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選修4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4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4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4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浙教版選修4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浙教版選修4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21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在削平三藩;統一臺灣后;康熙帝組織了兩次收復雅克薩之戰,最終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雅克薩位于下圖中。

A.AB.BC.CD.D2、亞里士多德在《工具論·前分析篇》中說“一個三段論推理的結論是從兩個前提得到的,不多于兩個前提。因為三個名詞構成兩個前提。”由此可見,亞里士多德A.促使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覺醒B.使哲學成為研究“人”的學問C.提出歸納演繹法創立邏輯學D.使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3、倫敦《新聞紀事報》曾這樣評價甘地:“一位78歲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懾了整個世界,他所顯示的力量,可以勝過原子彈的威力。”“他所顯示的力量”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產生的重要影響是A.揭開了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B.給英國經濟造成了一定打擊C.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徹底完成了印度的獨立大業4、習近平總書記曾說: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資本論》的發表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B.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C.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D.推動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5、馬克思與恩格斯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全部智和精力;下圖中的序號與他們的革命活動對應正確的是。

A.《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于①B.《法蘭西內戰》發表于②C.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成立于③D.《德意志意識形態》發表于④6、古羅馬《十二銅表法》的大部分條文,都是明確自由民在“私法”范圍上平等,尤其是契約締結及財產私有;同時少部分條文屬于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國拿破侖最引以為傲的,是其頒布并成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這反映了A.私權保護與契約構筑社會規范B.西方法律輕視國家利益的保護C.羅馬法被延用并不斷發展到近代D.注重條文的大陸法系更具優越性7、沈志華在《中蘇關系史綱》中指出:“莫斯科對中共革命的指導,從政治方針一直到具體政策文件的制定,可以說是事無巨細。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慘重的失敗之后,土生土長的毛澤東在中共領導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謂一種必然。”作者意在闡述A.共產國際對中共革命的消極影響B.井岡山革命道路形成的原因C.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創新的必要性D.中國與蘇聯矛盾的歷史淵源8、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財富,但工人階級卻相對的日益貧困。馬克思揭示這一現象原因的著作是()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識形態》C.《共產黨宣言》D.《資本論》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3題,共6分)9、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都是由孫中山直接領導的。A.正確B.錯誤10、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紀初期推動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的主要代表。A.正確B.錯誤11、“無產階級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落后國家取得勝利”是馬克思的觀點。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12、材料: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抱著“科學救國”的信念,他刻苦攻讀先進的科學知識理論,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學成之后回到祖國。1920年秋,竺可楨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授氣象學、地理學等,此后,先后在東南大學、南開大學任教;1928年在南京北極閣籌建氣象研究所并任所長,出版了中國第一本近代《氣象學》。自此至1936年4月,他還全力創建北極閣氣象臺的地面和高空觀測、天氣預報和氣象廣播等業務,推動全國氣象臺站建設,培訓氣象人才,帶頭開拓氣象研究,8年中發表論著約50篇。1937年1月18日,竺可楨出席遠東國際氣象會議,中國代表受到歧視,竟被排在末席,他立即憤而退席,抵制不公平待遇。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竺可楨在上海的家中迎來了解放。新中國成立后,曾先后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還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西南交通大學書院網(1)根據材料概括竺可楨對中國氣象科學的主要貢獻。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歸納竺可楨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品質。1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潘恩抵美后;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裝抗英的高潮。但是,當時的北美人并未下決心獨立。“國王仁慈,議會暴虐”的看法不僅在民間,甚至在軍隊中都很普遍。1774年9月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宣言猶在宣稱完全忠于王室,依附大不列顛。可是戰爭卻在每天每夜;每時每刻地進行著,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十分奇特的局面:戰爭在持續,但戰爭的前景卻模糊不清。可以這樣說,這時的北美大陸只有戰爭,沒有革命。戰爭是在潘恩的《常識》發表以后,才獲得近代意義的公民內容和劃時代的歷史地位的。1776年1月10日,潘恩在羅什等人的鼓動下,匿名發表他那篇驚駭世俗的小冊子。在這本不過50頁的小冊子中,他宣稱這些真理如常識一樣自然可信:

