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及可行性報告_第1頁
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及可行性報告_第2頁
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及可行性報告_第3頁
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及可行性報告_第4頁
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及可行性報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及可行性報告基地工程名稱:浠水縣丁司垱鎮路廟鋪村神光牧業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申請單位:浠水縣科學技術協會申報類別:畜禽綜合養殖技術實施地點:浠水縣丁司垱鎮路廟鋪村申報時間:2023917工程實施村根本狀況:浠水縣丁司垱鎮路廟鋪村位于浠水縣與蘄春縣交界處,與浠水城區18.5公里,全村共有幅員面積9.28平方公里,人口2326人,人均收入年約3628元,耕地面積1721畝,山林面積4251畝。浠水神光牧業是一家以該村為主體的畜牧型股份制企業,現有種豬1200頭,年可出欄牲豬2萬頭,其中種豬5000頭、肥豬15000頭。公司現有員工78人,其中畜牧職稱2人,初、中級技術職稱9人。公司占地面積450畝,建筑面積21875平方米。近幾年來,該村依托神光牧業,在村委會的組織帶動下,不僅修通了村村通大路,而且完善了村級科普活動場所,修建了村委會科普園地活動大樓 600平方米,村級固定資產達530萬元。為了進一步加快村級畜牧業的進展,推動本村及周邊村的養豬技術的進步,公司在經營上實行“協會+公司+農戶”的模式,在生產上實行豬、魚、沼、種植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從而使養殖、種植面積輻射至周邊2個鄉鎮、8個村組,實現了年出欄牲豬12萬頭、水產品2023噸、水果5000噸,立體養殖模式已初見成效和初具規模。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養殖和種植技術已日顯重要,產品的質量和增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需要進一步得到提高,為了大力推廣養殖和種植技術,浠水縣科協、浠水縣財政局打算以浠水神光牧業為示范點,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在全縣掀起學科學、用技術的熱潮,使全縣農民在致富之路上再進一步。工程主要科普示范輻射作用:科普示范輻射作用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改善當地及周邊生態環境,實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土地、人力、水利等資源,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產出效益,輻射當地經濟進展,引導農民增收,至目前為止,初步帶動了兩個鄉鎮十八個村組相關產業的進展,使產業已初步形成氣候,為進展浠水的養殖業、種植業提出了一個思路和進展方向。工程示范基地建成后,對改善當地經濟,推動產業進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是真正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的一項富民工程。預期效果:預期效果及農民增收豬肉、水產品、水果養分豐富,搭協作理,是寬闊群眾生活的必需,是寬闊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市場需求量格外大,而且消費群體穩定,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的要求更是尤為突出。以神光牧業為主所生產的鮮肉已經得到市場消費者的認可,產品市場寬闊,水產品及水果也在各大中城市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工程全部投產后,再加上現有的規模,年可出欄牲豬15萬頭,實現收入1.5億元,利潤達2023萬元,水產品達3000噸,實現收入2400萬元,利潤800萬元;水果5000噸,實現收入1000萬元,利潤20030003000大學生村官:運營方式:股份制工程輻射地區:8個村2〔鎮〕1〔市、區〕0聘請省級專家:3〔人〕聘請本地專家和技術人員:15〔人〕工程可行性報告第一章工程名稱工程名稱:神光牧業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其次章工程實施村根本狀況簡介浠水縣丁司垱鎮路廟鋪村位于浠水縣與蘄春縣交界處,該村地形屬丘陵地帶,坡地多,全村幅員面積約9.2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42511721〔1100621〕,共計人口2326人,582戶,轄13個村民小組。該村坡地面積大,適合進展養殖和果木種植。浠水神光牧業坐落于該村二組,是一家以生產種豬為主、兼營肥豬的生態型養殖股份制企業。