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冊教案冊教案冊教案2第一節日本教學目標:(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根據地圖和資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和文化特征。(三)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況。(四)根據教材資料和課外資料,說出日本的交通運輸特點。(五)、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日本自然條件特點,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島國多港灣來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六)能舉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密切。教材分析本節教材是國家地理部分的第一節,全節共分6個小標題,由“東亞島國”“多山的地形”、“溫濕的氣候”、“東西融合的文化”、“發達的經濟”、“主要城市”。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再加上“日本與外來文化”、“日本的漁業”、“日本的交通運輸業”等補充資料,使學生能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3本節教材前4個小標題內容既能讓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氣候、文化特點,同時又成為第5個小標題內容的鋪墊,讓學生通過對日本自然地理條件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并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第6個小標題內容介紹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對日本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的補充說明。本節教材的補充資料主要包括地圖、統計圖表、景觀圖和文字四大部分。作為“第二地理語言”的地圖,分別說明日本的地形和組成、日本的礦產資源進口貿易、日本的工業部門及工業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長的津輕海峽青函隧道,較全面地對日本各地理要素進行了定位。l幅統計圖表說明日本地狹人稠的人口和面積特點;8幅景觀圖配合課文和活動題,從擴展知識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風光、文化、建筑和經濟;文字部分為我們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濟(漁業、交通運輸業)狀況提供了資料。補充部分與課文互為照應,相得益彰。教學提綱(板書)一、東亞島國1、位置及領土組成2、首都、民族、語言、港口二、多山的地形4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三、溫濕的氣候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四、東西融合的文化五、發達的經濟1、經濟概況2進出口貿易3工業和農業4漁業和交通運輸業六、主要城市東京、筑波、大阪、橫濱、名古屋、神戶、廣島、京都、奈良教學建議新課導人:“東亞島國”部分可由學生讀圖引入。根據教材P6 6活動題,學生通過讀圖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大島嶼組成,通過比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島嶼。可由學生用顏色筆在地圖上勾畫或讓學生上講臺指示掛圖找地名,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點擊出要找的地名以加深學生印象。計算題除按題目要求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約為3 3 6人平方千米、中國人口密度約為1 3 5人5平方千米外,還可以請同學迅速計算出日本人口密度約為中國人口密度的25倍,從而得出思考題“人稠”的答案;至于對“地狹”的認識,可采取計算中國領土面積是日本領土面積的2 5倍多而獲得,也可投影中國部分省級行政區輪廓及面積數據,讓學生在對比中獲得感性的認識。而后稍作小結即可。我國省級行政區湖南江西甘肅云南面積(萬平方千米)2 12 1 67 3 9 3 94“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驟:1在七年級上冊的“六大板塊示意圖”上找出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2找出日本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的位置。可采用多媒體動畫形象地描繪出“板塊推移多火山地震山地隆起”的過程。閱讀資料“富士山”,加強學生印象,補充日本國的兩個別稱:“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最后在圖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需說明的是: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狹窄的平原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引導學生由此推斷出日本的水能資源豐富。“溫濕的氣候”部分可用緯度相近的東京和北京的氣溫、降水資6料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東京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氣溫年較差較小,降水量較豐沛且季節分配較均勻。因此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在教法上,可向學生出示統計數據并讓學生計算氣溫年較差,計算兩地年降水量差。或者投影自行設計的東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狀圖和氣溫曲線圖并輔之以學生讀圖計算得出結論。最后補充說明:在此氣候條件下,漫山遍野的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東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可參照我國隋唐時歷史,如鑒真東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國文化影響大,也可適當說明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和意義。或者,找一篇日文文章或日文書籍,讓學生看看日文中的眾多漢字。“發達的經濟”部分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可按以下步驟講述:1講述日本經濟概況。