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斷句教案.doc_第1頁
初中文言文斷句教案.doc_第2頁
初中文言文斷句教案.doc_第3頁
初中文言文斷句教案.doc_第4頁
初中文言文斷句教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文言文入門學習【教學目標】1. 了解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2. 初中文言文的考點及學習方法。3. 學習、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與信心。【教學重點】初中文言文常見考點及學習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消除對文言文的恐怖心理,提高學生興趣【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文言文與白話文 也許現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到底在哪里?現在我們就分別來講講他們。 “文言文”中的第一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最后一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于“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國內,中學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2、 知識脈絡與考點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習初中文言文,主要從以下四點入手:把握文言實詞和重點虛詞的意義;理解、翻譯文言語句;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在聯系、內容、寫作方法、技巧;積累、背誦文中重點語句、段落,主要考點有有:1)正確斷句。2)常用文言實詞的理解,包括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3)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虛詞,重點掌握“之”“于”“而”“其”“以”“為”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4)翻譯并理解句子5)能熟練判斷幾種常見的特殊文言句式,著重掌握下列文言句式: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6)整體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內在聯系與內容7)分析寫法或評判文章的思想觀點、態度等 8)問題探究能力3、 探究學習方法1、學習時,是由“解詞串意順意”三步完成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 充分利用課本注釋、工具書圈點勾畫理解詞義,翻譯語句;(2)理解字詞時用歸納法和比較法,即將一課中或每課中的某一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通假字或虛詞的不同用法加以歸納、比較,以增加記憶;(3)理解文意的普遍聯系法,即在學習中要聯系前后文,聯系多個段落,聯系時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內在條理,弄清全文大意。如果學習一篇文言課文,心中只有一些支離破碎的字、詞、句,就很難記得牢、理解得透。因此,只有從全文整體去對待個別的字、詞、句,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聯系語境揣摩,才能把握住并吃透全文。(4)了解主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有四種: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還有固定句式,每種都有幾種不同形式,了解這些形式,便于記憶和理解。(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2、師生交流討論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第二講:文言文斷句方法技巧【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斷句的重要性,掌握斷句的基本方法并學會靈活運用。2過程和方法:通過做練習與討論,總結歸納斷句的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古代的優秀文化,學會靈活運用方法,消除對文言文斷句的恐懼心理,樹立對文言文斷句的信心。【教學重點】文言文斷句方法的歸納與運用【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并靈活運用規律【課時安排】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故事引入,了解斷句的重要性1.又有一個故事,講了同樣的道理,還扯到明末著名畫家徐渭(文長)身上去。據說徐渭因家窮,沒米下鍋的時候,就跑到親戚朋友家里去,賴著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適逢春雨綿綿,他所寄食的那戶人家十分厭煩。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廁所去了,就在壁上題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這樣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來,看到那行字,自然心頭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還笑嘻嘻道:“既然你這樣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說著,提起筆來,給這行字作了圈點:“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這一來,意義完全不同了。2.有這樣一個笑話:古時候,有一個賴漢,由于娶老婆心切,屢屢上當受騙。有一天又有人給他提親,媒人寫信告訴他要給他介紹這樣一個姑娘:腳不大好頭發沒有麻子。賴漢很高興,腦中立刻浮現出一個腳不大、好頭發、沒有麻子的淑女形象。賴漢急于想見到這位姑娘,便給了媒人很多錢和東西。等媒人把人帶到賴漢眼前時,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個大腳丫子,一臉麻子,沒有頭發的丑婆子。賴漢很生氣,說媒人騙了他,要索回錢物。媒人說:我并沒有騙你呀!一開始我就告訴你她:“腳不大好,頭發沒有,麻子”嗎?這位聰明的騙子的騙術就是玩弄了一個標點符號的游戲,使賴漢啞吧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二、考點解讀1.考點講解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在一句話的末了用小圓圈(“。”)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一個頓號(“、”)斷開,叫“讀”。句讀是文言文閱讀的基礎,不會斷句,就難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斷句的基礎在于對文意的領會,因此,斷句前要先通讀幾遍,弄清楚屬于什么文體,寫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意思;然后根據文章的內容或層次,先斷出幾個大的段落或層次,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系,同時注意句首、句末虛詞,句式特點(如判斷句和對稱句),還應注意文體的語言風格;最后,斷好之后,再回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起來有“拗口”之感,再審查。一般說來,斷句主要難在一兩個句子甚至一兩個詞上,突破這一兩個難點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斷句真正的基礎在于平時加強對文言文的誦讀,增強語感,提高能力。規律一: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賓語和定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等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人稱代詞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詞,代說話或寫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我”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在。其余的在現代漢語中都不用了。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話人,是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你”“您”。