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5〕274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過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本標準。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廠址選擇與總體布置;處理工藝;預處理系統;絮凝脫水與厭氧消化;濾清液與糞泥、消化污泥處理;除臭系統;附屬設施與輔助工程;環境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施工、調試與驗收。本標準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第1章合并原第1.0.1條和第1.0.3條;2.第2章刪除“厭氧消化池”術語,補充“糞泥”“防纏繞裝置”術語;3.第3章增加靠近市政管網的選址要求;4.第4章刪除固液分離預處理作為單獨處理工藝的規定,增加處理設施應具備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期間應急作業功能要求;5.第5章增加“5.1一般規定”,刪除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條文雷同和重復的規定;6.第6章標題“主處理設備與設施”改為“絮凝脫水與厭氧消化”,增加“6.1一般規定”,刪除“密封儲存池”和“三格化糞池”兩節內容,刪除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條文雷同和重復的規定;7.原第7章和原第8章合并為第7章,標題改為“濾清液與糞泥、消化污泥處理”,并增加“7.1 一般規定”;8.原第9章改為第8章,并細化除臭系統的要求;9.原第10章“輔助與公用設施”改為第9章“附屬設施與輔助工程”,將第3章總體布置一節中的廠內道路、綠化等內容納入輔助工程,并細化附屬設施與輔助工程的要求;10.原第11章“環境保護與勞動衛生”改為第10章“環境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并細化職業安全和職業衛生的要求;11.新增第11章“施5工、調試與驗收”;12.原4.0.2、8.0.1、11.0.6、11.0.7為強制性條文,在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中未納入,但該條仍有存在必要,調整了條文編號和表述。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本標準主編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瑜路1037號,郵政編碼:430074)本標準參編單位: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世紀國瑞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市城市管理技術研究中心土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城建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中蘭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華學院大連廣泰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陳朱琦謝文剛王紹康羅毅吳東彪厲江鋒廖朱瑋楊家軍木子佳靚胡駿嵩廖茂彬徐麗麗羅夢伊杜茂林鄭得鳴祁昌偉陳雪雯李元元龍思杰閻正南雷文莉王思淇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吳文偉潘四紅史昕龍陳同斌屈志云蘇昭輝6 1 23廠址選擇與總體布置 3 3 34處理工藝 55預處理系統 7 7 7 8 86絮凝脫水與厭氧消化 21 7 22 22 本標準用詞說明 25引用標準名錄 268 1 2 3 3 3 5 7 7 7 8 86Coagulation,Deh 9AncillaryFacil 9.2AncillaryProje 9 21 2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5 2611.0.1為規范糞便處理廠技術要求,做到防治污染、衛生防疫、達標排放、無害化處理,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城市新建、擴建或改建糞便處理廠的設計、施工和驗收。1.0.3糞便處理廠設計、施工和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廁所化糞池或旱廁儲糞池清掏出的人的排泄物和固體雜物的固液混合物。2.0.2濾清液nightsoilliquid經絮凝脫水或厭氧消化等工藝處理產生的液體。經濃縮或絮凝脫水處理產生的污泥。2.0.4接收口feedinginlet接收從真空吸糞車或其他專用運輸工具卸入糞便的對接設施。接收從真空吸糞車或其他專用運輸工具卸入的糞便,具有沉砂功能的構筑物。