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肺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護理方案 (試 行)一、常見證候要點(一)肺脾氣虛證:咳嗽,喘息,氣短,動則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惡風,易感冒;納呆或食少;胃脘脹滿或腹脹或便溏;舌體胖大或有齒痕,舌苔薄白或膩。(二)肺腎氣虛證:喘息,氣短,動則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惡風;腰膝酸軟,耳鳴,頭昏或面目虛浮;小便頻數、夜尿多,或咳而遺尿;舌質淡、舌苔白。(三)肺腎氣陰兩虛證:喘息,氣短,動則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軟;耳鳴,頭昏或頭暈;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盜汗;手足心熱;舌質淡或紅、舌苔薄少或花剝。二、常見癥狀/證候施護 (一)咳嗽、咳痰1.取舒適體位,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臥床患者定時翻身拍背,痰液無力咳出者,予胸部叩擊或振動排痰。2.遵醫囑耳穴貼壓,取肺、氣管、神門、皮質下等穴。3.遵醫囑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風門、膏盲等穴。4.遵醫囑中藥離子導入,離子導入的部位為背部濕羅音最明顯處。 5.遵醫囑足部中藥泡洗。6.遵醫囑中藥霧化。(二)喘息、氣短1.觀察喘息氣短的程度及有無紫紺,遵醫囑給予氧療,觀察吸氧效果。2.取合適體位,如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位,指導采用放松術,如緩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聽音樂等。3.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常用的鍛煉方式有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4.遵醫囑穴位貼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5.遵醫囑耳穴貼壓,取交感、心、胸、肺、皮質下等穴。6.遵醫囑穴位按摩,取列缺、內關、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7.遵醫囑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門、足三里、三陰交、氣海等穴,用補法。(三)自汗、盜汗1.衣著柔軟、透氣,便于穿脫;汗出時及時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當風。2.遵醫囑耳穴貼壓,取交感、肺、內分泌、腎上腺等穴。3.遵醫囑穴位貼敷,取神闕等穴。(四)腹脹、納呆1.病室整潔,避免刺激性氣味,咳痰后及時用溫水漱口。2.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分鐘,鼓勵患者適當運動,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3.遵醫囑穴位貼敷,取中脘、氣海、關元、神闕等穴。4.遵醫囑耳穴貼壓,取脾、胃、三焦、胰、交感、神門等穴。5.遵醫囑穴位按摩,取中脘、足三里等穴。6.遵醫囑艾灸,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藥物治療1.內服中藥膏方:宜早晨和晚上睡前空腹溫水調服,服藥期間避免油膩、海鮮、辛辣之品,戒煙、限酒,忌食蘿卜、忌飲濃茶。感冒、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疾病時應暫停服用。膏方開啟后應冷藏(其他詳見附錄1)。2.注射給藥(詳見附錄1)(二)特色技術1.穴位貼敷(詳見附錄2)。2.耳穴貼壓(詳見附錄2)。3.穴位按摩(詳見附錄2)。4.拔火罐(詳見附錄2)。5.中藥離子導入(詳見附錄2)。6.中藥泡洗(詳見附錄2)。7.艾灸(詳見附錄2)。8.中藥霧化(詳見附錄2)。(三)五音療法宜選用商調、羽調音樂,于15時19時欣賞陽春白雪、黃河、金蛇狂舞等曲目可助長肺氣;于7時11時欣賞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使腎氣隆盛。(四)物理治療1.胸部叩擊(詳見喘病中醫護理方案)。2.有效咳嗽(詳見喘病中醫護理方案)。3.振動排痰。(五)呼吸功能鍛煉1.縮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詳見喘病中醫護理方案)2.全身呼吸操練習:以縮唇呼氣配合肢體動作為主,吸氣用鼻,呼氣用嘴。第一節:雙手上舉吸氣,放下呼氣,1020次;第二節:雙手放于身體側面,交替沿體側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節:雙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擊拳,出拳吸氣,還原呼氣,1020次;第四節:雙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氣,放下呼氣;第五節:吹懸掛的小紙球訓練。四、健康指導(一)生活起居1.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室內勿擺放鮮花。2.順應四時,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勿汗出當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避免去公共場所,防止感受外邪誘發或加重病情。(二)飲食指導1.肺脾氣虛證: 宜食健脾補肺的食品,如山藥、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蘿卜、雞肉等。2.肺腎氣虛證:宜食補益肺氣、腎氣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藥、杏仁、桂圓、牛肉 、豬心、羊肉等。3.肺腎氣陰兩虛證:宜食益氣養陰的食品,如蓮子、牛乳、蛋類、百合、荸薺、鮮藕、雪梨、銀耳、老鴨等。4.汗出較多者,可多飲淡鹽水,進食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脹納呆者可用山楂、炒麥芽少許代茶飲。5.飲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過飽,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主,烹調方式以燉、蒸、煮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過甜、過咸之品。(三)情志調理1.經常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問題,及時予心理疏導。2.采取說理開導、順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并注意充分發揮患者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四)康復指導1.呼吸功能鍛煉: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和全身呼吸操鍛煉,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2.病情較輕者鼓勵下床活動,可每日散步2030分鐘或打太極拳等。病情較重者指導其在床上進行翻身、四肢活動等主動運動,或予四肢被動運動,3.