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B10
T/JXXCCY
江西鄉村產業振興協會團體標準
T/JXXCCY00X—2024
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placingpartofchemicalfertilizerwithorganicfertilizer
forselenium-enrichedrice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江西省鄉村產業振興協會發布
T/JXXCCY00X—2024
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土壤養分檢測、有機肥替代
部分化肥技術模式、施肥總量、替代比例、施肥方式、水分管理。
本文件適用于江西省富硒水稻種植中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的應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440尿素
GB/T15063復混肥料(復合肥料)
GB/T25246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
GB/T37918氯化鉀
NY525有機肥料
NY884生物有機肥
NY1428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NY2266中量元素水溶肥料
NY/T2596沼肥
NY/T1118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
DB36/T1112富硒水稻生產技術規程
DB43/T2087稻田土壤肥力等級劃分和培肥技術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有機肥
主要來源于植物和(或)動物,經過發酵腐熟的含碳有機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
營養、提高作物品質,主要包括綠肥、商品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廄肥、堆漚肥、沼肥等。
3.2
土壤肥力
土壤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所需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
1
T/JXXCCY00X—2024
3.3
稻田肥力等級
基于土壤綜合肥力指數與水稻產量比的綜合評估,對稻田土壤肥力進行分等定級。
3.4
目標產量
在正常田間條件下,水稻可獲得的預期產量,依據田塊前3年(自然災害年份除外)的平均產量乘
以系數1.1計算。
3.5
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
通過測土配方確定作物施肥量,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生產高效、環境友好的施肥管理技術。
3.6
商品有機肥
以禽畜糞便、作物秸稈、工業廢棄物等為主要原料,經高溫發酵、腐熟、除臭等無害化處理后制成
的有機肥料。
3.7
生物有機肥
特定功能微生物與主要以動植物殘體(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為來源并經無害化處理、腐熟的
有機物料復合而成的一類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效應的肥料。
3.8
農家肥
在農村中收集、積制和栽種的各種有機肥料,人糞尿、廄肥、堆肥、綠肥、泥肥、草木灰等。
3.9
秸稈還田
指作物收獲后莖葉經粉碎后翻埋入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腐熟發酵,供下茬作物利用的過程。
3.10
綠肥
用綠色植物鮮體制成的肥料。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或部分鮮體,直接或間接翻埋到土
壤作肥料,起到促進水稻生長、改善土壤性狀等作用。本文本綠肥主要指的是紫云英。
4基本要求
2
T/JXXCCY00X—2024
商品有機肥應符合NY/T525的規定,生物有機肥應符合NY/T884的規定,堆漚肥應符合GB/T25246
的規定,其中砷、汞、鉛、鎘、鉻、糞大腸菌群數、蛔蟲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標,應符合NY/T525要求,
沼肥應符合NY/T2596要求。復合肥,一般采用45%N-P2O5-K2O(15-15-15)三元復合肥料,質量應符合
GB/T15063的規定;尿素(N≥46%),質量應符合GB/T2440的規定;氯化鉀(K2O≥60%),質量應符
合GB/T37918的規定。
5土壤養分檢測
在施肥前,按照NY/T1118要求采集土壤樣品,分析土壤中的養分含量,主要包括有機質、堿解性
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緩效鉀、pH值等指標,必要時增加檢測中量元素鈣、鎂、硫,微量元素鐵、
錳、銅、鋅和陽離子文換量等指標。
6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模式
6.1測土配方施肥+紫云英還田+生石灰還田減肥技術
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家禽不易危害的區域播種紫云英。在9月底至10月上中旬
播種為宜,畝用種量為2kg左右。紫云英喜濕,忌漬水,在播種前,田塊四周開好溝,要求做到溝溝相
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實,田面不積水。次年,在插秧前15d~20d,紫云英盛花期(60%~70%開花時)
進行翻耕,壓青漚田。每畝綠肥壓青量1500kg為宜(多余的紫云英移至其他田塊)。翻壓的同時每畝撒
施15kg~20kg生石灰粉,促進加速腐熟。下茬水稻可以減少氮肥用量15%。
6.2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減肥技術
水稻成熟后,采用聯合收割機安裝秸稈切碎裝置或人工收獲,留低茬15厘米以下,切碎10厘米以內。
早稻機械或人工收割后,將稻草均勻平鋪田面,一般畝用稻草量為350~400公斤,多余的移出田塊,切
忌成堆。立即灌水,施尿素5kg,隨后旋耕埋草,3d~5d后畝撒施基肥。平整田塊,即可插秧。秸稈還
田后一般可減少磷、鉀肥用量10%左右。