強調其工業產品占世界市場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強調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2位。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經濟為什么能迅速恢復,如此發達?附日本主要工業產品占世界市場比例和世界排名:2承轉:日本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國,更重要的是國內鐵礦、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非常貧乏,工業原料、燃料非常缺7乏,大量原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進一步說明日本發展工業和經濟的不利因素,加強學生的疑惑感,激發求知欲。附日本主要工業原料進口量占原料需求總量的所占百分比:3由學生探討日本經濟發達的有利條件,采取小組討論、綜合得出: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科技發達;勞動力素質高;管理效率高。強調自然地理因素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接著指導學生讀圖36,點明日本“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經濟類型及貿易對象。4講述日本的工業時可先由學生列舉所見到的日本生產的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等產品或品牌(農村地區可由老師將著名的日本工業產品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先有感性認識講述日本的農業時可以聯系日本的地形特點進行。5日本的漁業和交通運輸業作為學生一般了解的知識,可通過閱讀教材提供的補充材料獲得。6本部分內容的編排體例采用“總一分”式,講解時注意知識的排列特點和內在邏輯性,將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主要城市”部分較詳細敘述了日本首都東京的城市職能和規模。講述時可結合日本的港口進行介紹。此外,也可由同學們收集日本城市風光照片舉辦小型展覽。8本節重點圖表指導:1圖3l: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島組成;日本多山的地形;日本農業基本情況分析。2圖36:日本進口礦產品的國家和地區;日本礦產品嚴重缺乏的國情特點;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與圖37結合起來分析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3圖38和圖39:由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業區的分布特點,了解日本天然港灣與其經濟發達的關系。4景觀圖對課文或補充資料加以說明,讓學生對日本自然風光、文化經濟等方面有直觀的印象。本節教材組織學生活動,重點突出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學會研究日本某一方面的問題。活動安排如下:1課前活動:組織學生在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或停車場統計日本產車輛,詳細記錄車體徽標。組織學生到商店(電器柜)統計日本生產的家用電器,詳細記錄電器徽標或商標品牌。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有抗日戰爭內容的紀念館,講述抗日英雄事跡。9請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或老同志講故事。課前齊唱放牛娃王二小,設問:這首歌講述什么時候的事?以上方案,讓學生體會到日本現在與中國經濟、貿易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日本軍國主義過去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2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填圖游戲或比賽,內容主要是四大島嶼、富士山、關東平原、東京、其他較大城市、著名港口等。組織小組討論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具備條件的老師可穿日本民族服裝(和服)來上課。會日語的老師可用日本語言引人新課。以上方案可讓學生積極參與,組織得法,可得到較好的課堂效果。通過創設情景引人新課,有利于調動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熱情,活躍課堂氣氛。3課后活動:收集日本城市風光照片、明信片,舉行班級或年級展覽。學生可從畫報、圖冊、郵票、互聯網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觀看日本國家地理概況錄像。10第二節埃及第個教案教學目標:(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非洲東北部主體和亞洲的西奈半島)和首都開羅。(二)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埃及沙漠廣布、氣候干旱的特點,說明該國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棉花種植的;聯系埃及作為文明古11國,說明該國是如何開展旅游業的。(三)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埃及(或蘇伊士運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四)收集并整理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五)收集并整理資料,說明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遺跡和對世界文化作出的貢獻。教學提綱(板書)一、地跨兩洲1亞洲與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2民族、宗教、語言、首都開羅二、沙漠廣布沙漠之國熱帶沙漠氣候為主三、文明古國1歷史遺跡:金字塔、獅身人面像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歷法四、發展中的工農業。1工業成為經濟中的主要部門2農業集中于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123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教學建議新課導人:方案:古代有一個國家,國王認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體,靈魂就可以做陰間的統治者。于是他們不惜勞民傷財,為自己死后保存尸體建造陵墓。