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決勝疆場的藝術 8 井陘之戰鞏固提升案 魯人版選修《史記選讀》.doc_第1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決勝疆場的藝術 8 井陘之戰鞏固提升案 魯人版選修《史記選讀》.doc_第2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決勝疆場的藝術 8 井陘之戰鞏固提升案 魯人版選修《史記選讀》.doc_第3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決勝疆場的藝術 8 井陘之戰鞏固提升案 魯人版選修《史記選讀》.doc_第4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決勝疆場的藝術 8 井陘之戰鞏固提升案 魯人版選修《史記選讀》.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井陘之戰一、積累運用1下列各項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禽夏說閼與b而兩將之頭可致于戲下c從間道絕其輜重d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解析:選c。a項,“禽”同“擒”,捉拿。b項,“戲”同“麾”,軍隊中的帥旗。d項,“萆”同“蔽”,隱蔽。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歸視親疾疾:疾病b信乃益為疑兵 益:更加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 假:給予d吾奇兵絕其后 絕:斷絕解析:選b。益,增設。3下列各項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乃敢引兵遂下 是乃仁術也b陷之死地而后生 有牽牛而過堂下者c畢賀,因問信 則無恒產,因無恒心d漢之敗卻彭城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解析:選d。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副詞,才;副詞,表判斷。b項,連詞,表承接,然后;連詞,表修飾。c項,介詞,趁機;副詞,就。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欲東下井陘擊趙b引兵東c鼓行出井陘口d西鄉對,師事之解析:選b。b項是名詞作動詞,其余各項都是名詞作狀語。二、課內閱讀閱讀課文,完成58題。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樵蘇后爨,師不宿飽 爨:灶臺b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 罷:疲憊c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 詳:同“佯”,假裝d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 陳:布陣解析:選a。爨,名詞用作動詞,燒火做飯。 6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乃敢引兵遂下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b其勢糧食必在其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c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愿以十五城請易璧d趙軍望見而大笑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解析:選c。a.副詞, 才;副詞,卻。b.指示代詞,那;語氣副詞,表示揣測。 c介詞,用。d.連詞,表承接;連詞,表修飾。7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李左車認為韓信定會利用井陘之險背水而戰,故提議“深溝高壘”以“絕其后”。b漢軍在水邊高豎帥旗擂鼓壯行,韓信則乘機親領二千精兵偷襲趙軍的大本營。c韓信井陘“背水一戰”,雖違背兵法教義,但依情勢而定陣勢確屬高明之舉。d漢將對韓信設計的戰術本有疑慮,戰后韓信說透布陣意圖,他們才心悅誠服。解析:選d。a.“李左車認為韓信定會利用井陘之險背水而戰”錯。b.“韓信則乘機親領二千精兵偷襲趙軍的大本營”錯。c.“雖違背兵法教義”錯。8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譯文:(2)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譯文:答案:(1)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后,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到滎陽抗擊楚軍。(2)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成安君)沒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回來報告,(韓信)大喜,才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三、類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也。輕舉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聰睿內明。滑稽好語笑,不食五谷,不衣美麗,清虛服氣,不與世人交游。隱于東陽谷,鑿崖穴居,弟子受業者數百人,亦皆穴處。石季龍之末,棄其徒眾,至長安,潛隱于終南山,結庵廬而止。門人聞而復隨之,乃遷于倒獸山。苻堅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問其當世事者,皆隨問而對。好為譬喻,狀如戲調;言未然之事,辭如讖記,當時鮮能曉之,事過皆驗。堅將南征,遣使者問之。嘉曰:“金剛火強。”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弛反脫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床一無所言使者還告,堅不悟,復遣問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為吉。明年癸未,敗于淮南,所謂未年而有殃也。人候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衣服在架,履杖猶存,或欲取其衣者,終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履杖諸物亦如之。姚萇之入長安,禮嘉如苻堅故事,逼以自隨,每事諮之。萇既與苻登相持,問嘉曰:“吾得殺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萇怒曰:“得當云得,何略之有!”遂斬之。