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穴位,以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4.進行耐寒訓練,如入秋后開始用涼水洗臉等。五、護理難點患者對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差解決思路:1.向患者講解呼吸功能鍛煉對改善肺功能,延緩疾病的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意義。2.為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鍛煉方案,采取多種指導和教育的方法,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3.提供病友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分享鍛煉體會,提高患者鍛煉的信心。4.定期隨訪,鼓勵堅持鍛煉。六、護理效果評價附:肺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5肺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中醫護理效果評價表醫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數: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ID: 文化程度: 納入中醫臨床路徑:是 否證候診斷: 肺腎氣虛證 肺脾氣虛證 肺腎氣陰兩虛證 其他 一、護理效果評價 主要癥狀主要辨證施護方法中醫護理技術護理效果咳嗽、咳痰1.體 位2.有效咳嗽3.胸部叩擊4.振動排痰5.其他護理措施:1.耳穴貼壓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2.拔火罐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3.足部中藥泡洗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4.中藥離子導入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5.中藥霧化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6.其他: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請注明,下同)好 較好 一般 差 喘息、氣短1.體 位2.氧 療3.呼吸功能鍛煉4.放松術5.其他護理措施:1.耳穴貼壓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2.穴位按摩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3.穴位貼敷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4.艾灸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5.其他: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好 較好 一般 差 自汗、盜汗1.皮膚護理2.其他護理措施:1.耳穴貼壓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2.穴位貼敷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3.其他: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好 較好 一般 差 腹脹、納呆1.口腔清潔2.腹部按摩3.活動指導4.飲食指導5.其他護理措施:1.耳穴貼壓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2.穴位貼敷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3.穴位按摩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4.艾灸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5.其他: 應用次數: 次,應用時間: 天好 較好 一般 差 其他:(請注明)1.2.3.好 較好 一般 差 二、護理依從性及滿意度評價評價項目患者對護理的依從性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滿意部分滿意不滿意中醫護理技術耳穴貼壓拔 火 罐穴位貼敷穴位按摩中藥離子導入中藥霧化中藥泡洗艾 灸健康指導/ /簽 名責任護士簽名:上級護士或護士長簽名:三、對本病中醫護理方案的評價:實用性強 實用性較強 實用性一般 不實用改進意見:四、評價人(責任護士)姓名: 技術職稱: 完成日期: 護士長簽字: 附錄1:中藥應用注意事項一、內服湯劑1.服藥時間一般情況下每劑藥分23次服用,具體服藥時間可根據藥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醫囑選擇適宜的服藥時間,例如:解表藥、清熱藥宜飯前一小時服用,服用解表劑應避風寒或增衣被或輔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積藥,通常飯后服;瀉下藥宜飯前服;驅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補益藥宜空腹服;驅蟲劑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為妥,忌油膩、香甜食物;急診用藥遵醫囑。2.服藥溫度一般情況宜采用溫服法,對有特殊治療需要的情況應遵醫囑服用。3.服藥劑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兒童應遵醫囑服用。 二、內服中成藥1.內服中成藥一般用溫開水(或藥引)送服,散劑用水或湯藥沖服。2.用藥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提醒醫生關注。3.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對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群尤應注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4.服用膠囊不能銼碎或咬破;合劑、混懸劑、糖漿劑、口服液等不能稀釋,應搖勻后直接服用;如番瀉葉、胖大海等應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飲。三、中藥注射劑1.用藥前認真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2.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的調配要求、給藥速度予以配置及給藥。3.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現配現用,嚴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劑聯用時,應將中西藥分開使用,前后使用間隔液。5.除有特殊說明,不宜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同時共用一條靜脈通路。6.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尤其對老人、兒童、肝腎功能異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尤應加強巡視和監測,出現異常,立即停藥,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7.