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線路的拉線.doc_第1頁
架空線路的拉線.doc_第2頁
架空線路的拉線.doc_第3頁
架空線路的拉線.doc_第4頁
架空線路的拉線.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架空線路的拉線1范圍本工藝標準運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的拉線安裝工程。2施工準備2.1材料要求:2.1.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技術標準的規定,并應有產品合格證。2.1.2鋼絞線:2.1.2.1不應有松股、交叉、折疊、斷裂及破損等缺陷。2.1.2.2鍍鋅良好,無銹蝕現象。2.1.2.3最小截面個應小于25mm2。2.1.2.4應符合國家或部頒的現行技術標準,并有合格證件。2.1.3鍍鋅鐵絲:2.1.3.1不應有死彎、斷裂及破損等缺陷。2.1.3.2鍍鋅良好,不應銹蝕。2.1.3.3拉線主線用的鐵絲直徑不應小于4.0mm,纏繞用的鐵絲直徑不應小于3.2mm。2.1.4拉線棒:2.1.4.1不應有死彎、斷裂、砂眼、氣泡等缺陷。2.1.4.2鍍鋅良好,不應銹蝕。2.1.43最小直徑不應小于16mm。2.1.4.4應符合國家或部頒的現行技術標準,并有合格證件。2.1.5混凝土拉線盤2.1.5.1預制混凝土拉線盤表面不應有蜂窩、露筋、裂縫等缺陷,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2.1.5.2應符合國家或部頒的現行技術標準,并有合格證件。2.1.6拉線絕緣子2.1.6.1瓷釉光滑,無裂紋、缺釉、斑點、燒痕、氣泡或瓷釉燒壞等缺陷。2.1.6.2高壓絕緣子的交流耐壓試驗結果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2.1.6.3應符合國家或部頒的現行技術標準,并有合格證件。2.1.7拉線抱箍、UT型線夾、楔形線夾、花籃螺栓、雙拉線聯板、平行掛板、U形掛板、心形環、鋼線卡、鋼套管等。2.1.7.1表面應光潔、無裂紋、毛刺、飛邊、砂漿眼、氣泡等缺陷。2.1.7.2應熱鍍鋅,且鍍鋅良好,無鍍鋅層剝落銹蝕現象。2.1.8螺栓:2.1.8.1螺栓表面不應有裂紋、砂眼、鋅層剝落及銹蝕等現象。2.1.8.2螺桿與螺母的配合應良好。加大尺寸的內螺紋與有鍍層的外螺紋配合,其公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螺紋直徑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級標準。2.1.8.3螺栓宜有防松裝置,防松裝置彈力應適宜,厚度應符合規定。2.1.9其它材料:竹套管、油漆、瀝青油、玻璃絲布等。2.2主要機具2.2.1鐵銑、夯、緊線器、剪線鉗。2.2.2倒鏈、活扳手、腳扣、安全帶等。2.3作業條件2.3.1各種材料備齊,電桿組立完畢。2.3.2高壓絕緣子的交流耐壓試驗已完成,并符合施工規范規定。3操作工藝3.1工藝流程:拉線下料拉線組合制作拉線安裝3.2拉線下料:3.2.1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拉線的組合方式確定拉線上、中、底把的長度及股數。每把鉛絲合成的股數應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數應比上、中把多兩股。3.2.2當使用鉛絲時,應先抻在;使用鋼絞線時,應在需要斷線處的兩側用綁鉛絲纏繞。然后下料。3.3拉線組合制作:3.3.1使用鉛絲時,應將鉛絲絞成合股。絞合時,應使每股鉛絲受力一致,絞合均勻。3.3.2上、中、底把連接處煨扣鼻圈,安裝拉線絕緣子,纏繞制作。一般混凝土電桿的拉線可不裝設拉線絕緣子,但穿越導線的拉線及水平拉線應裝設絕緣子。在斷線情況下,拉線絕緣子距地面不應小于2.5m。拉線的連接纏繞、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3.3.2.1鉛絲拉線可自身纏繞固定,中把與底把連接處可另敷鉛絲纏繞,纏繞應整齊、緊密,纏繞順序、圈數及長度見表3-72所示。纏繞順序、圈數及長度表3-73中把與底把連接處纏繞長度最小值(mm)下端花纏上端3579、8、79、9、8、8、79、9、8、8、7、7、61501502002502503001001001003.3.2.2鋼絞線拉線可使用鋼索卡或鉛絲纏繞固定。a使用鋼線卡固定時,每個連接端不得少于兩個鋼線卡。