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基礎生態學(生態系統)模擬試卷_第1頁
生態學基礎生態學(生態系統)模擬試卷_第2頁
生態學基礎生態學(生態系統)模擬試卷_第3頁
生態學基礎生態學(生態系統)模擬試卷_第4頁
生態學基礎生態學(生態系統)模擬試卷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學根底生態學〔生態系統〕模擬試卷6(總分:60.00,做題時間:90一、<B>單項選擇題以下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B>(總題數:3,分數:6.00)1kg,需消耗綠藻約為()。〔分數:2.00〕A.10B.10C.10D.10

4g5g6g7g √〔分數:2.00〕高 √低C.相近D.略低解析:在生態系統中,與碎屑食物鏈的能流相比,捕食食物鏈的能流()。〔分數:2.00〕流通量大流通量小 C.流通量相近D.流通量略小解析:二、推斷題請推斷以下各題正誤。(總題數:2,分數:4.00)〔分數:2.00〕正確錯誤 √解析:解析:應改為: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是屬于氣體型循環。〔分數:2.00〕正確錯誤 √解析:解析:應改為:生態系統中的硫循環屬于沉積型循環和氣體型循環。三、簡答題(總題數:22,分數:44.00)生態系統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是生態學的一個主要構造和功能的單位,屬于生態學爭論的最高層次。(2)生態系統內部具有自我調整的力量,但這種自我調整力量是有限度的。(3)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淌、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46(5)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其早期階段和晚期階段具有不同的特性。)解析:〔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一般說來,大型動物的生長效率要低于小型動物,老年動物的生長效率要低于幼年動物。(2)肉食動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動物。但隨著養分級的增加,呼吸消耗所占的比例也相應增加,因而導致在肉食動物養分級凈生產量的相應下降。(3)就利用效率來看,從第一養分級往后可能會20%~25%的范圍之內。(410%,生態學10%的林德曼效率看成是一條重要的生態學規律。)解析:什么是生態系統的反響調整?〔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生態系統普遍存在著反響現象。所謂反響是指當生態系統中某一成分發生變化的時候,它必定會引起其他成分消滅一系列的相應變化,這些變化最終又反過來影響最初發生變化的那種(negativefeedback)和正反響(positivefeedback)。和減弱最初發生變化的那種成分所發生的變化。例如,假設草原上的食草動物由于遷入而增加,植物就會由于受到過度啃食而削減,植物數量削減以后,反過來就會抑制動物數量。(3)正反響是比較少見的,它的作用剛好與負反響相反,即生態系統中某一成分的變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變化,反過來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發生變化的成分所發生的變化,因此正反響的作用常常使生態系統遠離平衡狀態或穩態。假設一個湖泊受到了污染,魚類的數量就會由于死亡而削減,魚體死亡腐爛后又會進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魚類死亡。由于正反響的作用,污染會越來越重,魚類死亡速度也會越來越快。正反響往往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但是它常常是爆發性的,所經受的時間也很短。)解析:簡述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整機制,所以在通常狀況下,生態系統會保持自身的(2)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通過發育和調整所到達的一種穩定狀況,它包括構造上的穩定、功能上的穩定和能量輸入輸出上的穩定。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由于能量流淌和物質循環總在不連續地(3)能量和物質每時每刻都在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進展移動和轉化。在自然條件下,生態系統總是朝著種類多樣化、構造簡單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進展,直到使(4)當生態系統到達動態平衡的最穩定狀態時,它能夠自我調整和維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消退外來的干擾,保持自身的穩定性。這實質上就是生態(5)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調整功能是有肯定限度的,當外來干擾因素超過肯定限度的時(6)人類的活動除了要講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外,還必需特別留意生態效益和生態后果,以便在改造自然的同時能根本保持生物圈的穩定與平衡。)解析:〔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綠色植物固定太陽能是生態系統中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或所制造的有機物質就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primaryproduction)。(2)在初級生產量中,有一局部是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了,我們把剩下的以可見有機物質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生殖的這局部生產量稱為凈初級生產量(netprimaryproduction),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內的全部生產量稱為總初級production(3)初級生產量通常是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產的有機物質干重[g/(m2.a)]或每年每平方米所固定能量值[J/(m2.a)(4)在某一特定時刻的累積量,某一時刻的生物量就是在此時刻以前生態系統所累積下來的活有機質總量。生物量的單位通常是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體的干重(g/m2

