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4年中考歷史試卷【附參考答案】_第1頁
山西省2024年中考歷史試卷【附參考答案】_第2頁
山西省2024年中考歷史試卷【附參考答案】_第3頁
山西省2024年中考歷史試卷【附參考答案】_第4頁
山西省2024年中考歷史試卷【附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2024年中考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1.2024年是中國甲辰龍年。遠古時期,中華大地上就普遍流行著對龍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區史前時期文

化遺址中的龍形器物,共同印證了()

圖一彩繪龍紋陶盤(山西陶寺遺址)圖二玉豬龍(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圖三玉龍(安徽凌家灘遺

址)

A.中原地區較高的文明程度B.玉器制造業的水平高超

C.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點D.黃河流域孕育早期國家

2.《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率軍到咸陽后,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還記載,

高祖曰:“此三者(張良、蕭何和韓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其所以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劉邦奪取天下的()

A.目的B.原因C.過程D.影響

3.繪畫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直觀表現。賞析下面兩幅繪畫作品,從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藝上()

;ML1作者:顧愷之(東晉)作者:吳道子(唐)

《女史箴作品風格:線條優美活潑,注重作品風格:吸收顧愷之的畫風,注重線條,

圖》(局人物神態的刻畫,以形寫神,用《送子天王筆法簡練;又改革傳統線描法,融入暈染

部)筆細勁連綿,富有個性。圖》(局部)法的立體效果,頗有動感。

A.生動描繪了宮廷女官的生活B.表現出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C.細膩表現了開放的社會風氣D.借鑒西方繪畫的創作手法

4.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如下圖),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千米,有數百個

糧窖。這種規模宏大的倉窖,不僅數目繁多,而且庫藏巨大,在全國運河地區普遍建立。這些倉窖遺址可用于研

究隋朝()

含嘉倉遺址

A.國家統一的條件B.政治制度的創新

C.商業發展的水平D.財政經濟的狀況

5.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

兵,則天下自安矣。”宋太祖為此采取的舉措中與“制其錢谷”相符的是()

A.設置樞密院B.設立通判C.設置轉運使D.設立市舶司

6.某歷史學習小組圍繞“走近明清遺跡?感知民族交融”這一主題,準備在公眾號推送一篇文章,請為其選一幅合

適的配圖()

A.唐蕃會盟碑B.敦煌莫高窟

C.臺灣赤段樓D.新疆伊犁將軍府

7.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中國人認真地對民族戰爭背后的內容作出反應,并形成一種

社會思潮而波及各個階層,則無疑開始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體現這種“社會思潮”的主張是

()

A.“師夷長技以自強”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變者天下之公理也”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8.1929年12月底,黨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規定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

務的武裝集團,必須絕對服從共產黨的領導,必須擔負打仗、籌款和做群眾工作的任務,必須加強政治工作。這

次會議是()

A.八七會議

B.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C.古田會議

D.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9.數據分析是歷史學習常用的重要方法。小華同學收集了一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抗戰的數據。這些數據表

明()

口傷亡抗擊軍隊人數

中國南敲擊H軍

拳戰總人口各國軍區檢、意、日法西斯版人

億2

17億4.5總共傷亡軍隊1110萬人

9000余萬人(19414)

A.全民族團結才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國人民的抗戰得到了世界各國援助

C.中國抗戰是近代以來抗擊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D.中國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10.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隨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全面展開。同年,我國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這說明()

A.特區的建立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改革開放呈現“點線面體”的格局

C.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同步進行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建立

11.九年級(1)班同學以“歷史上水陸交通的發展”為主題,制作了相關知識圖譜,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項目發展演變

陸、海絲綢之路?一->新航路開辟、三角貿易

路線范圍

歐、亞、非三大洲一一>歐、亞、非、美全球航路

動力:自然力一機械力

交通工具

工具:駱駝、帆船一蒸汽輪船、火車

中國:張騫、鄭和等

重要人物

世界:哥倫布、麥哲倫等

絲網.此3、Pt,迨,大箝導

貿易往來

,5?熱

\^1軸L東抵峰室、敕學.4HHF

上表中交通工具的動力由自然力向機械力轉變,是由于()