①“喬治三世只不過是大不列顛皇家畜牲”;他是北美事件的首惡之源。英國王室并不神圣,因為據英倫三島征服史記載,英王的“始祖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惡多端的魁首”。

②“和解與毀滅密切相關”;“獨立才是唯一的出路”。“英國屬于歐洲,北美屬于它本身”,“現在是分手的時候了”。

③獨立之后;實行共和政體,而不是恢復英國留下的制度。“讓我們為憲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國王”,“推翻國王這一稱號,把它分散給有權享受這種稱號的人民”。“只要我們能夠把一個國家的政權形式,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立的政體留給后代,花任何代價來換取都是便宜的”。

——摘編自朱學勤《北美獨立戰爭時期的獨立思想啟蒙者潘恩》(1)根據材料;概括潘恩《常識》發表的背景和主要主張。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潘恩的《常識》對北美獨立戰爭的影響。14、在創立新土耳其后,凱末爾轉而致力于創造新土耳其人這一同樣艱巨的任務。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⑴“新土耳其”的國家性質是什么?

⑵凱末爾為“創立新土耳其”和“創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1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孫權統治江南五十多年中,基本上是江南的開發時期。東漢末年,北方遭受戰亂破壞,人民大批南逃避亂。在東南內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地區居住的越族,山越人口眾多,地區廣大,不事生產,不服役納租。孫權發動多次大規模的征討戰爭,將降服的山越人中強壯的收編為士兵,贏弱的劃歸郡縣作編戶耕田種地,并逐步在征服地區設置郡縣。孫權注意興修水利和注重屯田,墾辟土地,解決軍糧問題;設置專門管理屯田的機構和農官,以典農校尉、典農都尉管軍屯,以督農校尉、屯田都尉管民屯。軍屯的規模相當大,田地數千頃,有屯田兵數千家,軍屯中的佃兵,平時耕田種地,疆場有事則參加戰斗民屯人數也不少,小則數千口,多則數萬口,屯田者不服兵役。屯田軍民以其辛勤勞動使江南開發面積逐漸增加。孫權統治江南五十多年中,基本上是江南的開發時期。東漢末年,北方遭受戰亂破壞,人民大批南逃避亂。在東南內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地區居住的越族,山越人口眾多,地區廣大,不事生產,不服役納租。孫權發動多次大規模的征討戰爭,將降服的山越人中強壯的收編為士兵,贏弱的劃歸郡縣作編戶耕田種地,并逐步在征服地區設置郡縣。孫權注意興修水利和注重屯田,墾辟土地,解決軍糧問題;設置專門管理屯田的機構和農官,以典農校尉、典農都尉管軍屯,以督農校尉、屯田都尉管民屯。軍屯的規模相當大,田地數千頃,有屯田兵數千家,軍屯中的佃兵,平時耕田種地,疆場有事則參加戰斗民屯人數也不少,小則數千口,多則數萬口,屯田者不服兵役。屯田軍民以其辛勤勞動使江南開發面積逐漸增加。——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孫權開發江南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孫權開發江南的歷史功績。16、材料薩鎮冰(1859—1952年),生于福建福州,中國近代著名的少數民族海軍將領。先后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北洋政府的代理國務總理等要職。是福建水師派往國外學習的第一批學員。威海衛之戰中,負責守衛日島。積勞成疾病倒,夫人陳氏從福州趕來欲登艦探視,被他以“此地非同尋常,此時非同尋常,怎能允其登艦?告她當我已死,令其速回”的理由拒絕。率守軍英勇抵抗日軍11天,直到炮臺損毀,炮彈告罄,才奉命撤回劉公島。薩鎮冰(1859—1952年),生于福建福州,中國近代著名的少數民族海軍將領。先后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北洋政府的代理國務總理等要職。是福建水師派往國外學習的第一批學員。威海衛之戰中,負責守衛日島。積勞成疾病倒,夫人陳氏從福州趕來欲登艦探視,被他以“此地非同尋常,此時非同尋常,怎能允其登艦?告她當我已死,令其速回”的理由拒絕。率守軍英勇抵抗日軍11天,直到炮臺損毀,炮彈告罄,才奉命撤回劉公島。辛亥革命期間,他以離艦出走向部下暗示對起義的默許,從而解除了各艦官兵的顧慮。抗戰爆發后,他到南洋和大后方宣傳抗日,發動了許多愛國能人志士加入抗日隊伍,還結合自身專業給軍隊提供有效的建議。建國前夕,以病為由拒絕前往臺灣,并發文擁護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革軍委委員等要職。1952年4月10日,病逝于福州。薩鎮冰的一生,可謂:“生前享有隆聲,活時享有贊許,死后享有美譽”。——摘編自《銳艦:海軍耆宿薩鎮冰傳》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薩鎮冰一生的使命擔當和歷史貢獻。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就薩鎮冰“傳奇一生”的時代背景。——摘編自《銳艦:海軍耆宿薩鎮冰傳》17、材料顧方舟,我國著名醫學家、病毒學家。1957年,顧方舟臨危受命,開始脊灰研究工作。顧方舟與團隊一起,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分離出了脊灰病毒,在國內第一次證明了上海脊灰流行的病原學基礎,并帶領團隊赴云南昆明籌建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作為脊灰疫苗生產基地。在北京進行脊灰減毒活疫苗的試生產時,為了進一步觀察疫苗對于嬰幼兒的安全性,顧方舟又讓自己和剛滿月的兒子試用疫苗,證明了疫苗的安全性。1965年,全國逐步推廣脊灰糖九減毒活疫苗接種。1994年9月在湖北襄陽縣發生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病例后,未再有本土脊灰病毒病例報告。2000年,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上,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從1957年到2000年,從脊灰無疫苗可用到被消滅,整整44年,顧方舟奉獻了一生。——摘編自李娟等《顧方舟:為抗擊脊髓灰質炎而無私奉獻的一生》