2023年被評為黃450畝,建筑面積21875平方米。現有生產母豬1200頭,年可出欄種豬5000頭、商品豬15000頭。該村依托神光牧業,把經濟重點放在進展養殖業、配套進展果木種植和鮮魚養殖。在村委會的合理安排和細心組織下,近年來,一個年出欄牲豬3.5萬頭、生產鮮魚2023噸、水果5000噸的生態立體養殖模式已初見成效和初具規模。全村已有7個養豬大戶,21個小戶,精養魚池2500畝,果木種植面積達3000畝。是我縣主要養殖小區和水果生產基地之一。該村以村委會為代表,村委會一班人團結一致,務實肯干,在進展種養結合的模式上肯動腦筋,在布局構造上,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山林資源、水利資源。2023年全村實現總收入6832萬元,養殖業占62%、種植占23%,農業占12%,其它副業占3%。實行生態立體養殖在該村已經初見效果。在進展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同時,為了保障技術的跟進,該村格外重視農村科普工作,在養殖上樹立大戶帶頭作用,以大戶為科普示范點,建立科普基地三個,同時該村為加大宣傳力度,健全了科普配套600,各類科普圖書1500冊,每月組織科普技術培訓1—2次,有專業科普推廣員4人。科學養殖,科學種植園的科普宣傳工作已經走在全縣的前列,在神光牧業和路廟鋪村的帶動下,周邊鄉鎮和村組對養殖和種植的樂觀性也格外高,各種養殖和種植業已輻射至 2個鄉鎮、8個村組。為適應的養殖形勢,由路廟鋪村組織牽頭,神光牧業具體實施的“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已開頭建立,到目前為止,與神光牧業建立合作關系的養殖大戶已有十二家,養殖小戶有56戶。“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既避開了農戶的風險,又使產品經營銷售渠道更加暢通,真正為農戶解決了后顧之憂。進展種、養殖業,必需樹立綠色環保、無公害的食品環境安全意識,這就要求牽頭的示范戶在生產環節和產品質量掌握以及副產品的處理上要充分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同時,村委會在整體布局上要樹立科學觀念,正確引導各農戶,做到用藥標準,科學處理污水糞便,美化家園。做到生產出的產品真正無公害,綠色環保。進展生態立體養殖既能充分利用動物產生的排泄物,又能使其它產業得到有效的進展,到達充分利用資源、削減資源鋪張、科學又環保的目的。總之,實施生態養殖科普示范工程,是發揮科普工作平臺,實現科技與生產對接,引導農民走科學進展之路的需要,是解決基層科普工作普及無力、滯后的需要,是助推農村建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需要,更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需要。第三章工程內容介紹一、工程建設根本內容:1.科普培訓宣傳室及設備的建設:增建科普培訓室60㎡,科普培訓室內配置電視及桌椅,可實施遠程教學及圖像操作,講授農業有用性技術,讓農民更簡潔把握操作技術。科普宣傳欄的建設:打算以村部為中心,在全村主要路口設立5個科普宣傳欄,真正讓農民群眾了解到各項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生產信息,在全村掀起廣泛的學習熱潮。與科研院所組建成科研團隊和效勞團隊,將科研院所爭論的科學技術轉移給養殖戶進展對接,現場為農民群眾解決技術上的難題。編印有用養殖、種植技術資料及致富工程資料,讓群眾從中學到更多的技術。加強基地生產建設: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改善村內道路設施,增加信息網絡建設,做到讓本村村民能夠不出大門便知天下事。進一步完善各項生產設施、設備,普及的養殖技術、種植技術,改進生產工藝,提高操作水平及標準,為農村走向國際化標準進展鋪路。二、工程進度實施安排:1.202342.2023年5—6月份:完成科普宣傳室的建設和科普室內設備購進、安裝工作;3.2023年7月份:完成五個宣傳欄的建設工作;4.2023年8月份:組織科技人員完成技術手冊編印工作;5.2023年5—10月份:完成養豬場、養魚及果木種植的生產設備改造及完善工作;6.從2023年5月份起,實行邊培訓、邊推廣工藝及技術普及工作,打算每月開展一次培訓;7.2023年全面開展推廣普及工作,建好信息網絡到戶。三、工程建設生產方案及工藝流程:生產技術方案:建立生態養殖的關鍵技術是如何做好廢物利用,減輕農業污染問題以及使生產出的產品做到無公害、安全合格。具體是:原料與藥物選擇、排污系統建立、生態發酵、副產品加工利用、生態體系設計、系統間配套協作設計。立體生態養殖流程:A.豬→豬糞、糞水→沼氣→照明、保暖、生活沼液→魚、果木沼渣B.實行魚、果木合理布局,開展生態旅游休閑。第四章工程實施的有利條件一、地理位置優勢:路廟鋪村位于浠水與蘄春交界處,全村主要以大丘陵為主,坡地眾多,村內水資源豐富,且遠離主要大路,丘陵地表內為淺粘沙土壤,年平均氣溫約20℃,丘陵植被面積小,人口密度不大,是進展養殖和種植的抱負場所。二、政策優勢:浠水神光牧業是市級龍頭企業,是浠水縣農業扶持珠重點企業,且村內均有縣政府指定的養豬、養魚、果木種植的三個示范點,縣有政策、科技、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優勢。