及氣體保護焊焊縫坡口的基本型式與尺寸GB/T985、埋弧焊焊縫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T986 的有關規定;管道與管道、管道與管接頭的焊接應采用對口焊接。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尺量和觀察檢查。6.2.5 系統管道安裝完畢后應進行沖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宜使用滿足本規范第3.6.5條系統水源水質要求的用水進行管道沖洗;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02 沖洗應連續進行,流速不應低于設計流速的1.05倍;3 沖洗前應對系統的儀表采取保護措施,并應對管道支架、吊架進行檢查,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4 沖洗合格后,應按本規范表F.0.3進行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宜采用最大設計流量,沿滅火時管網水流方向分區、分段進行,以排出水色和透明度與入口水目測一致為合格。6.2.6 系統管道沖洗合格后應進行水壓試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試驗用水宜滿足本規范第3.6.5條的要求;2 試驗時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采取防凍措施;3 試驗壓力應為系統工作壓力的1.5倍;4 試驗的測試點宜設在系統管網的最低點,對不能參與試壓的設備、儀表、閥門及附件應加以隔離或拆除;5 試驗合格后,應按本規范表F.0.2進行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管道充滿水,排凈空氣,用試壓裝置緩慢升壓,當壓力升至試驗壓力后,穩壓5min,管道無損壞、變形,再將試驗壓力降至設計壓力,穩壓120min,以壓力不降、無滲漏、目測管道無變形為合格。6 水壓試驗條件不具備的寒冷地區,可采用空氣或氮氣進行試驗。6.2.7 閉式系統或瓶組式系統在水壓強度試驗后,應進行嚴密性試驗,試驗壓力應為水壓強度試驗壓力的2/3。試驗合格后,應按本規范表F.0.2進行記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將壓力升至試驗壓力,關閉氣源后,3min 內壓力降不應超過試驗壓力的10%,且用涂刷肥皂水等方法檢驗管道連接處,以無氣泡產生為合格。6.2.8 系統管道在水壓強度試驗和嚴密性試驗合格后,宜采用壓縮空氣或氮氣吹掃,吹掃壓力不應超過管道的設計壓力,流速不宜小于20m/s。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在管道末端設置貼白布或涂白漆的木制耙板,以5min內耙板上無鐵銹、灰塵、水漬及其它雜物為合格。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16.2.9 噴頭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噴頭安裝應在管道試壓、吹掃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26學年內江市威遠縣數學三上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2026學年江西省九江市評估三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三上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江蘇省鎮江市揚中市三上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七年級政治第六課做情緒的主人第一框豐富多彩的情緒人教版課件
- 有效識別主管護師考試誤區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執業護士考試靈活應對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主管護師考試各科總結試題及答案
- 南北地區護理差異試題及答案
- 軟裝清洗教學課件
- 食品儲存管理制度意義
- 2025屆八省八校T8聯考高三下學期3月聯合測評英語試題及答案
- 2025屆黑龍江省哈爾濱第三中學校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題+答案
- 中國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屆WMO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國區)八年級地方晉級選拔賽模擬試題合集2套(AB卷)附答案
-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九年級中考數學第二次診斷試卷(含答案)
- 磚砌蓄水池施工方案72698
- T-CCA 035-2024 現制現售飲品添加糖量及食品安全操作指南
- 創業創新大賽職教賽道
- 圍手術期肺部感染預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