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doc_第1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doc_第2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doc_第3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doc_第4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練習題(柏泰2005法專班用)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哲學是( )A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世界觀C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 D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2、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是()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D.一元論和二元論 3、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B.劃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標準C.劃分一元論和二元論的標準 D.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4、在哲學基本問題上,唯心主義的主要錯誤是()A.認為世界是不可認識的B.主張物質和意識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認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D.否認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5、下列選項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心外無物 D.物是感覺的復合6、有的哲學家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這種觀點屬于()A.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C.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7、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是()A.物質世界的一切現象 B.各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具體過程C.人們的具體心理過程 D.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8、物質的惟一特性是()A.客觀實在性 B.客觀規律性C.普遍聯系 D.永恒發展9.哲學上的物質范疇與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關系屬于()A.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B.本質和現象的關系C.全局和局部的關系 D.一般和個別的關系10.下列選項中正確表述意識本質的是()A.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C.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 D.意識是人腦自生的一種形式11.建筑單位總是先設計圖紙,再依據圖紙施工,蓋成大樓。這說明()A.意識決定物質 B.意識創造物質C.意識離不開物質 D.意識反作用于物質12.有人認為,人腦產生意識,就同肝臟分泌膽汁一樣。這種看法屬于()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樸素唯物主義觀點C.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D.庸俗唯物主義觀點13、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物質和運動關系的是()A.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B.物質是運動的形式,運動是物質的內容C.物質是運動的原因,運動是物質的結果D.物質是運動的本質,運動是物質的現象14.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屬于()A.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B.抽象和具體的關系C.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D.絕對和相對的關系15.世界的統一性問題說的是,世界萬物()A.是否有一個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聯系C.是否運動發展 D.是否有共同的規律16、下列觀點屬于唯心主義一元論的的是:A、“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B、“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C、“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D、“天地成于元氣,萬物乘于天地”17.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是()A.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 B.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C.正確反映客觀規律 D.徹底克服保守思想18.宋朝畫家文與可住宅周圍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觀察竹子的變化,對竹子的形狀、姿態有透徹的了解,因而畫出的竹子生動逼真。有詩云:“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一事實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意識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 B.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C.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D.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19.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A.事物數量的增加 B.事物的根本質變C.事物的一切運動變化 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20、有一首斷言缺了釘馬掌的釘子會導致戰爭失敗、國家滅亡的童謠:“釘子缺,蹄鐵卸;蹄鐵卸,戰馬蹶;戰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事折;戰事折,國家滅。”這首童謠包含的哲學道理是()A.事物是發展變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聯系的C.事物的現象是本質的表現 D.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21.印度一位教授曾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賬: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格計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從它產生的氧氣、減少大氣污染、涵養水源、可以為鳥類與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境的生態效益看,則值20萬美元。這種算賬方法強調了()A.事物存在的客觀性 B.人類認識的主觀性C.事物聯系的多樣性 D.事物運動的規律性22.唯物辯證法所說的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兩方面之間()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爭的關系 B.相互對立和相互統一的關系C.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關系23.沒有大,就無所謂小;沒有高,就無所謂低;沒有長,就無所謂短。這說明()A.矛盾雙方是相互對立的B.矛盾雙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雙方是相互滲透的D.矛盾雙方是相互轉化的24矛盾的基本屬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爭性和同一性C.變動性和穩定性 D.絕對性和相對性25.列寧指出:“如果要開一張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擬定一個適用于一切情況的一般準則那是很荒謬的。”其荒謬在于違背了()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的原則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原理26.下列選項中,強調外因在事物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出污泥而不染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D.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2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里強調的是()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 B.質變和量變相互滲透C.質變體現量變的成果 D.質變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28.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標志是看()A.事物的變化是否顯著 B.事物的變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屬性是否發生了變化 D.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29.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的是()A.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B.