(1)根據材料;簡述顧方舟作為代表在“中國消天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上簽下自己名字的理由。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顧方舟體現的時代精神。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夏言是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夏言是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1522年)進士,曾任兵科給事中、禮部尚書等職。嘉靖初年(1536年),夏言上疏請求革除正德朝弊政。在明世宗授意下,夏言查革官員旗役冒濫,裁汰三千二百人。夏言擔任諫官期間,先后彈劾了尚書王瓊、王憲賄賂交結內侍以及宦官趙靈、建昌侯張延齡貪贓枉法的行為,解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嘉靖十五年(年),夏言被提拔為內閣大學士,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后來嘉靖帝沉迷道教,不問朝事,夏言曾多次上書反對,嘉靖帝對此十分反感,由此疏遠了夏言。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夏言革除弊政的舉措。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夏言的為官品質。——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19、【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達(1332—1385),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元末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先后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1367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次年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后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于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他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的大都會、省會、府城縣城等,均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摘編自陳梧桐《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徐達》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徐達的主要功績。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徐達能夠建功立業的原因。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8分)20、在時代巨變的潮流中;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際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郭嵩燾是1875年清政府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位駐英公使。他把從上海到倫敦途中見聞記入日記《使西紀程》;并抄寄一份給總理衙門。書中主張中國應研究;學習西方。這份2萬余字的日記在刻版刊行后,遭到士大夫的攻擊謾罵,有人參劾郭嵩燾“有二心于英國,欲中國臣事之”,有人更指責他是有“三大罪”的漢奸,這“三大罪”是“游甲敦炮臺披洋人衣,即令凍死亦不當披”“見巴西國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為小國主致敬”“柏金宮殿聽音樂屢取閱音樂單,仿效洋人之所為”。慈禧太后發布諭旨嚴厲申斥郭嵩燾,下令毀棄《使西紀程》刻版,并禁止流傳。

