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發生測報技術規程標準-報批稿_第1頁
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發生測報技術規程標準-報批稿_第2頁
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發生測報技術規程標準-報批稿_第3頁
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發生測報技術規程標準-報批稿_第4頁
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發生測報技術規程標準-報批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I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發生測報技術規程范圍本文件規定了柑桔木虱的田間種群調查方法,以及柑桔木虱園外侵入園內風險程度和發生程度分級標準。本文件適用于廣東省內柑桔類果園開展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的調查和預測預報方法。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DB45/T501柑桔木虱測報調查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田間種群fieldpopulation特定農業種植區域內同種昆蟲個體的總和。3.2寄主植物hostplant供植食性昆蟲取食并能完成世代的植物種類。3.3果園內inside-orchard以防護林、道路、溝渠或栽培設施為界的連片種植果樹區域內部。3.4果園外outside-orchard以防護林、道路、溝渠或栽培設施為界的連片種植果樹區域以外100m范圍。3.5具孔誘蟲黃板porousyellowtrap在常規誘蟲黃板上開具有特定大小孔洞,適用于專門引誘柑桔木虱成蟲的粘蟲黃板。3.6梢蟲量insectpershoot所調查的柑桔植株或寄主植物當季所抽新梢上的柑桔木虱各蟲態數量。種群調查調查分為果園內及果園外。果園內調查新梢成蟲、若蟲、卵等蟲態數量;果園外調查設置的具孔誘蟲黃板上的成蟲數量,或蕓香科植物上的成蟲數量。調查準備根據廣東省柑桔木虱的形態特征和發生規律有關資料(參見附錄A)、所調查柑桔園狀況,設定調查點,并準備調查用具。調查用具柑桔木虱成蟲專用誘捕裝置(具孔誘蟲黃板),小剪刀、手持放大鏡、計數器、皮尺、記錄本、記錄筆等常規用具。調查區域柑桔類果園內及大苗室外繁育區,柑桔類果園外10~20m范圍內(緊鄰的水渠、公路等除外)以及園外九里香、黃皮等蕓香科柑桔亞科植物。調查時間和方法果園外從柑桔木虱發育起點溫度日開始,在果園迎風面垂直距離邊界20m內懸掛柑桔木虱專用的具孔誘蟲黃板10張(若邊界附近為公共道路或山溝,可擴大距離至50m),每張間隔2m,懸掛高度略高于園內植株樹冠中部,掛板后第3天開始調查誘捕成蟲數,每隔7天調查1次,將誘捕成蟲數記入園外柑桔木虱蟲口調查記載表(參見附錄B.1)。園外若有蕓香科寄主植物,可隨機調查3~5株,每株東南西北各2個枝條,記錄成蟲的數量,每隔7天調查1次,記入園外蕓香科植物上柑桔木虱蟲口調查記載表(參見附錄B.2)。果園內每逢初梢期開始調查,每隔7天調查1次(若春秋發生較重的季節,可3~5天1次)。按果園面積,每50畝為一個區(50畝以下果園按一個區計算),每200畝果園調查一個區,兩個調查區之間相隔50m以上。每區按對角線五點取樣法選取東南西北中五個點,每點選相鄰的2株,每株調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新梢/嫩梢各2枝(每年4月中下旬老熟春梢和8月中下旬老熟夏梢葉片背部棲息木虱成蟲較高;每年5月中旬早夏梢、9月上旬抽發秋梢木虱幼蟲蟲口密度較高),定點定梢,掛號標識牌,記錄成蟲、若蟲、卵的數量錄入園內柑桔木虱蟲口調查記載表(參見附錄B.3)。柑桔木虱成蟲形態識別參閱附錄A.1。測報方法測報依據根據園內外柑桔木虱種群發生動態調查結果,結合溫濕度、柑桔木虱發育歷期和柑桔生長發育情況等預測柑桔木虱從園外侵入園內風險程度和園內發生程度。侵入風險程度預測當果園內柑桔木虱種群發生密度較低,但在果園外的山邊、庭院、荒地、綠化苗圃場等寄主植物上,特別是九里香植物上有較高蟲口密度時,按誘捕成蟲數量或植株上成蟲數量測報侵入風險程度(表1)。果園外柑桔木虱成蟲侵入園內風險分級分級指標風險程度(y)低中高具孔誘蟲黃板蟲量(頭/張)y≤0.10.1<y≤0.50.5<y蕓香科植物蟲量(頭/百梢)y≤11<y≤55<y發生程度預測依據田間平均梢蟲量預測柑桔木虱田間種群發生程度(表2)。柑桔木虱發生程度受氣候影響大,一般冬季發生較輕,春秋季發生較重。果園內柑桔木虱發生程度分級分級指標發生程度(級別)(x)1級(輕發生)2級(偏輕發生)3級(中等發生)4級(偏重發生)5級(重發生)平均梢蟲量(頭/梢)x≤11<x≤55<x≤1010<x≤3030<x資料整理與歸檔每次調查結束后,及時將調查數據整理,填入柑桔木虱蟲口調查記載表(參見附錄B)內,歸檔保存。

(資料性)

柑桔木虱形態特征識別以及發生規律A.1形態特征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屬于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Psyliidae),其寄主為蕓香科植物,是華南區重要的柑桔害蟲,受害的寄主嫩梢出現凋萎、新梢畸變等。此外,柑桔木虱還會分泌白色蜜露并粘附于枝葉上,能引起煤煙病的發生。柑桔木虱的重要為害在于因其能傳播柑桔黃龍病這一柑桔毀滅性病害,須對其加強監測和防控。成蟲體長約3毫米,體灰青色且有灰褐色斑紋,被有白粉。頭頂突出如剪刀狀,復眼暗紅色,單眼3個,橘紅色。觸角10節,末端2節黑色。前翅半透明,邊緣有不規則黑褐色斑紋或斑點散布,后翅無色透明。足腿節粗壯,跗節2節,具2爪。腹部背面灰黑色,腹面淺綠色。雌蟲孕卵期腹部橘紅色,腹末端尖,產卵鞘堅韌,產卵時將柑桔芽或嫩葉刺破,將卵柄插入。若蟲扁橢圓形,體黃色,復眼紅色,背面略隆起,腹部周緣常有白色蠟絲排出。若蟲分5齡,3齡起各齡后期體色黃褐相間,2齡開始顯露翅芽。卵似芒果形,上尖下鈍圓有卵柄,長約0.3mm,初產時乳白色,逐漸變為橘黃色。A.2發生規律柑桔木虱在廣東省內年發生6-12代,寄主種類多,周年可見成蟲,一年中隨新梢的生長有春秋2個發生高峰,夏季受高溫影響種群數量有所抑制。粵東粵北柑桔木虱發生較為嚴重。A.3柑桔木虱發育起點溫度與發育歷期表A.1柑桔木虱各蟲態發育起點溫度蟲態卵若蟲雌成蟲雄成蟲起點溫度(℃)10.9表A.2柑桔木虱不同溫度下的發育歷期溫度(℃)卵期(天)若蟲期(天)成蟲期(天)13-1512-13--16-189-11-21-234-51521-5624-293-412-16

(資料性)

柑桔木虱蟲口調查記載表表B.1果園外黃板誘捕柑桔木虱成蟲數量記載表調查單位:調查人:調查日期:溫度:調查地點種植品種距離果園距離板號誘捕成蟲量(頭)備注表B.2果園外寄主植物上柑桔木虱成蟲數量調查記載表調查單位:調查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