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第4章 光現象課件_第1頁
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第4章 光現象課件_第2頁
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第4章 光現象課件_第3頁
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第4章 光現象課件_第4頁
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第4章 光現象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第4章 光現象,中考考點清單,考點一 光的直線傳播,1. 光源 (1)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都叫做光源.月亮_(選填“是”或“不是”)光源. (2)舉例:太陽、螢火蟲、LED燈等. 2. 光線:用來表示光傳播的徑跡和方向的帶有_的_線.,不是,箭頭,實,3. 光的直線傳播 (1)條件:光在_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舉例: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4. 光的傳播速度 光不僅可以在空氣、水等物質中傳播,還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學中用字母c表示,c_m/s_ km/s. 【溫馨提示】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是長度單位,不是時間單位.,同種均勻,3108,3105,1.只要在同種介質中,光就沿直線傳播 ( ) 理由: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0105km/s ( ) 理由:,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考點二 光的反射,1. 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會被物體表面_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1)三線共面: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_. (2)兩線分居: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_. (3)兩角相等:反射角_入射角.如圖所示. 3.光路的特性: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_的.,同一平面內,兩側,等于,可逆,4.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光滑,平行光束,粗糙,四面八方,光的反射,可逆,考點三 平面鏡成像,1.原理:光的 _. 2.特點:(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_;(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_;(3)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_;(4)平面鏡成 _.也可表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 _. 3.舉例:穿衣鏡、潛望鏡,反射,相等,相等,垂直,虛像,對稱,4.凸面鏡和凹面鏡,發散,會聚,1.物體靠近平面鏡時,所成的像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平面鏡所成的像_(選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理由是_.,不變,不能,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考點四 光的折射,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 時,傳播方向會發生_,這種現象叫 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特點: a.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_入射角. b.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_. c.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傳播方向_ _.,偏折,小于,增大,不,變,3.光路的特性:在折射現象中,光路_. 4.生活中的折射現象:水杯中的筷子看起來折斷了、池水變淺、叉魚時應叉到魚位置的下方、海市蜃樓等.,考點五 光的色散,1.色散:太陽光是白光,它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_ _七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這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三原色:_、_、_.,可逆,紅、橙、黃、,綠、藍、靛、紫,紅,綠,藍,3.看不見的光,圖說物理,(RJ八上P73圖4.2-1),反射,2.陶瓷碗底部放有一枚硬幣,在某一位置時碗看起來是空的(如圖甲);往碗中慢慢倒入一些水后,在同一位置又能夠看見硬幣(如圖乙),這是_現象.,(RJ八上P83圖4.4-5),折射,3.街口的“轉彎鏡”可以擴大視野,它是一種_面鏡,對光有_作用.(2013臨沂6改編),(RJ八上P79圖4.3-6),凸,發散,4.汽車前燈的反光裝置相當于_面鏡,有了它,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說明其對光具有_作用.(2014曲靖1改編),(RJ八上P79圖4.3-7),凹,會聚,5.有經驗的漁民都知道,只有瞄準魚的_才能叉到魚,說明人眼看到魚再水中的位置比實際位置_(選填“高”或“低”),這是光的_現象引起的.(人教教材改編),(RJ八上P82圖4.4-4),下方,高,折射,6.如圖所示是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光在傳播過程中發生彎折,從而使地平線下的島嶼能夠被看見,這是光的 _現象.(人教教材改編),折射,(RJ八上P83圖4.4-6),湖南三年中考,命題點1 光現象的辨識及其解釋,1. (2016長沙17題3分)下列圖中所示的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墻上的 手影,B.杯中“折斷” 的筷子,C.水中的 塔影,D.露珠下被放 大的草葉,C,【解析】墻上的手影屬于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A錯誤;杯中筷子“折斷”是因為水面下筷子反射的光從水中到空氣中發生了折射,屬于折射現象,B錯誤;水中的塔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C正確;露珠相當于凸透鏡,看到放大的草葉是凸透鏡成像,屬于光的折射,D錯誤故選C.,5. (2015邵陽1題2分)如圖所示,我看不見“美景”的原因是( ),A. 