——摘編自孟澤《洋務先知——郭嵩燾》材料二1871年出任日本駐美國第一任大使的森有禮;在辦理交涉事宣之外,訪查美國“立國興學”的途徑,向美國各部長;國會議員和大學校長發出照會,列出若干問題,請他們回答,然后將復件譯為日文書籍,題目為《文學興國策》。該書被送交日本政府,引起重視,在認真研究后付諸實施。

——摘編自劉克敵《教育的使命與文學的使命》結合所學知識評析兩本著作的結局。(答題要求:先分別評析,最后總體評析)21、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人物。

簡介。

李四光。

(1889~1971)

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1949年前;李四光側重地質基礎學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繼續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根據國家需要集中精力,積極開拓應用研究領域。李四光在仔細分析了中國地質條件后,深信在中國遼闊的領域內,天然石油資源的蘊藏量應當是豐富的,他為中國尋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時傳祥。

(1915~1975)

時傳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舊中國;時傳祥受盡了壓迫與欺凌。新中國成立后,他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他以“搞好環境衛生,美化人民首都”為己任,肩背糞桶,走家串戶,利用公休日為居民;機關和學校義務清理糞便,整修廁所。他的“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李順達。

(1915~1983)

1943年;李順達組織6戶貧困農民成立了農業勞動互助組—李順達互助組,積極生產,支援前線。1951年春,李順達向全國各地互助組發出了開展愛國豐產競賽活動的倡議,得到了各地農民的響應。后來李順達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到1955年,合作社的總收入比互助組時期增加了25.1%,人均收入超過社外農民收入的23.3%。

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5題,共10分)22、(歷史——選修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東南膏腴田園及所產漁鹽;最為財賦之藪(聚集),可資中國之潤。數年以來,沿邊江;浙、閩、粵,多設水陸官兵,布置錢糧,動費倍增,皆為殘孽未靖之故。如臺灣一平,地方益廣,歲賦可增,民生得寧,邊疆永安,誠一時之勞,萬世之逸也。

——[清]施瑯《靖海紀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則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復割棄。況臺灣地方,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東南之藩籬。此地若棄,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慮。若歸天朝,使海外諸國,既懾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編》材料三茲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稅差役。分兵駐守,至數年后,閩粵之人倍至,荒林田疇復墾。樵蘇采捕,載運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聽民便。各宜樂業,人民安生。

——[清]施瑯《靖海紀事》請回答:

(1)據材料一;二;從政治、經濟、軍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復臺灣的戰略意圖。

(2)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述康熙收復臺灣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3、“我立志選擇最能為人類謀福利的職業。這樣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是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試卷上寫下的話。談談你讀后的感想。24、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標。“社會穩定”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問題:

(1)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

(2)古代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的標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和柏拉圖所提出的理想社會的標準。25、(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楊度(1874~1931年),早年師從大儒王闿運學習“帝王之學”(輔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勛)。甲午戰爭后,楊度的思想逐漸趨于維新,兩度留學日本,逐漸確立了君主立憲思想,1907年回國,開設憲法講座,為王公大臣講授法律常識,參與制定了《欽定憲法大綱》。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當選民國大總統,1915年,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提出“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深得袁世凱贊許,與嚴復等在北京發起籌安會,推動帝制。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楊度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漸傾向革命,先是追隨孫中山,為廣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報,后積極營救李大釗,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嚴重時期成為中共特別黨員,除了提供情報,還以賣字畫等方式籌集資金,捐助革命事業。楊度(1874~1931年),早年師從大儒王闿運學習“帝王之學”(輔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勛)。甲午戰爭后,楊度的思想逐漸趨于維新,兩度留學日本,逐漸確立了君主立憲思想,1907年回國,開設憲法講座,為王公大臣講授法律常識,參與制定了《欽定憲法大綱》。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當選民國大總統,1915年,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提出“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深得袁世凱贊許,與嚴復等在北京發起籌安會,推動帝制。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楊度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漸傾向革命,先是追隨孫中山,為廣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報,后積極營救李大釗,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嚴重時期成為中共特別黨員,除了提供情報,還以賣字畫等方式籌集資金,捐助革命事業。——摘編自黃昊《楊度研究述評》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楊度富有傳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經歷。(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楊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動。26、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標。“社會穩定”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問題:

(1)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

(2)古代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的標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和柏拉圖所提出的理想社會的標準。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詳解】

A是尼布楚,B是雅克薩,C是璦琿,D是廟屯,B符合題意,故選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2、C【分析】【詳解】

亞里士多德認為三段論是推理的最佳形式,所以他在《工具論、前分析篇》中詳細探討了三段論的各種有效形式,并對有效三段論的形式作出了嚴格而明確的規定。因此根據材料并聯系所學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提出歸納演繹法,并創立了邏輯學。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涉及人文主義,不能反映對古代西方人精神覺醒的促進作用,排除A項;蘇格拉底使哲學成為研究“人”的學問,排除B項;D項材料信息沒有反映,排除。3、C【分析】結合所學,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正確;從英國殖民者侵略印度開始,印度人民就展開了反抗,因此可排除A項;B項是針對英國而不是針對印度而言的,因此也可以排除;單純依靠非暴力的抵抗是無法實現徹底獨立的,排除D項。4、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本論》以剩余價值為中心,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B項正確;《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A項排除;巴黎公社發生在1871年,早于發表于1867年的《資本論》,不可能總結其教訓,C項排除;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D項排除。故選B。5、C【分析】【詳解】

讀圖可知,①位于英國,②位于法國,③位于比利時,④位于德國。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846—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者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會,故C選項正確;《資本論》第一卷于1867年成稿,同年在德國漢堡出版,A選項錯誤;《法蘭西內戰》是馬克思于1871年4—5月為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所寫的就巴黎公社問題致歐洲和美國全體會員的宣言,同年6月首先在英國倫敦發表,B選項錯誤;《德意志意識形態》于1932年在蘇聯首次發表,D選項錯誤。6、A【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和拿破侖“民法典”的比較,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和比較的能力。根據材料,《十二銅表法》的大部分條文,尤其強調契約締結及財產私有,注重私權保護和契約;而拿破侖的“民法典”對后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兩者反映了私權保護與契約來構筑社會規范,A項正確;B項“輕視”表述錯誤,不符合史實;C、D兩項從材料中無法反映,排除。故選A。7、D【分析】【詳解】

可以看出在革命時代;蘇聯就對中國民主革命消極影響,說明中蘇之間的矛盾在革命時代就出現了。答案為D。材料中的莫斯科不一定是共產國際,更主要的是包括蘇聯的影響。A錯誤。井岡山道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毛澤東進行分析中國國情的產物,與共產國際和蘇聯沒有關系。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社會主義革命的創新,更多的是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C錯誤。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和共產國際的關系,要求學生結合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過程來分析。8、D【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基礎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的能力。此題比較簡單,直接根據材料信息“巨大財富”“日益貧困”,即可直接判斷得出正確答案,即D項《資本論》,正確。ABC三項均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本題正確答案選D。

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及其《資本論》二、判斷題(共3題,共6分)9、B【分析】【詳解】

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并不都是由孫中山直接領導的。故題目表述錯誤。10、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先行者,是推動20世紀初政治變革的先驅,故題干說法正確。11、B【分析】【詳解】

