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科學1(浙江卷)(考試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科學1(浙江卷)(考試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科學1(浙江卷)(考試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科學1(浙江卷)(考試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科學1(浙江卷)(考試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浙江卷)

科學?全解全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測量物體的長度

B.測量液體的溫度

C.稀釋濃硫酸

D,移走蒸發皿

【答案】C

【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

【解析】A.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刻度尺放傾斜了,故A錯誤;

B.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容器的底部,故B錯誤;

C.稀釋濃硫酸時,把濃硫酸沿著燒杯內壁慢慢轉移到水中,玻璃棒不斷攪拌,故C正確;

D.移走加熱后的生煙,應該用生蝸鉗,不能用手直接拿取,以防燙傷手指,故D錯誤;

2.根據如圖所示的光線,虛線框內應填入的光學元件是()

【答案】A

【分析】根據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特點判斷出光線是會聚的還是發散的,然后根據各光學元件對光線

的特點作出判斷。

【解析】由圖可知,該光學元件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而下列選項中,只有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故虛線框內應填入的光學元件是凹透鏡。

3.葉海龍是一種海洋動物,全身覆有葉狀附肢,能讓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以漂浮的海藻或

游近的小蝦為食。如圖所示①?④代表的生物與其存在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下列關于葉海龍的敘述正

確的是()

A.屬于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B.葉狀附肢能起到警戒作用

C.其形態結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圖中與其親緣關系最遠的是③

【答案】C

【分析】1、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等,生物部分

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3、生物分類:科學地將生物進行分類,弄清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生物分類常用等級法,將生物劃分為

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等級,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是最密切的。

【解析】A、葉海龍是一種海洋動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蝦為食,不能生產有機物,只能消耗有

機物,屬于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A錯誤。

B、葉海龍全身覆蓋的葉狀附肢并非用來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圍的大型海藻中,可見葉狀附

肢有利于隱藏自身,B錯誤。

C、生物的形態結構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C正確。

D、親緣關系要從下往上數,圖中與葉海龍親緣關系最遠(距離最遠)的是①或②,D錯誤。

4.小龍運用“認識物質性質”的思維模型展開如下實驗,某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

向充滿氣體X的燒瓶中注入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變化看,燒杯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B.從性質看,氣體X一定不會與Ca(OH)2反應

C.從結構看,氣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

D.從應用看,用氫氧化鈉固體干燥氣體X

【答案】C

【分析】根據某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向充滿氣體X的燒瓶中注入氫氧化鈉溶

液,裝置內氣體體積減少,壓強減小,進行分析判斷。

【解析】A、某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向充滿氣體X的燒瓶中注入氫氧化鈉溶

液,裝置內氣體體積減少,壓強減小,燒杯中的導管口液面上升,故選項說法錯誤。

B、從性質看,氣體X可能是二氧化碳、氯化氫等氣體,二氧化碳、氯化氫均能與Ca(OH)2反應,故

選項說法錯誤。

C、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氣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氣體X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能用氫氧化鈉固體干燥氣體X,故選項說法錯誤。

5.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能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圖中的食物燃燒時,是將儲存在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B.乙圖中的塞子彈出,水蒸氣具有的機械能轉移給了塞子

C.丙圖的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把太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D.丁圖氫彈爆炸時釋放的核能是原子核聚變產生的

【答案】B

【分析】(1)根據能量的相互轉化知識分析解答。

(2)核能又稱原子能,即原子核發生變化時釋放的能量,如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時所釋放的巨大能量。

(3)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

【解析】A.食物燃燒時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故A正確;

B.乙圖中的塞子彈出,是水蒸氣對塞子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是能量的轉化過程,故B錯誤;

C.丙圖的植物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成自身物質,把太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故C正確;

D.氫彈爆炸時釋放的核能是原子核聚變產生的,氫核聚變是不可控的核反應,故D正確。

6.如圖,微穿刺法是利用顯微操縱儀,將極細針管插入腎小體的囊腔中,抽取囊內液進行微量化學分析的

方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囊內

4

A.健康人囊內液應該含有血細胞

B.①和②血管內都是鮮紅色動脈血

C.③是腎小球,主要作用是重吸收

D.④是腎小管,主要作用是濾過

【答案】B

【分析】(1)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

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

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

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圖中①入球小動脈、②出球小動脈、③腎小囊腔、④腎小管。

【解析】A、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

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正常情況下,微吸管提取的③腎小囊腔內的原尿中不含血細

胞和大分子蛋白質,A錯誤。

B、腎動脈屬于體循環,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動脈血,通過①入球小動脈進入到腎小球,再由②出球小