A.航海家對未知領域的探索B.蒸汽機運用于交通領域

C.黑奴貿易不斷擴大的需要D.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結果

12.綜合上表中的信息,對歷史上水陸交通發展帶來的共同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A.密切了各地經濟文化聯系B.促進了人口向非洲的遷移

C.實現了全球經濟共同繁榮D.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落后

13.1918年,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烈歡呼“將

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這些文章寫作的國際背景是()

A.第一國際的成立B.《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14.小夏同學圍繞“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這一主題按階段特征繪制了下面示意圖,其中處應填寫()

新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r

高漲非洲獨立年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

興起

(工業革命前后)

埃及華夫脫運動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印度氏族大起義

A.太平天國運動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C.納米比亞獨立D.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15.帕爾默在《現代世界史》中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與1919-1920年之間簽訂的和平條約的失敗相關。

和平條約制造出的問題與解決的問題幾乎一樣多……埋下了會滋生罪惡的種子。”對作者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凡爾賽體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B.《凡爾賽條約》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C.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

D.華盛頓體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各國間矛盾

二、非選擇題(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題,其中16題8分,17題10分,18題12分,19題15分,

共45分。

16.走近文物。傳承文明。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完成。

(1)【項目名稱】博古鑒今?文物策展

【項目目標】通過舉辦策展活動,走近歷史文物,感受中華民族推陳出新的創造力和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

【項目任務】

任務一一組同學以“國寶物語?見證歷史”為主題,整理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部分文物信息,準備布展。

以農為本(北

吉金鑄史(西周)金榜題名(金朝)護國利刃(明朝)

朝)

歷上

文r

④“萬歷十年登

②《齊民要

①大盂鼎③《女真進士題名碑》州戚氏”軍刀

術》明刊本

國入選理由:西周最大,最重入選理由:我國現存為數

寶青銅鼎,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入選理不多的女真文字碑刻之一,是

入選理由:▲

物康王冊命盂之事,是研究“分封”由:▲金朝推行科舉制和女真文化與

語的重要物證。漢文化交融的見證。

物青銅鑄造農業技術制度文化中外交往

信政治制度文化傳承民族交融抗擊倭寇

問題1:請你根據上表中的相關信息,分別為②、④文物寫出入選理由。

(2)任務二二組同學以“文物圖片?時代印記”為主題,搜集了如下圖片資料設計展覽。

①長春一汽生產的第一輛解放牌汽車②小崗村18戶農民簽訂的包干到戶生產契約

③淮海戰役支前農民使用的小推車④聶耳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⑤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證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

照片

⑦“一帶一路”紀念郵票

問題2:請將上面備選資料的序號填入下面對應的展板中,并據此為這一板面寫出結語。

、,-、.

刖H展板一展板二展板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民族獨立?求解放艱辛探索?展新顏改革開放?謀復興

年,再現黨的光輝歷程,舉辦本展覽。(1921—1949年)(1949-1976年)(1978年至今)

展覽共分三個板塊。▲▲▲

結語:▲

17.生態文明?綠色發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材料一

中華倫理生態主張

質于愛民以下,至于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以為人?

“仁”

——《春秋繁露》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

“義”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不節,則常不足。

——《資治通鑒》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砍伐工具),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

“禮”澤不入網罷(gu,捕魚的網),以咸魚鱉之長。

——《逸周書》

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倫理所蘊含的生態價值觀。

(2)材料二

19世紀中后期英國議會頒布的法律法規(部分)

?1847年《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任何作為公共供水的水源

?1848年《公共衛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廢棄物集中處理

?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規定成立首都工務委員

會,負責房屋、供水、排水系統建設與管理

機器時代的“享受”

?1875年《公共衛生法》,匯集了以前同類法規,覆蓋面廣、內容完善,

世界上第一個公共衛生系統建立

也得益于那一時期鐵路的貫通、旱作農業技術的進步和農業機械的應用。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該農業地區災難屢見不鮮,最嚴重的發生在1930年代。經濟凋敝、社會動蕩,農場大量

破產,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嚴重的生態災難和1930年代大蕭條同時出現,實際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系