“無產階級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落后國家取得勝利”是列寧的觀點,故題干表述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貢獻:依據材料中“竺可楨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授氣象學;地理學等;此后,先后在東南大學、南開大學任教”、“在南京北極閣籌建氣象研究所并任所長,出版了中國第一本近代《氣象學》”、“推動全國氣象臺站建設,培訓氣象人才,帶頭開拓氣象研究,8年中發表論著約50篇”等信息可概括得出竺可楨對中國氣象科學的主要貢獻。

(2)品質:依據材料中“科學救國”、“他刻苦攻讀先進的科學知識理論”、“帶頭開拓氣象研究”、“他立即憤而退席,抵制不公平待遇”等信息結合所學從愛國精神、刻苦學習、開拓創新等方面分析歸納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品質。【解析】(1)主要貢獻:培養氣象人才;創建北極閣氣象臺;推動全國氣象臺站建設;長期堅持氣象研究;撰寫;編著與氣象學相關的論文、著作。

(2)精神品質:愛國精神;刻苦學習的精神;開拓創新的精神。13、略

【分析】(1)背景:根據“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裝抗英的高潮。但是;當時的北美人并來下決心獨立”“國王仁慈,議會暴虐”“戰爭的前景卻模糊不清”概括;主張:根據“‘喬治三世只不過是大不列顛皇家畜牲’,他是北美事件的首惡之源”“獨立才是唯一的出路”“獨立之后,實行共和政體”概括得出。

(2)影響應根據潘恩《常識》主要思想主張分析歸納。

【名師點睛】

一、緊扣材料,根據材料概括背景和主張;二、影響,由第一問思想主張的具體內容分析得出,結合美國獨立戰爭后的史實回答。【解析】(1)背景:北美武裝抗英斗爭出現了高潮;但還沒有提出明確的獨立要求;北美人民對英國國王抱有幻想使戰爭的前景模糊不清。

主張:丟掉對國王的幻想;北美擺脫英國的控制而獨立;北美建立共和制國家。

(2)促進了北美人民獨立意識的提高;推動了北美戰爭轉向獨立革命;影響了美國建國時政體的選擇。14、略

【分析】【詳解】

(1)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革命,因而可知“新土耳其”的國家性質是資產階級共和國。(2)回憶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即可。【解析】⑴資產階級共和國。⑵領導土耳其人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和自由;廢除哈里發制度;實行政教分離;頒布憲法和制定其他各項法律;大力發展經濟;大力發展文化和教育;廢除陳規陋習;提高婦女地位。15、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孫權開發江南的歷史背景和功績;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孫權開發江南的歷史背景;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東漢末年,北方遭受戰亂破壞,人民大批南逃避亂”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從漢末天下大亂和三國鼎立的局面;北方人口南遷和江南相對安定等方面來回答。

(2)評價孫權開發江南的歷史功績,根據材料中的“贏弱的劃歸郡縣作編戶耕田種地,并逐步在征服地區設置郡縣”,可以分析得出加強中央集權;根據材料中的“軍屯中的佃兵,平時耕田種地,疆場有事則參加戰斗”可以看出促進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根據材料中的“將降服的山越人中強壯的收編為士兵”可以分析得出推動民族交融;根據材料中的“屯田軍民以其辛勤勞動使江南開發面積逐漸增加”并聯系所學可知,推動經濟格局變動。【解析】(1)背景:漢末天下大亂和三國鼎立的局面;北方人口的南遷;民族融合;江南相對安定。

(2)功績:加強中央集權;促進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推動民族交融;經濟格局變動。16、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先后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北洋政府的代理國務總理等要職。是福建水師派往國外學習的第一批學員”結合所學可知他研習現代海軍理論;培養近代化海軍;根據材料“威海衛之戰中,負責守衛日島。積勞成疾病倒率守軍英勇抵抗日軍11天,直到炮臺損毀,炮彈告罄,才奉命撤回劉公島。”可知他身先士卒,保家衛國;根據材料“辛亥革命期間,他以離艦出走向部下暗示對起義的默許,從而解除了各艦官兵的顧慮。”可知他棄暗投明,追求民主;根據材料“抗戰爆發后,他到南洋和大后方宣傳抗日,發動了許多愛國能人志士加入抗日隊伍,還結合自身專業給軍隊提供有效的建議”可知為了抗日救國,積極奔走,獻計獻策;根據材料“建國前夕,以病為由拒絕前往臺灣,并發文擁護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革軍委委員等要職”可知堅持民族大義,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在新中國建立后發揮自身余熱。

