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歷史學考《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復習資料第三單元宋遼金夏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考點一兩宋的統治知識點1:宋初中央集權的的發展1.目的:強化專制集權、維護政權穩定2.措施:角度措施中央(分化事權,加強皇權)政治: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宰相(中書門下)行政權;軍事:樞密院掌軍政,與禁軍管理機構“三衙”分權;經濟:三司專掌財政,與宰相(中書門下)分權。地方加強地方控制行政派文官出任地方長官知州;增設通判,與知州彼此制約;財政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大部分賦稅上交中央。軍政將地方精銳編入中央禁軍,定期更換駐防。監察設“四監司”,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和節制官僚體制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3.特點:強干弱枝,守內虛外;分化事權,內外相制;重文輕武,文人治國4.評價:積極:有效預防內部動亂,鞏固國家統一安定,加強了中央集權。消極:①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行政效率低下,助長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②造成北宋出現“三冗兩積”問題。知識點2:北宋統治危機——主要表現在軍事和財政兩個方面。軍事頻吃敗仗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領了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北宋兩次發起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1005年,澶淵之盟:①維持已有邊界;②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③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2.北宋與西北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發生戰爭,屢戰屢敗。1044年,慶歷和議:①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實際上保持帝號;②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財政日益惡化養兵:軍隊通過招募組建,多而不精,管理混亂,訓練廢弛,素質低下,且不斷擴編。軍費直線上升,占到國家財政開支的大半。養官: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官僚隊伍不斷膨脹。知識點3:王安石變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運。時間背景目的措施影響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1.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問題突出。2.范仲淹領導的“慶歷新政”失敗。富國強兵鞏固統治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開源節流】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達到了富國目的;強兵效果不明顯且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借以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知識點4:南宋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東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滅,徽宗、欽宗被俘虜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帝,退保南方,史稱南宋。2.岳飛抗金:南宋初年,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戰績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檜卻視岳飛等為心腹之患,主動向金朝求和,岳飛被南宋朝廷逮捕殺害。3.紹興和議: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4.南北對峙:南宋統治穩定后,定都臨安,偏安江南局面出現,形成南北對峙局面。考點二遼夏金元的統治知識點5:遼、西夏與金朝的統治遼西夏金時間916-11251038-12271115-1234民族契丹族黨項族女真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都城上京興慶府上京/中都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四時捺缽制特點:蕃漢分治、因俗而治影響:有利于契丹族的封建化進程,緩和民族矛盾,促進民族交融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保留本民族官稱①基本模仿唐宋制度②基層:猛安謀克制【民族特色】特點:行政、生產、軍事組織合一影響:減少財政支出,保證較強戰斗力,促進女真族的封建化進程。③遷都:1153年,完顏亮遷都燕京改名中都【北京為都城的開始】④盛衰:金世宗在位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滅亡金蒙古蒙古知識點6:元朝的統治1.建立和統一: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定都大都;1279年完成統一。2.鞏固統一的措施:交通修筑驛道,設立驛站,分設急遞鋪(目的:便于政令傳達,物資運輸,鞏固統一)中央機構中書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樞密院負責軍事;宣政院管轄西藏及全國佛教事務地方管理(1)實行行省制度(性質: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也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①內容:除今天河北、山西和山東地區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10行省②特點:轄區廣闊,軍政權力集中;受制中央,權力大而不專,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結合;區劃設置打破山川形便,犬牙交錯;省官互遷③影響: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多民族國家統一;促進民族交融與邊疆開發;我國省制的開端。吐蕃地區: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臺灣:設澎湖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3.民族關系:民族矛盾與民族交融并存——【矛盾: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四等人制”;交融:回回的形成】★宋元時期民族關系:多個民族政權并存,各民族政權之間既有戰爭,又有和平。民族之間的交融是歷史發展的主流。考點三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知識點7: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業①耕作制度: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出現一年三熟;②經濟結構: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自然經濟結構有所突破;③作物種植:棉花在內地的種植始于宋朝,元朝推廣,棉紡織業快速發展。手工業①制瓷業:宋朝以五大名窯為代表【定、汝、哥、官、鈞】;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紅;景德鎮成為瓷都;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②礦冶業:北宋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③印刷業:畢昇活字印刷術,推動文化普及和造紙業的發展商業①市場: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官方榷場互市貿易,民間貿易活躍;②貨幣:北宋出現紙幣(交子),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③外貿:設市舶司專管外貿;主要港口廣州、泉州、明州;外貿稅收成為重要財源城市興盛①北宋東京【開封】、南宋臨安【杭州】—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元大都②宋朝時,坊市限制和時間限制被打破;城市的經濟功能增強★商業繁榮的原因:政治相對和平穩定;農業和手工業發展;人口增加;經濟重心南移促進南北商品交流;統治者重視經濟事務;放寬政策限制;交通便利;水陸運輸發展。知識點8:經濟重心南移過程與表現影響魏晉南北朝江南得到初步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①帶動南方城市的發展繁榮;②帶動南北交通的發展;③促進南方地區教育文化的發展【文化重心南移(南北分卷制度,江浙人才集中)】中唐以后南方經濟加速發展,逐漸趕上北方北宋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已定型南宋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糧倉,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元朝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應對:重開大運河,裁彎取直,縮短航程。開辟長途海運航線,運輸江南糧食。知識點9:社會變化原因①商品經濟發展;②士族階層的衰落;③科舉制的完善;表現(1)門第觀念淡化—(“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人身依附關系減弱,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世襲奴婢到雇傭奴婢;農民與地主簽訂土地契約)(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土地買賣、典當、遷移住所、更換職業限制松弛)考點四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知識點10:儒學的復興——程朱理學【實質:以儒家綱常倫理來維護封建統治的新儒學體系】1.背景:①儒學日益僵化;②道教、佛教的的沖擊;③北宋中期起,學者掀起儒學復興運動。2.代表:北宋的程灝、程頤;南宋的朱熹(集大成者,代表作:《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3.主張:①宇宙觀:“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準則【核心】(理是萬物的本原,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帶有客觀唯心傾向);②認識論、方法論:格物致知(深刻探究萬物,充分體驗得到理)③道德觀:天理的核心是“仁”(儒家倫理道德)④人生觀:“存天理,滅人欲”4.目的: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維護封建專制統治5.特點:①儒學哲學化;②強調倫理道德;③融合佛道思想;④世俗化6.地位: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成為官方哲學,影響深遠。知識點11:文學藝術、科技與文字1.文學藝術原因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市民階層擴大宋詞句子長短不等,配樂歌唱,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代表人物有關漢卿、王實甫等;元雜劇標志我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話本城市說書的底本,早期的白話小說書法名家輩出,追求個性,不拘法度繪畫以山水畫最為突出,注重意境;風俗畫盛行,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2.科技成就(1)三大發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宋元時期外傳到歐洲,促進歐洲社會轉型。①雕版印刷成熟普及;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劇術;火藥大量用于軍事;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②影響:造紙術、印刷術,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推動了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