6.3測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
翻耕前畝用商品有機肥100kg左右,均勻撒施于田面,采用翻耕機深翻(10cm~15cm深度為宜)整
地,將肥料翻扣于土壤深層;淺水泡田2d~3d后撒施基肥,旋耕整平。
6.4測土配方施肥+農家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
翻耕前畝用廄肥1000kg~2000kg或堆漚肥500kg~1000kg或沼液肥1000kg~2000kg均勻噴撒于田
面,采用大型犁耕機深翻(10cm~20cm深度為宜)整地,將肥料翻扣于土壤深層;淺水泡田2d~3d后撒
施基肥,旋耕整平。
6.5測土方施肥+紫云英+秸稈全量還田+商品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
冬季種植紫云英,早/中稻移栽前15d~20d壓青,配施生石灰50kg漚田;水稻收獲時秸稈切成10cm~
15cm碎草,灌水3d~5d;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
7施肥總量
3
T/JXXCCY00X—2024
按照水稻形成100kg經濟產量吸收純氮(N)2.25kg,P2O51.1kg,K2O2.7kg測算。根據測土配方施
肥土壤養分檢測結果,大致分為下列四類:
(a)低產田:目標產量水平<350kg/畝,氮肥(N)用量6.5kg/畝~7.5kg/畝;磷肥(P2O5)用量
3.5kg/畝~4kg/畝;鉀肥(K2O)用量5kg/畝~6kg/畝。
(b)中產田:目標產量水平350kg/畝~450kg/畝,氮肥(N)用量7.5kg/畝~8.5kg/畝;磷肥(P2O5)
用量3.5kg/畝~4kg/畝;鉀肥(K2O)用量5.5kg/畝~6.5kg/畝。
(c)中高產田:目標產量水平450kg/畝~550kg/畝,氮肥(N)用量8.5kg/畝~10.5kg/畝;磷肥
(P2O5)用量3.5kg/畝~4kg/畝;鉀肥(K2O)用量5.5kg/畝~6.5kg/畝。
(d)高產田:目標產量水平>550kg/畝,氮肥(N)用量10.5kg/畝~12kg/畝。磷肥(P2O5)用量
4kg/畝~5kg/畝;鉀肥(K2O)用量6.5kg/畝~7.5kg/畝。
8替代比例
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比例以10%~30%替代率為宜,其中稻田肥力低下的有機肥替代比例不超過10%;
稻田肥力中等的有機肥替代比例10%~20%;稻田肥力高的有機肥替代比例20%~30%,替代比例以純氮為
計。稻田土壤肥力等級參照DB43/T2087的規定執行。
9施肥方式
9.1施肥時期
有機肥、化學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氮肥按5:3:2的模式,即基肥50%、分蘗肥30%、穗肥20%。鉀
肥按基追比5:5的模式,即基肥50%、追肥50%。化肥施用時以磷肥用量確定復合肥施用量,氮和鉀不足
部分用尿素和氯化鉀補充。
9.2基肥
翻耕前,將有機肥均勻撒施于田面,采用翻耕機深翻(10cm~20cm深度為宜)整地將肥料翻扣于土
壤深層;淺水泡田2d~3d后撒施基肥,旋耕整平后進行栽插。有條件的地區,將水稻全程所需的化肥混
均采用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
9.3分蘗肥
移栽后7d~10d,將化肥混勻撒施于田面。
9.4穗肥
移栽后25d~30d,將化肥混勻撒施于田面。追肥前排水至田面保持淺水1.5cm~2cm。
10水分管理
按照DB36/T1112的要求,總體原則采用濕潤灌溉、干濕間歇灌溉,灌水深度3cm~5cm,待自然落
干后(保持濕潤)再次灌水,反復多次,有效分蘗末期控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保證有效穗數。收獲
前一周斷水。
4
《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團體標準編制
說明
一、工作簡況
1.任務來源
本項目依托江西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32BBF60019、
20232BCJ22059)提出。
2.起草單位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豐城市現代農業技
術服務中心、江西淶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粒粒香生態農業發展
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別職務/職稱工作單位任務分工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
張標金男副研究員負責人
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劉敏女高級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
昌曉宇女助理研究員條款編制
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熊清華男高級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李文強男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黃艷娟女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黃小龍男高級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陳鮮花女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江西淶騰生物科技股份有
饒有亮男無條款編制
限公司
江西淶騰生物科技股份有
周超民男無條款編制
限公司
1
江西粒粒香生態農業發展
雷應國男無條款編制
有限公司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
靳丹丹女無條款編制
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
二、制定(修訂)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
硒(Selenium,Se)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抗衰老、