光的直線傳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解析】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美景被物體擋住后,被景物反射的光就無法進入人的眼睛故選A.,A,第5題圖,7. (雙選)(2016株洲13題3分)如圖是一根直樹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張照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第7題圖,A. OB是樹枝反射形成的像 B. OB是樹枝折射形成的像 C. OC是樹枝在水中的部分 D. OC是樹枝折射形成的像,AD,【解析】樹枝斜插在湖水中時,插入部分由于光的折射會使得看上去向上偏折,OC就是樹枝折射形成的像;仍然露在水面以上的樹枝會在水中形成倒影OB,倒影的實質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綜合以上分析,AD兩項是正確的故選AD.,命題點2 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含實驗),1. (2015郴州4題2分)人站在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4 m處,若人向鏡移動1 m,則此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化及移動后人離像的距離為 ( ) A. 變大 6 m B. 變大 5 m C. 不變 6 m D. 不變 8 m,【解析】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若人向鏡移動1 m,則人和像到鏡面的距離均為3 m,人離像的距離為6 m故選C.,C,2. (2015益陽5題3分)如圖表示小丑在平面鏡中成像的情況,其中正確的是 ( ),D,【解析】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等大,又關于鏡面對稱,所以人成的像看起來是左右相反的因此A、C選項中像與物體左右相同,是錯誤的;B選項中物像不對稱,即對應點連線與鏡面不垂直,是錯誤的;D選項中物像對稱、等大,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是正確的故選D.,4. (2016郴州9題2分)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小明同學沒有把薄玻璃板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無論如何移動蠟燭B,發現 ( ),A. 蠟燭A的像總是與蠟燭B完全重合 B. 蠟燭A的像總偏向蠟燭B的上方 C. 蠟燭A的像總偏向蠟燭B的下方 D. 蠟燭A的像與蠟燭B總在同一水平面上,第4題圖,B,【解析】如答圖所示,根據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的特點,作出蠟燭A的燭焰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即為蠟燭像的位置,可知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蠟燭A的像與蠟燭B不重合,蠟燭A的像總偏向蠟燭B的上方,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5. (2016衡陽25題5分)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第5題圖,(1)實驗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兩塊玻璃板,你應選擇_(選填“厚”或“薄”)玻璃板進行實驗;,【解析】 (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會影響實驗的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薄,(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選填“前側”或“后側”)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前側,等效替代法,【解析】 (2)兩只蠟燭大小相同,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證明了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實驗時,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_(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的像,【解析】 (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像等大,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像的大小不變,【解析】 (4)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在蠟燭像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從而說明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不變,不能,命題點3 光學作圖題,類型1 光的反射作圖,1. (2016邵陽28題2分)如圖,OB是反射光線,ON是法線,請作出它的入射光線AO.,第1題圖,1. 如答圖所示,A,【解析】題圖中法線已經給出,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畫出入射光線即可,如答圖所示,第1題答圖,4. (2016婁底17題2分)小明的媽媽喜歡在家中養花,小明想讓室外太陽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處,如下圖,請你在圖中把光路補充完整,并過A點畫出放置的平面鏡,第4題圖,4. 如答圖所示,【解析】首先連接BA,即為通過B點的反射光線,然后,作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角平分線,即為法線,再作與法線垂直的直線,即為平面鏡,第4題答圖,7. (2014邵陽27題2分)如圖,一束光線從玻璃磚中垂直玻璃面射入空氣中,請畫出該光線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和方向,第7題圖,類型2 光的折射作圖,7. 如答圖所示,【解析】光線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不變將光線延長并標上箭頭,如答圖所示,第7題答圖,8. 2016湘潭19(2)題2分畫出光線AO斜射入水中時的折射光線,第8題圖,8. 如答圖所示,【解析】因光從空氣中斜射于水或其他透明物質中時,折射光線靠攏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8題答圖,類型4 平面鏡成像作圖,14. (2014懷化30題3分)如圖所示,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第14題圖,14. 如答圖所示,【作圖步驟】 (1)過A點作鏡面的垂線,用虛線,標垂足;(2)用直尺量出A到平面鏡的距離,在鏡面另一側量取相同的距離的點記做A,即A點的像;(3)用同樣的方法作出B的像B;(4)連接AB即為AB的像,標箭頭,B,A,第14題答圖,15. (2015邵陽27題2分)如圖所示是人照鏡子時的情景,請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中作出平面鏡的位置,第15題圖,15. 如答圖所示,第15題答圖,【作圖步驟】連接人和像上任意三個點與其對應點,作三條連線的垂直平分線,即為平面鏡的位置,如答圖所示.,16. (2014永州29題3分)如圖所示,a、b是鏡前一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根據反射光線a、b畫出點光源S的位置,第16題圖,16. 如答圖所示,【解析】 第一種作法:先將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交于一點S,再通過平面鏡作出S的對稱點S,即為發光點的位置,并連接S與兩個反射點畫出入射光線,如答圖1所示:,S,S,第16題答圖1,【解析】第二種作法:分別過反射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畫出兩條入射光線,兩條入射光線的交點S即為發光點的位置,如答圖2所示:,S,第16題答圖2,點擊鏈接湖南三年中考word,??碱愋推饰?