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教 學 進 度 月 日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及 課 時 3.1 3.2 1 1、長江之歌 3.5 3.9 2 2、三亞落日 練習 1 3.12 3.16 3 5、盧溝橋烽火 7、聶將軍 3.19 3.23 4 習作 2 9、詞兩首 3.26 3.30 5 10、螳螂捕蟬 練習 3 4.2 4.6 6 12、夜晚的實驗 14、學會合作 4.9 4.13 7 習作 4 15、天游峰的掃路人 4.16 4.20 8 16、最大的麥穗 練習 5 4.23 4.27 9 18、廣玉 蘭 20、古詩兩首 4.30 5.4 10 習作 6 21、莫泊桑拜師 5.7 5.11 11 22、理想的風箏 24、明天,我們畢業 5.14 5.18 12 習作 7 我的成長冊(語文綜合性學習) 5.21 5.25 13 復習迎考 5.28 6.1 14 復習迎考 6.4 6.8 15 復習迎考 6.11 6.15 16 復習迎考 2 教 學 計 劃 一、 教學大綱對本年級本學科的基本要求: 1 學習習慣。 ( 1) 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朗讀方法,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 ( 2) 培養寫日 記的習慣;能夠做到愛護圖書,并養成習慣。 ( 3) 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學會搜集材料并養成習慣。 ( 4) 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 2 漢語拼音。 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3 繼續練習鋼筆字、毛筆字。 4 口語交際。 ( 1) 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 2) 能當眾說話,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有禮貌。 ( 3) 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養成先想后說的習慣。 5 閱讀。 ( 1) 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 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 2)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 3) 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 4) 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6 習作。 ( 1) 學習有順序、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 2) 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 3) 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破折號。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對教材體系和內容的簡要分析: 本冊課文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 習習慣(十一)、 “閱讀”、“習作”和“練習”組成。全冊課文安排了 7 個單元。共 25 篇,習作 7 篇,練習 7 個。 1 關于閱讀。 本冊教材大體上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應用文等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本冊教材所編選的課文內容風富,體裁多樣。既有反映歷史人物的,又有頌揚現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寫著名自然景觀的,又有蘊含人生哲理的。 3 本冊課文安排生字時繼續采用了“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 222個,其中要求寫得為 147 個,其余的 22 個生字只要求認識。 三、對本班學生學習情況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25 人,其中男生 12 人,女生 13 人。 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良好、學習成績穩定、優異的,還屬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對而言,腦子比較靈活,接受知識、掌握知識比較迅速,課上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且質量較高。但也有個別男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教育。 四、改進教法提高質量的設想: 針對本班孩子的整體情況,特提出一些改進教法提高質量的設想: 1要堅持不懈的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方面,我要認真抓好本冊所安排的關于讀書做筆記和不懂就問的習慣培養;另一方面,對本套教材 以往所提的各項學習習慣也要常抓不懈,始終抓緊、抓實,務求達到預定的目標。 2要堅定不移的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我在教學中堅持“以讀為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指導學生原原本本地把書讀好;注重感受、領悟、積累、運用,讓他們能“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時,多開展讀書、摘抄活動,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促進他們多讀書,讀好書。 3要明確本冊課本的編寫意圖,注重讀寫結合,循序漸進的進行作文教學。 既要按照每次習作課的要求,切實指導學生領會有關習作 知識與要領,又要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范文的語言,學習范文的寫作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借鑒的藝術規律;既要充分發揮課文在寫人、敘事、描景、狀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言語交際的實際進行表達訓練,從而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平時,多鼓勵學生,采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勵他們競爭,例如采用選取范文加星制和展覽式等。 4寫字方面:加強對學生寫字方面的指導,培養學生臨摹字帖的好習慣,指導他們用鋼筆寫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美觀、入體。多開展一些競賽性的活動,如寫字比賽、書法之星評 比活動。 4 1、 長江之歌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 (板書:長江之歌 )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放錄音。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 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 依戀 蕩滌 塵埃 磅礴 灌溉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乳汁 哺育 挽起 蕩滌 塵埃 灌溉 奔去 各奔東西 (2)指名逐詞讀, 糾正字音。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美好的儀表舉止。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蕩滌:洗滌。塵埃:塵土。磅礴:氣勢盛大。灌溉:把水輸送到田里。