抗癌、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力、解毒排毒、防治克山病和大骨節病等多
種生理功能,與人類健康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中華醫
學會定為二十一世紀繼碘、鋅后必補的第三大微量營養保健元素。根據中
國營養學會營養調查報告,我國成人的硒攝入量僅為26.63μg/日,距離
中國預防醫學中心衛生所推薦的安全進硒量40~240μg/人/日和美國國
家科學院推薦的安全進硒量50~200μg/人/日相差甚遠。
江西天然富硒土壤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在環鄱陽湖地區的豐城、
高安、樟樹、進賢、樂平、余干和鄱陽等地發現了4362平方公里富硒土
壤。此外,在贛州和吉安地區也發現了大面積的富硒土壤資源,如興國-
尋烏地區發現1233平方公里,吉泰盆地及附近地區發現4227平方公里。
而且我省富硒土壤的硒含量都適中,如據江西省地質調查院調查,豐城市
富硒土壤面積達524.7平方公里,富硒土壤中硒元素含量0.40~0.99
mg/kg,平均含量0.538mg/kg,非常適合天然富硒農產品的開發。
水稻具有適應性強、產量高且穩定等特點,已成為我國一半以上居民
的主食,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江西省作為我國糧食
主產省和重要的稻米產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向國家輸送商品糧
的兩個省份之一,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和港澳地區優質稻米主要供應基地。
江西省水稻播種面積居全國第2位,總產量居全國第3位,且占全省糧
2
食總產量的95~98%。因此,我省富硒地區常將富硒水稻作為首要的富硒
農產品來開發。
2017年11月,江西省政府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行
動計劃》,提出實施優質稻等九大產業發展工程,將富硒功能大米作為優
質稻米發展工程的主要內容,規劃以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袁州區等
為重點的300萬畝富硒功能大米產業基地,要求形成“產地生態、產品綠
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天然富硒土壤上生產
的富硒農產品屬于有機態硒產品,經我所大范圍的抽樣檢測,天然富硒稻
米有機硒含量均達到總硒含量的80%以上。有機態硒與無機態硒的生理保
健功能完全不同,有機態硒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利用,持續時間長且可積
累。
近年來,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富硒功能農
業研究團隊,主要圍繞富硒水稻生產技術開展系統攻關。在國家自然基金、
省科技廳等項目支持下,與兄弟單位產學研密切協作,以江西天然富硒土
壤資源為基礎,發掘一批高富硒水稻種質資源,鑒定分子標記和功能基因,
選育富硒優質水稻新品種;開發集成了綠色富硒栽培技術,實現良種良法
配套;研制規范性技術標準綜合體,構建江西省富硒大米標準綜合體,建
立水稻綠色富硒生產技術體系。成果“水稻綠色富硒生產技術創新與集成
應用”獲得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入選農業農村
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
新亮點成果名錄(2021~2022)》,“水稻綠色富硒生產技術體系”入選
江西省2023年和2024年農業主推技術,在全省推廣應用。
3
項目成果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在豐城市建立了核心示
范基地,并依托省農業主推技術,向全省推廣。為了進一步推廣本技術,
有必要制定“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團體標準,以指導
和規范富硒水稻的生產,促進我省富硒稻米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主要起草過程
本項目立項以來,成立了“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
團體標準起草小組,標準起草人員組成主要為從事富硒稻米等研究成員和
技術專家,承擔過相關的科技攻關和示范推廣項目,有著較強的相關專業
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得起草內容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起草小
組通過搜集資料、開展試驗、調查研究等方法獲得第一手材料,在總結多
年來富硒稻米生產實踐和研究基礎上,全面開展本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
1、標準內容的確立
為了做好本標準的起草工作,編寫小組在省內富硒稻米的企業、合作
社和生產大戶等10多個業主和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調研,為富硒水稻有機
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等的技術要求和技術指標的確立提供了詳實的
資料。編制小組通過反復認真的討論,確定了本規程編寫提綱、規程內容、
技術要求和指標。明確了標準的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
確定了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等技術要求。內容的研究盡可能全面,既要考
慮一般性要求,又要有針對性,同時又提出量化的指標,便于操作和使用
標準。
2、標準的起草
4
根據標準研究成果進行總結。規程的起草編寫格式根據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
規定來編寫。2024年3月,標準起草小組完成了技術標準的征求意見稿。
3、標準的制定
2024年4月,起草小組將《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
函送給專家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在廣泛征求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