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C.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 D.事物發展的過程和結果30、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在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領域普遍起作用的規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個發展周期后表現出來 B、事物經過一次辯證的否定后表現出來C、事物發展的任何階段上都表現出來 D、事物經過量變向質變轉化后表現出來31、割裂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會導致()A.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的錯誤 B.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C.循環論和直線論的錯誤 D.機械決定論和唯心主義非決定論的錯誤32、承認因果聯系客觀普遍性和因果規律(必然性)的觀點,是()A.唯物主義決定論B.唯心主義非決定論C.形而上學不變論D.相對主義詭辯論33.偶然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為()A.它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 B.它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C.它加速或延緩事物發展的進程D.它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和前途34、有的哲學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這是一種 ( ) A、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B、唯心主義非決定論觀點C、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決定論觀點35.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哪些事物成為人們的認識對象,歸根到底取決于()A.事物的客觀屬性 B.事物的內在本質C.人們的興趣和愛好 D.人們社會實踐的需要和水平36.認識過程中的兩次飛躍是指()A.從感覺到知覺,從知覺到表象 B.從概念到判斷,從判斷到推理C.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 D.從感性到理性,從理性到感性37、判斷一種觀點對錯的依據是 ( )A、偉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眾人意見 D、社會實踐38、“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這表明( )A 實踐是溝通客體關系的橋梁 B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C 實踐是認識提供物質手段 D 實踐的需要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39.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的哲學理論基礎是()A.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 B.矛盾推動事物發展的原理C.認識能動作用的原理 D.認識辯證運動過程的原理40.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A.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B.能動革命的反映論和直觀被動的反映論C.唯理論和經驗論D.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41.牛頓力學是適用于宏觀低速運動范圍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觀高速運動范圍,就會變成謬誤。這說明()A.真理是人們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B.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C.真理是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的D.真理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42.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里是強調()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只有參加實踐才能深入理解書本知識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43.感覺、知覺、表象是()A.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 B.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C.社會心理的三種形式 D.社會意識形態的三種形式44、下列活動中,屬于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的是()A.演員在舞臺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邏C.農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學家在實驗室做實驗45、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A.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 B.實踐認識實踐C.感覺知覺表象 D.概念判斷推理46、任何科學理論都不能窮盡真理,而只能在實踐中不斷開拓認識真理的道路。這說明()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絕對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對性47.真象和假象的區別在于()A.真象從正面表現本質,假象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B.真象深藏于事物內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現本質,假象不表現本質D.真象是真實的,假象是虛假的48.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A.人口因素 B.地理環境 C.文化傳統 D.生產方式49、在全部人類社會關系中,最基礎的關系是()A.血緣親族關系 B.社會生產關系C.政治思想關系 D.社會交往關系50.勞動過程是()A.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 B.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C.人們在生產中分工協作的過程 D.人與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51、在生產力系統的獨立的實體性因素中,最能標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是()A.勞動者的技能B.勞動對象的優劣C.生產工具的狀況D.勞動產品的質量52.在一個社會形態中,決定整個生產關系性質的是()A.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B.產品的交換形式C.產品的消費形式D.產品的分配形式53.社會存在是指()A.社會管理體制 B.社會政治法律制度C.社會精神生活過程 D.社會物質生活條件54.生產力范疇反映的是()A.人與人的社會關系 B.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C.人與勞動產品的關系 D.人與勞動資料的關系55、從起源上看,國家是()A.適應管理社會公共事務需要的產物B.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C.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正義的產物D.防御外敵顛覆活動的產物56.馬克思主義國家觀認為,政體是指()A.國家的政治性質 B.國家的政治結構C.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D.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57.從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層次,可以把社會意識劃分為()A.社會心理與思想體系 B.個體意識與群體意識C.先進意識與落后意識 D.有階級性的意識與無階級性的意識58.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們按照一定的思想動機從事歷史活動所產生的結果()A.會與大多數人的預期目的完全一致 B.會與先進階級的預期目的完全一致C.會與勞動人民的預期目的完全一致 D.不會與任何人的預期目的完全一致59.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指這個社會中()A.生產力系統各要素的總和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C.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 D.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60.各種思想體系由于對經濟基礎的關系不同和反映社會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A.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兩類B.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兩類C.先進思想和落后思想兩類D.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兩類61.社會上層建筑由兩部分構成,它們是()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上層建筑和觀念上層建筑 D.