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零售業研究報告【最新精品】.doc_第1頁
批發零售業研究報告【最新精品】.doc_第2頁
批發零售業研究報告【最新精品】.doc_第3頁
批發零售業研究報告【最新精品】.doc_第4頁
批發零售業研究報告【最新精品】.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業好文檔1零售業研究報告內容提要:1、我國零售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地位迅速提高。2、我國零售業發展極不均衡,其中一些大企業正在形成規模優勢,但與國外著名企業相比差距明顯。3、零售業對外開放的進程,對我國零售企業的發展構成一定沖擊。4、連鎖經營發展迅速,成為我國零售業發展的重要趨勢。5、零售業上市公司數量眾多、各地區、各公司之間差距較大,整體表現落后于市場。6、值得關注的上市公司包括:大商股份、第一百貨、華聯商廈、王府井、友誼股份、華聯超市、華聯綜超、武漢中百。零售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處于下游產業的位置,因此在一些人的傳統思維中,零售業應該處于工業的從屬地位。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當市場達到供大于求的階段時,零售業的地位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現實生活中,零售業迅速占據了產業鏈的主導地位,并具備了控制市場、決定生產、影響金融的作用。零售企業擁有三種寶貴的市場資源:客源(顧客)、商品(存貨)和空間(貨架),我們可以統稱為通道資源,它是市場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因此零售業可以通過采購渠道的整合控制市場命脈,決定制造業的生產、定價等經濟行為;零售業的另一重要優勢是掌控大量現金流,進而影響著金融市場的穩定。正因為零售業具有如此滲透力,它已經成為全世界財富聚集最快的行業。在2002年世界500強中,零售企業占到10%的比例,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第二大行業。在我國,零售業在最近十多年來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專業好文檔2部分,其地位也迅速提高。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和開放的深入,零售業已經成為典型的微利行業。近年來,連鎖經營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零售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一、我國零售業發展現狀及主要特點(一)我國零售業發展現狀從企業經營形態上看,目前國內的零售業態大致可分為8種:百貨店、超級市場、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購物中心、大型綜合性超市和倉儲式商場。其中,專業店、大型綜合性超市和倉儲式商場,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零售新業態,目前正實現從傳統百貨向現代百貨、從綜合百貨向主題百貨、從單體經營向連鎖經營的轉變,呈現出多業態并存的局面。大型百貨店目前仍是中國零售市場的主要業態,約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超市零售企業消費品零售額目前約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而美國2000年商業各業態的比例中,最多的是超市(21.2),其次是折扣店(13.1),第三是專賣店(11.2),百貨店僅占6.3,與家居中心并列第五。目前我國百貨業正處在調整發展的過程中。2002年,全國34個主要商業城市的120多家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的大型百貨商場中,其中71家保持上升勢頭,56家呈下降趨勢。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商業發達的地區,65.2%的商場銷售業績低于2001年,3個城市平均下降幅度分別達到10.3%、4.4%和5.0%。但是,成都、合肥、哈爾濱、濟南、銀川等城市被監測百貨商場的銷售業績,全部高于上一年,重慶、武漢、南京更是出現了超大規模的單體百貨,銷售業績位居全國前列。零售行業不同業態對于收入和面積的要求業態人均GDP(美元)面積(面積米)百貨100010000超市25001000-10000便利店6000100專業好文檔3倉儲式商場800010000購物中心1200010000以上這種狀況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區不平衡有密切關系。上海、北京、廣州等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均GDP達到較高水平,零售業受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等新興連鎖業態的市場沖擊大,已經持續幾年衰退。這些地區的零售業已經開始走連鎖發展的道路,連鎖將是百貨業保障其市場地位的根本選擇。但是經營連鎖百貨比經營連鎖超市的難度更大,主要是因為百貨業經營的都是個性化的商品,難以做到單品管理,到目前為止,即便是業內認為比較成功的華聯商廈、大商股份等也基本處在一種聯而不鎖的狀態。另一方面,新興業態公司經營的商品多為“必需品”,該類商品的收入彈性小,相對于百貨業來說,新興業態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隨著內陸省份經濟水平的發展,新興業態的進一步擴張,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百貨業將有一個沖高回落的過程,總的來說,百貨業市場份額減少的趨勢是不可改變的。(二)連鎖經營飛速發展2002年公布的中國零售業白皮書對各種業態在中國的未來發展作了全面的預測:未來510年,中國零售市場中15的市場份額將由中小超市占領,大賣場的市場份額約為10,百貨店將占10的份額,其它各種零售業態單體可能不會超過10以上的市場份額。如此,5年內我國新興零售業態將保持35左右的年增長速度,新興零售業態的這一增長速度將遠遠高于我國GDP的增長速度,也將遠遠高于零售業的平均增長速度。連鎖對于百貨業態的重要意義,在于從根本上改變了零售業“坐商”的傳統盈利模式。2002年世界500強中所有的零售企業都是以連鎖經營為基本發展模式的,零售業的根本出路就是連鎖,這是有零售業的行業特點決定的,只有通過連鎖才能達到企業擴展,實現規模經濟。