已經深陷困境。

—摘編自高國榮《環境史視野下的災害史研究:以美國大平原農業開發為例》

材料三中,美國中西部由“荒漠”變“天堂”的原因有哪些?并簡述美國政府是如何應對1930年代的困境的。

18.歷史人物?時代潮流。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近代歷史人物張騫和孫中山大事記(部分)

-1895年甲午戰敗后張騫抱著“實業救國”思■1894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

想,回鄉創辦大生紗廠■1895年領導廣州起義

1899年大生紗廠正式開始生產棉紗?1905年成立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

?1903年開始籌建分廠,一戰期間發展迅速,主義

獲利豐厚,并投資公益事業?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頒布《中華民

1905年創辦國內第一家自建公共博物館國臨時約法》

材料二“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沒有毛主

席,至少我們中國人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鄧小平

材料三

時代偶像

領袖人物毛澤東、周恩來;英雄人物雷鋒、王進喜、焦裕祿;

20世紀五六十年代

革命英雄江竹筠(江姐)、邱少云、保爾?柯察金等。

1978年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發表,使數學家陳景潤成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為全國人民崇敬的對象,并引導年輕人對科學產生極大的熱愛八十年

代,在世界大賽上創下“五連冠”的中國女排成為偶像。

—摘編自劉鈕雯《偶像時代變遷及現實思考》

(1)根據材料一,對比張騫和孫中山在時代大潮中的救國實踐有何異同之處。

(2)根據材料二,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具體事例,說明毛主席“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

(3)根據材料三,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時代偶像崇拜口特點。

(4)綜上所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應如何正確看待個人理想與時代發展的關系。

19.大國之道?順勢而為。時勢是一個時代的潮流和趨向。在歷史發展的大轉折時期,新舊潮流往往交織并存,

共同影響著歷史的發展進程。

(1)【時代?見證社會變革】

根據春秋戰國時期單元知識結構示意圖,以秦國為例,簡述圖中①②③處史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并歸納這一

時期歷史發展的趨勢。

鐵器、牛耕出現鐵器、牛粉推廣

③.

(2)【時風。折射國家發展】

從下面兩組圖片中任選一組,簡述改革是如何改變時代風貌并推動國家發展的。

-組:二組

(3)【時勢?重構國際秩序】

請從下面時間軸上選擇三例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

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美國提出北約

馬歇爾計劃成立

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中國重返中美中國加入世

中蘇建交戰爭勝利聯合國建交亦貿易組織

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io.【答案】c

n.【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1)②:理由:《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

完整農書;凸顯了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等。

④:理由:戚氏軍刀是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的遺物;它展現了戚繼光杰出的軍事才能和愛國氣概,具有重要

的歷史價值;從中感受到明代軍民保家衛國、捍衛主權的愛國情懷。

(2)展板一:③④

展板二:①⑤

展板三:②⑥⑦

結語: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新中國,邁向了新時代,走出了民族

復興的光輝道路。

17.【答案】(1)生態價值觀:關愛動物,熱愛自然;對自然不過度開發,取之有度,有節制;遵循客觀自然規律,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等。

(2)特點:加強立法,用法律保障環境的治理;環保法律內容廣泛,覆蓋面廣,形成法律體系;先發展后治理

等。

原因:工業革命后,蒸汽機的大量使用,煤炭燃燒導致污染嚴重;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來了人口增長,

給環境造成負擔;英國民主政治建設、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等。

(3)原因:南北戰爭期間頒布《宅地法》、向鐵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帶來大量勞動力;鐵路的貫通、旱作農業

技術進步和農業機械的應用。

應對:實行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緩解了危機;頒布《農業調整法》,加強對農業指導,促進了

農業經濟恢復;實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植樹造林,增加了就業;調整勞資關系,完善社會保障等。

18.【答案】(1)異:張騫主張實業救國;創辦民族企業;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孫中山主張政治革命;

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推動了中國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法制化進程等。

同:都發生在甲午戰爭失敗后;都是為了救亡圖存,挽救民族危機;都向西方學習;都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都解放了國人思想等。

(2)說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后,為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決定向農村進軍,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逐漸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