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丁烯橡膠.doc_第1頁
順丁烯橡膠.doc_第2頁
順丁烯橡膠.doc_第3頁
順丁烯橡膠.doc_第4頁
順丁烯橡膠.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錄目錄 前言 1 1 設計任務書 2 1 1 項目 2 1 2 設計內容 2 1 3 設計規模 2 1 4 設計依據 2 1 5 產品方案 2 2 工藝路線及流程圖設計 2 2 1 聚合車間工藝流程方框圖 2 2 2 聚合車間工藝流程簡述 3 3 工藝生產環境 3 3 1 工藝狀況 系統含氧含水量要盡量低 3 3 2 設備狀況 兩種不同壓力并存 3 4 順丁橡膠聚合釜的設計概述 3 4 1 設計原則 3 4 2 內件流程 3 5 衡算計算 4 5 1 聚合物料衡算 4 5 2 能量衡算 5 5 參考文獻 7 設計感想 7 前言前言 近年來 隨著我國汽車 輪胎和橡膠制品工業的快速發展 拉動和刺激著 我國合成橡膠工業的生產和發展 合成橡膠的產量已成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標 志之一 合成橡膠種類繁多 一般分為丁苯橡膠 順丁橡膠 BR 聚異戊二 烯橡膠 IR 乙丙橡膠 丁腈橡膠 丁基橡膠 氟橡膠 硅橡膠和聚氨酯橡膠 等九種 1 其中的一些生產工藝已很成熟 順丁橡膠生產工藝 順丁橡膠生產工藝 CH2 CH CH CH2 n全名為順式 1 4 聚丁二烯橡膠 簡稱 BR 由丁二烯單體聚合制得的結構規整的合成橡膠 與天然橡膠和丁苯橡 膠相比 硫化后的順丁橡膠的耐寒性 耐磨性和彈性特別優異 動負荷下發熱 少 耐老化性尚好 易與天然橡膠 氯丁橡膠或丁腈橡膠并用 根據順式 1 4 含量的不同 順丁橡膠又可分為低順式 順式 1 4 含量為 35 40 中順 式 90 左右 和高順式 96 99 三類 二十多年來 我國科研工作者在 這領域里不斷探索前進 使其生產技術不斷完善 2 1 設計任務書 1 11 1 項目項目 年產 1 8 萬噸順丁橡膠聚合工段工藝設計 1 21 2 設計內容設計內容 車間工藝設計 聚合釜工藝設計 1 31 3 設計規模設計規模 年產 1 8 萬噸 生產日 300 天 日生產能力 18000 300 60 噸 天 1 41 4 設計依據設計依據 該設計說明書是依據岳陽巴陵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513 片區的生產 技術資料的基礎上 并結合設計任務書的內容年產 1 8 萬噸順丁橡膠和生產管 理規范的相關文件而設計的 1 51 5 產品方案產品方案 產品名稱 順丁橡膠 丁二烯橡膠 BR 9000 化學名稱 順式 1 4 聚丁二烯橡膠 英文名 Cis 1 4 Polybutadiene Rubber 分子式 CH2 CH CH CH2 n 分子量 一般在 20 萬以上 2 性質 順丁橡膠為白色或淺黃色彈性體 性能和天然橡膠相近 是一種優良的 通用橡膠 其結構式為 順式 1 4 結構在聚合鏈中含量 在 90 以上的聚丁二烯才具有良好的彈性 2 2 工藝路線及流程圖設計 工藝路線及流程圖設計 2 1 聚合車間工藝流程方框圖聚合車間工藝流程方框圖 從首釜側加入 硼催化劑 防老劑 催化劑混合 膠液罐反應末釜 后三釜 反應首釜 第一釜 混合 預冷器 丁二烯 油 溶劑 圖 1 聚合車間工藝方框圖 3 2 2 聚合車間工藝流程簡述聚合車間工藝流程簡述 該聚合車間工藝流程包括丁二烯原料預處理 催 化劑的配制和聚合反應兩部分 2 2 1 丁二烯原料預處理丁二烯原料預處理 丁二烯自單體車間送入丁二烯貯罐經分析合格 用丁二 烯泵送到聚合工序 不合格則用丁二烯泵送回單體車間 2 2 3 聚合反應工序聚合反應工序 預處理好的丁二烯和熔劑油分 A B 兩條生產線經丁油預冷器預冷到 一定溫度后與經文式混合器混合的 Al Ni 催化劑混合后從首釜底部進入 由油 硼系統送 來的三氟化硼乙醚絡合物催化劑從首釜的下側壁進料入釜 在攪拌和一定溫度下進行連續 聚合反應 并控制最終轉化率為 85 以上 在聚合反應的末釜后的出膠管線里加入防老劑 溶液 經靜態混合器混合送至膠液貯罐配膠 3 3 工藝生產環境 工藝生產環境 3 13 1 工藝狀況 系統含氧含水量要盡量低 工藝狀況 系統含氧含水量要盡量低 聚合反應是單體 丁二烯 在催化劑作用下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丁二烯 橡膠 BR 9000 的化學過程 本工藝采用鎳體系催化劑 即 環烷酸鎳 三 異丁基鋁 三氟化硼乙醚絡合物 