動脈流出,因為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過程中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故①和②血管內都是鮮紅色動脈血,

B正確。

CD、血液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濾過)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液,CD錯誤。

7.如圖是2023年杭州亞運會女子跳水10米跳臺決賽掠影,跳水運動員在起跳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忽略空

氣阻力)()

年臺/、\

A.動能不變,重力勢能不變

B.動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C.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不變

D.動能減少,機械能減少

【答案】c

【分析】分析運動員動能和重力勢能大小的變化,從動能和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考慮空氣阻力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減小,內能增大;不考慮空氣阻力時,機械能守恒。

【解析】跳水運動員向上運動過程中,運動員的質量不變,速度變小,動能變小;高度變大,重力勢能

增大;不考慮空氣阻力時,機械能守恒,機械能保持不變,故C正確,ABD錯誤。

8.讓同一小車每次都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靜止滑下,使小車分別在水平的毛巾、棉布和木板上運動直至

靜止,小車運動距離如圖所示。

第1次毛巾第2次棉布第3次木板

下列小車在水平面上速度變化正確的是()

【答案】A

【分析】v-t圖像是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形表示,斜度越大,速度變化越大。

【解析】v-t圖像是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形表示,斜度越大,速度變化越大。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

離越長,小車速度變化越慢,故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可以判斷小車速度變化的快慢,

根據實驗現象,小車在毛巾的速度減小最快,在棉布次之,木板的最慢。故A正確,BCD錯誤。

9.地球板塊之間在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表面的巖石圈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七大板塊

B.板塊的碰撞形成裂谷和海洋

C.火山多發生于板塊內部

D.地殼運動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一種過程

【答案】D

【分析】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創建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

該學說認為,地球的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而是被海嶺、海溝等斷裂構造帶分割成若干單元,稱為

板塊。全球巖石圈主要分為六大板塊,各大板塊又可以分為若干個小板塊。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運動比較平緩,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這

一地帶。

【解析】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的巖石圈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六大板塊,A錯誤。

板塊的碰撞形成高大山脈、島弧等,B錯誤。

火山多發生于板塊邊界處,C錯誤。

地殼運動是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一種過程,D正確。

10.科學家通過對硫化鎘(CdS)顆粒的研究,觀察到了與尺寸有關的量子效應。如圖所示為鎘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8CdH

112.414

A.硫化鎘屬于有機物

B.鎘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

C.鎘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D.一個鎘原子的質量為112.414克

【答案】B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

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析】A、硫化鎘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屬于有機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48;原子中原子

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鎘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8,故選項說法正確。

C、鎘帶“車”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2.414,

而不是一個鎘原子的質量為112.414克,故選項說法錯誤。

11.超市的商品上貼有軟磁條,消費者如果未買單直接將商品帶出超市,軟磁條沒有消磁,防盜報警器上

的檢測頭就會有電流產生,報警器報警,以下選項中工作原理與此相似的是()

r|H=b-ffrf

-目

—O------

S

A.B.

C.D.

【答案】D

【分析】防盜報警器上的檢測頭就會有電流產生,說明是由于運動而產生電流,是電磁感應,找出利用

電磁感應工作的元件即可。

【解析】消費者如果不買單,直接走出超市,軟磁條沒有消磁,防盜報警器上的檢測頭就會有電流產生,

這是電磁感應現象;

A、該實驗是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影響因素的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

B、該裝置中有電源,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反映了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實驗是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線周圍有磁場,是電流的磁效應,故C不符合題意。

D、該實驗中無電源,是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與題中報警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D符合題意;

12.科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科學方法的應用,以下實驗研究過程中應用了模型法的是()

R

的H

A.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

B.研究原子的結構

C.研究種子的呼吸作用

D.探究液體壓強的影響因素

【答案】B

【分析】模型構建法: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做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體的實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則抽象