(2)根據材料“是福建水師派往國外學習的第一批學員”可知當時洋務運動的開展;“威海衛之戰中,負責守衛日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民族危機的加深、受到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根據材料“以病為由拒絕前往臺灣,并發文擁護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革軍委委員等要職。”可知當時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國情懷的深厚影響力、中國共產黨的感召。【解析】(1)貢獻:研習現代海軍理論;培養近代化海軍;身先士卒,保家衛國;棄暗投明,追求民主;抗日救國,積極奔走,獻計獻策;堅持民族大義,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在新中國建立后發揮自身余熱。

(2)背景:民族危機的加深;洋務運動的開展;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國情懷的深厚影響力。中國共產黨的感召。17、略

【分析】【詳解】

(1)理由:根據“顧方舟與團隊一起;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分離出了脊灰病毒,在國內第一次證明了上海脊灰流行的病原學基礎,并帶領團隊赴云南昆明籌建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作為脊灰疫苗生產基地”得出顧方舟與團隊一起,分離出了脊灰病毒,證明了上海脊灰流行的病原學基礎:顧方舟帶領團隊赴云南昆明籌建脊灰疫苗生產基地;根據“顧方舟又讓自己和剛滿月的兒子試用疫苗,證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得出顧方舟讓自己和剛滿月的兒子試用疫苗,證明了疫苗的安全性;根據“1965年,全國逐步推廣脊灰糖九減毒活疫苗接種。1994年9月在湖北襄陽縣發生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病例后,未再有本土脊灰病毒病例報告”得出全國逐步推廣脊灰糖丸減毒活疫苗接種,截止到1994年未再有本土脊灰病毒病例報告。

(2)綜合材料內容可知,顧方舟的身上體現出熱愛祖國、敢于擔責、無私奉獻、堅定執著等時代精神。【解析】(1)理由:顧方舟與團隊一起,分離出了脊灰病毒;證明了上海脊灰流行的病原學基礎:顧方舟帶領團隊赴云南昆明籌建脊灰疫苗生產基地;顧方舟讓自己和剛滿月的兒子試用疫苗,證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全國逐步推廣脊灰糖丸減毒活疫苗接種,截止到1994年未再有本土脊灰病毒病例報告。

(2)時代精神:熱愛祖國;敢于擔責;無私奉獻;堅定執著;等等。18、略

【分析】【詳解】

(1)舉措:根據材料“在明世宗授意下;夏言查革官員旗役冒濫,裁汰三千二百人”可知,裁汰冗官,精減政府人員;根據材料“夏言擔任諫官期間,先后彈劾了尚書王瓊;王憲賄賂交結內侍以及宦官趙靈、建昌侯張延齡貪贓枉法的行為,解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可知,整頓吏治,彈劾貪贓枉法的官員;根據材料“后來嘉靖帝沉迷道教,不問朝事,夏言曾多次上書反對,嘉靖帝對此十分反感,由此疏遠了夏言”可知,上書反對皇帝沉迷道教。

(2)為官品質: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夏言作為封建王朝的高級官員,敢于大量裁汰官員,體現了他恪盡職守;夏言敢于勸說皇帝,體現了為國家著想的責任意識;夏言在任期間彈劾腐敗官員,解救被逮捕官員,體現其正義耿直的品格。【解析】(1)舉措:裁汰冗官;精減政府人員;整頓吏治,彈劾貪贓枉法的官員;上書反對皇帝沉迷道教。