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 ?交流。 三、指導寫字 : 灌、溉:左窄右寬,因筆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些。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 教學過程: 一、精讀訓練 5 1.通過朗讀課文, 我們感受到了長江那宏偉、壯觀的氣勢,作者說 2出示: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3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詩想了解什么。 4交流: (1)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 (2)“ 情懷 ” 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 5精讀第 1 節: (1)自由讀,小組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 ? (3)默讀第 1 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 (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 “ 哺育各族兒女 ” :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比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 你用健美的 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 :這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 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5)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要讀出 “ 贊美 ” 、 “ 依戀 ” 的感情。 (6)齊讀第 1 節 , 指導背誦第 1 節。 6精讀第 2 節。 (1)聽錄音,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 (2)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 (“ 遠古 ” 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 它是無窮的源泉 ) 指導朗讀第一句: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 “ 灌溉花的國土 ” :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一灌溉,所以說它是 “ 無窮的源泉 ” 。 “ 推動新的時代 ” :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 (“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 :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 :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 (3)師引讀。所以, “ 我們 贊美長江 ” (4)指導朗讀第 2 節 , 指導背誦第 2 節。 四、練習朗讀 、背誦 全詩 1同學們,作者從空間上和時間上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 6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 、背誦。 板書設計: 1、長江之歌 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 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文獻摘錄: 長江之歌: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王世光作曲,胡宏偉作詞。長江發 源于青藏高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 11 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 6300 千米,沿途匯人許許多多支流,形成一個龐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積超過 180 萬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間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長江,無論就長度、流域面積或水量來說,都可稱得上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教學反思: _ 7 2、 三亞落日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讀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內容。 3、自主閱讀,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內內容,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一篇寫景的課文,板書: 2、三亞落日。出示中國地圖,介紹三亞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亞是觀看日落的好地方,課文寫的 “ 落日 ” 與我們這兒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讀課文(要對學生提出聆聽時的要求。) 三、初讀指導 1、自 主學習生字新詞。 (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 2)利用工具書聯系課文理解課文詞語。(參考) 美妙絕倫 碩大無朋 收斂 漲溢 赤朱丹彤 熱帶風情 悄然無聲 笑顏 2、交流自學效果。 ( 1)出示詞語:赤朱丹彤 濺出 收斂 光芒 碩大無朋 玫瑰 漲溢 一盞 蘸 椰子樹 搖曳 搔著 醉醺醺 軟軟 ( 2)指名讀,注意 “ 碩 ”“ 盞 ” 是翹舌音, “ 碩 ” 的韻母是 “uo” ; “ 搔 ”是平舌音。 ( 3)自主交流感興趣的詞語意思,教師視情況點撥:(以下詞語意思必須掌 握:)赤朱丹彤 悄 然無聲 碩大無朋 美妙絕倫 收斂 3、指名讀課文,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句子。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景? ( 3-5 節)課文第 1、 2 小節分別寫了什么?(在三亞看落日很有詩意;三亞 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學生分段、簡要說說段意。 四、再度課文 1、自由輕讀,畫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話,然后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感悟、理解 的(板書:真有詩意) 2、指導朗讀第 1 自然段。 ( 1)學生試讀。 ( 2)朗讀指導:重點讀好: “ 真有詩意 ”“ 美妙絕倫 ”“ 一點也不 遜色 ” 8 (要求讀出喜愛、贊美之情。) ( 3)多種形式朗讀。 五、寫字指導 六、作業 : 1、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2、讀一讀,再抄寫 4 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了解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欣賞并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教學重點: 了解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欣賞并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教學難點: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著你們到三亞觀賞那富有詩意,美妙絕倫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讀第二段 : 過渡:在三亞看落日怎么有詩意?