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章末綜合測評5_第1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章末綜合測評5_第2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章末綜合測評5_第3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章末綜合測評5_第4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本冊總復習總復習章末綜合測評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末綜合測評(五)(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讀某外流湖自然消亡過程示意圖,回答1~2題。1.該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據圖可以確定的是()A.地殼上升 B.水源減少C.氣候變干 D.物質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區(qū)自然景觀的變化,這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的()A.整體性 B.差異性C.穩(wěn)定性 D.脆弱性【解析】圖示顯示湖泊底部有多層沉積物,使湖底不斷上升,湖水外泄,湖泊逐漸消亡。湖泊的消亡會引起湖泊周圍的植被、土壤和水陸變遷等發(fā)生變化,顯然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答案】下圖為某種樹木的一組照片。該樹木對溫度大幅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有“三千年”一說。世界上的該種樹木主要集中生長在我國某河流流域。據圖文資料,回答3~4題。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3.該樹木集中分布在我國()【導學號:23010246】A.長江流域 B.黑龍江流域C.塔里木河流域 D.雅魯藏布江流域4.該樹木的特點可能有()A.喜光且四季常綠 B.葉片覆有蠟質層C.耐酸但不耐鹽堿 D.耐寒但不耐高溫【解析】第3題,由“對溫度大幅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倒一千年不朽”,可知該河流流域干旱,且溫度大幅度變化。另外,圖中還可以看到沙漠。第4題,塔里木河流域為溫帶沙漠,光照強,夏季高溫,冬季嚴寒,干旱,土壤易鹽堿化。該樹應該屬于落葉樹;耐寒,耐高溫;耐旱,耐鹽堿。葉片覆有蠟質層是耐旱的表現。【答案】讀下圖,回答5~6題。5.圖中甲、乙圖例所示的植被類型是()A.森林 B.草原C.沼澤 D.荒漠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導學號:23010247】A.甲圖例所示植被分布區(qū)受赤道低氣壓和信風的交替控制B.影響甲圖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熱量C.影響乙圖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水分D.乙圖例所示植被的分布體現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解析】第5題,讀圖可知,甲圖例所示植被為溫帶草原,乙圖例所示植被為熱帶草原。第6題,甲圖例所示植被的分布區(qū)遠離赤道,不受赤道低氣壓控制;甲圖例所示植被的分布區(qū)遠離海洋,降水較少,主要體現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受水分條件影響大;乙圖例所示植被分布區(qū)受赤道低氣壓和信風的交替控制,為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主要體現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受熱量條件影響大。【答案】下圖為亞洲東部某區(qū)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7.圖示自然帶的分布主要體現了()A.緯度地帶性 B.經度地帶性C.垂直地帶性 D.非地帶性8.自然帶P在大陸東岸分布緯度較低,其主要影響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太陽輻射 D.大氣環(huán)流【解析】圖中區(qū)域自然帶的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主要體現了緯度地帶性。圖示區(qū)域位于中高緯度,北太平洋西岸,受千島寒流影響,自然帶P在大陸東岸分布的緯度偏低。【答案】9.讀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圖,自然帶①→②→③體現的自然帶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導學號:23010248】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B.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D.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解析】從圖中各自然帶的位置可以判斷出,①是熱帶雨林帶、②是熱帶草原帶、③是熱帶沙漠帶、④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自然帶①→②→③同位于熱帶,形成自然帶差異的根本原因是水分條件的差異,體現了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答案】B在理論上,垂直自然帶與相應的水平自然帶有下圖所示的對應關系。下圖為42°N某山南部部分垂直自然帶與水平自然帶對應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10~11題。10.據圖計算,水平方向針葉林帶分布的緯度范圍約為()A.62°N~68°N B.52°N~58°NC.50°N~54°N D.52°N~62°N11.從赤道向較高緯度地區(qū),針葉林帶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漸升高 B.保持不變C.逐漸降低 D.變化無序【解析】第10題,橫坐標表示從42°N向北1800km范圍內水平自然帶的變化,縱坐標表示隨海拔升高垂直自然帶的變化。山地針葉林海拔高度為1100~1800m,水平方向的針葉林為42°N以北1100~1800km處,根據每1個緯度南北距離約為111km,向北約10°~16°,則分布的緯度約為52°N~58°N。第11題,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則針葉林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漸降低。【答案】二、非選擇題(共56分)12.讀下圖及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30分)(1)說出該流域內的地勢特征及AB河段河流水文特征。(10分)【導學號:23010249】(2)據青海省氣象部門監(jiān)測,青海湖面積自2023年以來持續(xù)增大,2023年達到近11年來的最大值。而2023年之前的近30年,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青海湖面積不斷萎縮。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原理,簡述2023年之前青海湖湖面萎縮對周邊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10分)(3)結合所學地理知識,推斷2023年以來青海湖面積不斷增大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題,根據河流流向可判斷該地區(qū)的地勢特征;水文特征應從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題,青海湖湖面萎縮使其調節(jié)氣候的功能降低,氣候變得干旱,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第(3)題,青海湖的湖水補給主要來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全球變暖會導致冰川加速融化,水量增加,導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增加;人類的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措施的實施也會影響湖泊的面積。【答案】(1)地勢特征:四周高、中部低(或地勢自四周向中部降低)。水文特征:流量小,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有夏汛,有結冰期(或流速較快,含沙量較大)。(2)導致局地氣候更趨干旱;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劇,荒漠化擴展;生物多樣性銳減。(3)自然原因:全球氣候變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縮、水量增加,導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增加。人為原因:政府支持下的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措施的實施。13.圖1為“某山地植被垂直變化示意圖”,圖2為“該山地所在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圖”。圖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類型的氣候區(qū),丁是該山地所屬的氣候區(qū)。讀圖回答問題。(26分)圖1圖2(1)圖1中①②自然帶分別表示()(4分)A.高寒荒漠帶、高山草甸帶B.針闊葉混交林帶、高寒荒漠帶C.高山草甸帶、高寒荒漠帶D.山地常綠闊葉林帶、高山草甸帶(2)判斷甲、乙兩氣候區(qū)的變化屬于哪一種地域分異規(guī)律?并分析其主導因素是什么?(6分)(3)③處氣候是否符合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6分)(4)由丙處氣候類型說明丙處植被具有的特征。(10分)【解析】第(1)題,根據①自然帶下面為針葉林即可判斷。第(2)題,甲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對應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對應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變化體現了以水分為主導因素的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第(3)題,③處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與山脈對海洋水汽阻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