的形式來表達,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析】A.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應用了控制變量法、等量代換法,故A錯誤;B.研究原子結構時,將其

抽象為核心模型,故B正確;C.研究種子的呼吸作用應用了控制變量法,故C錯誤;D.探究液體壓

強的影響因素應用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故D錯誤。

13.某興趣小組通過如下方式得到單質銀,將足量的鐵粉和稀硫酸依次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中,攪

拌使其充分反應。實驗過程中,加入的物質質量與燒杯中剩余固體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B.n點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鐵

C.a點固體表面產生氣泡

D.b點溶液中有兩種金屬陽離子

【答案】C

【分析】將足量的鐵粉和稀硫酸依次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中,鐵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亞鐵

和銀,由題意可知,再加入稀硫酸時,固體的質量能減小,說明了鐵有剩余,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

了硫酸亞鐵和氫氣,銀與稀硫酸不反應,據此分析判斷。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m點時,鐵與硝酸銀恰好反應完,固體物質是銀,故A錯誤;

B、由上述分析可知,n點時,鐵粉剩余,硝酸銀反應完,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亞鐵,故B錯誤;

C、由圖示可知,a點時,加入了稀硫酸,剩余的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了硫酸亞鐵和氫氣,固體表面產生

氣泡,故C正確;

D、b點時,鐵與稀硫酸恰好反應完,銀與稀硫酸不反應,此時溶液中只有一種金屬陽離子Fe2+,故D

錯誤;

14.圖甲為某種升降電梯工作原理圖,它由轎廂、配重、滑輪和電動機等部件組成。圖乙是電梯上升時v

-t圖象,不計纜繩重力及摩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電梯可以省功

B.圖中的滑輪屬于動滑輪

C.配重勻速下降的高度為16米

D.改變電動機線圈中的電流方向可以實現轎廂的升降

【答案】D

【分析】圖中的裝置屬于定滑輪,配重下降高度與物體上升高度相同。利用任何機械都不可能省功;另

外電動機的轉動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利用上述信息對選項進行分析即可。

【解析】

A、任何機械都不可以省功,這是功的原理,A選項錯誤。

B、圖中的滑輪被固定,軸不隨物體移動,故屬于定滑輪,B選項錯誤。

C、物體在2?8s為勻速下降,下降時間為6s,下降高度為h=vt=2m/sX6s=12m。定滑輪兩側移動距

離相等,故配重下降高度也為12m,C選項錯誤。

D、電動機的轉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磁場方向有關,改變電流方向可以改變電動機的旋轉方向,從而改

變轎廂的升降,D選項正確。

15.圖甲表示人縮手反射的過程,圖乙是反射弧各組成部分的關系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

A.圖甲中的“III”對應圖乙中的③

B.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

C.若圖乙的“②”受損,能感覺疼痛但不縮手

D.采血針刺入手指皮膚時,病人未縮手是因大腦抑制了脊髓向上傳導

【答案】A

【分析】反射弧的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圖甲中

I是感受器,II是傳入神經,III是神經中樞,IV是傳出神經,V效應器;圖乙中①是感受器,②是

傳入神經,③是神經中樞,④是傳出神經,⑤是效應器。

【解析】A、圖甲中的III是神經中樞,圖乙中③是神經中樞,A正確。

B、縮手反射屬于簡單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B錯誤。

C、如果圖乙中②傳入神經受損,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縮手反射,神經沖動不能傳到脊髓中央,也

不能沿著上行傳導束傳到大腦皮質感覺中樞,所以也不能感覺到疼痛,C錯誤。

D、縮手反射屬于非條件(簡單)反射,神經中樞在脊髓,但采血針刺入手指皮膚時,病人感覺到刺痛,

但仍堅持不縮手,此時是大腦參與下的有意識的行為,這說明大腦是高級神經中樞,可以控制大腦

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D錯誤。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題,每空2分,共40分)

16.模型構建能夠讓復雜抽象的科學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如圖是某同學利用相關材料制作的血液循環模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模型中單向閥模擬心臟中瓣膜,軟管模擬血管,橡皮球模擬心臟的左右兩部分,則演示血液循環時,

應該擠壓兩個橡皮球。(選填“同時'或“先后”)