起草小組對專家意見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對專家們提出的合理意見予
以采納吸收。本標準的整個編制過程認真、嚴謹。
四、制定(修訂)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
標準的關系
利用課題組積累的富硒稻米生產技術研究基礎,汲取生產實踐經驗,
參照國內有關研究資料和科研成果,并結合我省富硒產業發展趨勢制訂本
標準。
1、編制原則
本標準編制充分考慮我省富硒水稻生產實際情況,做到生產可行性,
技術先進性,指標準確性。
(1)質量至上的原則:本標準的核心是規范富硒稻米的質量指標,
確保生產科學、合理、可行,從源頭上保證江西省富硒稻米的品質,達到
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2)規范可靠的原則:標準格式按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
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技術內容上總結
課題組成果經驗、廣泛征求專家意見,使標準技術規范、可靠、先進,指
5
標準確,實踐可操作性強。
(3)繼承與發揚的原則:本標準處理好繼承與發揚的關系,在傳統
生產模式的基礎上創新,同時汲取國內先進經驗,并要有測試數據和建立
檔案。
(4)環保性原則:本標準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等做到在現
行的標準和條例前提下,力求安全、綠色、生態。
2、編制依據
本標準是根據課題組多年來富硒水稻生產試驗和示范推廣的實踐經
驗加以歸納、總結,依據強調前瞻性和先進性及實用、有效、易于推廣的
原則編寫。編寫格式根據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
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本標準所涉及的術語與定義、基本要求、評價指標等技術環節時,查
閱了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以“生產安全、優質、綠色的
富硒水稻”為主要目標,既考慮到江西省富硒水稻生產現狀,又兼顧了國
內外肥料行業發展趨勢。
查閱了大量國內相關技術標準和文獻資料。查閱了GB/T22499-2008
《富硒稻谷》、GH/T1135-2017《富硒農產品》、DB36/T566-2017《富
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DB36/T1112《富硒水稻生產技術規程》、NY/T
1118《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GB/T25246《畜禽糞便還田技術規范》
等富硒大米生產和有機肥施用相關的國家、行業和江西省地方標準。
虛心請教,集眾人智慧之大成。在該規程的編制過程中,向富硒農業
和水稻產業的專家學者、農技推廣、生產管理技術等人員廣泛的收集意見
6
建議。向相關單位專門發函協助征求意見建議,并通過微信群等多個渠道,
廣泛發布。同時,編寫組專程到江西淶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粒
粒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龍頭企業現場調研。在此基礎上,編寫
組經歷反復驗證和修改,完成修改稿。
3、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
目前,國內制定有GB/T22499-2008《富硒稻谷》國家標準,還沒有
《富硒水稻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規程》類似標準的行業、地方或團體
制定。本標準立足我省實際,根據我省富硒稻米產業發展現狀,結合江西
化肥減量增效發展要求,因地制宜提出操作指南;同時,本標準結合研究
成果,具有創新性。
本技術標準內容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
律和法規的規定。
五、主要條款的說明
本標準內容共分10章,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
基本要求、土壤養分檢測、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技術模式、施肥總量、替
代比例、施肥方式、水分管理。
1、范圍
本章中在適用性和實用性原則下,根據我省富硒稻米生產特點和有機
肥施用技術要求,規定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中在安全性和環保原則下,引用了相關12個標準和條例,基本
覆蓋了產品質量相關技術要求。
7
3、術語和定義
本章中在兼容性原則下,根據有關標準的規定和相關術語表述,提出
了術語和定義,保證了標準結構和形式的準確性。
4、基本要求
本著安全、綠色、生態的原則,本章對本技術涉及到的商品有機肥、
生物有機肥、堆漚肥、沼肥、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互信任評估-洞察及研究
- 滴灌系統施工技術優化與推廣
- 公司投資并購管理辦法
- 微凸點在溫度循環荷載作用下的力學行為研究
- 生活技能課程中的實踐性教學設計研究
- 星級酒店大堂管理辦法
- 醫院財務退費管理辦法
- 港區人員安全行為分析-洞察及研究
- 旅游經濟學科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標準研究
- AI生成內容侵權認定的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 法拍房后申請住房補貼申請書
- 蘇教版譯林初中英語詞匯表(七年級至九年級)
- 《外科學》課程基本要求與教學大綱本科生
- 工作銷項計劃表
- 抑郁病診斷證明書
- 典型振動頻譜圖范例
- 石化質檢員試題
- GB/T 6417.1-2005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 GB/T 32350.2-2015軌道交通絕緣配合第2部分:過電壓及相關防護
- GB/T 19520.16-2015電子設備機械結構482.6 mm(19 in)系列機械結構尺寸第3-100部分:面板、插箱、機箱、機架和機柜的基本尺寸
- (約克)機組熱回收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