2.0.6固液分離設施solid-liquidseparatingfacility對糞便進行固體雜物和液體分離的設施,主要去除纖維、竹木、塑料等固體雜物。2.0.7防纏繞裝置windingpreventingdevice防止纖維等雜物對轉動部件和運動部件纏繞的設施。2.0.8糞便絮凝脫水nightsoilcoagulationanddehydration向糞便投加絮凝劑,并對分離的有機固體物進行機械脫水的工藝。2.0.9除臭系統deodorizingsystem對糞便處理過程產生的臭氣進行收集并處理的系統。33廠址選擇與總體布置3.1.1糞便處理廠選址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衛生專項規劃要求,應進行選址方案比較并結合環境影響評價確定。3.1.2糞便處理廠選址應按現行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項目規范》GB55012執行,并應設置在交通運輸便利、市政配套設施齊全,且對周邊居民影響較小的地區。3.1.3糞便處理廠宜優先選擇在生活污水處理廠用地范圍內、生活垃圾處理廠(場)或市政管網附近。3.2.1糞便處理上程項目應包括主體處理工程設施、附屬設施、輔助工程和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固廢處理產業園區建設的糞便處理工程項目應減少設施構成,改建、擴建項目應充分利用原有的場地和設施。3.2.2糞便處理廠總體布置應根據設施功能要求、廠址地形、地質和氣象條件,以及設施設備便于施工、維護和管理、節約土地等因素,經技術經濟分析比較確定。3.2.3糞便處理廠廠區總平面布置和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的有關要求,并應滿足糞便處理、安全及衛生要求。主體處理工程設施及附屬設施、輔助工程宜與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保持合理距離,并分別集中布置。3.2.4主體處理工程設施應根據工藝流程布置,間距應緊湊、合理,并應滿足設施施工、設備管道安裝,以及養護、維修和管理要求。臭氣集中處理設施、固體雜物及糞泥堆放間應布置在辦4公和居住建筑夏季主導風向下風向。3.2.5廠區豎向設計應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并應做到排水暢通、土方平衡和節能降耗。3.2.6處理構筑物間輸送糞便、糞泥、消化污泥、濾清液和沼氣的管線布置應統籌安排,避免相互干擾,并應使管線長度短、水頭損失小、流通順暢、不易堵塞和便于清通,且管線應用不同顏色標識。3.2.7糞便處理廠宜分別設置人流和物流出入口。廠區道路應滿足交通運輸和消防的要求,并應與廠區豎向設計及管線敷設相協調。54.0.1糞便處理廠接收的糞便應為吸糞車或其他專用運輸工具清運的糞便,不應混入有毒有害污泥。4.0.2糞便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應按現行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項目規范》GB55012執行,并應具備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等功能。4.0.3糞便處理廠規模應根據服務范圍內近3年~5年糞便平均清運量及服務年限內預測量合理確定,規模不宜小于50t/d。4.0.4糞便性狀設計數據應根據實測結果確定。無實測數據時可按表4.0.4的規定取值。高中低% 氮磷鉀 10?~101010?~107寄生蟲卵64.0.5糞便處理可采用糞便絮凝脫水處理工藝(圖4.0.5-1),也可采用糞便厭氧消化處理工藝(圖4.0.5-2)。除臭除臭—→絮凝脫水——濾清液處理除臭除臭一預處理系統—→厭氧消化——污泥脫水—→消化污泥處理或利用4.0.6糞便處理過程產生的二次污染物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1預處理系統中產生的固體雜物應送往衛生填埋場或焚燒廠與生活垃圾混合處理;2糞便處理過程產生的糞泥和消化污泥應資源化利用或進行無害化處理;3糞便處理過程產生的濾清液可與生活污水或滲瀝液合并處理,也可獨立處理;4糞便處理過程產生的臭氣應進行收集和處理。4.0.7糞便處理工藝中單元設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并聯運行的處理單元設施間應設均勻配水裝置,處理設施系統間宜設可切換的連通管渠;2處理單元設施入口處和出口處宜采取整流措施;3處理構筑物、設備應采取防止滲漏措施;4糞便、糞泥、消化污泥、濾清液等物料的輸送管道應采用防腐管材。4.0.8糞便處理工藝設計應具備重大傳染病疫情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期間進行作業的應急功能。75預處理系統5.1.1絮凝脫水處理工藝的預處理系統宜采用糞便接收、固液分離、儲存調節等組合單元。5.1.2厭氧消化處理工藝的預處理系統宜采用糞便接收、固液分離、濃縮等組合單元。5.2.1糞便進入預處理系統可采取接收口方式直接進入固液分離設備,也可采取接收池方式除砂后再進入固液分離設備。