(5)生產量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時刻調查時單位面積上積存的有機物質。)解析:簡要比較地球主要生態系統初級生產量的大小。〔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地球上不同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量和生物量受溫度和雨量的影響最大,所以,(2)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凈初級生產力最高的是

。溫帶森林1300g/(m2.a30kg/m2。

1.5kg/m2

。凍土帶的凈初級生產力

2(3)開闊大洋的凈初級生產力是很低的,但在某些海水1000g/(m2.a)。總的來說,海洋的凈初級生產量要比陸地低得多。海洋的面積約比陸地大一倍,但其凈初級生產量卻只有(43300g/(m2.a)。在河口生態系1000~2500g/(m解析:簡述次級生產量的生產過程。〔分數:2.00〕

2.a)。)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動物和其他異養生物的生產量稱為次級生產量或其次性生產量(secondaryproduction),凈初級生產量是生產者以上各養分級所需能量的唯一來源。(2)從理論上講,凈初級生產量可以全部被異養生物所利用,轉化為次級生產量,但對動物來說,初級生產量或因得不到,或因不行食,或因動物種群密度低等緣由,總是有相當一局部不能被利用。即使是被動物吃進體內的植物,也還有一局部會通過動物的消化道被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3)在被同化的能量中,有一局部用于動物的呼吸代謝和生命的維持,這一局部能量最終將以熱的形式消散掉,剩下的那一局部才能用于動物各器官組織的生長和生殖的個體,這一局部才是次級生產量。)解析:〔分數:2.00〕的元素從有機物質中釋放出來,稱為礦化,它與光合作用時無機養分元素的固定正好是相反的過程。從能量而言,分解與光合也是相反的過程,前者是放能,后者是儲能。(2)分解作用實際上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它包括碎裂、混合、物理構造轉變、攝食、排出和酶作用等過程。它是由很多種生物完成的。(3)分解過程的簡單性還表現在它是碎裂、異化和淋溶三個過程的綜合。由于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把尸體分解為顆粒狀的碎屑稱為碎裂;有機物質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礦物成分,稱為異化;淋溶則是可溶性物質被水所淋洗出來,是一種純物理過程。在尸體分解中,這三個過程是穿插進展,相互影響的。(4)分解過程是由一系列階段所組成的。從開頭分解后,物理的和生物的簡單性一般隨時間進展而增加,分解者生物的多樣性也相應地增加。隨著分解過程的進展,分解速率漸漸降低,待分解的有機物質的多樣性也降低,直到最終只有組成礦物的元素存在。)解析:〔分數:2.00〕動態的面貌卻很不一樣。進入分解者亞系統的有機物質也通過養分級而傳遞,但未利用物質、排出物和一完全礦化為止。)解析:〔分數:2.00〕4(1)小型土壤動物(microfauna100μm型。(2)中型土壤動物(mesofauna100μm~2mm,包括彈尾、螨、線蚓、雙翅目幼蟲和小型甲蟲,大局部都能進攻落下的枯葉,但對碎裂的奉獻不大,對分解的作用主要是調整微生物種群的大小和對大(3)大型(macrofauna,2~20mm)和巨型(megafauna,>20mm)土壤動物,包括食枯枝落葉的節肢動物,如千足蟲、等足目和端足目、蛞蝓、蝸牛、較大的蚯蚓,是碎裂植物殘葉和翻動土壤的主力,因而對分解和土壤構造有明顯影響。)解析:〔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水生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動物通常按其功能可分為以下幾類。(1)碎裂者,如石蠅幼蟲等,以落入河流中的樹葉為食。(2)顆粒狀有機物質搜集者,可分為兩個亞類,一類從沉積物中搜集,如搖蚊幼蟲和顫蚓;另一類在水柱中濾食有機顆粒,如紋石蛾幼蟲和蚋幼蟲。(3)刮食者,其口器適應于在石礫外表刮取藻類和死有機物,如扁蜉蝣假設蟲。(4(5)捕食動物,以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如螞蟥、蜻蜓假設蟲和泥蛉幼蟲等。)解析:待分解資源C:N值的凹凸變化對分解過程有什么影響?〔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活動及合成其自身生物量需要有養分物的供給,因而養分物的濃度常成為分解過程的限制因素。(2)分解者微生物身體組織中含N10:1,即微生物生物量每11g1gNN。N(3)待分解資源的C:N25~30:1,此值高于微生物組織的C:N(10:1),C(4)假設C:NC被呼吸消耗和從有機物喪失,全部的NC:N25:1C:N25:1,這意味著NNC:N解析:請用熱力學第肯定律說明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守恒。