類型1 光現象辨識及其解釋,例1 (1)判斷下列實例各屬于哪種光現象 水中倒影;太陽下的人影;杯弓蛇影;立竿見影;日食;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激光準直;海市蜃樓;水中筷子變折;樹蔭下太陽的光斑;雨后彩虹 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的是:_;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_;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_;,(2)學習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學器具:顯微鏡;穿衣鏡;潛望鏡;老花鏡;汽車觀后鏡;近視鏡;望遠鏡;放大鏡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_;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制成的是_,類型2 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例2 (2016宜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現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處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則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 2 m B. 1.4 m C. 0.6 m D. 2.6 m,【解析】蜻蜓在水中成的像是平面鏡成像的結果,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可知,像與物到鏡面(水面)的距離相等故選C.,C,練習1 (2016臨沂)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B. 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 物體越靠近平面鏡,像越大 D. 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C,【解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虛像,像和物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也可以說,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故A、D正確,不符合題意;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平面鏡成像的大小是由物體的大小決定的,物體越靠近平面鏡,物體的大小不變,則像的大小不變,感覺到像變大,是人的視角造成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類型3 光學作圖,考向1 光的反射作圖,例3 (2016上海)在圖中,根據給出的入射光線AO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50,【解析】過入射點O作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畫出反射光線,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為反射角,度數等于入射角為50.,例3題圖,光的反射作圖步驟 找點: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交點,即為入(反)射點; 作法線:根據法線和反射面垂直,過交點作出法線; 畫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所求光線,考向2 光的折射作圖,例4 (2016遵義)如圖是一條從玻璃斜射入空氣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對應的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例4題圖,【解析】過入射點作界面的垂線,標垂足,此時入射角為90 40=5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根據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作出反射光線即可,當光線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變大,依此作出折射光線即可,50,例5 (2016聊城)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塊玻璃磚,并穿過玻璃磚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后的光線(注意標出法線),例5題圖,【解析】光線從O點斜射入玻璃中發生折射現象,折射光線向靠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線從玻璃磚斜射進入空氣,折射光線應該遠離法線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與玻璃磚上表面的入射光線平行,如答圖所示,光的折射作圖步驟 找點: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與介質面的交點; 作法線:過交點作法線; 畫光線:不管是入射角還是折射角總是空氣這邊的角大,考向3 平面鏡作圖,例6 (2016威海)如圖所示,AB是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中畫出平面鏡(保留作圖痕跡),例6題圖,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 (1)畫物體關于平面鏡成的像 選物體上的特殊點,作此點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 用虛線連接特殊點的對稱點,即為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 (2)畫平面鏡的位置 選出物體上的特殊點,找出像上對稱的點; 用虛線連接特殊點和對稱點; 作關于中虛線的垂直平分線,即為平面鏡的位置,例7 (2016宜賓)如圖所示,S為發光點S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S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P點,請在圖中作出發光點S的位置,并作出經過P點的反射光線及相應的入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O,S,例7題圖,【解析】作出像點S的對稱點,即為發光點S,連接PS,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O,再連接SO,畫上箭頭,SO為入射光線,OP為反射光線,例8 如圖所示,A、B是鏡前一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根據反射光線A、B畫出點光源S和像點S的位置,S,S,例8題圖,平面鏡成像原理作圖 (1)已知光源 找光源關于平面鏡的像點(如圖甲); 找特殊點,并連接像點與特殊點(如圖乙); 補全光路圖(如圖丙),甲,丙,乙,(2)已知平面鏡及兩條反射光線,確定發光點 確定像點:將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相交的位置為發光點的像點(如圖甲); 確定發光點:作像點關于鏡面的對稱點即為發光點的位置(如圖乙); 連接發光點與入射點,畫出入射光線完成光路圖(如圖丙),乙,甲,丙,實驗突破,1. 實驗器材(平面鏡、可折轉的硬紙板、直尺、量角器、鉛筆、激光筆) 2. 硬紙板的作用(顯示光路、驗證三線共面) 3. 紙板與平面鏡應_放置 4. 