近年來,我國零售業也順應國際潮流,引入連鎖經營,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1年9月末,我國擁有兩個以上門店的連鎖企業為1146個,從業人數74.4萬人。如果按照10個門店以上才可稱為連鎖企業的國際慣例,截至2001年9月末,專業好文檔4我國共有連鎖企業519家,從業人數55萬人。在這1146家連鎖企業中,許多企業采取了多業態發展策略,即以超市經營為主的企業正在向大、小兩極延伸,大力發展大型綜合超市和專業店。其中超級市場346家,專業店306家,兩者所占比重合計近60%,超級市場和專業店已成為我國連鎖經營的主力業態。入世一年來,中國零售連鎖業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經營規模和實力顯著提高,銷售額排名靠前的連鎖零售企業大多經營穩健,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已經成為中國零售市場的龍頭企業。具體分析,中國零售連鎖業發展呈現以下發展趨勢:1、連鎖經營持續高速擴張,在零售業和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003年3月20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了2002年百強企業的相關情況。2002年連鎖百強總計實現銷售額2465億元,比上年的1620億元增長52%。門店總數達到16986個,比上年的13117個增長29%。營業總面積達1334萬平方米,比上年的836萬平方米增長59%。員工人數51.97萬人,比上年的41.64萬人增長了24%。自20世紀90營在開拓市場、擴大銷售、促進產銷結合、規范流通秩序、滿足消費需求、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五”時期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根據國家經貿委發布的全國連鎖經營“十五”發展規劃,到“十五”末期,全國連鎖企業門店數將達到10萬個,銷售額達到7000億元,年均遞增約35,占全社會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零售總額的比重將達到20左右。連鎖經營的加快發展,對于改善我國的商品流通結構,進一步提高流通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2、收購兼并已經成為連鎖企業規模擴張的重要方式為盡快具備與外資企業競爭的規模優勢,連鎖零售龍頭企業尤其是連鎖類上市公司,紛紛實施資本運作,進行跨地區兼并重組,逐步由原來的區域性公司轉變為全國性公司。比較大的購并案例,一是國內連鎖龍頭企業聯華超市于2002年7月4日,以2.1億元人民幣現金溢價增資浙江第一大超市公司華商集團,從而成為杭州華商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占總股本的50%)。二是香港華潤創業于2002年9月27日出資2.32億元人民幣收購江蘇第一大零售企業蘇果超市有限公司39.25%股權和管理決策權,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國連鎖業的競爭格局。2003年4月,我國目前最大的零售業并購案例發生在上海。上海市政府擬將上海專業好文檔5物資(集團)總公司、上海一百(集團)有限公司、華聯(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友誼(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合并創建一家銷售額超過700億元的大型零售集團百聯集團,以迎接日益逼近的外資零售巨頭帶來的挑戰。四大集團的合并,涉及50多家企業,其中包括5家上市公司、多家中外合資公司,具體操作難度很大。3、外資商業在連鎖經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統計數字顯示,到2002年底,美國沃爾瑪在我國已開設了26家店,其中2002年開店7家。2003年沃爾瑪將新開9家店,并計劃3年內在中國開店超過50家。2002年,法國家樂福在長沙、昆明、成都等地相繼開店,并與昆百大、津勸業兩家上市公司合資經營多家大型超市。該公司計劃2003年起每年在中國開10家門店。德國麥德龍在中國開設了15家店,2003年計劃開店8家,5年內在中國開店40家。荷蘭萬客隆目前在廣州、北京已開店5家,計劃2010年前在中國開店30家。日本7-11便利店目前在廣東省開店60家,2002年獲準在廣州開店300家,未來5年內計劃在北京開店500家。在爭開大型綜合超市的同時,步伐較快的外資零售商已在拓展折扣店、便利店等新業態模式,以進一步擴張在中國業務。4、特許經營加速發展2002年,在前三十名連鎖零售企業中,店鋪數增長超過100%的有四家,分別為青島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54.55%)、江蘇南通文峰大世界連鎖股份有限公司(557.89%)、深圳新一佳投資發展有限公司(164.71%)和上海農工商超市有限公司(122.8%)。這幾家企業的共同特點是選擇特許經營方式作為快速擴大企業規模的重要手段。2002年,青島利群集團的加盟店從無發展到100家,南通文峰大世界的加盟店從6家發展到106家。5、連鎖零售類上市公司經營規模大幅度擴張2002年以來,友誼股份、華聯超市、大商股份、華聯綜超等連鎖經營類上市公司通過購并或新建,經營規模都有大幅度擴張。比較典型的上市公司有:華聯超市(600825):2002年華聯新開門店335家,其中大賣場11家,加盟店250家。2003年初,華聯超市先后在山東滕州、江蘇如皋、上海浦東、江蘇泰興和北京團結湖的五家大賣場相繼開業。2003年全年,華聯超市計劃新增門店1000家,其中新開大賣場20家,要在國內20個省市布點,并把省會城市列為“核專業好文檔6心目標”加以主攻。到2005年,華聯超市的經營網點將達到5000家。大商股份(600694):2002年公司全面推進“東北店網”建設,收購并裝修改造了撫順商業城、撫順商貿大廈、大慶百貨大樓、撫順新瑪特、沈陽新瑪特、葫蘆島新瑪特、牡丹江新瑪特等一批店鋪,使公司經營地域有了較大幅度擴展。預計2003年公司業績將有較大幅度增長。一方面,公司將在整合地區性店鋪資源,夯實購并發展基礎的同時,以東北地區的資源、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為依托,鞏固加密東北店網,實現店鋪開發由點到面的轉變。另一方面,公司2002年底開業的店鋪將在2003年為公司的銷售和利潤帶來新的增長點。友誼股份(600827):控股國內第一大超市公司聯華超市51%股權。統計資料顯示,在1996年開始的過去7年中,聯華經營面積年均增長75.70%,銷售額年均增長123.63%,利潤年均增長283.52%。2003年,預計聯華超市將在全國新開店鋪1000家,實現銷售總額達到250億元,同比增長36.4%,凈利潤同比將增長38%左右。在未來五年里,聯華超市門店數將達到8000家,銷售額達到800億元。