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365-2021 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規范_第1頁
DB14-T 2365-2021 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規范_第2頁
DB14-T 2365-2021 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規范_第3頁
DB14-T 2365-2021 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規范_第4頁
DB14-T 2365-2021 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1.140.20CCSA1414IDB14/T2365—2021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記錄要求 5記錄內容 26記錄形式 37記錄歸檔 4附錄A(規范性)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表 5附錄B(規范性)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封面 附錄C(資料性)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表示例 附錄D(資料性)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封面示例 參考文獻 DB14/T2365—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文物局提出并監督實施。本文件由山西省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XS/TC03)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南普恒、高振華、賈堯、王洋、田進明。1DB14/T2365—2021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規范本文件規定了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的記錄要求、記錄內容、記錄形式及歸檔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青銅器保護修復中的文字和影像記錄及技術檔案的記錄和歸檔。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1821照片檔案管理規范GB/T11822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GB/T18894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GB/T30686館藏青銅質和鐵質文物病害與圖示WW/T0058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技術規程金屬類文物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對保護修復實施過程的詳實記錄,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病害信息、檢測分析、技術路線、工藝步驟材料記錄、保護修復日志、其它相關信息、影像記錄及附件等。4記錄要求4.1記錄方式應采用橫寫方式,記錄工整。4.2記錄文字應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文物名稱或銘文等如有少數民族和外文的,應遵循其書寫規則。常用的外文縮寫應符合規范,首次出現時應注明外文原文,并加以中文注釋。4.3記錄數字應使用阿拉伯數字記錄編號項、時間項、分類項的數字。4.4記錄修改2DB14/T2365—2021歸檔后,不得隨意刪除、修改或增減技術檔案的數據。確需補充或修改內容時,應確保修改前的記錄能夠辨識,并由修改人簽字,注明修改時間及原因。5記錄內容應使用規范的專業術語記錄青銅器保護修復的全過程。5.1基本信息5.1.1基本信息包括:文物名稱、登錄號、收藏單位、時代、來源、級別、原尺寸、原重量、制作痕跡及其它信息、保存環境、原保護修復情況、方案名稱、方案編號、方案設計單位、方案批準單位、方案批準文號、保護修復單位、項目負責人、提取日期、提取經辦人、返還日期及返還經辦人。5.1.2原保護修復情況主要簡要記錄具有保護修復史青銅器的修復部位和相關資料。5.1.3基本信息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1的文物保護修復基本信息部分。5.2病害信息5.2.1病害信息包括:主要病害、綜合評估。5.2.2主要病害由保護修復人員按照GB/T30686詳細記錄青銅器保護修復前的主要病害,并按照WW/T0058進行綜合評估。5.2.3病害信息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1的文物病害信息部分。5.3檢測分析5.3.1檢測分析包括:檢測目的、樣品類別、檢測方法、檢測儀器、檢測結果及檢測單位。5.3.2檢測分析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1的檢測分析部分。5.3.3檢測分析部分僅記錄主要檢測內容和分析結果,樣品編號、取樣部位、性狀描述、檢測時間、儀器參數及譜圖數據等宜以檢測報告形式附后,或以項目為單位匯總存檔。5.4技術路線5.4.1技術路線包括:檢測、清理、除銹、脫氯、加固、拼對、整形、焊接、粘接、補配、作色、緩蝕、封護及囊匣防護等。5.4.2技術路線應在病害詳細勘察的基礎上,按照保護修復方案的有關要求,由保護修復人員根據病害類別和嚴重程度進行設計。5.4.3技術路線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2技術路線部分。5.5工藝步驟材料5.5.1工藝步驟材料包括:采用的方法、使用的材料和配比及實施部位。保護修復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藥劑應詳細記錄其化學和商品名稱、生產廠家、藥劑級別、主要成分、配比及性能,并以附件形式后附于技術檔案適宜位置。5.5.2實施補配修復時,應簡述補配依據或參考的文獻。5.5.3變更方案設計時,應簡述理由和內容,尤其是保護修復材料和方法。5.5.4工藝步驟材料的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2工藝步驟材料部分。5.6保護修復日志3DB14/T2365—20215.6.1保護修復日志包括:技術路線中各項工藝的實施時間、方法、材料、部位等。5.6.2保護修復日志的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2保護修復日志部分。5.7其他相關信息5.7.1其它相關信息包括:保護修復過程中新發現的銘文信息、制作工藝信息、修復后青銅器尺寸和重量、完成時間及保護修復人員。5.7.2完成日期是指保護修復人員完成青銅器保護修復的日期。5.7.3保護修復人員是指具體負責保護修復實施,并完成技術檔案記錄的專業技術人員。