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論文-書法漫談.doc_第1頁
學科教育論文-書法漫談.doc_第2頁
學科教育論文-書法漫談.doc_第3頁
學科教育論文-書法漫談.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書法漫談我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凝聚著炎黃子孫的無窮智慧,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在世界藝術領域中,書法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表現力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代表,積極繼承和發揚書法藝術的優良傳統,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職責。所謂“書法”,原意是書寫漢字的方法、法則,現在由于“書法展覽”、“書法作品”、“書法創作”這類詞語的廣泛使用,“書法”的“法”字已逐漸虛化,成為純粹的藝術名稱。書法已成為世所公認的獨立的藝術門類。但作為審美觀照對象,它總是和漢字形影相隨,合而為一的,而人們在日常的寫作過程中也是使用漢字來表達思想、傳遞信息,這就提出一個問題:書法與寫作究竟是什么關系?二者有無區別?正確認識這個問題,對確立書法意識,端正書法創作方向具有重要意義。古往今來,寫作與書法無論作為觀照對象或書寫實踐,都有許多的共同點。書法創作離不開寫字,無論誰寫字,也無論出于什么目的,同樣要考慮美觀問題。寫字、認字與藝術欣賞水乳交融,已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態。寫作也同樣不能脫離漢字而單獨存在,其正是是以漢字為載體表達其內容。寫作與書法盡管有許多的共同之處,但寫作畢竟屬于實用工具的范疇,在時間和空間中是以交流工具的形式出現的。而書法既然是一種藝術,它的首要任務是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充當人們的精神食糧。寫作與書法各自按不同的方式發揮社會功能。大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在寫作與書法之間劃出界限。一、不同的社會功用。寫作作為社會應用工具,是借助漢字表達其內容,它需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幫助語言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進行思想交流,因此必須得到相應社會范圍內的全體成員共同認可,還可通過翻譯在整個人類社會流通。書法是對漢字固有藝術因素的升華,與其它藝術一樣,它只能在社會分工規律制約下由一部分人掌握。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一個組成部分,書法不是通過“言傳”(翻譯),而是通過視覺讓域外人直接“意會”的。二、不同的規范要求。寫作與書法在對漢字的使用上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規范性。寫作使用漢字的規范性是單一的。即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橫斷面上,寫作中使用的文字一個字只容許一種標準寫法,如果出現其它寫法,則稱為“異體”、“俗體”。書法的規范性是多樣的。迄今為止,書法創作普遍遵循的原則是,不脫離漢字,不任意杜撰筆形、字形,能在傳世名碑法帖中找到根據就行了。與寫作時應用漢字的單一規范相反,在書法作品中,相同的字容許出現異體或“同形異構”,使其異形紛呈,各具風姿。例如相傳為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其中十九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都合乎書法原理。三、寫作可以“改革”,書法只能發展。縱觀歷史,從諸子散文到明清小說,其寫作用字規范是一個不斷改革的過程。這種改革,目的是為了實用,因而新字體一經定型,舊字體就被取代作廢,如果寫作中再度出現,則視為不規范。但無論何種字體,只要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旦進入書法領域,不僅作為書體繼續保存,往往因其不再具有實用價值,人們更專注于它的藝術價值。隨著應用漢字的不斷改革,淘汰了許多不合實用的字;與此同時,被淘汰的字都可能進入書法領域,為書法創新提供新的契機,擴大了書法家的視野。以上盡可能地列舉了它們的不同,這是著眼點不同的抽象分析,但在實際應用中,它們卻是作為一個統一體顯示出來的。我們應該既知道它們的相同之處,也要知道它們的不同之處,以便作出相應的處理。歷史上任何一種書體從萌生到成熟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楷書也一樣。楷書也叫真書、正書,自漢末由隸書脫化出來之后,經過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間無數書法家的實踐、創造和總結方臻成熟。唐代書法家集前代楷法之大成,全面完善了楷書從結體、用筆到立意、取勢的嚴密法度,將楷書的發展推向一個鼎盛的階段。因此,唐楷名作一向被多數人視為楷書的典范。楷書不僅是現代漢字中的正式書體,也是當今書法藝術中的重要字體。對于現今學習書法的人來說,學好楷書是學習行書、草書乃至隸篆的基礎。所以不管是從實用的角度還是從書藝的角度看,學好楷書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楷書名作眾多,但其中以等慈寺碑為臨習楷書的范本。等慈寺碑,唐太宗貞觀年間立于河南汜水(今滎陽縣),今已無存,只有拓本傳世。碑文為顏師古所撰,未署書家姓名。由于顏師古是初唐的大學問家,又精于書法,所以有人認為碑字也是他的手筆。碑文計32行,每行65字,楷書。其書法既有北朝張玄墓志、元君墓志等一路的風格,又有初唐楷書的一般法度,工整而秀逸,端莊而流美,雅俗可得而共賞,不愧是有繼承、有創新的大家杰作。清王澍認為此碑“書法工絕,上援丁道護,下開徐季海,腴潤跌宕,致有杰思”。(舟山題跋)楊守敬在平碑記中也說:“結構全法魏人,而姿態橫生,勁利異常,無一弱筆,直堪與歐、虞抗行。”凡喜愛等慈寺碑一路風格的人,無不給以很高的評價。臨習碑帖的目的在于學習和借鑒前人的書藝成果,吸取他們在結體、用筆和章法布局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和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