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查報告(寒性).docx_第1頁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查報告(寒性).docx_第2頁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查報告(寒性).docx_第3頁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查報告(寒性).docx_第4頁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藥用植物調查報告(寒性).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寒性藥用植物1. 菜豆樹【入藥部位】以根、葉入藥【功效作用】清暑解毒;散瘀消腫。主傷暑發熱癰腫;跌打骨折;毒蛇咬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分布】五棟宿舍樓西南拐角2.朱蕉【入藥部位】其花、葉、根均可入藥【功效作用】涼血止血;散瘀定痛。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胃痛;筋骨痛;跌打腫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性味歸經】甘、淡,涼。【分布】3.車前草【入藥部位】嫩葉及種子【功效作用】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用于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絞汁涂。【分布】憩園4.鳳凰木【入藥部位】木質部、花【功效作用】平肝潛陽。主肝熱型高血壓,眩暈,心煩不寧【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或開水洗眼。【性味歸經】:甘、淡,寒。肝經。【分布】5.海金沙【入藥部位】干燥成熟的抱子;全草【功效作用】清利濕熱,通淋止痛。用于熱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澀痛。【用法用量】秋季孢子未脫落時采割藤葉,曬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葉。615g,包煎。【分布】教工宿舍6.朱槿【入藥部位】根、葉、花【功效作用】解毒,利尿,調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分布】7.錦葉大紅花(扶桑花)【入藥部位】花【功效作用】清肺,化痰,涼血,解毒。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濁,癰腫,毒瘡。【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分布】8.鳶尾【入藥部位】根狀莖【功效作用】消積,破瘀,行水,解毒。治食滯脹滿,癥瘕積聚,臌脹,腫毒,痔瘺,跌打損傷。【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根狀莖搗爛外敷,或干品研末敷患處。此花全身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根部,使用不當會引起嘔吐、拉肚子、皮膚瘙癢、體溫忽上忽下等等癥狀,故使用為藥物的時候一定要遵從醫囑。【分布】9.紅花酢漿草【入藥部位】全草【功效作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調經。用于腎盂腎炎,痢疾,咽炎,牙痛,月經不調,白帶;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燒燙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搗汁涂、調敷或煎水漱口。【分布】一飯門前10. 【入藥部位】 榔榆【功效作用】根、皮、嫩葉【用法用量】消腫止痛、解毒治熱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燙傷;葉制土農藥,可殺紅蜘蛛。【分布】11.石斑木(春花木)【入藥部位】枝葉或根【功效作用】葉:消炎去腐。治潰瘍紅腫,煎水洗。【用法用量】煎服3-6克,去毛殼,絹或紗布包煎;外用適量,去殼研末搐鼻。【分布】12.三色堇【入藥部位】全株【功效作用】清熱解毒;止咳。主瘡瘍腫毒;小兒濕疹;小兒瘰疬;咳嗽【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分布】13.構樹【入藥部位】以乳液、根皮、樹皮、葉、果實及種子入藥【功效作用】子: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軟,腎虛目昏,陽痿,水腫。;葉:清熱,涼血,利濕,殺蟲。用于鼻衄,腸炎,痢疾。;皮:利尿消腫,祛風濕。用于水腫,筋骨酸痛;外用治神經性皮炎及癬癥。【用法用量】子:24錢。葉:35錢。皮:35錢,外用割傷樹皮取鮮漿汁外擦。【分布】化學樓門前14.白子菜【入藥部位】以全草入藥【功效作用】清熱解毒,舒筋接骨,涼血止血。用于支氣管肺炎,小兒高熱,百日咳,目赤腫痛,風濕關節痛,崩漏;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乳腺炎,瘡瘍疔腫,燒燙傷。【用法用量】35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分布】憩園15.天胡荽【入藥部位】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洗凈,陰干或鮮用【功效作用】熱利濕;角毒消腫。主黃疸;痢疾;水腫;淋癥;目翳;喉腫;癰腫瘡毒;帶狀皰疹;跌打損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塞鼻或搗汁滴耳。【分布】16.沿階草【入藥部位】全株【功效作用】可治療傷津心煩、食欲不振、咯血等癥【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分布】宿舍區南門前池塘北17.紅景天【入藥部位】根和根莖【功效作用】清肺止咳,止血,止帶。用于肺熱咳嗽,咯血,白帶;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用法用量】泡茶,泡酒等即可,一次4-5克。【分布】18.文竹【入藥部位】以根入藥【功效作用】潤肺止咳;涼血通林。主陰虛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瀝【用法用量】內服:文竹5-8錢,水煎加冰糖服.【分布】19.蘆薈【入藥部位】莖狀葉【功效作用】清肝熱,通便。用于便秘,小兒疳積,驚風;外治濕癬。【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或研末入膠囊,0.6-1.5g;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敷。【分布】五棟宿舍樓南20.石竹【入藥部位】全草或根入藥【功效作用】具清熱利尿、破血通經之功效。【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分布】21.馬纓丹(五色梅)【入藥部位】以根或全株入藥【功效作用】清熱;止血。主肺癆咯血;腹痛吐瀉;濕疹;陰癢【用法用量】根:12兩;枝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用鮮葉搗爛外敷。【分布】22.吊蘭(根寒)【入藥部位】全株【功效作用】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用于小兒高熱,肺熱咳嗽,吐血,跌打腫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分布】23.一品紅【入藥部位】全株【功效作用】調經止血,止咳,接骨,消腫。主治月經過多,風寒咳嗽,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骨折。【用法用量】干品13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23天換藥一次。【分布】24.黛粉葉(花葉萬年青)【入藥部位】根狀莖、葉【功效作用】清熱解毒;強心利尿;涼血止血。主咽喉腫痛;白喉;瘡瘍腫毒;蛇蟲咬傷;心力衰竭;水腫臌脹;咯血;吐血;崩漏【用法用量】根狀莖35錢;葉12錢,外用適量,搗爛取汁搽患處,或搗爛敷患處。【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