3 23 2 設備狀況設備狀況 兩種不同壓力并存 兩種不同壓力并存 本工段有兩種操作壓力 一種是反應壓力為 0 4 MPa 即聚合首釜氮氣保壓 部分 另一種壓力 0 2 0 3 Mpa 即反應末釜的氮氣保壓部分 兩種不同且相 差不大的壓力系統同時存在又彼此緊密相連 二 三 四釜的壓力控制主要是 通過反應首釜來調節 通過氮氣壓力將物料從前一釜的頂部壓出從后一釜的底 部進入 隨著壓力的分流 后一釜的壓力總比前一釜要低 0 05 0 1Mpa 這樣 用壓力降保證物料在系統管道中流動暢通 4 順丁橡膠聚合釜的設計概述 4 14 1 設計原則設計原則 1 聚合釜的生產能力高 能夠滿足高負荷生產的需要 2 盡可能使催化劑的功效達到最大 3 催化劑的溫度易于調節 能夠滿足合成動力學的要求 盡量使溫度曲線接近最 適宜溫度曲線 4 催化劑在釜內能有效地與反應物料混勻 6 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大 換熱效果好 7 反應熱易于通過冷卻水散到大氣中 8 結構簡單 運行可靠 進催化劑方便內件各部分的結構 設計 材質的選用 必須合理 盡量避免產生過大的熱應力和內漏 焊接件的自由脹等問題 4 24 2 內件流程內件流程 依據上述設計原則 選擇內件流程如下 丁油與 Al Ni 催化劑混合后 從聚合釜的底 部進入 在釜內停留反應 釜夾套間充有冷卻鹽水 7 及時帶走反應產生的熱量 待 釜內充滿物料時 在壓力的作用下 物料從反應釜的頂部流出 又從底部進入下一釜 如 此一直到物料從最后的反應釜末釜流出 到膠液罐 4 5 衡算計算 5 15 1 聚合物料衡算聚合物料衡算 1 順丁橡膠的日產量 60 噸 天 年產量 年生產天數 18000 300 噸 天 2 順丁橡膠的流量 M 2500kg h 順丁橡膠天產量 天生產小時數 60000kg 24h 3 單線順丁橡膠的流量 1250kg h 順丁橡膠總流量 生產線數 2500kg h 2 4 單線順丁橡膠的摩爾流量 單線順丁橡膠流量 順丁橡膠摩爾質量 1250kg h 200000 kg kmol 0 00625kmol h 為便于計算順丁橡膠分子量取 20 萬 5 催化劑 反應方程 n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n 6 n 3704 順丁橡膠分子量 順丁橡膠單體分子量 200000 54 8 根據化學式計量關系可得 單線丁二烯的摩爾流量 28 94 kmol h 0 00625kmol h 3704 0 8 9 單線丁二烯的流量 丁二烯摩爾流量 丁二烯摩爾質量 28 94kmol h 54kg kmol 1562 63kg h 10 查資料有 20 的丁二烯中有 50 反應生成反式 1 4 聚丁二烯橡膠 30 的為 1 2 配位副產物 5 為其它副產物 還有 15 為未反應的丁二烯 12 參與反式配位聚合的丁二烯摩爾流量 28 94kmol h 0 2 0 5 2 89kmol h 參與反式配位聚合的丁二烯質量流量 2 89kmol h 54kg kmol 156 28kg h 13 參與 1 2 配位的丁二烯摩爾流量 28 94kmol h 0 2 0 3 1 74kmol h 參與 1 2 配位的丁二烯質量流量 1 74kmol h 54kg kmol 93 77 kg h 14 參與生成其它副產物的丁二烯摩爾流量 28 94kmol h 0 2 0 05 0 29 kmol h 參與生成其它副產物的丁二烯質量流量 0 29 kmol h 54kg kmol 15 63 kg h 5 15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 有反式配位聚合副產物的質量流量等于參與反式配位 聚合的丁二烯質量流量 即1 2 配位聚合副產物的質量流156 28kg hm s反式聚合 量等于參與 1 2 配位的丁二烯質量流量 即其它副產物 1 2 93 77 kg h s m 配位聚合 的質量流量等于參與生成其它副產物的丁二烯質量流量 即15 63 kg h s m 其它 30 未反應的丁二烯摩爾流量 28 94kmol h 0 2 0 15 0 87kmol h 未反應的丁二烯質量流量 0 87kmol h 54kg kmol 46 88 kg h 5 25 2 能量衡算能量衡算 聚合速度表達式 0 P d M KCM dt 0 PP KKPKC 0 PC 式中 為聚合速度 為鏈增長速率常數 為的起 d M dt P K 0 C 2 Ni naph 始濃度 為活性中心濃度 為轉化成活性中心的環烷酸鎳的百分數 P 稱催化劑的有效利用率 因 K 值與活性中心數目成正比 