5.2.2采取接收口方式的,接收口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設兩個及以上接收口;2接收口數量可按下式計算:式中:N-——接收口數量(個);Qa——糞便設計處理量(m3/d);10min/車~15min/車;V——吸糞車的容量(m3/車);tp—每日糞便投入時間(h/d);k——最大投入系數,可取2~4。5.2.3采取接收池方式的,接收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接收池容量不應小于糞便最大日清運量。2接收池的容積,可按下式計算:式中:V——接收池的容積(m3);8N,——每小時投入車數(車/h);t?—糞便的停留時間(min),宜取10min~20min。3接收池砂斗的有效深度宜為1m~1.5m;砂斗的有效容積,可按下式計算:p—糞便的含砂量(%),可取0.1%~0.2%;T,——排砂周期(d),不宜大于7d。4除砂宜采用機械方法,排砂管應采取防堵塞措施。5.3.1固液分離設備應具有大塊重物分揀、除砂、過濾、傳輸、壓榨功能。5.3.2固液分離設備應按現行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項目規范》GB55012執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條形格柵間隙和孔型濾網孔徑均不應大于15mm;2柵筐宜成圓柱狀,柵條或篩孔板厚度不宜小于4mm;3格柵上端應設置自動清洗裝置;4排砂螺桿螺旋片厚度不宜小于8mm;5控制宜采用全自動操作系統。5.3.3固液分離產生的固體雜物應壓榨到含水率小于60%,并應打包至密閉式容器后再外送無害化處理。5.4儲存調節與濃縮5.4.1儲存調節池(罐)容量應具有儲存調節糞便最大日處理量的功能。5.4.2儲存調節池(罐)應按現行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項目規范》GB55012執行。5.4.3濃縮池宜用于含水率大于98%的糞便厭氧消化處理工藝的預處理。95.4.4濃縮池固體負荷宜根據試驗或相似糞便處理廠的實際運行資料確定,濃縮池的濃縮時間宜為3h~6h,有效水深宜為4m。濃縮池應設置清除浮渣的裝置。6絮凝脫水與厭氧消化6.1.1糞便絮凝脫水處理應具有使糞便中的有機固體物有效脫水,并分離為糞泥和濾清液的功能。6.1.2糞便厭氧消化處理應具有使糞便中的有機物有效降解,并對產生的消化氣體有效收集的功能。6.2.1絮凝脫水設備的選型應根據糞便性狀和脫水要求,經技6.2.2當采用螺壓式脫水機時,應按現行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項目規范》GB55012執行,并宜保證脫水后糞泥含水率小于80%。6.2.3絮凝劑制備及投加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4>系統應包括儲藥、投藥、溶藥、稀釋、投加等單元;2系統能力應與脫水機配套;3系統中與藥液接觸零部件應采用耐腐蝕材料;4絮凝劑進料泵應采用機械密封或填料密封,泵流量和壓力應滿足脫水機的使用要求;5系統宜采用自動化控制。6.2.4絮凝劑種類和投加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絮凝劑種類應根據糞使性狀和糞泥最終出路等因素選用,宜采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2絮凝劑投加量應通過試驗確定,在設計階段可根據已建廠的運行經驗確定投加量范圍。6.3.1糞便厭氧消化宜采用二級消化工藝。二級消化工藝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工藝設計主要參數宜符合表6.3.1的規定。C消化時間d%BOD?處理效率2總消化時間不應少于30d,保持BOD?處理效率在80%以上時可縮短總消化時間,但一級消化時間不應小于15d。3進料COD高時投配率宜用表6.3.1中的下限值,進料COD低時投配率宜用表6.3.1表中的上限值。4一級消化池應加熱,加熱可采用池外熱交換,也可采用池內熱交換或蒸汽直接加熱,大型消化池可將兩種加熱方式結合使用。加熱設備選擇應有10%~20%的富余能力。5一級消化池應設攪拌裝置,攪拌可采用消化氣體循環攪拌,也可采用螺旋槳攪拌器、水力提升器等,大型消化池可將兩種攪拌方式結合使用。消化液從一級消化池輸送到二級消化池之前,應至少停止攪拌4h。二級消化池可不攪拌。6濾清液排出設施溢流管出口不得置于室內,并應設置水封。6.3.2厭氧消化池總有效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1按消化時間計算:式中:Va——厭氧消化池的總有效容積(m3);K——消化污泥儲留系數,取1.10~1.15;Q?——糞便設計處理量(m2/d);T?——消化時間(d)。2按投配率計算:式中:η—糞便投配率(%)。3按容積負荷計算:式中:S?——進水化學需氧量(g/L);Se——出水化學需氧量(g/L);U.—COD容積負荷[kgCOD/(m3·d)]。6.3.3厭氧消化池及附屬設施的工藝設計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執行,安全設計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執行。