(2)甲燒杯表示的器官是,單向閥B表示的瓣膜是。

(3)老師指出該模型中的心臟結構不完整,可進一步完善,模型中缺少的心臟結構是:=

----->

單向閥A

12

單向閥B

【答案】(1)同時;

(2)肺;動脈瓣;

(3)心房。

【分析】血液循環途徑如圖:

組織細胞

(氧氣)二氧化碳等廢物)

體循環:左心室一?主動脈一*品尚一?右心房

動脈血靜脈血

肺循環:左心房----肺靜脈月^^^出

肺動脈<—右心室

(氧氣)(二氧化碳)

肺泡

【解析】(1)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在心臟處匯合。演示血液

循環時,應該同時擠壓兩個橡皮球。

(2)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組成,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模型中的橡皮球彈性較大,能很好地模擬心臟

的收縮和舒張遼程。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動脈,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再通過肺靜脈流回左心房,

這一循環路線就是肺循環。在肺循環中,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

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這樣,靜脈血就變成了動脈血。則甲燒杯表示的

器官是肺;單向閥B表示的瓣膜是在心室與動脈之間,表示動脈瓣。

(3)該模型中的心臟結構不完整,缺少心房,應添加在藍色軟管和單向閥A、紅色軟管和單向閥A之

17.2024年5月5日14時,太陽爆發了一次強耀斑,發出的電磁波以光速傳向地球,其攜帶的高能質子在

幾十分鐘至十幾個小時后到達,影響航空通信、衛星運行等。

(1)太陽屬于________星,其產生的巨大能量來自于(選填“核聚變”或“核裂變”)。

(2)若太陽耀斑爆發時產生的質子流運動方向如圖所示,則產生的電流方向為(選填“A-B”

或"B-A”)。

【答案】(1)恒星;核聚變;(2)A-Bo

【分析】(1)太陽屬于恒星,其內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核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2)物理學中,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質子帶正電。

【解析】(1)太陽屬于恒星,其產生的巨大能量來自于核聚變。

(2)若太陽耀斑爆發時產生的質子流運動方向如圖所示,物理學中,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

的方向,質子帶正電,則產生的電流方向為A-B。

18.氧化亞銅(CU2O)可用于電鍍工業。干法生產CU2O粉末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Cu:O

CuO粉末f

銅粉f

CsO粉末

燧燒爐粉碎機

(1)粉碎機中,發生的變化屬于(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在燃燒爐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其中(填“銅元素”或“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

【答案】(1)物理變化;

(2)氧元素。

【分析】(1)根據粉碎機中,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進行分析。

(2)根據燃燒爐中氧化銅和銅在800?900℃時反應生成氧化亞銅進行分析。

【解析】(1)粉碎機中,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由圖可知,煨燒爐中氧化銅和銅在800?900℃時反應生成氧化亞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800―900℃

CuO+Cu——------CU2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

19.如圖所示,三物塊A、B、C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于C物體,使A、B、C以相同速度

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1)桌面對A的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平拉力F。

(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取走B,A將做(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

BCI——?尸

【答案】等于;加速。

【分析】(1)根據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和平衡力的特點判斷;

(2)掌握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根據影響因素判斷摩擦力的變化情況,

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其運動狀態會發生變化。

【解析】以C為研究對象,C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與A對C的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大小相等,由于C對A的靜摩擦力和A對C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以A為研

究對象,A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受到桌面對A的摩擦力和C對A的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其大小相等,所以桌面對A的摩擦力等于等于A對C的摩擦力都等于F;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取走B,A對桌面的壓力變小,則桌面對A摩擦力變小,以AC整體為研究對

象,桌面對AC整體的摩擦力小于拉力F,故AC將做加速運動,即A將做加速運動。

20.“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對硫酸鎂(MgSCH)肥料的需求量

逐年上升。以氧化鎂礦粉(主要成分氧化鎂)和濃硫酸為原料,生產MgSCU的部分生產流程如圖所示。

(1)氧化鎂與硫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0

(2)經過回轉化成室后形成了酸霧和水蒸氣,說明其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o(填“吸熱”或“放

熱”)

【答案】(1)MgO+H2so4=MgSO4+H2O;

(2)放熱。

【分析】(1)根據氧化鎂與硫酸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水的原理進行分析;