發生過敏反應的護理(1)立即停藥,更換輸液管路,通知醫生。(2)封存發生不良反應的藥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檢。(3)做好過敏標識,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避免再次用藥。(4)過敏反應治療期間,指導患者清淡飲食,禁食魚腥發物。四、外用中藥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膚干燥、清潔,必要時局部清創。應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如出現灼熱、發紅、瘙癢、刺痛等局部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師,協助處理;如出現頭暈、惡心、心慌、氣促等癥狀,應立即停止用藥,同時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并報告醫師。過敏體質者慎用。附錄2:特色技術應用注意事項一、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耳穴埋豆,準確選擇穴位。2.護理評估(1)耳部皮膚情況,有炎癥、破潰、凍傷的部位禁用。(2)對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針時力度應適度、均勻,準確探尋穴區內敏感點。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觀察患者情況,若有不適應立即停止,并通知醫師配合處理。6.常規操作以單耳為宜,一般可留置37天,兩耳交替使用。指導患者正確按壓。7.觀察(1)耳穴貼是否固定良好。(2)癥狀是否緩解或減輕。(3)耳部皮膚有無紅、腫、破潰等情況。8.操作完畢后,記錄耳穴埋豆的部位、時間及患者感受等情況。二、艾灸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艾灸,選用適當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條灸、艾盒灸等。2.護理評估(1)施灸的皮膚情況。(2)患者對艾灸氣味的接受程度。(3)顏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婦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4.取合理體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護隱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頭頂、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過程中詢問患者有無灼痛感,調整距離,及時將艾灰彈入彎盤,防止灼傷皮膚。7.注意施灸的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在飯前空腹或飯后立即施灸。8.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常現象。如灸后出現小水泡時,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皰較大時,需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9.施灸完畢,立即將艾柱或艾條放置熄火瓶內,熄滅艾火。10.初次使用灸法時,以小劑量、短時間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漸增加劑量。11.操作完畢后,記錄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處皮膚及患者感受等情況。三、拔火罐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拔罐,正確選擇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護理評估(1)拔罐部位的皮膚情況,有皮膚潰瘍、水腫、毛發較多處及大血管處不宜拔罐。(2)對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3.取合理體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護隱私。4.操作前檢查罐口是否光滑、有無裂縫。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5.拔罐過程中觀察火罐吸附情況和皮膚顏色。注意詢問患者感覺,如有不適,及時起罐,防止燙傷。6.拔罐時動作要穩、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7.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適宜,否則因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8.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膚呈現紅暈或紫紺色(瘀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現小水泡,可不必處理;如水泡較大,消毒局部皮膚后,用注射器吸出液體,覆蓋消毒敷料。9.操作完畢后,記錄拔罐的部位、時間及患者的感受等情況。四、刮痧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刮痧治療,根據部位選擇適宜的刮痧用具。2.護理評估(1)評估患者體質和皮膚情況,體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膚瘀斑、水泡、疤痕、炎癥、破潰、有出血傾向等情況者禁止刮痧。(2)評估患者證候表現,遵醫囑辨證選擇刮痧油及刮痧方向。(3)評估患者耐受能力,確定手法輕重。(4)女性患者月經期或妊娠期禁用。3.室溫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隱私保護。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局部皮膚發紅或有紫色痧點為宜,但不強求出痧,禁用暴力。5.刮痧時不可過饑過飽,宜飯后12小時后刮痧。6.關節部位、脊柱、頭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時間相對較短。7.糖尿病患者皮膚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時間不宜太長。下肢靜脈曲張及下肢浮腫者,宜從下往上刮。8.刮痧過程中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果出現頭暈、惡心,甚至暈厥等現象稱為暈痧,應立即停止,迅速讓其平臥,飲一杯糖鹽水,報告醫師配合處理。9.告知(1)操作前:刮痧時局部可有疼痛、灼熱感。(2)操作中:出現頭暈、惡心、四肢無力等情況,應及時告知。(3)治療后:刮痧部位可出現痧點或瘀斑為出痧,出痧后12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屬正常現象。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熱水,避風寒,3小時內避免洗浴。10.操作完畢后,記錄實施的部位、時間及患者的感受等情況。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穴位按摩。2.護理評估(1)按摩部位皮膚情況。