這些方錐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達1 4 66米。現在,我們把這些陵墓所在的國度稱為“金字塔之國”,那么,“金字塔之國”在哪里呢?方案:在圖31 4上找到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由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過渡到其屬國埃及位置的重要性,引出埃及“地跨兩洲”的位置特點。講述“地跨兩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驟進行:1由波斯灣石油用油輪外運至西歐的便捷航道引出蘇伊士運河及運河所屬的國家埃及。2埃及的領土組成是蘇伊士運河以西的絕大部分和以東的西奈半島。3因為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分界線,所以埃及“地跨兩洲”。再講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4然后稍加介紹:埃及領土面積、人口、民族、宗教、語言13和首都開羅。上述過程若以多媒體動畫指示,將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則更能加深學生印象。講述“沙漠廣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進行:方案:讓學生看圖31 4,對沙漠廣布有一個形象的認識,再根據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的知識,得出埃及為沙漠之國的結論。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的兩幅氣候資料圖可制作投影片,也可參考下列數據:方案:(用多媒體或投影儀演示)第一步:出示圖31 4,標出3 0N和2 35N兩條緯線,再疊加埃及所處的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圖;第二步:標明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區和西風帶控制區;第三步:出示空氣由高空向地面下沉的副熱帶高氣壓形成示意圖,并解釋原因:由于空氣下沉增溫,水汽蒸發,不易成云降雨,因此埃及形成面積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從而成為沙漠之國;第四步:簡略演示副熱帶高氣壓與西風帶交替控制下地中海氣候的成因。以上兩種方案,方案較淺顯易懂,先有結論后知原因,對原因的探討也僅限于對氣候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演繹思維的能力。方案則由影響氣候的兩大因素:緯度因素和氣壓帶、風帶位置入14新課導人:朗讀“尼羅河”資料,補充其長度為6 6 7 0千米,為世界第一長河(第二章已講過)。強調尼羅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 6的人口。或者由古代中國的黃河、古代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古代巴比倫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材料引出古代埃及的尼羅河。本小節資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氣候特點,下啟文明與經濟。在教學中需要注意這一點。講述“文明古國”時,可參考以下步驟:1回憶四大文明古國名稱(古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提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設問:中國憑四大發明和悠久的歷史成為文明古國,埃及是憑什么躋身文明古國之列的呢?2先講埃及的歷史遺跡。讀圖31 9和圖32 0,注意兩幅景觀圖的引導,強調“最大”、“最高”的金字塔,“藝術世界奇觀”及具體數據,給學生巨大、雄偉、壯觀、莊嚴以形象的認識;過渡:不僅如此,埃及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文物古跡。自然過渡到對其他歷史遺跡的學習;讀圖31 8,組織學生討論,得出文物古跡沿尼羅河分布的特點;按照文物古跡分布特點,要學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為適宜?為什么?在指導學生時,一方面可使15學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環境下的風光,增加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懂得應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特有的旅游資源吸引旅游者,發展經濟。3再講埃及的燦爛文化。補充簡單材料:發明和使用象形文字;制定太陽歷,一年定為3 6 5天;具有高超的防腐技術,“木乃伊”保存至今;創立幾何學。4小結:正是埃及眾多的歷史遺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尋幽訪古的游客。過渡:埃及古代文明離不開尼羅河水的滋潤,把尼羅河稱為埃及人民的母親河實不為過。尼羅河不僅養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現代埃及經濟發展的澆灌者。講述“發展中的工農業”時,注意以下要點:1回憶埃及的氣候特點和地形特點,讓學生明白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條件很適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點。因此,在有尼羅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種植。這樣,就得出埃及棉花種植區的分布特點。讀圖32 1,加深棉花沿尼羅河分布的印象。最后點明埃及長絨棉產量和出口量兩個世界之最。2讀圖32 1,從中找出埃及礦產資源的分布,特別是石油資16源的分布特點,點明工業逐步成為埃及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3小結:尼羅河是埃及歷史的創造者,是現代經濟的財富之源。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成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條生機盎然的綠色走廊。本節重點圖指導:課后活動17第三節俄羅斯第個教案教學目標:(一)借助地圖,說出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領土組成特點(跨東西半球、亞歐兩洲)和首都(莫斯科)。(二)根據地圖和資料,歸納俄羅斯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和各地區氣候差異的形成原因及特點。(三)運用統計資料,聯系俄羅斯自然條件特點,說明該國開發西伯利亞的情況。(四)收集資料,說明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教材分析本節教材共分6個小標題。