(2)為官品質:夏言作為封建王朝的高級官員,敢于大量裁汰官員,體現了他恪盡職守;他敢于勸說皇帝,體現了為國家著想的責任意識;他在任期間彈劾腐敗官員,解救被逮捕官員,體現其正義耿直的品格。19、略

【分析】【詳解】

(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元末明初(中國)。據材料“元末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先后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可知,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為建立明朝、消滅地方割據勢力立下汗馬功勞;據材料“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次年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可知,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統治;據材料“后又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筑邊皆功勞顯赫”可知,鎮守邊關,鞏固明朝統治;據材料“他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的大都會、省會、府城縣城等,均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可知,善于治軍,建立了良好的社會秩序。

(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元末明初(中國)。據材料“元末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可知,元末農民起義提供了機遇;據材料“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可知,驍勇善戰;據材料“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可知忠于朱元璋;據材料“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和“他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的大都會、省會、府城縣城等,均市井安然”可知,為人謹慎,治軍嚴整。【解析】(1)功績: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為建立明朝;消滅地方割據勢力立下汗馬功勞;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統治;鎮守邊關,鞏固明朝統治;善于治軍,建立了良好的社會秩序。

(2)原因:元末農民起義提供了機遇;驍勇善戰;忠于朱元璋;為人謹慎;治軍嚴整。四、論述題(共2題,共8分)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評析:根據材料“下令毀棄《使西紀程》刻版,并禁止流傳”可得出郭嵩燾撰寫的《使西紀程》最后被清政府查禁。評價時主要從當時中國國內的政治狀態、國人的思想意識、政府的觀念等角度分析評價。根據“該書被送交日本政府,引起重視,在認真研究后付諸實施。”可得出森有禮的《文學興國策》在日本被研究和實施。可從日本的民族危機、明治維新的推行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最后可從二者都是在本國遭受列強侵略、向西方學習的背景下撰寫的。兩書結局不同,也預示著中日兩國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會有不同的結局的角度進行總結。【解析】評析:郭嵩燾撰寫的《使西紀程》最后被清政府查禁;雖然當時中國的國門已被打開,但由于長期的閉關鎖國導致士大夫思想閉塞落后,對于國際事務知之甚少,天朝上國的觀念依然存在;當時中國政治上依然是君主專制制度,害怕西方思想文化沖擊統治秩序,掌權者思想并不開明。《使西紀程》被查禁,使得中國失去了一次了解西方;學習西方的機會,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還需經歷艱難的歷程。

森有禮的《文學興國策》在日本被研究和實施;是因為日本在面臨民族危機的情況下通過倒幕運動推翻幕府統治,改革派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新政權;在隨后進行的明治維新過程中,提倡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努力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和思想文化。《文學興國策》在日本被研究和實施,有利于日本對西方文明了解和理解,對于明治維新的深入進行起到了促進作用。

《使西紀程》和《文學興國策》都是在本國遭受列強侵略、向西方學習的背景下撰寫的。兩本書都主張學習西方,但結局不同。因為當時兩國的國情存在很大差別,兩本書的命運也預示著中日兩國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會有不同的結局。21、略

【分析】【詳解】

考查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以及家國情懷。根據材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可以得出,毛澤東的觀點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即強調人民的推動作用。根據題干中列舉的三位人物,李四光、時傳祥、李順達,都是經歷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后都在各自的領域為國家添磚加瓦,所以我們在組織答案的時候,可以先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社會現實,再根據材料總結他們各自的貢獻,最后結合毛澤東的觀點升華,指出新中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果是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的結果。【解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認識到了人民的力量,重視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經濟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社會主義勞動者無私奉獻。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石油。李四光敢于挑戰西方的權威,勇于創新,依靠自己的科學理論,克服困難,找到了華北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油田。時傳祥愛崗敬業,為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激發了人民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李順達率先成立農業互助組,組織農民進行生產,支援前線;新中國成立后,在互助組的基礎上開展合作社運動,推動了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正是千百萬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