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 3 2 3桑葚 1 來源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 的干燥果穗 4 6月果實變紅時采收 曬干 或略蒸后曬干 別名 葚 桑實 烏椹 文武實 黑椹 桑棗 桑葚子 桑果 桑粒 3 早在兩千多年前 桑葚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 因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長 無任何污染的特點 所以桑葚又被稱為 民間圣果 桑葚的營養是蘋果的5 6倍 是葡萄的4倍 具有多種功效 常吃桑葚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 具有延緩衰老 美容養顏的功效 4 頤和園印入你眼簾的是一幅綺麗的山水畫卷 昆明湖綠波蕩漾 西岸是稻田 桑樹 蠶織一幅江南水鄉秀麗的田園風光 5 2 性味歸經甘 酸 寒 歸心 肝 腎經 3 功能主治補血滋陰 生津潤燥 用于眩暈耳鳴 心悸失眠 須發早白 津傷口渴 內熱消渴 血虛便秘 6 4 炮制用水洗凈 揀去雜質 摘除長柄 曬干 7 5 化學成分糖 葡萄糖 蔗糖 等 有機酸 琥珀酸 酒石酸 等 維生素 B1 B2 C 煙酸 色素等 8 6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 9 15g 熬膏 生啖或浸酒 外用 浸水洗 9 風濕性關節疼痛 以及各種神經痛鮮黑桑葚30 60克 水煎服 或桑椹膏 每服一匙 以溫開水和少量黃酒沖服 10 治貧血鮮桑葚子60克 桂圓肉30克 燉爛食 每日兩次 治腸燥便秘桑葚子50克 肉蓯蓉 黑芝麻各15克 枳實10克 水煎服 每日一劑 11 治血虛腹痛 神經痛鮮桑葚子60克 水煎服 或桑葚熬膏 每日10 15克 用溫開水和少量米酒沖服 治自汗 盜汗桑葚子10克 五味子10克 水煎服 每日兩次 12 治習慣性便秘鮮桑葚絞汁 每次15克 連服數日 治失眠桑葚15克 水煎常服 13 桑葚蜜膏 原料 桑椹1000克 蜂蜜400克 做法 桑椹洗凈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取汁1次 加水再煎 共取煎液2次 合并兩次煎液 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粘稠時 加蜂蜜煮沸 起鍋待冷裝瓶 服用方法1 2調羹療效 滋補肝腎 聰耳明日 適用于失眠 健忘 目暗 耳鳴 煩渴 便秘及須發早白等癥 14 桑椹膏以桑椹 冰糖為原料熬制而成 具有養血潤燥 止渴生津 滋補健身等作用 其生產過程如下 煎汁桑椹洗凈 放入不銹鋼鍋中 添適量清水 加熱煎煮2 3h 取出煎汁 余渣放入清水再煮 如此反復3 4次 煎汁合并 經過濾 靜置待用 濃縮取煎汁清液放入不銹鋼鍋中 加熱熬煉 當汁液變濃時 一方面減少鍋下火力 另一方面用不銹鋼勺輕入鍋底不停攪動 以防止焦化 待煉成清膏 可取少許滴于能吸潮的紙上檢視 不滲紙即可 收膏按桑椹濃縮汁與冰糖8 3 3的比例 取冰糖搗碎 加水溶化過濾 并下不銹鋼煉稠 再與桑椹濃縮汁合并 攪和均勻 加熱微煉 除去泡沫 最后 取出過濾 入缸冷卻 裝入瓶中密封 即為桑椹膏成品 15 7 禁忌桑葚有黑白兩種鮮食以紫黑色為補益上品 未成熟的不能吃 熬桑葚膏時忌用鐵器 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 過量食用后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 少年兒童不宜多吃桑椹 因為桑椹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 鞣酸 會影響人體對鐵 鈣 鋅等物質的吸收 脾虛便溏者亦不宜吃桑葚 桑葚含糖量高 糖尿病人應忌食 16 3 2 4龍眼肉 1 來源無患子科植物龍眼Euphorialongan Lour Steud 的假種皮 別名益智 蜜脾 龍眼干 龍眼肉 桂圓肉 龍目 桂圓 17 桂圓原產我國南方 栽培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 因其成熟于桂樹飄香時節 俗稱桂元 古時列為重要貢品 魏文帝曾詔群臣 南方果之珍異者 有龍眼 荔枝 令歲貢焉 宋代 龍眼已在泉州普遍種植 18 現我國龍眼主要分布于廣西 廣東 福建和臺灣等省 區 此外 海南 四川 云南和貴州省也有小規模栽培 