“面積最大的國家”、“平原廣大”、“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豐富的資源”、“改革中的經濟”、“西伯利亞的開發”,分別介紹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積、地形特點、氣候特點、資源特點、經濟特點和區域開發方面的情況。本節教材第一個標題為國家概況的介紹;第二、三、四個標題18內容分別敘述和說明俄羅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個重要方面:“平原廣大”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為理解俄羅斯農產品和主要農業區分布提供了條件,“豐富的資源”為理解俄羅斯的經濟特點和開發西伯利亞作了說明;第五、六個標題內容闡述俄羅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從中了解俄羅斯的工業、農業城市、港口分布特點及亞洲西伯利亞的開發情況。本節教材的編排結構是:本節教材圖表系統提供3幅地圖:圖32 2,說明俄羅斯周圍海洋,亞洲與歐洲部分比較,地形區分布及特點,河流與城市。圖32 4,說明俄羅斯地勢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東高西低、平原廣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圖32 6,說明俄羅斯主要礦種及產地,特別是石油、黃金、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本圖淡化了礦產地的識記,強調礦產種類及其與工業基地分布的關系。2幅景觀圖:一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為貝加爾湖及湖畔的亞寒帶針葉林景觀。2張統計表:上揚斯克和莫斯科氣候資料分別表明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受北極地區寒冷氣流影響,是北半球的寒極之一,降水較少;而西部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氣候較溫涼,降水較均勻,是溫和的大陸性氣候。俄羅斯亞洲與歐洲部分地區差異對比則要求學生通過對比掌握其差異性,也暗示了開發西伯利亞的必要性。補充閱讀材料提供了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為學生收集此方面的19資料作了示例。本節教材還說明了俄羅斯幾個方面的世界之最: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大的國家;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教學提綱(板書)一、面積最大的國家跨亞、歐兩大洲和東、西半球,領土1 7 0 8萬平方千米二、平原廣大地勢東高西低,平原占7 0三、溫涼的氣候大陸性氣候明顯,東、西部差異大四、豐富的資源1淡水資源(貝加爾湖)2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3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五、改革中的經濟1工業工業區:歐洲部分、烏拉爾地區、西伯利亞地區工業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亞202農業農業區分布于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3城市和港口首都莫斯科港口:圣彼得堡(波羅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摩爾曼斯克(北冰洋)六、西伯利亞的開發教學建議新課導人:方案:出示圖1 1 5“亞洲和歐洲的國家”,讓學生找出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從中引出俄羅斯;方案:由俄羅斯與我國關系,如漫長國界線、鐵路交通、邊境貿易等引出俄羅斯;方案:根據近年新聞報道過的俄羅斯重大事件,整理成小故事,引出俄羅斯。如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及打撈,俄、美有關修改“反彈道導彈條約”的談判等等。關于“面積最大的國家”部分,可考慮以下方案和步驟:方案: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她的面積是中國的18倍,比七大洲中的南極洲、歐洲、大洋洲還大,這個國家就是世界上面積21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并可同時出示下列投影片:此方案主要是從定量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然后再從亞、歐洲際分界線和東、西半球分界線(1 6 0E)掌握俄羅斯的位置。方案:1讀圖32 2,找出:a俄羅斯瀕臨的海洋;b俄羅斯陸上主要鄰國;C、亞、歐兩洲分界線中的烏拉爾山、烏拉爾河;d東、西半球分界線中的東經1 6 0度2由瀕臨海洋和陸上鄰國大致了解俄羅斯國界線范圍內疆域之遼闊,由兩條分界線了解俄羅斯跨兩大洲及跨東西半球。3小結:跨亞、歐兩大洲和跨東、西半球的俄羅斯總面積達1 7 0 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此方案主要是從定性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羅斯的面積和位置,其關鍵是三條界線,即俄羅斯國界線、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洲際分界線和1 6 0”E的東西半球分界線。關于“平原廣大”部分,可考慮以下步驟:1讀圖32 2,找出四大地形區的分布位置: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區的大致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葉尼塞河,勒拿河。223葉尼塞河以西均為平原,以東為高原山地,平原面積占俄羅斯領土的7 0。歸納得出地形特點:平原廣大。4讀圖32 4,對照高程表,很容易看出其地勢特點:東高西低。建議有條件的教師可將圖32 4,加注經度或標明河流(河谷)位置,讓學生據圖分析地形對河流分布的影響:西部平原廣大,河網密布;東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關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部分,可考慮如下方案和步驟:方案:1分析俄羅斯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大影響氣候的因素可知:俄羅斯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征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溫涼。2分析俄羅斯東、西距離的長度,了解東部和西部氣候存在的差異。3分析上揚斯克和莫斯科的氣候資料,驗證東部和西部氣候差異的具體特征。此方案第一步和第二步屬于理論分析,可依據俄羅斯地圖進行;第三步為實踐證明,這樣有理有據,讓學生了解俄羅斯的氣候特點和差異。