(2)對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月經期或妊娠期禁用。3.操作者應修剪指甲,以防損傷患者皮膚。4.操作時用力要均勻、柔和,注意為患者保暖及保護隱私。5.操作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不適應停止按摩并做好相應的處理。6.操作完畢后,記錄按摩穴位、手法、按摩時間及患者感受等。六、穴位貼敷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穴位貼敷。2.護理評估(1)貼敷部位的皮膚情況。(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充分暴露貼敷部位,同時注意保暖并保護隱私。4.膏藥的攤制厚薄要均勻,一般以0.20.3cm為宜,并保持一定的濕度。5.觀察局部及全身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過敏現象,停止使用,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予以處理。6.貼敷期間,應避免食用寒涼、過咸的食物,避免煙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7.操作完畢后,記錄貼敷的穴位、時間及患者感受等。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穴位注射。2.遵醫囑正確用藥,注意藥物配伍禁忌。3.護理評估(1)當前主要癥狀、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膚情況。4.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5.注射時避開血管豐富部位,避免藥物注入血管內。患者有觸電感時,針尖應往外退出少許后再進行注射。6.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如有不適,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7.操作完畢后,記錄穴位注射的部位、藥物、劑量及患者感受。八、藥熨法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藥熨法。2.按醫囑準備藥熨所用藥物,并將其裝入布袋中,制作成溫度為6070的中藥熱奄包。3.護理評估(1)藥熨部位的皮膚情況。(2)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3)對熱的耐受程度。(4)女性患者月經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4.藥熨前囑患者排空小便。5.選擇合理體位。6.藥熨中保持藥袋的溫度,冷卻后應及時更換或加熱。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宜,一般不宜超過70,年老、嬰幼兒及感覺障礙者藥袋溫度不宜超過50,以免發生燙傷。7.觀察患者反應及皮膚情況,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現紅疹、瘙癢、水泡時,立即停止操作,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8.操作完畢后,記錄藥熨的溫度、部位、實施時間及患者感受等。九、中藥保留灌腸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保留灌腸。2.護理評估(1)肛周皮膚有無紅腫、破潰。(2)有無藥物過敏史。(3)操作前應了解病變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腸時的臥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4)近期有無實施肛門、直腸、結腸等手術,有無大便失禁。3.操作時注意保暖及保護患者隱私。 4.操作前囑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時遵醫囑先行清潔灌腸。5.藥液溫度應保持在3941,過低可使腸蠕動加強,腹痛加劇;過高則引起腸粘膜燙傷或腸管擴張,產生強烈便意,致使藥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短,吸收少。6.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門1015cm。采用直腸滴注法時,藥液液面距肛門約3040cm,滴速6080滴/分鐘,每次灌注量不超過200ml。7.在晚間睡前灌腸,灌腸后不再下床活動。藥液灌注完畢后,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并盡量保留藥液1小時以上,以提高療效。8.中藥保留灌腸后,患者大便次數增加,需注意對肛周皮膚的觀察及保護,必要時可局部涂抹油劑或膏劑。9.操作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并囑患者深呼吸,可減輕便意,延長藥液的保留時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灌腸并通知醫師做好相應處理。10.操作完畢后,記錄灌腸時間、保留時間及患者排便的情況。十、中藥全結腸灌洗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全結腸灌洗,正確配制結腸灌洗液。2.護理評估(1)是否有腸道疾病、腸道手術史等。(2)藥物過敏史。3.患者宜取左側臥位,注意保暖及保護患者隱私。4.灌洗前做好腸道準備。遵醫囑先清潔灌腸,后結腸灌洗。5.灌洗置管深度為50cm,置管動作輕柔,避免損傷腸腔。6.藥液溫度以3739為宜。7.治療過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面色及感受;治療結束后觀察排便、腸功能情況。8.指導患者加強肛周衛生,防止出現破潰或濕疹。9.操作完畢后,記錄灌腸時間、置管深度、藥量、排便情況及患者感受等。十一、中藥離子導入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離子導入。2.護理評估(1)評估離子導入部位皮膚。(2)孕婦、嬰兒慎用。(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離子導入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報告醫師并做相應處理。4.操作環境宜溫暖,暴露治療部位,保護患者隱私,注意為患者保暖。5.遵醫囑選擇處方并調節電流強度,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適及時調整電流強度。6.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情況,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予以處置。7.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離子導入的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十二、中藥泡洗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泡洗。2.護理評估(1)評估中藥泡洗部位的皮膚,有皮損者慎用。(2)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4)評估患者下肢對溫度的感知覺。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泡洗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4.