先此,釋道安謂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負債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謂“負債”者也。苻登聞嘉死,設壇哭之,贈太師,謚曰文。及萇死,萇子興字子略方殺登,“略得”之謂也。嘉之死日,人有隴上見之。其所造牽三歌讖,事過皆驗,累世猶傳之。又著拾遺錄十卷,其記事多詭怪,今行于世。(選自晉書,有刪改)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馳反/脫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床/一無所言/b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馳反脫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床/一無所言/c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馳反/脫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床/一無所言/d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馳反/脫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床/一無所言/解析:選a。解答此題可用排除法,從最容易斷句的地方入手。“正衣冠”是一個動賓短語,即“端正衣帽”,中間不能斷開,故可排除d項。c項的“馬正衣冠”顯然不符合常理,故可排除。再比較a、b兩項,“數百步而策馬”解釋不通,“而歸下馬”也不合理,據此可排除b項。確定答案后,再仔細品讀所選答案,進行驗證,可知a項斷句正確。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五谷,指五種谷物,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指稻、稷、麥、豆、麻;也泛指谷物。b服氣,道家的修養之術,指呼吸吐納鍛煉,以呼吸為主。c讖,指預決吉兇的隱語、圖記,也特指不祥的預兆,如成語“一語成讖”。d拾遺錄,志怪小說集,主要內容是雜錄和志怪,內容多荒誕不經。解析:選c。讖可指預言、預兆,并不特指不祥的預兆。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嘉是個奇人。他其貌不揚而又幽默內秀,孤立于世而又精通世事,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說事情結局,還曾創作過志怪小說。b王嘉是個隱士。他先隱居于東陽谷,后隱居在終南山,又遷到了倒獸山,或鑿崖穴居,或結庵廬而止,每次都有弟子跟從學習。c王嘉能預測人事。苻堅南征之前,兩次派使者向王嘉詢問吉兇,王嘉用語言和行動告訴了使者,可是使者和苻堅都沒能明白他的真意。d王嘉因言獲罪。姚萇進入長安后與苻登爭權,遇事就向王嘉征詢意見,但最后因王嘉所言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心生惱怒殺了王嘉。解析:選b。文中并未交代王嘉“遷于倒獸山”時有沒有弟子追隨。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苻堅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譯文:(2)人候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譯文:答案:(1)苻堅多次征召,他一直沒有應征,公侯以下的人全都親自去拜會他,喜歡和崇尚他的人無不以他為師,尊崇他。(2)拜候他的人心誠,他就接見,心不誠他就隱藏起來不見。王嘉字子年,是隴西安陽人。不注重舉止,形貌丑陋,從外表看像是無用之輩,而內心聰敏明慧。滑稽且喜好談笑,不吃五谷,不穿艷麗的衣服,追求清凈虛無,練習吐納養身,不與世人交游。隱居在東陽谷,在懸崖上鑿洞穴居住,跟隨他學習的弟子有數百名,也全部在洞穴中居住。石季龍末年,王嘉離開他的眾弟子,只身來到長安,在終南山隱居,居住在自己蓋的草屋之中。他的門人聽說了,又隨之而來,他就又遷入倒獸山中。苻堅多次征召,他一直沒有應征,公侯以下的人全都親自去拜會他,喜歡和崇尚他的人無不以他為師,尊崇他。人們向他詢問當世之事,他都隨口而答。他很喜歡運用比喻,情狀如同在開玩笑;說到還沒發生的事,言辭隱晦,當時很少有人能明白,但事后都一一應驗。苻堅將要南征,派使者向他詢問吉兇。王嘉說:“金剛火強。”說完便跨上使者的馬,端正衣帽,慢慢向東走出數百步,然后策馬飛馳返回,脫掉衣裳,丟掉鞋帽回來,下馬之后盤坐在床上,一言不發。使者回來后據實相告,苻堅不能理解,又派人前去問他,說:“我們的國運如何?”王嘉說:“未央。”大家都以為是吉兆。第二年是癸未年,(苻堅)在淮南被打敗,這就是王嘉所說的未年有災殃。拜候他的人心誠,他就接見,心不誠他就隱藏起來不見。只見他的衣裳掛在衣架上,鞋子手杖仍在原處,有人想取他的衣裳,卻始終夠不著,踮起腳跟去取,衣架就會變得更高,但房屋卻沒有變大,鞋子手杖各物也是如此。姚萇進入長安以后,像先前苻堅對待王嘉一樣禮待王嘉,逼著王嘉跟隨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征詢。姚萇已經與苻登爭權,問王嘉說:“我能殺掉苻登平定天下嗎?”王嘉說:“略得之。”姚萇惱怒地說:“能就說能,哪里有什么略呢!”于是就殺了王嘉。這之前,釋道安對王嘉說:“世事變故正多,可以走了。”王嘉回答說:“你先走吧,我欠的債還未還清,還不能離去。”不久,釋道安就逃走了,到這時王嘉被殺,這就是之前所說的“負債”。苻登聽說王嘉的死訊后,設壇哭祭,追贈他為太師,謚號文。姚萇死后,他的兒子姚興字子略殺了苻登,這便是王嘉所說的“略得”。王嘉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隴上看見過他。他所寫的牽三歌讖一書中的事情過后都應驗了,歷時幾代還在流傳。又著有拾遺錄十卷,所記載的事跡大多荒誕奇怪,現在還流傳于世。四、語言表達13在下面三處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語句,使與前后語句連接順暢,構成對前面語句的總結。在我國悠久的人文歷史上,瀟灑的高人雅士不可勝數,他們的瀟灑各有千秋,有莊子“鯤鵬展翅九萬里”的瀟灑,有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瀟灑,有_的瀟灑,有_的瀟灑他們的瀟灑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為舉止。解析:本題考查仿寫能力。兩處句式的結構較為簡單(人物詩句),關鍵在于所填的人物所處的時代必須呈先后順序,所選詩句必須體現一種“瀟灑”。處為總結句,注意總結以上分述的共同特點。答案: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帶著鮮明的時代印記,顯露了非凡的個性14閱讀下面一則寓言,請在橫線上補出兔子說的話。要求運用對比手法,不少于35字。一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傷的兔子開始拼命奔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