方案:采用多媒體或制作投影片教學。1出示俄羅斯地形23圖,設置經緯網,標明經緯度,讓學生計算得出:俄羅斯領土絕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5 0N7 0N),跨經度達1 7 0度(2 0E1 7 0W),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東西跨經度最大的國家。2出示七年級上冊的“世界氣候類型圖”,讓學生主要了解: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苔原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等的分布。3出示上揚斯克、莫斯科兩地圖,出示其氣溫和降水各月分配表,讓學生分析上述兩地的氣候特點,進而得出東部和西部氣候的差異。此方案由面到點的分析,由面可知俄羅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點可知其東、西部氣候存在差異,有利于學生建立明確的空間概念。關于“豐富的資源”部分,可參照下列步驟進行教學:1指明俄羅斯淡水資源豐富,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2位,而后由學生討論得出淡水資源豐富的原因。教師可從氣候特點、河流分布等方面加以指導。最后說明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淡水量最多的湖泊,淡水量可用以下數據說明:最深水深1 6 2 0米,蓄水量2 3 0 0 0億立方米,約占世界河湖淡水量的15。2指明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而后由學生討論得出森林資源豐富的原因。教師可從氣候24特點、地形分布及歷史開發等方面加以指導。最后出示亞寒帶針葉林帶分布圖。3出示“俄羅斯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主要礦種(對礦產地不作要求),而后說明俄羅斯石油、黃金產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屬礦的分布。本部分淡水和森林資源采用追因法讓學生分析討論,明白“為什么”,礦產資源則由分布入手,讓學生明白“怎么樣”。關于“改革中的經濟”部分,可分下列步驟講述:工業方面:1通過圖32 6和各種資源儲量、開采量等資料,學生歸納出俄羅斯的主要工業部門。2由資源分布人手,介紹其三大主要工業區:歐洲部分的主體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西伯利亞工業區。3由三大工業區找出三處工業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亞。農業方面:1由俄羅斯氣候和緯度位置人手,先講影響其農業分布的主要因素。2主要農業區分布在緯度相對較低、氣候較為溫和的東歐平原、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3說明俄羅斯的農產品種類。25城市與港口方面;根據地圖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師小結其城市職能。根據地圖,讓學生圍繞俄羅斯疆界找出其進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師加以具體說明東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關于“西伯利亞的開發”部分,可注意以下要點:小結已學習俄羅斯的知識,填表對比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的地區差異。對此表格知識加以對比研究,讓學生認識到俄羅斯經濟的地區分布與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關系在空間上存在矛盾。具體指導西伯利亞的開發項目,如: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亞高科技園區等。本節重點圖表指導:圖32 2:指導學生在圖上了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領土組成(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歐洲部分集中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歷史上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區,主要工業和首都也位于歐洲部分;俄羅斯的四大地形區: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歐洲部分的伏爾加河和頓河、亞洲部分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26河;俄羅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圖32 4:指導學生在剖面圖上相應位置標注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或者由學生依據圖32 2畫出沿6 0N線的剖面圖,然后觀察、分析其“東高西低、平原廣大”的地勢地形特點,再歸納這一特點對河流分布的影響。圖32 6:先指導學生找圖例,了解俄羅斯有哪些礦產;再根據教材講述其礦產儲量和開采量,也可由學生收集有關資料對俄羅斯礦產進行評價;最后根據鐵路線、河流、城市對礦產地進行相對定位,并為其工業分布作鋪墊。“俄羅斯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地區差異”表:可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用復習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答案,并根據所填內容對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進行評價。下述答案僅供參考:亞洲部分歐洲部分地形特征氣候特征主要工業基地主要港口27第四節法國第個教案教學目標:(一)在法國地圖上指出其輪廓特點、地理位置、首都巴黎。28(二)根據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斷法國的地勢特點。(三)根據法國地形和氣候特點,歸納該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四)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法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文化特征,歸納該國發展旅游業的優勢。(五)運用資料,綜合評價法國的經濟和文化特征。教材分析本節教材分2個小標題:“歐洲的經濟大國”和“文化與旅游”。分別介紹法國的經濟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內容。“歐洲的經濟大國”通過地圖和文字材料,敘述法國的基本概況、地勢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在此基礎上,再介紹法國農業的基本情況和葡萄酒的生產,最后介紹其工業特點。