空腹及餐后1小時內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擴張而影響消化。5.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注意為患者保暖及隱私保護。6.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藥液以浸過患者雙足踝關節為宜。7.藥液溫度一般以3740為宜,泡洗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考慮病種的差異性,以防燙傷。8.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如出現紅疹、瘙癢、心悸、汗出、頭暈目眩等癥狀,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9.泡浴后以淺色毛巾輕輕拭干皮膚,注意拭干趾間皮膚,趾甲長者給予修剪。10.患者實施中藥泡洗后,囑患者飲200ml溫開水。11.操作完畢后,記錄泡洗的溫度、時間、泡洗部位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十三、中藥塌漬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塌漬。2.護理評估(1)皮膚感知覺,遲鈍者掌握適宜的溫度。(2)皮膚對中藥過敏者或嬰幼兒慎用。(3)治療部位皮膚有水泡、疤痕、破潰、活動性出血或有出血傾向者禁用。3.充分暴露治療部位,注意保暖及保護隱私。4.根據治療部位選擇適宜的藥墊,藥液均勻浸泡,干濕度適中,以不滴水為宜。5.藥液溫度以皮膚耐受為度,不可過熱,以免燙傷皮膚;若藥液已冷,可再加熱后浸泡。熱塌、罨敷的溫度宜在4560之間。6.治療中注意巡視和觀察,如局部皮膚出現紅疹、瘙癢、泛紅或水泡時,應停止治療,報告醫師并配合處理。7.操作完畢后,記錄實施部位皮膚情況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四、中藥濕敷注意事項1.遵醫囑正確選擇藥物,實施中藥濕敷。2.護理評估(1)患者濕敷部位的皮膚。(2)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瘡瘍膿腫迅速擴散者不宜濕敷。3.暴露濕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護隱私。4.用 56層紗布浸透藥液,干濕度適中,以不滴水為宜。注意藥液溫度,一般以3841為宜,防止燙傷。5.操作中觀察局部皮膚反應,如出現蒼白、紅斑、水皰、癢痛或破潰等癥狀時,立即停止治療,報告醫師,遵醫囑對癥處理。6.如有特殊專科用藥,遵醫囑給予相應護理。7.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8.操作完畢,記錄濕敷部位、時間、溫度及患者感受等。十五、中藥外敷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外敷。2護理評估(1)評估中藥外敷部位皮膚的情況。(2)評估患者對溫度的感知覺。(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4)嬰幼兒患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外敷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報告醫師,予以相應處理。4.操作環境宜溫暖。 5.充分暴露敷藥部位,注意為患者保暖及保護隱私。6.遵醫囑確定敷藥部位,敷藥面積應大于患處。7.中藥涂抹厚薄均勻,保持一定濕度,外固定敷料松緊適宜。8.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現象,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9.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外敷部位的皮膚情況及患者的感受等。十六、中藥熏洗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熏洗。2.護理評估(1)熏洗部位皮膚情況。(2)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3)孕婦及經期婦女不宜坐浴及外陰部熏洗。(4)心、肺、腦病患者,水腫患者,體質虛弱及老年患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熏洗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4.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5.暴露熏洗部位,注意遮擋,注意為患者保暖及保護隱私。 6.熏蒸藥液溫度以5070為宜,當藥液溫度降至3740時,方可坐浴、沖洗,以防燙傷。7.熏洗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8.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調節藥液溫度。9.中藥熏洗后要休息30分鐘方可外出,防止外感。10.操作中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若有不適,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處理。11.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熏洗時間、溫度及熏洗處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十七、中藥熏蒸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中藥熏蒸。2.護理評估(1)觀察熏蒸部位的皮膚情況。(2)心、肺、腦病患者,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陽江市陽春市三上數學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自考行政管理文化產業題及答案
- 護理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執業藥師的法律法規理解試題及答案
- 精細化復習策略2025年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執業護士考試產科護理知識試題及答案
- 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沖突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備考攻略試題及答案
- 主管護師考試可行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運作理論試題及答案
- 回彈法測試原始記錄表
- 律師評析:實際施工人訴訟案例
- 武術基本功五步拳 教案6篇
- 詳解 強基計劃
- 餐飲場所消防安全培訓
- 鄉村衛生室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制度
- 醫學英語術語解密-福建醫科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醫用耗材采購簡易流程圖
- 第六章電力系統自動低頻減載裝置
- 新能源設計專業考試題庫匯總(附答案)
- 微生物學(細胞型)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哈爾濱師范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