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課件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1頁
【課件】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課件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2頁
【課件】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課件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3頁
【課件】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課件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4頁
【課件】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課件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4課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人教2024版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案張騫出使西域(12分鐘)第一次出使西域:利用地圖詳細講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時間(公元前138年)、經過(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逃脫后繼續西行,到達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無意與匈奴作戰)。展示相關歷史故事和圖片,如張騫在西域的見聞,讓學生感受張騫出使西域的艱辛與堅韌。第二次出使西域:講解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時間(公元前119年)和成果(訪問了西域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出使西域的意義: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教師總結: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同時,豐富了中原人的地理知識,開闊了視野,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絲綢之路(15分鐘)路線講解:展示絲綢之路的路線圖,結合地圖詳細講解絲綢之路的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再經過中亞、西亞,最終到達歐洲。強調沿途的重要地點,如敦煌、玉門關、陽關等,讓學生在地圖上標注出來。貿易往來:展示絲綢之路貿易商品的圖片和資料,講解通過絲綢之路進行貿易的主要商品,如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運往西方,西方的葡萄、核桃、石榴、苜蓿、香料、玻璃、寶石等傳入中國。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絲綢之路貿易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中國商人、西域商人、歐洲商人等,體驗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引導學生思考絲綢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教師總結: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等技術傳到西方,西方的宗教、藝術、天文、歷法等也傳入中國,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絲綢之路的認識和啟示(8分鐘)展示當今“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圖片和資料,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絲綢之路對當今‘一帶一路’建設有哪些啟示?”學生討論后發言,教師總結:絲綢之路體現了開放包容、和平合作、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當今“一帶一路”建設繼承和發揚了這種精神,對于促進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和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課堂小結(5分鐘)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思維導圖梳理絲綢之路開通的背景、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和意義、絲綢之路的路線和作用等知識點。強調絲綢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文明之間交流互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學習古代中國人民的開放精神和探索精神。(四)課堂練習(5分鐘)展示練習題,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材料分析題。選擇題: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B.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C.開辟絲綢之路D.傳播中華文化填空題:絲綢之路從(

)出發,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再經過中亞、西亞,最終到達(

)。材料分析題:閱讀材料“絲綢之路最初是軍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業路、世貿路,再之后發展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質交流的同時,中國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間交集共生。”分析絲綢之路的作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講解疑難問題。(五)布置作業(2分鐘)完成課后相關練習題。以“絲綢之路的故事”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結合課堂所學知識,發揮想象,描述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場景。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強大,對中原政權構成了一定威脅。

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秦朝時,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西漢初年,漢王室對匈奴采取“和親”、貢獻財物的方法維持表面和平;漢武帝時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使之受到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漢代人把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張騫貨物漢武帝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局部)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背景第一次第二次時間目的經過結果經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西出長安,被匈奴扣留10余年后,歷盡艱難到達大月氏率使團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沒有達到目的,但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達到目的。西域各國紛紛派使節來到長安,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往來材料:然張騫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史記·大宛列傳》古代稱對未知領域的探險為“鑿空”,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所以稱為“鑿空”。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是“鑿空”之舉?①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相互了解與往來;②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意義我們應當學習張騫不屈不撓、勇于探索和開拓的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不畏艱難險阻,開拓進取,報效祖國。素養啟示一方面,張騫通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往來,密切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系,加強了對西域的經營;另一方面,張騫通西域促進了絲綢之路的開辟,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嘗試從多個角度說說張騫通西域的影響。點擊播放視頻自從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往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長安(漢朝)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北非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等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的條件是什么?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漢武帝時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西漢時期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經濟發展。秦漢文化的發展以及以絲綢為主的極富地域特色的產品對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向東:山東半島—朝鮮半島和日本。向西:中國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和今天的斯里蘭卡。材料:絲綢之路的開辟,為各種宗教文化傳播到中國提供了條件。自從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后,隨著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伊斯蘭教、摩尼教、景教、襖教、猶太教、基督教等各種域外宗教涌入中國,對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思想哲學產生了重要影響。——摘編自李明偉《絲綢之路研究百年歷史回顧》說明絲綢之路是一條宗教文化傳播之路。合作探究材料:樂舞雜技、服飾……也隨絲路東傳。中國與西域各國的樂舞交流在漢代達到一個高潮,形成了漢代突出的歷史樂舞特色,即“百戲”“俗樂”。——于民《絲綢之路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說明絲綢之路是一條樂舞融匯之路。材料:自宛以西至安息國……其地皆無絲漆,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它兵器……——《漢書·西域傳》材料:宛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貳師(李廣利部)聞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罷而引歸。——《漢書·張騫李廣利傳》說明絲綢之路是一條科技交流之路。材料:早在隋唐以前,河隴地區就已經形成了民族雜居的局面。唐朝時,粟特人、吐蕃人、回鶻人和歸降的諸族人陸續遷入河隴地區,眾多的民族雜居于同一地區,諸種文化、經濟得以相互交流,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諸族人民逐漸融合,共同發展。——何成剛等主編《史學閱讀與微課設計·中國古代史(上)》說明絲綢之路是一條民族交融之路。