光線位置的確定(在兩紙板的光線上描兩點,再連接并標上方向),實驗一 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垂直,5. “三線共面”的判斷方法將反射光線一側的紙板翻轉,觀察紙板上是否顯示光線,若_(選填“顯示”或“不顯示”)光線,說明三線共面 6.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 7. 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_的 8. 角度測量(角度是對應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不是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 9. 實驗數據分析(根據表格數據總結實驗結論) 10. 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尋求實驗的普遍規律),不顯示,可逆,實驗結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例1 (2016聊城)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實驗小組的同學選用了平面鏡、紙板、激光器和幾種不同顏色的筆,依據教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例1題圖,(1)實驗中還需要的器材是_ 【解析】 (1)為了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量角器 (2)實驗中為了使光線能在紙板上顯示出來,方便實驗研究,你該采取的操作是_ A. 向紙板噴煙或霧 B. 使光束垂直紙板射到O點 C. 使光束貼著紙板射到O點 【解析】 (2)實驗中為了使光線能在紙板上顯示出來,要使激光緊貼紙板面入射,量角器,C,(3)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取下紙板,測量ON兩側的i和r,將數據記錄在上表中,根據數據得出的結論是_ 【解析】 (3)根據表格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FO方向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E方向射出,因為在反射現象中,_ 【解析】 (4)當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入射時,反射光線也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反射出去,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5)如果紙板沒有與平面鏡垂直放置,當光貼著紙板沿EO入射時,_(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 (6)實驗時,測得入射角為45,則反射角度數為_;若入射角變大,反射角將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7)以法線ON為軸線,將紙板的右邊繞ON向后折去,將光線沿EO入射,_ (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 (8)實驗中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去測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_,不能,45,變大,不能,得出普遍規律,實驗二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 為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選擇的實驗環境(較暗的環境) 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便于確定_的位置) 3. 選擇薄玻璃板(避免出現重影) 4. 選擇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的原因(比較物像的大小) 5. 眼睛觀察的位置(與蠟燭_(選填“同側”或“異側”) 6. 無論如何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重合的原因(玻璃板沒有垂直放置),像,同側,7. 像距和物距的關系(相等) 8. 平面鏡成像為虛像 9. 改變蠟燭的位置,觀察像的大小變化(將蠟燭靠近或遠離平面鏡,像的大小_) 10. 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應用 12. 多次實驗的目的(_)實驗結論: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物像等大;(2)物距等于像距;(3)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4)像和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5)平面鏡成虛像,不變,尋找普遍規律,實驗結論: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物像等大;(2)物距等于像距;(3)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4)像和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5)平面鏡成虛像,例2 (2015湘潭)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其中A和B是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例2題圖,(1)將點燃的蠟燭A豎直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A的像,然后將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發現B恰能與A的像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解析】 (1)因蠟燭B恰與蠟燭A的像重合,這說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相等,(2)如圖所示,分別測出蠟燭A、B到玻璃板的距離u和v,改變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多次實驗并記錄數據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得出:像距_物距(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 (2)從實驗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每次實驗時,物距與像距的大小是一樣的,故像距等于物距,等于,(3)將蠟燭B取走,在B的原位置豎放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現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像(選填“虛”或“實”),【解析】 (3)原來在鏡中我們可以看到蠟燭A的像,但在像的位置放上光屏后就看不到像了,這是因為蠟燭A發出的光經鏡面反射后沒有實際光線到達光屏,故所成的像屬于虛像,(4)本實驗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因為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_(選填“位置”或“虛實”),【解析】 (4)玻璃板透明,通過玻璃板可以看到蠟燭A的像,這樣可以確定像的具體位置,虛,位置,(5)為了使像顯得更加明亮,實驗環境的光線應相對_(選填“亮”或“暗”),【解析】 (5)在比較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會反射光,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