“文化和旅游”部分既是“經濟大國”的補充,同時也是法國的特色,教材用閱讀資料“藝術之都巴黎”來說明法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培養學生運用資料歸納總結的能力。因此,本節教材的編排結構如下:本節教材提供了1幅“法國地形”圖和3張景觀圖。法國地形圖設計了6道活動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法國輪廓特點)、定位能力(臨海和鄰國、城市位置特點)、判斷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勢特征)、歸納綜合能力(地形、氣候與農業)等;三張景觀圖分29別為“葡萄種植園”、“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法國葡萄酒行銷世界,葡萄種植園風光為其作了注釋。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既是法國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藝術極品。這兩幅景觀圖無疑使我們恍如置身其中,來到藝術之都。本節的補充資料對法國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詳細闡述,除上述兩張景觀圖外,補充資料還列舉了眾多的藝術景觀名勝和繪畫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時裝、香水、藝術表演等,而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為旅游奠定了基礎,旅游又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條件,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相得益彰。教學提綱(板書)一、歐洲經濟大國1概況(面積、人口、首都、地勢地形)2氣候與農業法國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葡萄酒暢銷世界3工業發達,核電比重大二、文化和旅游1接待外國游客人數最多的國家2旅游業成為經濟支柱30教學建議新課導人:方案:出示埃菲爾鐵塔圖片,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國造葡萄酒,讓學生看法語商標,猜測:“這瓶葡萄酒是在哪個國家釀造的?”創設情景,讓學生對法國有感性認識。方案:逐步提示,設計搶答題,提示信息要注意由抽象逐漸過渡到具體。如:下列文字描述的是哪一個國家?a它位于歐洲b它的輪廓呈六邊形。它三面臨海,三面臨陸d它境內某盆地小麥產量很高,工業也集中發達e它的發電量以核電為主f它藝術景觀眾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g埃菲爾鐵塔是其首都的象征h它的首都是巴黎方案:由小故事引人。如拿破侖的故事、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戰例敦刻爾克大撤退和諾曼底登陸等,要求選擇與法國有關聯的故事。“歐洲的經濟大國”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驟:法國概況部分:領土包括歐洲大陸部分和科西嘉島,面積是歐洲僅次于俄羅斯、烏克蘭的第三大國,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納河畔。在圖3312 7上找到法國最高點勃朗峰,觀察塞納河和盧瓦爾河的流向,引導學生判斷出法國地勢地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積廣。法國農業部分:方案:1自行設計“法國小麥種植區和葡萄種植區分布圖”,引導學生歸納其分布特點:小麥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盧瓦爾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區。2設問:小麥和葡萄分布在該地區的原因是什么?指導學生從教材中尋找答案。3教師小結法國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巴黎盆地是歐洲重要的小麥產區;法國葡萄酒雖價格昂貴,但暢銷世界各地。此方案較適合一般地方學校選用。方案:1出示七年級上冊的“世界的氣候類型圖”,找出溫帶海洋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分布范圍。2依據教材和下表提供的兩種氣候資料統計數據制成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與氣候分布區域相對應。3引導學生分析氣候特征。巴黎盆地和盧瓦爾平原為溫帶海洋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年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第四步:簡單說明小麥和葡萄種植所需32要的氣候條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冬季氣候溫和,適宜種植小麥;而降水適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溫暖、干燥或炎熱漫長的夏季及溫涼冬季的地區,最適宜葡萄的種植。將小麥和葡萄與氣候區一對應,歸納它們的分布特點與氣候的關系。第五步:小結法國小麥和葡萄酒的生產情況。此方案較適合基礎較好或學生素質較高的學校選用。法國工業部分:1介紹法國洛林高原的煤、鐵礦產資源,可簡單介紹其臨海型鋼鐵企業敦刻爾克和福斯。2介紹法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雷諾汽車公司和法國生產的“空中客車”寬體客機是世界最先進的客機之一。3介紹法國發電量中核電比重為世界之冠,核電站數量和核電裝機容量均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給學生的有關數據: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法國進出口貿易額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法國谷物產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農產品出口量僅次于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法國是世界上第四工業大國。法國航空和字航工業、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僅次于美國居第二位。法國是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進口國。法國9 5的水能資源已充分開發利用。法33國汽車制造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法國葡萄產量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國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新課導人:承上啟下,小結法國農業和工業兩方面基本情況,借以說明法國是歐洲的經濟大國。