絲綢之路延續了幾千年,對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時至今日仍是溝通中外的重要通道。今天建設“一帶一路”順應了世界發展潮流,有利于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和區域共同合作,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化發展。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結合歷史上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①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管轄西域36個地方政權,都護府設在烏壘城。②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治理。西域都護的設置西域都護府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西域都護設置后,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傳入西域諸國,極大地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漢王朝加強對西域的管理,保障了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的暢通,大大地促進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材料:公元75年,東漢明帝崩,漢王朝大喪,匈奴大軍乘機派兵殺死了當時的西域都護,身居腹地疏勒的班超孤立無援。公元76年他接到詔書,皇帝決定廢西域都護,命令他撤軍回國。班超奉旨回朝的路上,疏勒國舉國惶恐,疏勒國王以死相求挽留漢使,無奈皇命難違,班超掩淚上路。班超帶領返回的隊伍進入于闐城。于闐國王、王公眾臣、百姓等站滿了整個街道。國王及眾人紛紛跪倒在地,甚至有人抱住班超及其他將士的腿,不住地號泣:“你們是我們的靠山啊!”“你們一走,匈奴人又要來了呀!”眾人扯住久久不肯放手,情義懇切,哀聲一片。看著眼前苦苦挽留的父老鄉親,班超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不由暗暗下了決心,對皇帝的信使說道:“我已經決定留在這里了。正如你所看見的,于闐的百姓是不會讓我向東去的。他們離不開我們,我將從這里再返回疏勒。”從此,班超繼續留在艱苦的西域報效國家,守護絲路。——摘編自王文良《班超》西漢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漢朝與西域的往來中斷。東漢明帝時,朝廷派兵出擊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難,使得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在西域人民的心目中,班超就是他們的“守護神”。公元91年,東漢重設西域都護府,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班超為加強東漢與西域各國關系、維護對西域的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時間:公元73年。原因:為了恢復中原與西域

的交往。結果:他得到西域各國的信

任,長期駐守西域。班超在西域時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此行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他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張騫和班超對西域的貢獻出使西域西漢東漢張騫班超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相互了解和往來重建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1.

【跨學科語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

人。”“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中的

“陽關”和“玉門關”以西的地區在漢代被稱為(

A

)A.

西域B.

新疆C.

河西走廊D.

大秦A23456712.

[2023·臨沂中考]下圖所示圖書反映的主要歷史人物,具有

堅強信念和開拓精神,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主

要貢獻是(

C

)A.

聯絡大月氏與漢朝夾擊匈奴B.

使中國絲綢由海路運到歐洲C.

開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D.

使西域正式歸屬了中央政權C23456713.

【跨學科地理】西漢張騫不畏雄關險阻,為絲綢之路的開

辟作出了重要貢獻。下面為絲綢之路示意圖,絲綢之路的

路線是(

A

)AA.

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西亞→大秦B.

長安→中亞、西亞→河西走廊→大秦→今新疆境內C.

洛陽→中亞、西亞→河西走廊→大秦→今新疆境內D.

洛陽→河西走廊→中亞、西亞→大秦2345671學史方法如何讀懂歷史地圖——對外關系類地圖該類地圖重點觀察對外交往路線,尤其是陸路、海路交通的

出發點、所到達的區域、沿途的主要國家和主要的城市。23456714.

[2024·南通月考]制作示意圖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以下

示意圖反映出絲綢之路(

D

)A.

加強了漢對西方地區的管理B.

密切了中外的政治友好往來C.

開辟了中原通往西方的道路D.

促進了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D23456715.

[2024年1月汕頭期末]《漢書·地理志》記載某路線“從徐

聞、合浦出發,經南海進入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

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史料說明漢代開辟了

(

B

)A.

陸上絲綢之路B.

海上絲綢之路C.

通往西域的道路D.

通往夷洲的道路B23456716.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對新

疆地區的管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

D

)A.

張騫出使西域B.

設置南海郡C.

霍去病北擊匈奴D.

設置西域都護府D23456717.

[家國情懷]兩漢時期,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

壯志,張騫“鑿空(開通道路)”的勇氣,班超“投筆從

戎”的追求,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事跡都

蘊含著(

B

)A.

以儒治國的思想B.

家國天下的情懷C.

統一中國的宏愿D.

無為而治的理念B234567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