5.7.4其它相關信息的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2其它相關信息部分。5.8自評估及保存建議5.8.1自評估及保存建議包括:項目負責人對保護修復實施的整體評價,以及對完成保護修復青銅器的保存建議。5.8.2自評估的指標主要有:是否達到方案設計預期目標;是否變更設計內容;保護效果綜合評價等。5.8.3自評估及保存建議的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2自評估及保存建議部分。5.9影像記錄5.9.1保護修復前影像包括:青銅器保護修復前的保存狀況、病害圖或典型病害照片,照片數量應不超過8張,填入影像記錄表格。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3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表。5.9.2保護修復過程影像包括:青銅器保護修復的過程記錄照片和工作照,照片數量應不超過8張,填入影像記錄表格。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4保護修復影像記錄表。5.9.3保護修復后影像包括:青銅器保護修復后的整體照片和局部細節照片,照片數量應不超過4張,填入影像記錄表格。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5保護修復后影像記錄部分。5.9.4新發現信息影像包括:青銅器保護修復過程中新發現的銘文、紋飾及工藝特征等信息,如有,則照片數量應不超過4張,填入影像記錄表格。記錄格式可參考附錄A中A.5新發現信息影像記錄部分。5.9.5影像記錄照片應清晰,數碼照片宜在1M以上。5.9.6填入影像記錄表的照片可適當縮小,照片原始數據以原像素存儲。5.9.7未填入影像記錄表中的重要照片宜匯集,并按順序以附件形式后附于技術檔案適宜位置。5.10附件檢測分析報告、每日工作記錄、結項驗收意見、電子文件主要內容及存儲位置等相關資料宜以附件形式后附在技術檔案適宜位置。6記錄形式6.1紙質記錄6.1.1宜使用A4規格紙張。6.1.2用于記錄或存檔的紙張材料和工具應符合耐久性要求,不應使用熱敏紙、復寫紙、鉛筆、圓珠筆、紅墨水、純藍墨水等。6.1.3相關圖表和數據資料宜按順序以附件形式后附在技術檔案適宜位置,或者以項目為單位另行匯總裝訂成冊編號存檔。4DB14/T2365—20216.1.4技術檔案中各項內容應保持完整,不應缺頁或挖補;如有缺、漏頁,應詳細記錄原因。6.2電子記錄6.2.1所有記錄資料宜以電子文件方式存檔備份,以便檢索。6.2.2文本類電子文件宜以WORD、WPS、PDF為通用格式,表格內容宜采用5號宋體字填寫。6.2.3圖片類電子文件宜以TIF、JPG、BMP、RAW為通用格式,并以原像素存儲。音頻和視頻類電子文件宜以MPEG、AVI、WAV、MP3為通用格式。6.2.4所有電子文件應整理匯集、編號記錄,并注明存儲方式,或刻盤附后,或以項目為單位存儲于硬盤等介質獨立存檔。7記錄歸檔7.1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完成后,封面格式應按附錄B,并按照GB/T11822要求歸檔。相關影像記錄應按照GB/T11821要求歸檔。相關電子文檔應按照GB/T18894要求歸檔。7.2規范的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可參考附錄C和附錄D。7.3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宜一式三份,保護修復項目實施單位、驗收單位及文物收藏單位分別存檔。5DB14/T2365—2021(規范性)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表A.1文物基本情況記錄表文物基本情況記錄表見表A.1.表A.1文物基本情況記錄表文物保護修復基本信息文物病害信息主要病害檢測分析6DB14/T2365—2021A.2保護修復情況記錄表文物基本情況記錄表見表A.2。表A.2保護修復情況記錄表保護修復情況售焊錫對銅鼎腹部、足部、耳部殘缺部位進行(注:按時間和工藝步驟順序填寫,簡述方法、材料、操作部位、工作內容,方法,使用市售鉛錫焊料對銅鼎腹部、足部裂隙病害部7DB14/T2365—2021A.3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表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表見表A.3。表A.3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表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整體現狀照片、病害圖或典型病害照片)8DB14/T2365—2021A.4保護修復影像記錄表保護修復影像記錄表見表A.4。表A.4保護修復影像記錄表保護修復影像記錄(整體現狀照片、病害圖或典型病害照片)9DB14/T2365—2021A.5保護修復后影像記錄表保護修復后影像記錄表見表A.5。表A.5保護修復后影像記錄表保護修復后影像記錄(整體、局部)新發現信息影像記錄(紋飾、銘文、工藝等)DB14/T2365—2021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封面B.1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封面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封面見圖B.1圖B.1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封面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封面 DB14/T2365—2021(資料性)青銅器保護修復技術檔案記錄表示例C.1文物基本情況記錄表文物基本情況記錄表示例見表C.1.表C.1文物基本情況記錄表示例文物保護修復基本信息腹部有鑄缺,下腹靠近外底存在三條鑄造披縫,并分別位于兩足之間,大體將銅鼎等分為三個部分。三足之上均可見明顯的鑄造范線文物病害信息主要病害檢測分析DB14/T2365—2021C.2保護修復情況記錄表示例保護修復情況記錄表示例見表C.2。表C.2保護修復情況記錄表示例保護修復情況6.作色:蟲膠乙醇溶液,礦物顏料,焊接2.6/22,使用噴砂機、超聲波潔牙機等器5.7/4-7/11,使用蟲膠乙醇溶液調和礦物6.7/12,使用5%的BTA水溶液對器物整體進行浸泡24小時7.7/12,使用羊毛刷蘸取1.5%的B72丙酮溶液對器物整體進DB14/T2365—2021C.3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表示例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表示例見表C.3。表C.3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表示例保護修復前影像記錄(整體現狀照片、病害圖或典型病害照片)保護修復前保存狀況保護修復前保存狀況器蓋病害修復前保存狀況、殘缺病害器蓋殘缺、裂隙病害器足斷裂病害器蓋病害器耳斷裂病害器耳斷裂、殘缺病害DB14/T2365—2021C.4保護修復影像記錄表示例保護修復影像記錄表示例見表C.4。表C.4保護修復影像記錄表示例保護修復影像記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