桂圓 荔枝 香蕉 菠蘿同為華南四大珍果 桂圓樹高一二丈 葉長而略小 開白花 成實于初秋 其實累累而墜 外形圓滾 如彈丸卻略小于荔枝 皮青褐色 去皮則剔透晶瑩偏漿白 隱約可見內里紅黑色果核 極似眼珠 故名 龍眼 19 2 性味歸經性溫 味甘 入心 肝 脾 腎經 3 功能主治補益心脾 養血安神 主治虛勞羸弱 心悸任忡 失眠健忘 脾虛腹瀉 產后浮腫 精神不振 自汗盜汗等病癥 20 4 采制夏 秋季采收成熟果實 干燥 除去殼 核 曬至干爽不粘 21 5 化學成分葡萄糖 蔗糖 酒石酸 維生素 B1 B2 P C 腺膘呤等 其中維生素P量多 對中老年人而言 有保護血管 防止血管硬化和脆性的作用 22 6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 10 15g 熬膏 浸酒或入丸劑 大劑量30g 23 玉靈膏龍眼肉4至6枚和蓮子 芡實等 加水燉湯于睡前服 以剝好龍眼肉 盛竹筒式瓷碗內 每次一兩 加入白糖3克 素體多火者 再加入西洋參片3克 碗口罩以絲綿一層 日日于飯鍋上蒸之 大補氣血 24 龍眼酒龍眼肉不拘多少 上好燒酒內浸百日 常飲數杯 溫補脾胃 助精神 25 脾虛泄瀉龍眼干14粒 生姜3片 煎湯服 泉州本草 思慮過度 勞傷心脾 虛煩不眠龍眼干15克 粳米60克 蓮子10克 芡實15克 加水煮粥 并加白糖少許 26 參棗龍眼湯原料 人參5克 大棗 龍眼各10克 制法 人參先以冷水浸泡 再加入大棗及龍眼 隔水蒸30分鐘 取汁服用 每劑連用3日 每日1次 人參可用3次 紅棗及龍眼應每次添加 功效 益氣補血 健脾養胃 養心安神 抗癌 應用 適用于癌腫 貧血 體質虛弱 心神不寧 心悸 心中煩悶 失眠多夢 貧血 肝炎等 27 代參膏龍眼肉30g 放碗內 加白糖少許 一同蒸至稠膏狀 分2次用沸水沖服 能 大補氣血 力勝參芪 心脾雙補湯龍眼肉15g 蓮子30g 大棗10個 加水適量 煎燙服 本方主要以龍眼肉 蓮子補脾養心以安神 大棗亦有類似功效 用于心脾兩虛 食欲不振 心悸怔忡 自汗 28 7 注意若內有痰火及食滯停飲者忌服 以免引起淤痰堵塞在胸口而引起哮喘 29 3 2 5當歸 1 來源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別名秦歸 云歸 西當歸 岷當歸 30 當歸尤以甘肅定西市的岷縣當歸品質最佳 有 中國當歸之鄉 之稱 主產甘肅 云南 四川 多栽培 當歸名字由來陳承說 當歸治療妊娠婦女產后惡血上沖 其療效顯著 若發生氣血逆亂 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亂 使氣血各有所歸 因而當歸之名也由此而來 31 2 性味歸經性溫 味甘辛 歸心 肝 脾經 3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 調經止痛 潤腸通便 用于血虛萎黃 眩暈心悸 月經不調 經閉痛經 虛寒腹痛 腸燥便秘 風濕痹痛 跌撲損傷 癰疽瘡瘍 32 4 炮制當歸 除去雜質 洗凈 潤透 切薄片 曬干或低溫干燥 酒當歸 取凈當歸片 照酒炙法 附錄 D 炒干 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薄片 切面有淺棕色環紋 質柔韌 深黃色 略有焦斑 味甘 微苦 香氣濃厚 有酒香氣 33 5 化學成分蒿本內脂 Ligustilide 正丁烯酰內酯 阿魏酸 多種氨基酸 倍半萜類化合物等 尿嘧啶 腺嘌呤等 VB2 VE 煙酸 揮發油中含藁本內酯 正丁烯基酰內酯 當歸酮 香荊芥酚等40余種成分 34 6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 6 12g 浸酒 熬膏或入丸 散 炒黑 共研細末 每用9克 水1杯 酒少許 煎服 35 四物湯當歸10克 熟地黃12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加水煎煮取汁 分2次服 用于婦女血虛而有淤滯 月經不調 臍腹疼痛 或產后惡露不盡 成藥 四物合劑 每次10 15毫升 每日3次 36 當歸補血湯黃芪30克 當歸6克 加水煎煮取汁 分2次服 用于氣血虛弱者 癥見疲倦乏力 氣短懶言 頭暈眼花 舌淡苔白 脈虛細 或見陽浮外越 發熱面赤 煩渴欲飲 脈洪大而虛 源于 內外傷辨惑論 本方重用黃芪 次為當歸 意在補氣而益血 用于失血后氣血耗傷 或氣虛血虧 體倦乏力 頭昏 37 歸芪蜜膏當歸 黃芪各30g 陳皮10g 火麻仁100g 蜂蜜適量 火麻仁搗碎 同前三藥加水煎取汁液 再煎至濃稠 入等量經煎煉的蜂蜜 攪勻 煎溶 每次食1 2匙 本方以黃芪補中益氣 