(2)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判斷過程中是否放熱。

【解析】(1)氧化鎂與硫酸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O+H2so4=MgSO4+H2O;

(2)經過回轉化成室后形成了酸霧和水蒸氣,說明其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放熱反應。

21.小柯利用水滴、放大鏡、平面鏡、透明玻璃杯和可調支架等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一臺“水滴顯微鏡”。

調節支架的高度,適當調整標本、水滴和放大鏡三者之間的距離,可實現與如圖乙所示的光學顯微鏡相

似的成像效果。

(1)圖甲中水滴相當于圖乙結構中的鏡。

(2)上下調節支架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結構中的(填寫序號)。

【答案】(1)物;(2)②;(3)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

【分析】觀圖可知:①目鏡、②粗細準焦螺旋、③反光鏡,結合顯微鏡的結構特點解答即可。

【解析】

(1)物鏡安裝在鏡筒的下端,觀察時靠近玻片標本,所以水滴相當于光學易微鏡結構中的物鏡;

(2)粗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是較大幅度的升降鏡筒,細準焦螺旋的作用除較

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所示光

學顯微鏡的②粗細準焦螺旋;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更換更大放大倍數的放大鏡(或“更換

水滴”、“調節標本、水滴和放大鏡三者之間的距離”等方法)能改變水滴顯微鏡放大倍數。

22.某游客參加蹦極挑戰,從開始自由下落至第1次到達最低點的過程中,下落速度與時間關系如圖甲,若

該過程中蹦極繩的彈力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忽略空氣阻力)。tl至t2過程中,游客速度繼續增大的原因

是自身重力(選填或“=")蹦極繩對游客的拉力,該游客的質量為千克;

t2至t3過程中,游客和蹦極繩之間的能量轉化情況是=

【答案】>;50;游客的機械能轉化為彈性繩子的彈性勢能。

【分析】(1)彈力屬于彈性形變大小有關,重力大于彈力向下做加速運動;

(2)速度最大時的彈力等于重力,根據G=mg計算質量;

(3)根據人的動能與勢能變化分析。

【解析】tl至t2過程中,彈力開始有,但彈力較小,繼續加速,則游客速度繼續增大的原因是自身重

力大于蹦極繩對游客的拉力,在t2時刻速度最大,彈力等于重力,根據乙圖知,G=500N,則該游客的

質量為m=:=50°N=50千克;t2至t3過程中,游客的速度和高度減小,動能和重力勢能減小,

gION/kg

機械能減小,繩子伸長,彈性勢能增大,則游客和蹦極繩之間的能量轉化情況是游客的機械能轉化為

彈性繩子的彈性勢能。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題,共40分)

23.(8分)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錐形瓶中裝入相同溫度、相同質量的水,把甲、乙兩根枝條分別插

入錐形瓶中,放在調節好的天平。上再次調節天平平衡。整個裝置處于有陽光的環境下。

(1)該實驗可以探究。

(2)小寧認為一段時間后,若天平發生傾斜,就可以得出實驗結論,但老師不贊同小寧的說法。其中的

緣由是O

(3)小寧改正錯誤后,發現一段時間后,天平向傾斜。

(4)根據此實驗,提示我們移栽植物時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2)變量不唯一,天平發生傾斜還有瓶內水分蒸發的原故;

(3)左;

(4)去掉部分枝葉。

【分析】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解析】(1)觀圖可知,葉片是實驗的變量,該實驗可以探究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2)此實驗變量不唯一,天平發生傾斜還有瓶內水分蒸發的原故,因此,老師不贊同小寧的說法。

(3)右側枝條帶葉,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右側散失的水分多,因此,小寧改正錯誤后,發現一段

時間后,天平向左傾斜。

(4)根據此實驗,可得出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提示我們移栽植物時應去掉部分枝葉。

24.(9分)小寧為探究BaC1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過濾后所得藍色濾液中的溶質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1)過濾后所得藍色濾液中含有的溶質可能是:

猜想一:只含有CUC12。

猜想二:含有CUC12和BaCE

猜想三:含有。

(2)為確定藍色濾液的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取少量濾液手試管中,滴入溶液A實驗現象1