(三)2003年上半年消費品市場發展特點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199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903.9億元,到2001年達到37595.2億元,僅十年時間增長了4倍多。2002年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0,910.5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8.82,但增速有所回落;2003年1-6月份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分季度看,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09億元,同比增長9.2%;第二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10447億元,增長6.7%。分銷售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40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7526億元,增長6.3%。分銷售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77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餐飲業零售額2650億元,增長6.4%;其他行業零售額1166億元,增長0.7%。專業好文檔71991-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6%16.76%13.36%30.51%26.78%20.15%10.19%6.79%6.80%9.69%10.08%8.82%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單位:億元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15.610993.712462.116264.720620.024774.127298.929152.531134.734152.637595.240910.5增速14.06%16.76%13.36%30.51%26.78%20.15%10.19%6.79%6.80%9.69%10.08%8.82%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上半年消費品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是:1、“非典”制約消費,但疫情過后恢復較快在今年第一季度,由于2002年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消費者購買能力增強,消費熱點持續發展,市場銷售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4月中旬以來“非典”疫情的擴散,特別是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擴散,使消費品市場產生了較大的波動,銷售增長勢頭減緩,5月份跌至低谷,并創近5年來的新低。6月份在各疫區先后獲得世衛組織“雙解除”后,受到壓抑的居民消費熱情迅速釋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3%,增長幅度比5月份提高4個百分點。2、各類商品銷售普遍回升,熱點商品繼續強勢增長根據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的統計,“非典”過后,除食品類消費彈性較小,銷售變化不大外,其余商品銷售普遍回升。與5月份比較,6月份同比增長幅度提高較大的商品有:服裝類和金銀珠寶類提高約20個百分點;體育、娛樂用品提高19.3個百分點;文化辦公用品提高14.2個百分點。汽車、通訊器材、建筑及裝潢材料、家具、石油及制品等熱點商品總體上繼續保持強勢增長,6月份銷售進一步加快,銷售同比增長幅度在36.4%-96.6%之間。此外,因“非典”疫情而帶動銷售的洗滌用品、中西藥品仍然保持較快增長。3、公務、商務活動初步恢復,但對消費品市場仍有較大影響餐飲市場的全面恢復有賴于旅游市場的回升和各類公務、商務活動的正常開專業好文檔8展。從6月份情況看,本地居民的消費反彈較快,郊區及周邊旅游在迅速升溫,但長途旅游特別是國際旅游回升較慢,各類公務、商務、會展活動也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因此,從總體看對消費品市場還有一定制約。二、我國零售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展望(一)我國零售業存在的主要問題1、零售連鎖業規模偏小、集中度低雖然近幾年我國連鎖經營飛速發展,但畢竟起步較晚,無法與國際大企業相比。以連鎖經營發展最快的美國來說,其連鎖經營已占全國零售額的80%以上,而我國這一比重為25%左右。我國2001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總額為1620.1億元,而世界零售百強僅前10位的銷售額合計就達6000多億美元,約合5萬億元人民幣。即使1620.1億元是我國一個零售企業的銷售額,也只能在世界零售業百強排行榜上名列25位開外,不足沃爾瑪一個企業的十分之一。中國連鎖百強之首的聯華超市去年的年銷售額是140.6億元,而世界零售業百強之首的沃爾瑪年銷售額達2178億美元,兩者相差約133倍。2、我國零售連鎖業規范化水平偏低,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統我國連鎖業規范化水平偏低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大多數連鎖企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規范化運作的經營管理體制,嚴重阻礙了我國連鎖經營的發展。據調查,在現有連鎖經營企業中,店鋪數量在10個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按國際慣例不能稱其為標準的連鎖企業。不僅如此,有很多連鎖企業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進貨成本高,流轉不暢,資金周轉困難,看似連鎖,實際上仍是單體點分散經營的方式,違反了連鎖經營的基本原則,其結果必然是經濟效益差。據統計,目前連鎖業的統一采購、集中配送率遠未達到規定標準,多數企業的集中配送僅達到30%。配送的不規范將使規模效益很難發揮出來。3、我國零售業態功能不完善我國零售業態從超級市場、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