不僅如此,法國經濟的強大還體現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眾多的藝術極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國人數最多的國家,旅游成為法國的經濟支柱之一。下面學習作為文化大國的法國和旅游大國的法國,引人“文化和旅游”。“文化和旅游”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驟:方案:由學生閱讀材料,分組討論:a上述資料,從哪些方面說明法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b作為工業產品的香水、葡萄酒、時裝在法國具有顯著的文化特色,為什么也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內容?教師對討論結果中具有獨創性的觀點應予以鼓勵和肯定。方案:1課前讓學生分組收集法國的有關資料,可參考以下分組;a酒文化組。b建筑藝術組. c .時裝與香水組。d藝術珍藏組。e民風民俗組。f歷史人物與事件組。2整理所收集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介紹法國的文化與歷史。3引導學生思考法國作為文化大國,和旅游大國之間的聯系是什么。344引導學生思考本地區“文化旅游搭臺,經濟唱戲”的某一項大型活動或盛會,并要求學生對這項活動或節會進行研究調查,提出合理化建議。本節圖表指導;1圖32 7:識圖定位:法國的六邊形輪廓、臨海和鄰國;巴黎盆地、盧瓦爾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馬賽等城市。判斷:根據勃朗峰、塞納河、盧瓦爾河等地理因素綜合判斷法國的地勢地形特點。歸納綜合:地形與氣候因素與法國農業之間的關系。2景觀圖可以圖旁配備說明性文字,以小型圖片展覽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也可補充收集法國的其他藝術景觀圖片。課后活動:讓學生分組收集法國有關資料,舉辦展覽或墻報。活動安排如下:分組及收集內容:a酒文化組:可收集法國著名葡萄酒品牌名稱,法國葡萄酒、白蘭地酒、香擯酒的各式酒瓶等,了解法國葡萄的種植地域;b建筑藝術組:可收集法國著名建筑的圖片、建筑歷史、建筑設計特色及數據等等;C時裝與香水組:收集時裝雜志上法國時裝的照片,法國著名時裝大師的代表作品及設計風格,法國香水生產歷史,各式法國香水及香水瓶等等;d藝術珍35藏組:收集法國著名畫家作品及珍藏品照片,最好附有畫作的創作背景或欣賞指南。如蒙娜麗莎、馬拉之死等;e ,民風民俗組:收集法國浪漫風情的小故事,民間習俗等;f歷史人物與事件組:收集著名歷史人物,如伏爾泰、盧梭、拿破侖、莫里哀、雨果、巴爾扎克等人的生平事跡;收集重要歷史事件,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斗爭史等。將每個小組的成果(資料、照片、實物等)進行整理,確定主題,進行展覽。上述活動主要培養學生進行專題研究的能力和在研究中的協作精神。舉行參觀活動:帶領學生去“世界之窗”或“世界公園”,參觀法國建筑藝術微縮景觀。學習法國利用文化特色發展旅游的成功之處,對你所在地區的歷史文化進行調研,提出利用本地特色發展旅游或經濟的可行性報告。36第五節美國第個教案教學目標:(一)在圖33 6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領士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二)結合美國國旗圖案設計上的變化,利用不同時期的美國地圖,探討美國領土的擴張情況。(三)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美國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突出自然災害。(四)運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基本特37點。(五)舉例說明美國在工業化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并作簡單分析。(六)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人口和種族方面的基本概況以及華人與華僑對該國科技與文化發展的貢獻。(七)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主要城市及交通運輸特點。教材分析本節教材共有3個小標題:“美國的領土”、“高度發達的經濟”、“人口與城市”。分別介紹美國領上的組成情況及地理位置,美國工業、農業及經濟情況和美國人口概況與城市分布。“美國的領土”以圖33 1介紹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及周邊所臨海洋和鄰國、主要山脈、河流、湖泊等美國的基本概況。其內容是學習美國的經濟、人口與城市的基礎。“高度發達的經濟”主要從農業和工業兩方面介紹美國的經濟,要求學生了解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工農業情況和生態、環保問題與對策,并引以為戒。“人口與城市”介紹美國人口與分布、種族問題和各主要工業城市,城市的分布、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職能無疑是本小節的重點。上述三個標題內容由總論到具體方面,形成直線串珠式的邏輯關系,再輔以補充資料,使學生對美國既有整體上的認識,也有具38體問題上的了解,構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連同補充材料,本節教材提供了3幅地圖、7幅景觀圖。“美國地形”圖為我們提供了美國所臨大洋和鄰國及主要地形區的位置;“美國農業帶分布”圖反映了美國農業地區專門化的水平;“美國政區和主要城市分布”圖表述了美國的5 0個州和城市與人口的分布情況。3幅地圖在各自表述各方面的情況的同時,又綜合說明美“國經濟發達方面的原因。景觀圖則分別介紹農業、工業、城市、旅游等方面的主題、。3篇閱讀材料分別表述:用“國旗”反映美國領土的擴張、用“工業分布”資料體現該國的工業發展趨勢。通過黃石國家公園、科羅拉多大峽谷等旅游勝地的情況介紹,反映美國的環境保護與優美風景。本節教材的活動題設計得較為完美,既有讀圖思考,也有建議、討論,如美國NBA籃球球隊的地域特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教學提綱(板書)一、美國的領土1本土4 8州、哥倫比亞特區2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39二、高度發達的經濟1經濟概況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首位對外貿易: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2農業大國世界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3工業大國傳統工業衰落,新興工業崛起4環境保護問題黑色風暴三、人口與城市1人口概況與種族問題2主要城市華盛頓、紐約、洛杉磯、圣弗朗西斯科、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教學建議新課導人:方案:出示圖13 1“美洲”圖,取一面美國國旗,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并請回答正確的學生將星條旗貼到地圖40上美國范圍內。