當歸 蜂蜜 火麻仁潤腸 兼用陳皮理氣 用于老人氣虛腸燥 大便秘結難通 少氣自汗 38 當歸羊肉湯當歸 黨參各15g 黃芪30g 生姜10g 羊肉500g 羊肉切片 各藥用紗布包扎 加水一同煎煮至肉爛熟 飲湯吃肉 源于 濟生方 本方以參 芪補氣 羊肉補血 當歸補血活血 止痛 生姜溫中健胃 用于產后氣血虛虧 發熱自汗 肢體疼痛 39 當歸燒羊肉當歸 干地黃各15g 干姜10g 羊肉250g 羊肉 洗凈 切塊 入油中炒至發白 放入中藥 加水 鹽 酒等 以小火煨至羊肉爛熟即成 飲湯吃肉 源于 千金要方 本方以羊肉 當歸 地黃補虛益血 以干姜溫中健胃 用于血虛體弱 或虛寒腹痛 40 7 禁忌用量過大口服常規用量的當歸煎劑 散劑偶有疲倦 嗜睡等反應 停藥后可消失 臨床使用當歸不可過量 服藥后也應注意有無不良反應 過敏反應有報道復方當歸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過敏性休克 用藥不當當歸辛香走竄 月經過多 有出血傾向 陰虛內熱 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 用藥不當會加重出血 腹瀉等癥狀 熱盛出血患者禁服 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41 3 2 6熟地黃 1 來源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 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 的塊根經加工炮制而成 42 2 性味歸經味甘 性溫 歸肝 腎經 3 功效主治補血滋潤 益精填髓 用于血虛萎黃 眩暈心悸 月經不調 肝腎陰虧 熱盜汗 遺精陽痿 不育不孕 崩漏下血 腰膝酸軟 耳鳴耳聾 頭目昏花 須發早白 消渴 便秘 43 4 炮制酒熟地黃取凈生地黃 用黃酒拌勻 置燉藥罐內 密閉 隔水加熱燉透 或蒸透至表面黑潤 至黃酒完全被吸盡 取出 曬至外皮稍干時 切厚片 干燥 生地黃每100kg 用黃酒30 50kg 酒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 蒸熟地黃取凈生地黃 置籠屜或其他適當容器內 加熱蒸至內外黑潤為度 取出 曬至八成干 切厚片 干燥 蒸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 益精填髓 44 砂仁制熟地黃取凈生地黃 加入黃酒 砂仁粉拌勻 裝銅罐或其他適當容器內 密閉 隔水燉約48h 至內外漆黑 發空為度 取出 晾至八成干 切厚片 干燥 生地黃100kg 黃酒30 50kg 砂仁粉1kg 熟地黃炭取熟地黃片置鍋內 炒至發泡鼓起 表面焦黑色 內部焦褐色 噴淋清水少許 再炒至水氣逸盡 置適宜容器內 密蓋 滅盡火星 取出 晾干涼透 用于養血止血 45 經炮制后 藥性由微寒轉微溫 補益性增強 熟地黃 假火力蒸曬 轉苦為甘 為陰中之陽 故能補腎中元氣 近代研究 熟地黃所含的地黃多糖具有明顯的免疫抑瘤活性 還有顯著的強心 利尿 保肝 降血糖 抗增生 抗滲出 抗炎 抗真菌 抗放射等作用 46 5 化學成分環烯醚萜類成分 地黃苷 地黃素等 單萜 焦地黃素 jioglutin 地黃苦苷元等 氨基酸 其組成與干地黃比較 不含賴氨酸 lysine 且含量均相應減少 糖類 其中單糖的含量比鮮地黃中多2倍以上 尿嘧啶 uracil 尿核苷 uridine 等 亞油酸 linoleicacid 等 47 6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 10 30g 或入丸散 或熬膏 或浸酒 48 六味地黃丸 處方 熟地黃160g 山茱萸 制 80g 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 制法 以上六味 粉碎成細粉 過篩 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35 50g與適量的水 泛丸 干燥 制成水蜜丸 或加煉蜜80 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即得 性狀 為棕黑色的水蜜丸 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 味甜而酸 功能與主治 滋陰補腎 用于腎陰虧損 頭暈耳鳴 腰膝酸軟 骨蒸潮熱 盜汗遺精 規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