三亞是個怎樣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亞風光)自由讀這一段圖文結合,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2、集體交流。(三亞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很美;作者非常喜愛三亞的熱 帶風情。)(板書:熱帶風情) ( 1)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三亞很美?在有關語句上作記號。交流: “ 藍透了 ”“ 碧玉般 ”“ 玉屑銀末般 ”“ 金燦燦 ” 等詞語寫出了海、椰子樹、細沙的色彩美和形態美。 “ 挺拔俊秀 ” 等詞語突出了椰子樹的姿態美。 “ 低翔 ” 和 “ 搖曳 ” 等寫出了白鷗、椰子樹的動態美。 ( 2)結合課 文對白鷗、椰子樹和細沙的描寫,展開對三亞神奇而又 瑰麗畫面的想象。 (3)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如: “ 濃濃 ” 、 “ 金燦燦 ”“ 軟 軟 ” 等疊詞的運用。 “ 蘸 ”“ 搔 ” 擬人手法的運用。 “ 真讓人擔心 ”“ 誰都想 ”等心理描寫。 ( 4)指導朗讀,讀出喜愛之情。 三、精讀第三段 : 過渡:三亞的風采神奇而又瑰麗,在這樣的地方觀落日,的確 “ 真有詩意 ” , 下面我們和作者一起欣賞夕陽滑落的美景。 1、自由讀第 3、 4 自然段。體會太陽滑落前與滑落時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 3 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陽比作什么?( 板書:像孩童) 投影: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 研讀: a 、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 “ 快樂的孩童 ” ?(紅撲撲、抖落、濺出) b、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鮮明生動,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C、想象夕陽的 “ 孩童 ” 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觀。 d、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 9 ( 2)研讀第 4 自然段,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在海面蹦跳 ?輕快入水 投影: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變得溫和起來,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變得溫和起來, 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學法: a、輕讀這一組句子,比較哪種寫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說。(板 書:像燈籠) C、指導朗讀第 2 句。 四、小結 五、作業 :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繼續精讀第三段,了解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一、 繼續精讀第三段 1、 讀夕陽 “ 在 海 面上蹦跳 ” 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 “ 再一次 ” ? b、作者又一次把夕陽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陽 “ 海面蹦跳 ” 的情景。 d、指導朗讀。 2、 投影:我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顫動了兩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后像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美姿勢入了水,向人們道了 “ 再見 ” 。 A、小組合作研究: a、品讀感悟,比較這兩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運用了比擬的方法,好在哪里? c、組內交流。選派代表,綜合大家意見。 B、大組交流。(把夕陽完全落下時的情景寫 得十分細致,而且寫活了,使讀 者仿佛身臨其境)(板書:像跳水員) C、想象夕陽滑落的情景。 D、激情賞讀。 3、 作者在寫夕陽滑落的情景時還寫了 “ 我 ” 看落日的神情,請畫出有關語句讀讀,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4、通讀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5、指導背誦第三段。 四、學習第 5 節 1、自由輕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作者為什么這樣寫?你想用什么話語贊賞? 10 五、總結全文 1、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景,包含著作者對這大自然 景觀的喜愛和贊美 。 2、播放課文錄音,再次欣賞三亞落日的神奇景觀。 六、作業 1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綜合實踐活動:之( 1)組織學生閱讀補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 2)從 “ 光、色、日、霞 ” 四個字中選擇自己感 興趣的問題,查閱資料,進行課題研究。 板書設計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亞落日 真有詩意 像燈籠 像跳水員 教學反思: _ 11 3、 煙臺的海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 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內內容,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揭題: 1、 同學們,你們看過或游覽過大海嗎?談談自己所了解或體驗過的海邊生活情景。 2、 看中國地圖,沿海城市很多,有沒有北面面臨著大海的城市呢?(煙臺) 3、 揭題。注意海的筆順:最后三筆,先寫上面的點,接著寫中間的橫,最后寫下面的點。再從地圖上了解一下煙臺、渤海灣、膠東半島、西伯利亞、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過渡:這里的海有什么獨特的景觀?作者想向我們介紹些 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 看畫面,聽配樂朗誦,說說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特點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請同學們自由輕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3、 檢查自學: ( 1)讀生字及詞語。 ( 2) 指名讀課文 ,評議糾正 ( 3) 理解詞語。 4、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層次。 三、學習第一段: 1、 齊讀 2、 讀懂了什么?(概括介紹煙臺北面臨海,有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四、寫字指導 1、 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2、 用鋼筆描紅、臨寫。 五、 作業: 1、 抄詞。 