中把的下端不應單獨使用鋼線卡固定,還應用鉛絲纏繞固定。b使用鉛絲纏繞時,應纏繞整齊、緊密,纏繞長度見表3-74。纏繞長度最小值表3-74纏繞長度(mm)中把與底把連接處下端花纏上端2535502002503002002503001502002502503002508080803.3.2.3使用UT型線夾、楔形線夾時,線夾舌板與拉線接觸應緊密,受力后無滑動現象。拉線斷頭處與拉線主線應可靠固定(可使用鉛絲纏繞)。3.3.2.4UT型線夾或花籃螺栓的螺桿應露扣,并應有不小于l/2螺桿絲扣長度可供調緊。調整后UT型線夾的雙螺母應并緊,花籃螺栓應封固(可使用鉛絲纏繞)。3.3.2.5拉線棒與接線盤連接后,其圓環開口處應用鉛絲纏繞或焊接;當拉線棒與拉線盤的連接使用螺桿時,應墊方形墊圈,并用雙螺母固定。接線棒露出地面長度為500700mm。3.3.2.6拉線兩端的扣鼻圈內應墊好心形環。3.4拉線安裝:3.4.1將已安裝好底把的拉線盤滑入坑內,找正后,分層填土夯實。用拉線抱箍將拉線上端固定在電桿上。拉線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3.4.1.1拉線與電桿的夾角不宜小于45,當受環境限制時,不應小于30。水平拉線的拉樁墜線與拉樁桿夾角不應小于30。3.4.1.2終端桿及耐脹桿承力拉線應與線路方向對正;分角拉線應與線路分角線方向對正;防風拉線應與線路方向垂直。3.4.1.3拉線盤的埋設深度最低不應低于1.3m,且應符合設計要求。3.4.1.4水平拉線的拉樁桿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桿長的1/6,拉線距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拉樁墜線與拉樁桿夾角不應小于30,拉樁桿應向張力反方向傾斜1020,墜線上端距桿頂應為250mm;水平拉線對通車路面邊緣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5m。3.4.1.5當拉線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接觸的地方,須加裝竹套管保護。竹套管上端垂直距地面不應小于1.8m,并應涂有明顯標志(如紅、白相間的油漆)。3.4.2撐桿的安裝,撐桿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設有防沉措施。撐桿與主桿之間夾角應為30,允許偏差為5。3.4.3進行拉線中、底把連接。可使用緊線器拉緊拉線,并使終端桿及轉角桿問拉線側傾斜,應保證使緊線后的終端桿及轉角桿向拉線側的傾斜不大于一個電桿稍徑;水平拉線的拉樁桿向張力反方向傾斜1520。4質量標準4.1保證項目:4.1.1金具的規格、型號、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高壓絕緣子的交流耐壓試驗結果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出廠合格證及絕緣子耐壓試驗記錄。4.1.2高壓絕緣子表面嚴禁有裂紋、缺損、瓷釉燒壞等缺陷。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2基本項目:4.2.1黑色金屬金具零件防腐保護完整。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2.2拉線位置與電桿的夾角正確,金具齊全,連接牢固,同桿的各條拉線均受力正常,無松股、斷股和抽筋現象。檢驗方法:觀察、手扳檢查。4.2.3防沉土臺尺寸正確,導線緊線后電桿梢無明顯偏移。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3允許偏差項目(表3-75)承力桿垂直度允許偏差表3-75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拉線受力后終端桿或轉角桿垂直度(即桿梢向拉線側傾斜位移)注:D為電桿梢徑。5成品保護5.1拉線制作后應妥善保管,防止車壓等變形。5.2現場運輸時,注意防止扭彎拉線及損壞拉線絕緣子。5.3抻直鉛絲時,不應損傷樹木等物。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6.1鐵絲拉線絞合不均勻或有抽筋現象。鐵線未抻直或抻直后碰彎,絞合時每根鐵絲應受力一致。6.2拉線纏繞圈數不夠、不緊密,扣鼻圈過大。纏繞鐵絲應留有足夠的長度;纏繞時要認真,并用力均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