政治設施和法律設施62、在人的依賴性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A 是在狹小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進行的 B 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會關系中獨立進行的C 是在等級森嚴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 D是在人與人的普遍聯系中進行的63、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A 最高標準 B 唯一標準 C 必要標準D 價值標準64人生觀是指個人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 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理想、人生體驗 B 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意義、生活情趣C 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意義、職業選擇 D 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理想、人生意義65.馬克思主義認為,劃分階級的惟一標準是()A.經濟標準 B.政治標準C.思想標準 D.道德標準66.階級斗爭的根源在于,不同階級之間()A.思想觀點的根本對立 B.政治主張的根本不同C.社會地位的高低不同 D.經濟利益的根本對立67、社會改革是()A.對社會體制進行改善與革新 B.對社會制度性質的根本變革C.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 D.政治體制的重大變化 68.改革對推動社會歷史發展有重要作用,它是()A.實現社會制度更替的基本形式 B.對社會體制進行改善和革新C.剝削階級向被剝削階級讓步 D.階級斗爭的一種重要形式69.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對立在于是否承認()A.杰出的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B.社會革命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C.思想動機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70、有人說:偉大人物“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種觀點屬于()A.重視偉大人物的思想意識作用的正確觀點B.重視歷史必然性作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C.片面夸大個人歷史作用的歷史唯心主義觀點D.否認偶然性在歷史上作用的機械論觀點71.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關系是()A.人生觀決定世界觀 B.世界觀是人生觀的組成部分C.人生觀與世界觀是等同的 D.世界觀是人生觀的基礎72.科學是生產力,是因為()A.科學是生產力的獨立要素B.科學能滲透到生產力諸要素中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C.科學能把生產力諸要素組合起來發揮其整體功能D.任何科學都是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73、下列各項正確揭示科學的本質的是()A.科學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知識 B.科學是知識的理論體系C.科學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D.科學是各種知識的總和74.科學的發展受各種社會條件的制約。制約科學發展最主要的社會因素是()A.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B.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C.政治上的民主或專制 D.社會整體科研能力的高低75、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交往概念反映的是()A.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活動 B.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C.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D.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76.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生產關系的類型C.社會文明的程度D.社會制度的性質77.人的價值的兩個方面是指人的()A.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B.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C.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 D.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78.下列各項體現人生觀含義的是()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B.“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79、人生觀的核心是( )A關于人生目的的觀點 B關于人生理想的觀點 C關于人生態度的觀點 D關于人生意義的觀點80.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A.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B.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C.有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D.有意識和抽象思維能力81.在自由和必然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是()A.人們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歷史 B.不受必然性制約的創造性活動C.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D.按照人們共同擬定的計劃從事改造世界的活動82、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是社會發展的( )A 兩種不同的道路 B兩種不同的狀態 C兩種不同的方式 D兩種不同的結果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83、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世界觀和方法論之間關系的有()A.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B.方法論影響世界觀C.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D.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E.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84、唯物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種基本形態。下列選項中屬于這三種基本形態的有()A.樸素唯物主義 B.庸俗唯物主義 C.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D.辯證唯物主義 E.形而上學唯物主義85.下列選項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唯物主義區別的有()A.是否承認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B.是否承認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過程C.是否強調意識有能動作用 D.是否主張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E.是否認為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根本方式86、下列各項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待唯心主義哲學的正確態度的有( )A 全盤否定,劃清界限 B 基本肯定,積極繼承C 認清其本質,揭露其錯誤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 具體分析,批判繼承87.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意識依賴于物質的有()A.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C.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D.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E.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條件的制約88下列各項屬于意識能動性具體表現的有( )A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B 意識活動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C 意識活動對人體生理活動有調節和影響作用 D 意識活動具有通過實踐改變世界的作用E 意識活動能夠改變社會運動的規律89、辯證唯物主義的時空觀認為( )A 時間、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 B 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不可分割C 時間、空間是整理感覺材料的工具 D 時間、空間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E 時間、空間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90.二元論的錯誤在于()A.否認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B.否認運動和靜止是相互包含的C.否認世界的統一性 D.否認物質決定意識E.主張時間和空間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91.經濟全球化對我們一方面是利,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一方面是弊,給我國帶來了風險,提出了挑戰。總的來說,利大于弊。我們必須興利除弊,抓住機遇,化解風險。從哲學上看,這說明了()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著的兩個方面 B.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C.發揮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作用 D.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相互轉化的過程E.