2、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 能聯系課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了解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 12 文化生活,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同時感悟課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意思,感受煙臺的海綺麗壯觀,煙臺的人勤勞、能干。 教學難點: 一、復習: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什么。 過渡: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觀有什么獨特之處呢?誰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煙臺海 的四季特點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作者是怎樣具體為我們介紹煙臺海的四季特點的呢?細讀課文。 二、學習第 2 自然段,感受 “ 獨特 ” 1、 朗讀想想這一段除了寫海,還寫了什么,分層。(海,人) 2、 各自讀介紹 “ 海 ” 的部分,看看題頭的照片,體會一下該如何讀好這段話。(突出 “ 氣勢洶洶、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撲向 濺起 發出 掀到 ” 等詞語,感受寒流襲來時,煙臺海浪洶涌的壯觀景象) 3、 人們在冬天的海邊又是如何的?讀第二層。(突出 “ 紛紛頂著 觀賞 不顧 站在 拍照留念 ” 等詞語 ,體會煙臺人和外地游客不畏嚴寒、不怕風浪的豪邁情懷) 4、 通過讀 ,你欣賞到了煙臺的海冬天的風光了嗎 ?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海是怎樣的 ?你又是怎樣享受這冬海風光的 ? 5、 你覺得冬天的海美嗎 ?愿意記住它嗎 ?先自己讀讀 ,再在小組內試背 ,最后有感情地背誦給大家聽 . 6、 小結第 2 自然段的學習方法:整體讀,想想講了那幾個意思 分層朗讀、理解、體會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背誦。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學介紹春夏的兩個自然段 1、 學生自學(讀、說、背) 2、 分四人小組討論、匯報。 3、 各小組成員分工讀、說、背向全班匯報,評議結果。 (第 3 自然段:抓住 “ 嬉笑著追逐著奔向、觸摸到、退了回去、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 ” 等詞句,體會冬去春來,煙臺的海 “ 微波泛起 ” 的景象。通過“ 脫去、駕船駛過、播下希望的種苗,期待著收獲的季節 ” 詞句領悟煙臺人不誤春時、勤勞繁忙的情景和生氣蓬勃、充滿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 4 自然段:抓住 “ 涼爽和愜意、水平如鏡、浮出、拖著、倒映、呢喃細語 ”等詞語,感受夏日煙臺的海的浪漫可愛,人海相依的恬靜和愜意。) 四、布置作業 1、 朗讀課文。 2、 背誦第 1 4 自然段。 3、 造句。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聯系課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 13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了解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關鍵詞句,感受煙臺海的壯觀絢麗,人的勤勞能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在冬、春、夏三季中,煙臺的海各有什么特點? 2、 能通過你的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2-4 自然段。 二、繼續學習第二段 1、 自瀆第 5 自然段,整體感知。 2、 找出句子,朗讀并體會海的特點。一到立秋這天,海水立刻 變得格外湛藍,天空也顯得格外明朗,較之昨日,空氣中立刻就有了秋的涼意。 3、 “ 秋天的海平添了幾分充實與忙碌 ” 這又表現在哪里呢? 從 “ 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 ” 體會出秋日煙臺的海清新高遠的格調和漁民緊張忙碌的生活。 4、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5、 把 2 5 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將冬天的海放到一開始來介紹呢?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蕭條、冷落的,而冬天煙臺的海卻是一道壯麗的風景線,又顯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煙臺的海景象尤為獨特,所以一開始就介紹它。 三、細讀第三段: 1、 齊讀第 6 自然 段。 2、 聯系全文,體會這是怎樣的畫、怎樣的背景、怎樣的舞臺。 3、 欣賞畫面,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說是一幅畫,是因為它像畫一樣美麗多姿;說是廣闊的背景,是因為它是煙臺人物質、文化生活的依托;說是壯麗的舞臺,是因為它為煙臺人的生存、發展、創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四、總結全文: 1、 煙臺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季節呢?你來做導游向游客作一介紹。比誰介紹得好? 2、 你游覽過什么地方?哪里給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給同學們介紹嗎? 五、作業: 1、 課后向爸爸、媽媽等說說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 樣子,讓他們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壯觀、美麗、蓬勃、充實。 2、 寫一個片段,介紹一處迷人的風景。 板書設計: 3、煙臺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嚴寒 14 春 活潑 勤勞播種 夏 寧靜 人海相依 秋 高遠 充實忙碌 “ 畫 ”“ 背景 ”“ 舞臺 ” “ 活劇 ” 教學反思: _ 15 4、 記金華的雙龍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 1、 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入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 理解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初步理解課文內內容,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的祖國土地遼闊,山河壯麗,有許許多多迷人的勝地,今天我們跟著葉圣陶老爺爺一起到浙江的金華雙龍洞去游玩,好嗎? 2介紹 葉圣陶;文章選自小記十篇。 3聽課文朗讀錄音。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的認識與理解詞語。 zh ch 唍 g t 抧 sh 乷 w 乶 y 俷 yu 俷 浙 江 呈 現 臀 部 稍 微 蜿 蜒 源 頭 (注意提醒: “ 浙 呈 稍 ” 是翹舌音。) 2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讀后適當評議,著重糾正讀音。 出示思考題: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雙龍洞?(游覽) 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景物?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給課文分段。(六段) 三、講讀課文第一段。 用教師口述學生齊答的辦 法學完這一段。 這段課文告訴我們:作者游覽的時間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覽地點是(浙江金華北山的雙龍洞)。