取少量濾液手試管中,滴加氯化領?驗現象2

溶液

若A為溶液,實驗現象]應是,實驗現象2應是,

則猜想一正確。

【答案】(1)CuC12和CuS04;

(2)CuS04;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

【分析】(1)根據氯化銀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鋼沉淀和氯化銅,以及氯化鋼和硫酸銅是否恰好完全反

應來分析解答;

(2)根據氯化鋼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鋼沉淀和氯化銅,以及藍色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是CuC12來分析解

答。

【解析】(1)氯化鋼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沉淀和氯化銅,若氯化鋼和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猜想一:

只含有CuC12,若氯化鋼溶液過量,猜想二:含有CuC12和BaC12,若硫酸銅溶液過量,猜想三:含

有CuC12和CuS04;

(2)實驗結論是猜想一正確,即所得藍色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是CuC12,若A為CuS04溶液,則取少量

濾液于試管中,滴入溶液A,硫酸銅與氯化銅不反應,則實驗現象1是無明顯現象,取少量濾液于

試管中,滴加氯化鋼溶液,氯化銅與氯化鋼不反應,則實驗現象2是無明顯現象。

25.(7分)在測量標有“0.28A”字樣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寧選擇電流表。?0.6A量程,電壓表0?

3V量程,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正確測得表一數據。同組同學用相同的器材,選用同樣的量程,正確

測得表二數據。

表一:

實驗序號電壓表示數U/V電流表示數I/A

11.50.16

22.50.22

330.24

表—.:

實驗序號電壓表示數U/V電流表示數I/A

430.24

52.20.28

61.50.30

(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可測得表的實驗數據。

(2)分析有關數據,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o

(3)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W

【答案】⑴一;(2)增大;(3)1.064o

【分析】(1)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中,電壓表應與小燈泡并聯;

(2)分析電阻的變化,得出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特點;

(3)由表一讀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和電流,根據P=UI計算其額定功率。

【解析】(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電壓表示數變大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

變大,所以,實驗可測得表一的實驗數據;

(2)由表一中數據,根據P=UI知,小燈泡的電壓變大,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時,電功率變大,溫

度升高;同時,根據R=?分別計算出電阻分析知,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3)由兩表知,表一時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壓,表二時電壓表測變阻器的電壓,小燈泡和變阻器串聯,

當通過的電流是0.24A時,它們的電壓都3V,則電源電壓為3V+3V=6V;.

由表二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6V-2.2V=3.8V,額定電流為0.28A,其額定功率P=UI=3.8VX

0.28A=1.064Wo

26.(7分)滑草是一項休閑運動,為了給某滑草場地提供設計建議。小明模擬滑草場設計了如圖甲和乙的

探究實驗:斜面A和B分別模擬坡度分別為20°和30。的山坡,鐵球模擬滑草的玩家,水平軌道模擬

滑草的水平滑道。小明將完全相同的兩個鐵球,分別從坡度不同,高度相同的兩個斜面靜止下滑,同時

利用速度傳感器,記錄了斜面軌道和水平軌道交界處X點的速度大小。探究山坡的坡度a與X處的速度

大小v和水平滑道上滑行長度L之間的關系,數據如表所示。

鐵球斜面軌道A鐵球斜面軌道B

(鋪滿草坪)(鋪滿草坪)

水平軌道(鋪滿草坪)水平軌道(鋪滿草坪)

||川|川甲川||川||川|||||||川|川|||川|刖甲川||川||川|川|||川向甲川

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

cmcm

甲乙

坡度(a)X處的速度大小(v)水平軌道滑行距離(L)

20°3.2米/秒33厘米

30°5.8米/秒68厘米

(1)在酷前小福要估測水平軌道上滑行長度L,除了需要測量X處的動能(機械能)大小,還需要

測量鐵球在水平軌道上運動時大小。

(2)滑草場需要考慮項目的刺激程度,同時也要考慮場地范圍的限制,請利用表中數據,為小明選擇以

上兩種中的哪種坡度的斜面提出建議o

(3)小明在兩個裝置的X處分別放置了一輛完全一樣的小車,其它操作保持不變。小明想利用此裝置

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請問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