6.3.4消化氣體收集凈化系統宜由脫硫裝置、儲氣裝置、余氣燃燒裝置、配氣管等單元組成。消化氣體凈化程度應根據最終用途確定。6.3.5消化氣體脫硫方式可采用干式或濕式脫硫。室外脫硫裝置在冬季或寒冷地區應采取保溫措施。7濾清液與糞泥、消化污泥處理7.1.1濾清液處理方式應根據出水排放去向和排放標準確定,優先采用與城市污水處理廠或生活垃圾處理廠(場)滲瀝液處理7.1.2糞泥和消化污泥應送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處置或與城市7.2.1濾清液處理采用與城市污水或垃圾滲瀝液合并處理工藝1濾清液水質、水量、流速等不應影響城市污水或垃圾滲2濾清液宜經吸糞車或專用管道輸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或3濾清液采用管道輸送時,管道和構筑物設計應符合現行7.2.2濾清液采用獨立的處理設施時,處理工藝應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批復的排放或納管要求,并根據現行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的規定,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后7.2.3濾清液經處理后應消毒,消毒宜采用加氯法或紫外線消資料時,出水有效氯投加量可采用6mg/L~15mg/L,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接觸時間不應小于30min;紫外線劑量宜通過試驗確定,也可參照類似生產運行經驗確定。7.3糞泥和消化污泥無害化處理與利用7.3.1糞泥和消化污泥處理量應根據糞便設計處理量、處理設施SS濃度及去除率、BOD?濃度及去除率、污泥生長量以及糞泥含水率計算確定,也可采用下列數據:1處理工藝采用絮凝脫水時,絮凝脫水設備產生的糞泥量可按糞便設計處理量的10%~25%取值:2處理工藝采用厭氧消化時,厭氧消化池產生的消化污泥量可按糞便設計處理量的15%~20%取值。7.3.2糞泥和消化污泥與生活垃圾混合衛生填埋無害化處理時,糞泥和消化污泥應經預處理改性,改性后的泥質和填埋工藝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50869中對污泥填埋的要求,糞泥和消化污泥與生活垃圾混合比宜小于10%。7.3.3糞泥和消化污泥采用好氧堆肥處理時,設計除應按現行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工程項目規范》GB55012和現行行業標準《生活垃圾堆肥處理技術規范》CJJ52執行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糞泥和消化污泥的好氧堆肥工藝宜按水分調節設施、初級發酵設施、次級發酵設施單元組合;2糞泥和消化污泥與其他有機固廢混合堆肥時,混合比應以混合后符合堆肥原料的含水率、碳氮比、有機物含量等要求為基礎計算確定,有條件的宜通過試驗確定;3水分調節可采用添加調理劑或腐熟堆肥產物;4供氧應采取強制通風或機械翻堆方式,應設置滲瀝液和臭氣收集系統以及溫度、氧濃度等監測裝置,并應具有防雨、防滲、防腐的功能;5初級發酵設施的有效容積,應根據日進料量和發酵時間確定,發酵溫度保持在55℃以上的發酵時間不得少于5d;6次級發酵設施的有效容積或面積,應根據初級發酵設施的出料量和堆肥腐熟時間確定,次級發酵時間不宜少于10d。8.0.1糞便處理廠應選擇集中通風除臭為主、除臭劑噴灑為輔的除臭方案。除臭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鎮環境衛生設施除臭技術標準》CJJ274的規定。8.0.2除臭系統應保證糞便處理廠的環境空氣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的規定,廠界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的規定。8.0.3集中通風除臭應在糞便接收口/池、糞泥和消化污泥排出口、糞便預處理系統車間的設備部位、絮凝脫水車間的設備部位、堆肥發酵設施等高濃度臭氣產生部位配置局部排風設施。8.0.4集中通風除臭方式應根據臭源強度、臭源分布及地方標準要求等因素,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集中除臭可選擇化學吸收式除臭、生物除臭、吸附除臭、等離子體除臭、燃燒法除臭等方式。8.0.5除臭設施(設備)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具有較強的抗負荷沖擊能力;2應節能、安全、耐用、穩定;3應操作便捷,維護保養方便;4可根據臭氣排放濃度調節運行參數。8.0.6除臭設備設計進氣的臭氣污染物濃度宜根據散發臭氣污染物濃度實測值確定,臭氣污染物濃度可用硫化氫、氨和有機硫化物濃度作為計算參數。除臭設備的臭氣處理能力應根據最大風量和最大臭氣污染物濃度確定。8.0.7糞便處理廠宜在下列部位采用除臭劑噴灑:1糞便接收場地;2糞泥和消化污泥排出口周圍;3敞開式濾清液處理設施周圍;4無法采用局部排風控制臭味散發的部位;5不宜采用全面排風進行臭氣收集的車間區域。