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3251-2025 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使用管理規范_第1頁
DB51-T 3251-2025 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使用管理規范_第2頁
DB51-T 3251-2025 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使用管理規范_第3頁
DB51-T 3251-2025 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使用管理規范_第4頁
DB51-T 3251-2025 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使用管理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使用管理規范2025-03-19發布2025-04-19實施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前言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技術要求 25安設地點 36管理、使用、維護 5 7附錄B(資料性)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布置示意圖 8參考文獻 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提出、歸口、解釋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四川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四川省安科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四川安信科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學廣、楚作東、楊百順、王東升、凌志遷、王自力、吳強、鄧利民、趙小鈞、徐冠男、陳建春、靳曉、唐小山、張鶯鶯、周軍、劉紅梅、陳俊旭、萬真、黃蘭、彭婧。1DB51/T3251—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14549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GB/T50417煤礦井下供配電設計規范用于對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及各廣播終端(音箱)的配置、管理、通信、監控及各功能的實現。2礦用隔爆本安電源(礦用澆封兼本安電源)、井下應急廣播終端、應急廣播音箱、線纜、接線盒、接口4.2.1煤礦應裝備井下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礦井的應急廣播系統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4.2.2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應24h連續運行。4.2.3煤礦應按照礦用安全標志證書規定的型號、安全標志編號選擇應急廣播系統的相關設備,并采用本安型設備。在瓦斯超限斷電范圍內所安裝的設備應采用EPLMa保護級4.2.4煤礦應急廣播系統軟件應具有顯示井下應急廣播終端、應急廣播音箱等設備位置的功4.2.5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及其設備應工作穩定、性能可靠。4.2.6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應支持多網多系統融合,在發生瓦斯超限報警、事故災害等需立即撤人4.2.7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可接入礦井工業環網。若單獨敷設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主干線纜,線——環境溫度:15℃~30℃;——相對濕度:40%~70%;——溫度變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結露;——大氣壓力:80kPa~106kPa;——GB/T2887規定的塵埃、照明、噪聲、電——環境溫度:0℃~40℃;——平均相對濕度:不大于95%(+25℃);——大氣壓力:80kPa~106kPa;——有爆炸性氣體混合物,但無顯著振動和沖擊、無破壞絕緣34.4.2雙向對講:實現井下應急廣播終端(音箱)與廣播室雙向對講,實現井下應急廣播終端之間雙4.4.3緊急廣播:緊急情況下,井下應急廣播終端、應急廣播音箱通過呼叫按鍵一鍵直呼廣播室,將井下緊急情況向廣播室反映,廣播室應具備能強行切掉所有廣播而進入緊急播放內容,講話完畢后自動恢復原有狀態的功能。4.4.4安全告警:在發生瓦斯超限報警、事故災害等需立即撤人的緊急情況下,應急廣播系統應自動與安全監控系統、人員位置系統等緊急聯動,實現安全告警。4.4.5指揮調度:發生立即撤人的緊急情況下,通過應急廣播系統指揮受災區域人員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危險區域。4.4.6在線自檢:系統應隨時監測井下網絡設備的工作狀態,井下單臺應急廣播設備故障不影響其他設備正常運行,一旦信道中斷或硬件故障,系統能立即顯示。4.4.7錄音、存儲和回放:系統應具備對緊急呼叫、應急指揮的廣播進行自動錄音、存儲和回放功能,實時講話的內容應自動存儲在服務器上。4.5供電質量井下應急廣播系統的供電應符合GB/T156、GB/T14549、GB/T50417、MT209和MT/T1131等技術要求。4.5.2公共電網4.5.2.1電網標稱電壓:10kV,允許偏差±54.5.2.2電壓總諧波畸變率:≤4.0%。4.5.3.2電壓總諧波畸變率:≤10%。4.5.3.3頻率:50Hz,允許偏差±5%。4.6.6備用電源工作時間:不小于2h。5安設地點5.1整體要求5.1.1井下應急廣播終端電源、應急廣播終端、應急廣播音箱應設置在便于觀察、調試、檢驗、圍巖4井下應急廣播終端、應急廣播音箱應設置在環境噪音小于75dB的位置。房、井下爆炸材料庫、井下移動瓦斯抽采泵站、井下瓦斯(探放水)鉆孔施鉆點、絞車房及絞車提升巷道的中(下)部車場、煤(矸)倉下口、平巷人車候車室(點)、架空乘人裝置上(下)車點、井下主運輸皮帶轉載點、掘進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以及水平、采區最高點。5.4.1在掘進工作面距磧頭30m~50m范圍內安設應急廣播終端,如圖1所示。5.4.2掘進工作面長度大于1000m時,應在掘進巷道中部增設應急廣播音箱。型、Y型和H型通風方式的采煤工作面應急廣播終端安設分別如圖2、3、4、5所示。0DB51/T3251—20255圖3Z型通風采煤工作面應急廣播終端安設位置回回鹵圖4Y型通風采煤工作面應急廣播終端安設位置圖5H型通風采煤工作面應急廣播終端安設位置5.5.2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長度大于1000m時,應在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道中部增設應急廣播音箱。6管理、使用、維護6.1.1煤礦應明確機構負責井下應急廣播系統的使用、維護與管理工作。6.1.2煤礦應急廣播系統的廣播室應設置在煤礦調度室(中心);煤礦調度室(中心)應懸掛應急廣播系統圖。6.1.3煤礦應制定井下應急廣播系統管理部門人員的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值班制度等規章制度。66.1.5煤礦應每3個月對應急廣播系統數據進行備份,備份的數據介質保存時間不少于3個月。6.1.6煤礦應建立以下臺賬及報表(見附錄A):a)應急廣播系統臺賬(設備名稱、型號、MA標志、購買時間、在用量、備用6.1.7煤礦應繪制煤礦應急廣播系統布置示意圖(見附錄B),并根據井下應急廣播設備實際布置情6.1.8煤礦應急廣播系統的管理資料保存時間應不少于2年。6.1.10煤礦井下應急廣播設備符合下列情形之6.2.1煤礦應急廣播系統的主機和備用機應采用雙回路供電且雙機熱備份,24h不間斷運行,當主機發生故障時,備用機應在60s內投入工作。6.2.3煤礦井下應急廣播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及時更換故障設備,確保井下應急廣播系統的不間斷工6.2.4井下應急廣播系統電纜嚴禁與其它動力電纜、安全監控、人員位置監測、有線調度通信等電纜6.3.1維護人員應每月檢查、測試在用廣播設備及傳處理結果報調度室(中心)。6.3.2每季度應對備用電源的放電容量或備用工作時間進行測試,當電網停電后,備用電源不能保證設備連續工作2h或放電容量低于額定容量80%時,應在測試后5個工作日內及時更換。DB51/T3251—7 (資料性)型號購買時間在用量/臺備用量/臺型號使用地點故障時間型號故障原因型號使用地點型號使用地點DB51/T3251—28(資料性)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布置示意圖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系統布置示意見圖B.1。四網顧夏網顧夏采區下部車場主石門煤礦井下應急廣播總控裝置C主斜井行人斜井庫軌道斜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