三、網絡優勢:村內以神光牧業公司為首已成立路廟鋪村養豬協會,登記會員60多人,以養魚及果木種植為根底,初步建立起“協會+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治理體系,并建有固定科學園地場所和科普示范基地,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浠水縣農業、林業、畜牧、水產局均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基地長足進展供給了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四、市場優勢:以神光牧業為主的養豬協會,已開拓了省外牲豬銷售市場,產品已進入了深圳、東莞、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并且與多家肉食品加工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水產品銷售也開通了安徽及浠水周邊城市市場,果木在本地及周邊縣市市場也占有一席之地,村委會也成立了銷售專班,指定專人進展市場治理和銷售。在產品銷售的區域,產品質量均得到了寬闊用戶的好評。五、交通優勢:浠水縣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東鄰蘄春縣,北界團風縣,西與黃石、鄂州隔江相望,東北與羅田、英山兩縣毗連。自古以來就是七省通衢之要道,縣城距省會武漢市僅100公300左右,境內有巴河、蘭溪、散花三處深水碼頭,上可入京,下可通滬,京九鐵路貫穿全境,到北京、上海、廣東,朝發夕至,滬蓉高速、黃黃高速、大廣水高速、武黃高速,縱橫穿境,交通格外便利。六、科普根底優勢:該村格外重視農村科普工作,科普宣傳工作走在全縣的前列,科普配套設施設備也比較健全,科普網絡優勢明顯。現有科普園地活動大樓600平方米,依托養豬的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源,專業技術協會3個,注冊的會員162人。村支部一班人科普意識較濃,依托養殖業為主,和藹結合,經引進品種進展推廣、普及為重點,形成了產銷一條龍,通過引品種、搞培訓、抓示范、推技術等科普工作,走出了生態養殖的產業化道路,為致富一方群眾提出了的工作思路。第五章工程科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一、社會效益分析: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改善當地及周邊生態環境,實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土地、人力、水利等資源,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產出效益,輻射當地經濟進展,引導農民增收,至目前為止,初步帶動了兩個鄉鎮十八個村組相關產業的進展,使產業已初步形成氣候,為進展浠水的養殖業、種植業提出了一個思路和進展方向。二、經濟效益分析:工程示范基地建成后,對改善當地經濟,推動產業進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是真正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的一項富民工程。工程全部投產后,再加上現有的規模,年可出欄牲豬15萬頭,實現收入1.5億元,利潤達2023萬元,水產品達3000噸,實現收入2400萬元,8005000噸,實現收入1000萬元,利潤20030003000第六章工程實施預期目標、效果和產業鏈一、產品市場供求分析:豬肉、水產品、水果養分豐富,搭協作理,是寬闊群眾生活的必需,是寬闊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市場需求量格外大,而且消費群體穩定,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的要求更是尤為突出。以神光牧業為主所生產的鮮肉已經得到市場消費者的認可,產品市場寬闊,水產品及水果也在各大中城市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二、產品市場前景分析: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安康的關注,對綠色安全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因此,實行生態立體養殖也是為人們的安康著想,符合寬闊群眾的要求和心理。綠色食品養殖種植基地也將會成為農業的一個的亮點。建立生態養殖基地供給絕色環保的食品是人類對的生活追求,基地建成后也會帶動相關的產業進展,如食品加工業、生態旅游休閑業,也會間續跟進,所以說,生態科普示范基地建成后,可以形成它自己的獨具魅力的產業鏈,為產業的延長和可持續性進展奠定根底,同時對人們的消費層次和消費檔次以及生活質量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工程實施村科普工作根底條件:年:2023年20232023科普活動站〔室〕〔平方米〕:303080科普宣傳欄〔平方米〕:4412科普宣傳欄可展現面積〔平方米〕:100100200科普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