方案:根據最近新聞報道中有關美國的重大事件,整理成一個小故事,引出美國。如91 1恐怖襲擊事件、導彈防御系統與反彈道導彈條約)、總統大選等。方案:按歷史發展。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1 6 0 7年英國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1 0 0余年間建立了1 3個殖民地美國獨立戰爭1 7 7 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從而引出美國。“美國的領土”部分,可參考以下方案和步驟:方案:1出示國旗并簡單介紹墾區和條紋區的含義。2讀圖33 1,觀察美國所臨海洋和鄰國,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帶、熱帶、大洋洲等)。觀察本上的慶要山脈、河流、“平原、湖泊等。3介紹首都華盛頓和哥倫比亞特區。方案:1出示美國國旗,設問:“誰知道美國國旗圖案含意?”2解釋美國國旗圖案:1 3道紅白相間條紋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 3個州,藍色星區的5 0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國的5 0個州。3出示圖33 6,說明:除首都華盛頓所在哥倫比亞特區外,只有4 8個州位于美國本土,還有另外兩顆星代表的2個州在哪里41呢?4小結美國領土由本土4 8個州和1個特區、2個海外州構成。5設問:美國國旗如何從最初的1 3道條紋變成5 0顆星星,即如何由1 3個州擴張成為5 0個州的呢?結合下列資料講解:a1 7 8 3年,英國將密西西比河以東土地劃歸美國;b1 8 0 3年,從法國購得路易斯安那;C1 8 1 0一1 8 1 9年,從西班牙強占強購佛羅里達;d1 8 1 8年,從英國購得俄勒岡地區;e1 8 4 61 8 4 8年,從墨西哥奪取新墨西哥地區;f1 8 4 51 8 5 0年,從墨西哥吞并得克薩斯地區;g1 8 6 7年,從俄國購買阿拉斯加州;h1 8 9 8年,從西班牙奪取夏威夷州。“高度發達的經濟”部分,可采取以下方案和步驟:經濟概況部分:可分解為兩個層面:一是國內的工農業總產值,二是對外貿易。三個要點:一是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貿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三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需要說明的是:美國進口工業產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費量極大和浪費嚴重以及工業生產需要造成的,而不是本國工業落后、能源缺乏所導致的。如:美國的燃料動力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能都蘊藏豐富,美國國內年產煤8429億噸,原油4億噸,天然氣56千億立方米,還生產近3萬億度電力,能源總產量占世界首位。但美國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工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國家,能源生產仍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加。農業大國部分:方案:1指導學生閱讀圖33 3,分組討論:a農業地區專門化與美國農業;b農業生產專門化與美國農業。2歸納學生觀點,指導:農業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水、土、光、熱等),有效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3小結;美國的農業模式使之成為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4設問:美國是世界糧食最大出口國,為什么還要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農產品?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生產地在熱帶;b美國本土在北溫帶,缺乏大面積的熱帶地區。6小結:美國盡管糧食產量多,是世界農業大國,但由于緯度位置的原因,還需要大量進口生長在熱帶地區的農業產品。方案:1閱讀圖33 1,分析其位置特點(經緯度位置、海43陸位置)和地形特點(配合美國沿緯線剖面圖)。2引導學生評價美國地理位置和地形,重點關注下列地理事項:a本上在北溫帶,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帶,夏威夷州跨熱帶;b多面臨海,沿海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大;C地形以平原為主,耕地面積廣大且水熱配合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與農業灌溉等。3簡單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成功通過2025年樂理考試的關鍵點試題及答案
- 施工安全免責條款解讀試題及答案
- 流暢表達的技巧的試題及答案
- 黃埔社工面試真題及答案
- 黃科院面試真題及答案
- 深度解讀:2025年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對醫藥市場醫藥行業市場風險的影響報告
- 綠色建筑材料市場推廣與政策支持下的綠色建材產業政策實施路徑報告
- 2025房地產工程管理面試題庫及答案
- 熱傳導與絕熱過程研究試題及答案
- 生態保護2025: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與環境風險評估
- 人工智能設計倫理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學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新中考考試平臺-考生端V2.0使用手冊
- 初中數學北師大七年級下冊(2023年新編) 三角形《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
- DB51∕T 991-2020 農用機井技術規程
- 電廠水處理基礎知識課件
- 青春期健康教育之拒絕吸煙酗酒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融資模式分析研究金融學專業
- 王澤鑒教授:請求權基礎、法學方法與民法發展(修改版20141028)
- 機關事業單位考勤制度
- 如何導出計量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