〔分數:2.00〕生。它只能以嚴格的當量比例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又稱為能量守恒定律。對生態系統來說,光合作用生成物所含有的能量多于光合作用反響物所含有的能量,生態系統通過光合作用所增加的能量等于環境中太陽所削減的能量,總能量不變。)解析:如何用熱力學其次定律解釋食物鏈的環節和養分級的級數一般不會多于6個。〔分數:2.00〕降解為熱而消散掉(使熵增加),其余則用于合成的組織作為潛能儲存下來。所以一個動物在利用食物中的潛能時常把大局部轉化成了熱,只把一小局部轉化為的潛能。因此能量在生物之間每傳遞一次,一大56以及能量金字塔必定呈尖塔形的熱力學解釋。)解析:〔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能量流淌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兩個根本過程,正是這兩個根本過程使生態(2)但是能量流淌和物質循環的性質不同,能量流經生態系統最終以熱的形式消散,能量流淌是單方向的,因此生態系統必需不斷地從外界獲(3)能量流淌和物質循環都是借助于生物之間的取食過程而進展的,但這兩個過程是親熱相關不行分割的,由于能量是儲存在有機分子鍵內,當能量通過呼吸過程被釋放出來用以做功的時候,該有機化合物就被分解并以較簡潔的物質形式重釋放到環境中去。)解析:簡述生物地化循環的根本類型。〔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生物地化循環可分為三大類型,即水循環、氣體型循環(gaseouscycles)和沉積型循環(sedimentarycycles(2)在氣體型循環中,物質的主要儲存庫是大氣和海洋,其循環與大氣和海洋親熱相連,具有明顯的全球性,循環性能最為完善。凡屬于氣體型循環的物質,其分子或某些化合(3)參與沉積型循環的物質,其分子或化合物絕無氣體形態,這些物質主要是通過巖石的風化和沉積物的分解轉變為可被生態系統利用的養分物質。這類物質循環的全球性不如氣體型循環表現得那么明顯,循環性能一般也很不完(4)氣體型循環和沉積型循環雖然各有特點,但都受到能流的驅動,并都依靠于水的循環。)解析:〔分數:2.00〕是由水構成的,而且各種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2)水在一個地方將巖石浸蝕,而在另一個地方又將浸蝕物沉降下來,久而久之就會帶來明顯的地理變化。(3)水中攜帶著大量的多種化學物質(各種鹽和氣體)周而復始地循環,極大地影響著各類養分物質在地球上的分布。(4)除此之外,水對于能量的傳遞和利用也有著重要影響。地球上大量的熱能用于將冰溶化為水、使水溫上升和將水化為蒸氣。因此,水有防止溫度發生猛烈波動的重要生態作用。)解析:〔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水的主要循環路線是從地球外表通過蒸發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地從大氣圈通過降水而回到地球外表。每年地球外表蒸發量和全球降水量是相等的,因此這兩個相反的過程就到達了(2)蒸發和降水的動力都是來自太陽,太陽是推動水在全球進展循環的主要動力。地球外表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的,陸地的降水量大于蒸發量,而海洋的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因此,陸地每年都把(3)生物在全球水循環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小,雖然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要吸取大量的水,但是植物通過呼吸和蒸騰作用又把大量的水送回了大氣圈。)解析:簡述全球水資源的根本狀況。〔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599%參與全球水循環的。(3)地球上的淡水大約只占地球總水量(不包括巖石圈和沉積巖里的結合水)的3%,3/4505.2×1017

(4)大氣圈中的含水量和地球總水351111解析:簡述全球碳資源的根本狀況。〔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在碳的循環中,最大量的碳被固結在巖石圈中,其次是在化石燃料中,主要包99.9%,僅煤和石油中的含碳50(2)在生物學上有樂觀作用的兩個碳庫是水圈和大氣圈,碳主要以CO的形式存在并參與循環。(3)碳的化學形式常隨庫的不同而不同。碳在巖石圈中主要以碳酸鹽的形式2

CO2解析:簡述全球碳循環的根本過程。〔分數:2.00〕正確答案:(正確答案:(1)大氣中CO

是含碳的主要氣體,也是碳參與循環的主要形式。碳循環的根本路2線是從大氣儲存庫到植物和動物,再從動植物通向分解者,最終又回到大氣中去。(2)除了大氣以外,海50格外重要的作用。(3)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