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組詞。 臀( )稍( )蜒( )蜿( ) 16 臂( )梢( )蜓( )婉( ) 端( )甸( )緩( )抑( ) 瑞( )句( )援( )仰( ) 3多音字。 系 j ( ) x ( ) 調 di 刼 ( ) ti 俹 (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 1了解外洞的特點以入 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一、檢查復習。 1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游覽的順序) 2作者分別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景物?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二、導入新課。 1哪幾小節是寫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 2指名計課文 2 3 節,思考: 沿途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3逐題講解,討論: 提問: 沿途主要寫了哪些景物?(山 花 樹 水) 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山 盤曲而上 花 多 有精神 看到這種畫面,作者心中的情緒怎樣?(興奮、愉快) 指導用興奮的語調讀課文,特別要讀好第二節最后一句。 水 寬 窄 流連 聲音 水為什么會這樣變化?(隨著山勢) 小結:在滿山樹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艷中夾著一條彎彎曲曲的溪流,并不時地發出不同的聲響。這幅畫給人留下什么印象?(板書: 美)這一段的第一句話與最后一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溪流與雙龍洞的關系。) 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途中美麗的景色。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接著我們來到雙龍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 1指名讀第 三段,思考: 課文哪幾句分別寫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洞口與外洞分別有什么特點? 從哪些詞句反映這個特點? 17 2逐一思考并討論:洞口 (板書 寬) 外洞 (板書 大)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從外洞到內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 2指名讀第四段,思考: 作者是怎樣寫這個孔隙的?(分層:四層) 孔隙有什么特點? 3讀后討論: 作者是怎樣寫這個孔隙的? 第一層 發現孔隙 第一句 第二層 孔隙大小 2 一 4 第三層 進出孔隙 5 第四層 經過感受 6 一 10 孔隙有什么特點?(窄)課文是怎樣寫這個 特點? “ 孔隙 ” 指很小的洞。裂縫說明 “ 窄小 ” 。 “ 小船 ” 這個 “ 小 ” 字突出 “ 窄小 ” 。 進洞方法正因為窄小才采用的。 第四層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貼) “ 貼 ” 能不能換 “ 躺 ” ?為什么?( “ 貼 ” 說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還有 “ 擠壓、稍微、準會 ” 是寫什么?(感受)孔隙如此 “ 窄小 ” ,進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見,所以作者感到怎樣?(好奇) 3帶著好奇的心情讀第四層。 4指導背誦。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填上合適的詞。 ( )的映山紅 ( )的石鐘乳( )地流( )地移動 3造句。 時而 時而 時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 1了解內洞的特點以入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五節 。 教學難點 :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一、復習舊課。 1指名說出去金華雙龍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么特點? 2背誦課文第四段,并說說孔隙有什么特點? 18 二、學習第五段。 進了內洞,作者看到內洞有什么特點? 1指名讀第五段,思考。 2提問: 內洞有什么特點,找出有關詞語。 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見,提著汽油燈只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奇(各種各樣的石鐘乳石筍,還有雙龍) 深(十來進房子那么大) 這里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點?(奇)課文怎樣寫內洞的奇?(洞頂的雙龍、石鐘乳和石筍)作者為什么寫雙龍?(點出了雙龍的由來)石鐘乳和石筍有什么特點?(變化多端,顏色各異) “ 變化多端 ” 是什么意思? “ 顏色各異 ” 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 “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 ?(說明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 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無窮。) 3小結。 三、學習第六段。 最后講乘船出洞。作者為什么略寫出洞呢?(重復) 四、總結全文。 1本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雙龍洞的見聞,生動地描繪了洞中奇麗的景色。通過記敘表達了作者是怎樣的思想感情?(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2研究寫作方法: 課文按游覽順序來寫。(明線) 課文中還有一條暗線是什么?請找出來,讀一讀。(板書:泉水) (從深黑的石洞進內洞,再經過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隨著山勢流下山去。) 小結:這兩條線索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通過泉水流出的 孔隙,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3試著給課文列提綱。 討論。 練習。 六、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回答書后的問題。 3、多義詞: 端正 進步 端上來 十來進 兩端 進貨 開端 進工廠 4、造句。無論 都 時而 時而 時而 5、填空。 ( 1) 本文在結構上安排了兩條線索,一條是 ,一條是 。 ( 2) 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聽到 。 板書設計: 4、 記金華的雙龍洞 19 教學反思: _ 20 習作 1 童年趣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寫童年趣事表現童年的美好,要突出“趣”。 2、 選擇一兩件最有趣的事寫下來,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重、難點: 所寫的必須是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事,還要按一定順序把事情經過寫具體。