【答案】(1)摩擦力;(2)選用坡度為30°的斜坡;(3)可行;完全相同的兩個鐵球控制質量相等,改

變了速度,通過小車運動的距離顯示動能。

【分析】(1)通過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顯示動能,根據W=Fs分析;

(2)滑草場需要考慮項目的刺激程度,需要增大速度,同時也要考慮場地范圍的限制,水平距離一定,

據此分析;

(3)根據轉換法顯示動能,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

【解析】(1)X處的動能越大,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大,要估算距離,根據W=Fs知,必須測量鐵球在水

平軌道上運動時摩擦力大小;

(2)滑草場需要考慮項目的刺激程度,必須要有較大的速度,同時也要考慮場地范圍的限制,請利用表

中數據,坡度為30°的斜坡,速度較大,符合要求。

(3)小明在兩個裝置的X處分別放置了一輛完全一樣的小車,通過小車被推到的距離顯示動能。小明

想利用此裝置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必須控制質量不變,使用同一個鐵球,故是可行

的。

27.(9分)校園項目化比賽中,小明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用彈簧測力計顯示大氣壓強大小變化的裝置。產品

制作過程如下:

①將裝置置于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打開止水夾,往裝置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圖乙所示,對裝置進行氣

密性檢查。

②使止水夾處于打開狀態,彈簧測力計上端固定且高度不變,下端用細線連接重力為5牛的金屬塊,并

使金屬塊始終部分浸入水中,待水面靜止后,用止水夾將左側容器密封,此時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丙

所示標為一個標準大氣壓。

甲乙丙

(1)寫出①中氣密性檢查的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計算②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o

(3)當外界氣壓大于一個標準大氣壓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將變o

【答案】(1)夾上止水夾,在右側部分繼續添加適量的水,使得外側液面高于內部,觀察能夠長時間保

持液面高度差,如果能保持高度差,則不漏氣;

(2)3X10-4m3;(3)大。

【分析】(1)根據密封時內部壓強不變,使得液面高度不變分析;

(2)根據稱重法計算浮力,結合阿基米德原理計算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

(3)根據大氣壓的變化,結合液面高度變化分析。

【解析】(1)將裝置置于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打開止水夾,往裝置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圖乙所示,夾

上止水夾,在右側部分繼續添加適量的水,使得外側液面高于內部,觀察能夠長時間保持液面高度

差,如果能保持高度差,則不漏氣;

(2)G=5N,圖中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2N;

根據稱重法測量浮力知,F浮=G-F=5N-2N=3N;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p水8丫排可得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

F

V排=——=------——----------=3X104m3;

(3)容器內外氣壓原來均為一個標準大氣壓,容器內外的水面相平,當外界氣壓大于一個標準大氣壓時,

由液體內部同一深度壓強相等知,容器外的部分水會被壓進容器內,導致容器外的液面下降,金屬

塊浸入水中的體積變小,由F浮排g知,金屬塊受到的浮力F浮減小,金屬塊重力G不變,金

屬塊靜止時,由G=F浮+F拉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要變大即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變大。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5題,共35分)

28.(6分)幽門螺桿菌是胃內常見的細菌,絕大多數胃癌的發生都與其有關,“C呼氣試驗常見的一種檢

查方法。被試者服下14c標記后的尿素/co(NH2)2]膠囊,若體內有幽門螺桿菌,它會產生尿素酶,

可以分解胃內尿素生成NH3和14co2。一段時間后,收集被試者呼出的氣體并分析,即可判斷其是否感

染幽門螺桿菌。

(1)幽門螺桿菌與人體細胞在結構上最主要區別是。

(2)尿素酶只能分解胃內尿素,不能分解胃內蛋白質,體現了酶的性。

(3)這種尿素["co(NH2)2]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質量比為o

【答案】(1)幽門螺桿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專一。

(3)1:2o

【分析】細菌與動物細胞相比在結構上的明顯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消化酶是一類能促進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機物消化的有機物,具有專一性(即一種消化酶只能促進一種或

者一類物質的消化)和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環境(溫度,濕度,酸堿度)影響很大。

【解析】(1)幽門螺旋桿菌是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

形的細胞核,人體細胞有成形的細胞核,幽門螺桿菌與人體細胞在結構上最主要區別是幽門螺桿菌

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尿素酶只能分解胃內尿素,不能分解胃內蛋白質,體現了酶的專一性。