8.0.8除臭劑稀釋倍數應根據臭源強度和實際除臭效果調整,除臭劑不應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腐蝕性。除臭劑噴灑專用設備應具有良好的霧化性能及噴灑流量調節功能。8.0.9糞便預處理系統車間、絮凝脫水車間內,應設置通風設施,換氣次數不應小于6次/h;有人操作的區域,機械通風應滿足空間內人均新風量不小于30m/h。8.0.10糞便處理廠中為防止惡臭需要經常沖洗的地方應設置沖洗水收集設施。8.0.11糞便處理廠散發臭味的設施設備與辦公或民用設施之間可采用綠化帶隔離,綠化帶宜采用灌木和高大喬木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方式。9附屬設施與輔助工程9.1.1糞便處理廠附屬設施應包括計量、檢測與監測、控制室、車輛沖洗等設施。9.1.2糞便處理廠計量設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采用進出雙向稱重方式,計量設施應設置在糞便處理廠交通入口處,并應具有良好的通視條件;2計量設施應根據運輸工具合理選擇地磅、重量傳感器或電子皮帶秤;3計量設施規格宜按糞便清運車輛最大滿載重量的1.3倍~1.7倍配置。9.1.3糞便處理廠檢測與監測項目應包括進廠糞便性狀、處理過程工藝參數、糞泥或消化污泥性狀,濾清液處理運行及出水水質等,并應配備相應的檢測與監測儀器和設施。9.1.4糞便處理廠下列場所應設置監測儀表及報警裝置:1預處理系統車間、絮凝脫水車間等處應監測氨氣、硫化氫濃度;2厭氧消化池應監測甲烷、硫化氫濃度,并應設置甲烷報警裝置;3加氯間應監測泄漏氯氣濃度。9.1.5糞便處理廠控制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控制室應保持良好視野;2控制室宜采用計算機處理主要技術參數并進行自動化管理;3控制室應就近設置電源箱,供電電源應為雙回路;直流電源設備應安全可靠;4控制室應設置緊急狀態報警裝置;5由控制室控制的單元工序應同時具備各工序獨立控制功能,控制管理系統應具有信息收集、處理、控制、管理及安全保護功能。9.1.6糞便接收場地應設置水沖洗及消毒設施,預處理系統車間和絮凝脫水車間應設沖洗水排放系統。9.2.1糞便處理廠輔助工程應包括車間、供配電及電氣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及消防、供暖通風及空調工程、廠區道路工程及綠化等,并應考慮節能設計。9.2.2預處理系統車間、絮凝脫水車間應設置通風設施和環境監測裝置,并應采取除臭、降噪措施。9.2.3供配電及電氣工程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生產用電應從附近電力網引接,接入電壓等級應根據總用電負荷及電網情況,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2高壓配電裝置、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與接地裝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GB50060《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T50062及《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T50065的規定;3照明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規定,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宜采用分開的供電系統;4電纜選擇與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工程電纜設計標準》GB50217的規定;5電氣消防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的規定。9.2.4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和《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的規定。9.2.5糞便處理廠應設置建(構)筑物室內外消防系統。消防系統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的規定。9.2.6建筑物供暖、通風及空調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的規定。9.2.7廠區道路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主要車行道寬度,單車道應為3.5m~4.0m;雙車道應為6.0m~7.0m,并應有回車道;車行道轉彎半徑宜為6.0m~10.0m;2人行道寬度應為1.5m~2.0m;3天橋寬度不宜小于1.0m,通向高架構筑物扶梯傾角宜采用30°,且應小于45°;4車道、通道布置應符合防火安全要求。9.2.8廠區宜設圍墻,高度不宜小于2m。9.2.9廠區綠地面積不宜大于總面積的30%。