因此可用 K 值表示催 化體系的聚合活性 由 K 值表達的聚合反應速度式為 式中 為 t 時間時的丁二烯單體濃度 值是與聚合體系中 d M K M dt MK 的活性鏈數目有關的數值 值為常數 表示該體系在聚合過程中活性中心數K 目基本上保持不變 查有關研究文獻 聚合反應速度與聚合溫度間的關系如下圖 3 103 153 203 253 30 0 7 0 8 0 9 1 0 1 1 1 2 1 3 3 logK 1 T X103 圖 2 聚合速度常數 K 聚合溫度 1 T 關系曲線 取兩點 3 1 1 25 3 3 0 72 求得該直線方程為 6 其中 以反應首釜反應為例 該聚合釜2 59YX 3 1 10X T 3lgYK 反應溫度為 70 計算有 代入方程 中得 故有343TK 2 9X 1 75Y 由于丁二烯的轉化率為80 則 1 0 056Ks C 00 1 0 2 MCMM 所以 0 0 15 2 78 54 kg L Mmol L kg kmol 00 1 0 2 0 2 2 780 56 MCMMmol L 其聚合反應速度為 0 056 0 560 031 A d M rK MmolL s dt 聚合釜內各物料反應產生熱量 3 聚丁二烯聚合熱 1398 4 kJ kg m Q 故 298K 時聚合放熱為 1250kg h 1398 4 kJ kg 1748000 298 Q msQ m kJ h 485 56 kJ s 對于氣態丁二烯的熱容 溫度關聯式為 234 01234Pm CaaTa Ta Ta T 查表 4 有 溫度范圍 50 1000 0 3 607a 31 1 5 085 10aK 52 2 8 253 10aK 83 3 12 371 10aK 114 4 5 321 10aK 代入數據計算得 方便計算忽略后幾項 3704 5 298 343 1 H Pm CdT 2288 21 298 352 343 3704 3 6075 085 108 253 10 TTdT KJ mol 對于聚丁二烯 代入數據計算得 352 9 299 789 102 456 10 Pm CTT 2282 814 343 298 2 H 343 352 298 9 299 789 102 456 10 Pm CdTTTdT kJ mol 該聚合釜的有效體積所以 3 22 2 mVR r Q RA VHr 1 298 Q RA VHr 2 molKJLsLmol 21 2288 1022 2 031 0 3 3 55sKJmolKJ 56 485 14 2282 1 kJ s 反應物系溫度 反應開始溫度 所以 343TK 0 303TK 11 00 8 04 10 805 343303 pm m cTTmol sJ molKKK 1 3 47kJ s 7 系統總傳熱系數 忽略污垢熱阻 18 K 22 211 111 m ddb Kdd 查資料有 0 57 Wm K 2 1 604 2 o W mC 2 2 492 0 o W mC 1 18001 8dmmm 2 20002dmmm 21 21 2 1 8 1 90m 2 lnln ln 1 8 m dd d dd 代入數據計算有 21 2 1 80 2bddm 22 211 111 m ddb Kdd 0 373 所以總傳熱系數 K 2 68傳熱 10 2212 4920 571 9604 21 8 2 o WmC 介質溫度由熱量守恒定律得 反應過程中傳遞出的熱量60o c TC Cpt T Tc 17 3 55 3 47 0 18 計算釜傳熱 傳 Q r Q 0 m 1 kJ s 1 kJ s 1 kJ s 面積 C m TTK Q A 傳 333343 68 2 180 2 KKKmW sJ 2 72 6 m 2 7m 衡算數據列表如下 表 1 能量衡算計算表 項目反應速率 A r 聚合放熱 r Q 體系吸熱 0Cmp TTCm 傳熱速率 傳 Q 傳熱面積 m A 單位 sLmol skJ skJ skJ 2 m 計算數據0 0313 553 470 187 6 參考文獻 1 張曉琳 李建軍 順丁橡膠生產工藝及展望 J 化學工程師 2001 5 2 15 17 2 田春云 有機化工工藝學 M 北京 中國石化出版社 1998 331 334 3 馬沛生 有機化合物試驗物性數據手冊 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6 465 468 529 532 4 J Akers B James E Douglas Preparation of Chlor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