(3)這種尿素Leo(NH2)2]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4X1:14X2=1:2。

29.(8分)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請根據題意回答問題:

(1)造紙過程中需要將生石灰和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配制浸泡用的“灰水”,該過程中發生

的化學反應有:(寫一個化學方程式)。

小柯同學為了檢驗反應所得的上層清液中是否存在c。;一,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請你對該方案作

出評價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實驗方案現象結論

取適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少量稀鹽酸溶液無氣泡生成溶液中不含co廣

(2)小柯進行了下一個實驗:測定m克草木灰中K2c03的含量(忽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對實驗的影響,

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為p克/毫升)。

①小柯利用如圖裝置開展實驗,用排水法測量產生氣體的體積,請正確繪制集氣瓶中的導管。

②正確連接裝置后,通過注射器向錐形瓶中持續注入稀硫酸至10毫升時,瓶內不再產生氣泡,最終在量

筒內收集到48毫升水。為了減小水殘留在導管中等因素的影響,小柯用相同的實驗裝置,向錐形瓶

中注入10毫升水,最終在量筒中只收集到4毫升水,則測得草木灰中K2c03含量約為(用

m、p等表示)。

【答案】(1)CaO+H2O—Ca(OH)2或Ca(OH)2+K2CO3—CaCOa\+2KOH;不合理,加入鹽酸的量

少,只與堿發生反應,沒有與碳酸鉀反應產生氣體;

【分析】(1)根據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鉀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來

分析解答;

(2)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瓶內液體的密度,集氣瓶中的導管應短進長出來分析解答;根據二氧化碳

的體積和密度求出二氧化碳的質量,由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方程式求出碳酸鉀的質量,進而求出碳酸

鉀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

【解析】(1)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碳酸鉀反應生成碳酸

鈣沉淀和氫氧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aO+H2O—Ca(OH)2、Ca(OH)2+K2CO3—CaCO3

J+2K0H,根據上述分析可知,上層清液中一定有KOH,加入鹽酸,鹽酸先于KOH反應,KOH

完全消耗后,才可能與碳酸鉀反應,則該實驗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加入鹽酸的量少,只與堿發生反

應,沒有與碳酸鉀反應產生氣體;

(2)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瓶內液體的密度,集氣瓶中的導管應短進長出,便于排出集氣瓶的水,得到

較準確的氣體體積,則正確繪制集氣瓶中的導管。

②根據題意可知,反應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為48毫升-4毫升=44毫升,則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44毫升Xp克/毫升=44p克;

設m克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為x,

K2CO3+H2SO4=K2SO4+CO2t+H2O

13844

x44p克

138x

4444P元

x=138p克

則測得草木灰中K2c03含量約為竺總£xioo%=2迎爾%。

m范m

30.(6分)如圖為某健康成年人的腎單位結構示意圖,A、B表示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

(1)若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可能病變的是過程(選填“A"、"B”)。

(2)與圖中“①”中液體相比,“④”中液體成分明顯變少的是。(列舉

其中一種即可)

(3)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識的完成排尿反射,像完成排尿反射活動那樣的神經結構,叫做反射弧。

【答案】⑴A;

(2)氧氣(或營養物質或尿素等);

(3)反射弧。

【分析】圖中①入球小動脈、②腎小囊、③腎小管、④腎小管處的毛細血管、A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

過濾(濾過)作用、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1)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由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除血細胞和大分子

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都可以濾過(過濾)到腎小囊腔,

形成原尿。若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可能病變的是過程A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

(濾過)作用。

(2)當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腎臟,腎臟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進入血液,腎

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素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因此,與圖中①入球小動脈中液體相比,④腎小

管處的毛細血管中液體成分的明顯變少有氧氣、營養物質、尿素等。

(3)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經結構,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

器五部分組成。

31.(6分)現有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標簽如圖所示).己知過氧化氫溶液在存放過程中會緩慢分解.取

該溶液34g于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鎰,完全反應后,稱得燒杯內剩余物質的總質量是33.8g,將

杯內剩余物質過濾、洗滌、干燥后得濾渣3g.

請計算:

(1)現該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2)用該瓶溶液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需要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