廠區周邊應設置寬度不小于5m的綠化隔離帶,綠化隔離帶應具有隔聲、降噪等環保功能。9.2.10糞便處理廠節能設計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在保證糞便處理廠達標排放基本功能和工作場所環境質量條件下,改善建筑結構保溫隔熱性能,提高處理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沼氣(采用厭氧消化工藝的)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通風、除臭系統、給水排水及電氣系統的能耗。10環境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護措施應與主體處理工程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有效控制措施。噪聲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10.0.3糞便處理廠的工作場所應具備防火、防爆、防電氣傷標志。防止發生事故的場所、部位和設備應涂安全色或安全標志,安全色、安全標志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色》11施工、調試與驗收11.1.1施工前應根據設計文件或招標文件編制施工方案,準備施工設備及設施,合理安排施工場地,做好技術準備和臨建設施準備,施工準備過程應采取質量控制措施。11.1.2施工材料應符合產品標準及設計要求;對國外引進的專用設備與材料,應按供貨商提供的設備技術規范、合同規定及商檢文件執行,并應符合現行產品標準的規定。11.1.3土建工程施工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41執行。11.1.4工藝設備、儀表設備及電氣設備安裝、管道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產品標準的規定。11.1.5施工變更應按設計單位的設計變更文件執行。11.1.6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應將有關設計、施工文件立卷歸檔。11.2.1調試人員應在調試前掌握工程概況、系統流程和工藝參數等,并應編寫工藝調試方案。11.2.2調試前應準備好調試用工具、實驗設備、儀器、藥品和試劑。11.2.3調試作業順序應為單機調試、清水聯動調試和帶負荷調試。11.2.4壓縮機、風機、泵等單機調試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風機、壓縮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的規定。11.2.5管道試壓試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11.2.6電氣系統調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4執行。11.2.7自控系統調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093執行。11.2.8調試結束后,應編寫工藝調試報告,確定工藝參數,及時提交給相關部門存檔。11.3.1處理設施、設備調試合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羽兒童美術教案課件
- 項目介紹課件
- 音頻技術課件
- GB6783-20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明膠
- 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工程商業計劃書(參考模板)
- 2025年電子車輛秤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出版物發行零售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油罐計量系統項目合作計劃書
- 搏擊俱樂部營銷方案
- 2025年醫用核素設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中科大水污染控制工程課件04活性污泥法-2活性污泥凈化反應影響因素與主要設計、運行參數
- 2025年中國旅游集團招聘筆試備考題庫(帶答案詳解)
- 中國IBD藍皮書-中國炎癥性腸病醫患認知暨生存質量報告:克羅恩病部分
- 2025至2030中國電動踏板車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
- 中國公安信息化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 糧食機收減損培訓課件
- 2025至2030中國耐腐蝕高溫合金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人文關懷病區管理制度
- 中華詩詞大賽1-3年級題庫(含答案)
- 中國軍魂課件
- 油田調度匯報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