其中“閣下”“陛下”有外交用語中還用。之、其、彼,代談話或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稱代詞,今作“他”或“它”,不僅代人,還可以代事代物。“或”相當于現代漢語“有的人”,“有時”;“莫”,相當于“沒有誰”,是無定指的代詞;“相”作互指代詞,相當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與“相”的偏指現象極相似的還有“見”字,多代“我”,即辭源所謂“表示他人行為及于己”。疑問代詞文言的疑問代詞,問人的有“誰”“孰”“何”;“何”也問事。問事的還有“奚”“胡“曷”“惡”“安”“焉”等。指示代詞文言常見的指示代詞有“此”“是”“斯”“茲”“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我們把這一步工作總結為標名(代)詞,定主賓。例1:匡衡勤學而無燭 鄰舍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光映書而讀之。【解析】找名詞:匡衡、燭、衡、光【參考譯文】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上打洞)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練習: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不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解析】找名詞:道、鼻、目虛詞:然、者也注釋1)刻削:雕刻。 道:指道理,規律。 2)舉事:做任何事情。 然:這樣。【參考譯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點,眼睛不如刻的小一點,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無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無法改小。辦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道理,對于那些不能恢復挽回的,開始就得特別謹慎小心,那么,失敗的可能性就會減少了。規律二:找虛詞,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1)句首標志詞發語詞或嘆詞:夫、蓋、若夫、嗟夫、嗟乎、嗚呼、嘻、且夫、今夫,等等。時間詞:是時、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頃,等等。疑問詞:何、孰、安、胡、焉、奚,等等。(2)句尾標志詞語氣詞:者、也、矣、哉、耳、乎、焉、與(歟)、耶(邪)等。復音虛詞: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爾、云云等。例2: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 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 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 為則易者亦難矣【解析】找虛詞:乎、者、矣【參考譯文】天下的事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去做,困難的事也變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人們求學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去學,困難的事也變容易了;如果不學,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練習: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解析】找虛詞:也、其【參考譯文】我天資愚鈍比不上別人(聰明);我才能平庸比不上別人(有學問)。(假如)(我)摒棄(我的聰明敏捷)不用,那與愚鈍的人和平庸的人沒有不同了。規律三:察對話,定句讀 。文言文中對話 、引文 常常用“曰”“云”“問”等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語省略。例3: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解析】找名詞:晉平公、師曠、平公,找虛詞:吾、矣、何、乎、安,找對話:曰【參考譯文】晉平公一天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太晚了吧!” 師曠回答說:“那還不趕快把蠟燭點起來?”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練習: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屬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解析】找名詞:將軍、莊 ,找虛詞:耳、何 ,找對話:曰【參考譯文】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曾經學過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么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規律四: 依修辭,定句讀 頂真、排比、對偶、反復, 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找頂真,定句讀 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賓語的詞,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語。例4: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解析】頂真:相如、秦王、左右【參考譯文】 秦王坐在章臺上接見藺相如,相如手捧著和氏璧上奏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子和下人觀看,周圍的人都高呼萬歲。練習: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解析】頂真:言不順、事不成、禮樂不興、刑罰不中【參考譯文】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據排偶,定句讀 排比、對偶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例5: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參考譯文】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 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訓練:積善多者雖有一惡是為過失未足以亡積惡多者雖有一善是為誤中未足以存人君聞此可以悚懼布衣聞此可以改容。【參考譯文】善事做得多的人,即使有一次過失,不會因此而滅亡;惡積得多的人,即使做了一次善事,也是偶然一次,不會因此而保得住。規律五: 借句式 , 定句讀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文言固定句式,并積累;在閱讀文言文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積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也嗎?)若屬皆且為所虜 (被)如此良夜何 (怎么樣)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這不是嗎?)無乃爾是過與 (恐怕該吧)何以伐為 (為什么要呢?)是誰之過與 (這是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哪里用得著呢?)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與有什么不同)課堂補充練習:1、嗚 呼 其 信 然 邪 其 夢 邪 其 傳 之非 其 真 邪明確:嗚 呼/ 其 信 然 邪/ 其 夢 邪 /其 傳 之 非 其 真 邪翻譯:難道這是真的嗎?還是做夢呢?還是傳信的弄錯了真實情況呢? 2、孔 子 曰 益 者 三 樂 損 者 三 樂 樂 節 禮 樂樂 道 人 之 善 樂 多 賢 友 益 矣樂 驕 樂 樂 佚 游樂宴 樂 損 矣明確:孔 子 曰 /益 者 三 樂/ 損 者 三 樂/ 樂 節 禮 樂/ 樂 道 人 之 善/ 樂 多 賢 友/ 益 矣/ 樂 驕 樂/ 樂 佚 游/ 樂 宴 樂/ 損 矣 翻譯:孔子說:“有益的快樂三種,有害的快樂三種。以得到禮樂的調節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好處為快樂,以交了不少有益的朋友為快樂,便有益了。以驕傲為快樂,以游蕩忘返為快樂,以飲食荒淫為快樂,便有害了。”3、 宋 人 或 得 玉 獻 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獻 曰 以 示 玉人 玉 人 以 為 寶 也 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