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92.下列選項中,包含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思想的有()A.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B.長短相形,高下相傾C.利害相生,禍福相因 D.物極必反,相反相成E.機關算盡,反害自身 93.1958年,我們以麻雀吃糧食為由,把它列為“四害”之一,大量捕殺。實際上,麻雀雖然吃糧食,但主要吃害蟲。所以,后來我們把麻雀從“四害”中解放出來。現在我們又把麻雀列為保護動物。從哲學上看,這件事說明了()A.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復雜多樣的 B.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C.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過程 D.對事物的認識是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E.對事物的認識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94.下列選項中,屬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的有()A.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B.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規律C.對立統一規律D.質量互變規律E.否定之否定規律95.下列說法中,屬于矛盾的同一性表現的有()A.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B.內容和形式相互依存C.好事和壞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D.總結教訓,轉敗為勝E.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96.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在做實驗時,突然發現電流的變化引起磁針的偏轉。他抓住這一現象深入研究,揭示了電流的磁效應規律,為后來發明電動機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一事例說明()A.必然性是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的B.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C.人們的認識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過程D.人們的認識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E.一切現象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97.在射電望遠鏡發明之前,許多星球就客觀存在著,但它們沒有成為認識的客體。射電望遠鏡發明之后,它們就成了認識的客體。這說明()A.認識的客體具有整體性 B.認識的客體具有能動性C.認識的客體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 D.認識的客體具有社會歷史性E.認識的客體的范圍是不斷擴大的98、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表現在 ( )A、實踐不斷為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 B、實踐不斷為人們的認識提供經驗材料C實踐不斷為人們提供新的認識工具 D實踐不斷提高人們的認識能力E、實踐不斷滿足人們的各種物質生活需要99.在關于真理的標準問題上,下列說法中屬于唯心主義觀點的有()A.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B.多數人認為正確的就是真理C.有權人認為正確的就是真理D.與已有的理論相符合的就是真理E.能夠滿足需要的就是真理100.經濟社會形態是直接或間接以生產關系的性質為標準劃分的社會形態。下列各項屬于經濟社會形態系列的有()A.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B.古代社會、近代社會、現代社會 C.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D.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 E.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101.下列各項屬于技術社會形態序列的有()A.原始社會 B.漁獵社會 C.農業社會 D.工業社會 E.信息社會102.下列各項屬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有()A.人口因素 B.地理環境 C.風俗習慣 D.生產方式 E.國家政權103.生產方式之所以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其原因在于()A.生產方式是形成人類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B.生產方式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C.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D.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E.生產方式是人類從事其它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104.下列各項正確說明階級斗爭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有()A.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B.階級斗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C.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實現社會更替的途徑D.階級斗爭是迫使統治階級實行某些改良的手段E.階級斗爭是解決階級社會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105、國家與舊的氏族組織相比較具有的顯著特征有 ( )A按血緣關系劃分居民 B按地區劃分居民 C管理社會公共事務 D擁有居民的自動的武裝組織 E擁有特殊的武裝隊伍106.在現代化生產中,由于應用了新的科學技術,勞動資料的內容變得十分豐富。下列各項屬于勞動資料內容的有()A.倉儲包裝設備 B.地下各種礦藏C.信息傳遞系統 D.自動控制系統E.能源動力系統107、物質生產是制約科學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現有()A.物質生產的需要是科學發展的動力B.物質生產在任何時代都走在科學發展的前面C.物質生產為科學研究提供實驗設備和觀測手段D.物質生產決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產力的轉化E.物質生產決定科學發展的規模和速度108下列各項正確反映交往的含義的有( )A 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B 交往屬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C 交往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D 交往是以主客體關系為中介的主休與主體之間的關系E 交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的總和109.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認為()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 B.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C.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各個細節 D.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具體形式E.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110.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除了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外還有()A.國家政權 B.人口因素C.民族構成 D.地理環境E.宗教信仰111.下列各項屬于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內容的有()A.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D.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E.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交往活動112.下列選項中,屬于黨的思想路線內容的有()A.為人民服務B.一切從實際出發C.理論聯系實際D.實事求是E.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113.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下列各項屬于社會進步的標準的有()A.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B.先進的生產關系代替落后的生產關系C.一種經濟體制代替另一種經濟體制D.先進的政治制度代替落后的政治制度E.良好的道德風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風尚114下列表述中,違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觀點的有(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D 人的本質屬性是理性思維 E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115.下列各項決定和影響人的價值實現的因素有()A.個人自身的主觀條件 B.個人的命運C.個人所遇到的機遇 D.社會發展狀況E.社會實踐形式116人生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這是因為( )A 個人為社會作貢獻,能夠得到社會的贊揚和好評 B 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為了從社會獲得更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