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 同學們,大家都 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 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 “ 精彩 ” 和 “ 糟糕 ” 今天,老師讓同學 回 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 “ 作文內容 ” ,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 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要突出 “ 趣 ” 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 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 1、 先在小組內說 2、 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評。 五、出示寫法指導 1、 重點寫清楚這件事怎么有趣,有意義。 2、 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要細致。 3、 按一定順序記敘。 4、 寫完以后,多讀幾遍,仔細改一改。 六、 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 20 分鐘內完成 450 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 “ 有趣 ” 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七 、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 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 21 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 2 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第二課時 一、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指導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學生修改。 二、佳作欣賞。 三、謄寫作文。 板書設計: 寫什么:童年趣事 怎么寫: 1、要寫得有趣、有意義 2、把事情經過寫清楚 3、 這件事給你的啟示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 教學 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這節作文課,我運用“讀評寫”的作文教學模式貫穿整個課堂,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教學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 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因此,我在一開課時,就與學生談話,并通過課件展示,既增加了趣味性,又為學生隨后的習作做好了很多的預設和鋪墊。 二、注重課前參與,課中交流 讀例文,評例文是“讀評寫”作文教學模式的法則之一,通過讀、評例文,讓學生對本次習作有所了解,為自己進行習作打下基礎。為此,在課前我就讓學生參與到其中,既提前分擔了教學任務,又給予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機會。到課中,則提供學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這一環節學生既能動腦想,又 要動口說,進一步給了學生鍛煉的機會。 三、 誘發興趣,引導真情流露 興趣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詞語。”習作也是一種情感得到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評議例文后,通過播放富有情趣的課件,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隨著 22 畫面回到自己美好的童年時代,然后引吐學生內心真情,作文素材得來全不費功夫,做到“為情而造文”,讓“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 23 5、盧溝橋烽火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學會本課生字,了解多音字“爪”“咽”“處”的讀音。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3、按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4、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1、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2、訓練學生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 溝橋事變”的經過。 教學難點: 按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2、指名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課前安排學生查閱資料) 3、教師總結學生課前對“九一八事變”了解的情況,揭題。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 (板書 9 課題 ) 4、解題:指名讀“烽” (fng),注意讀準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 ?比喻什么?“盧溝橋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 5、設疑。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是怎樣的 ?,它有什么歷史意義;對我有哪些啟示 ?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 (第 1 自然段 ):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 (第 2 5 自然段 ):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 (第 6-8 自然段 ):寫中 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 (第 9 自然段 ):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 24 三、指導寫字。 1、交流自學心得,進行“友情提醒”。偽左窄右寬。妄:“女”中的“一”最長。 2、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采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2、學會圈畫重點詞句,幫助了解和感知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圈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變電所電氣施工合同范例
- 醫院供應室合同范例
- 代買合同范例
- 公司股轉讓合同范例5篇
- 公司股購買合同范例
- 買車防坑合同范例
- 南京婚慶酒店合同范例
- 南瓜養殖合同范例
- 上汽大眾汽車經銷合同范例
- 單位房產贈與子女合同范例
- 專題強化七 圓周運動的臨界問題
- 施工應急預案及安全防控措施
- 個人兼職合同格式大全
- 2024年中國新經濟企業top500發展報告
- 腦梗塞取栓護理
- 課題開題報告:教育數字化促進鄉村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
- 虛擬實驗技術發展-深度研究
- 5.1《水經注》序課時練-【中職專用】高二語文同步(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
-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高頻重點考試題庫150題(含答案解析)
- 2024江蘇鹽城市交通投資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一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