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單元測試學業分層測評12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單元測試學業分層測評12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單元測試學業分層測評12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經濟史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單元測試學業分層測評1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分層測評(十二)(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達標]1.1979年初,宣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標語是()A.“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B.“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C.“政治掛帥,提高覺悟,爭取更大的躍進”D.“深化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析】A項出現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時間不符,排除;B項符合宣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標語,故正確;C項出現于1958年“大躍進”時期,時間不符,排除;D項出現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之后,時間不符,排除。【答案】B2.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施了“大包干”。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下列對小崗村改革的影響分析有誤的是()【導學號:14330089】A.個體小農經濟徹底消失B.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C.農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農村,開始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這種責任制使農民有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克服了過去分配中的平均主義弊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國農業得到大發展,并對城市經濟改革具有推動作用。【答案】A3.“個體戶”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在人們腦海里扎根的。下面兩張圖片是個體戶經營的情景。這反映了中國()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C.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豐富人們生活D.中國所有制形式趨向多樣化【解析】根據題目中的關鍵詞“20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是在1992年,初步建立是在21世紀初,故A項時間不符,排除;1978年以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實行,全面展開應該是在1992年南方談話后,故B項與題意不符,排除;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個體戶”的出現打破了計劃體制下的單一公有制,體現中國所有制形式趨向多樣化,故D項正確。【答案】D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共同點是()【導學號:14330090】①改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義③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④關鍵是改變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并沒有改變所有制形式,排除除含④的選項,故選B項。【答案】B5.1955年11月我國正式印制使用糧票,1993年2月后糧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糧票的使用與廢除實際上體現了()A.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B.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C.所有制形式變化D.產品分配方式的變化【解析】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糧票的使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糧票的廢除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則是屬于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故選B項。【答案】B6.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時指出: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目的是()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改變計劃經濟體制C.宏觀調控資源配置 D.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析】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B項說法有誤;C、D兩項不是本質目的。【答案】A[能力提升]7.“十四大”報告指出:“它不是要改變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材料中的“它”是指()【導學號:14330091】A.國有企業改革B.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析】結合題干中會議中共十四大以及材料中“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說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關,故選D項。【答案】D8.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十分重視“三農”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79年春天,當人們還在為能不能實行包產到組爭論不休時……由于社員們的堅持,也由于縣委的默許,小崗村的包干到戶在那一年終于“不合法”地實行了。——陳錫文、馬蘇元《巨大的變化,深刻的啟示》材料二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產發展了,農村的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了,低水平的集體化就會發展到高水平的集體化……關鍵是發展生產力。——鄧小平《關于農村政策問題》(1980年5月31日)材料三1983年,在全國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深圳南嶺村卻將4個生產隊合并在一起,利用集體力量,大力發展工業、旅游業、商貿業,推動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到2023年,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億元,人均純收入14萬元,集體固定資產10億元,實現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1)根據材料一,指出包產到戶的性質。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出現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鄧小平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持什么態度?為什么?(3)根據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嶺村農村改革的特點,指出其本質。(4)小崗村和南嶺村在農村改革上的成功試點,對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有怎樣的啟示?【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和對比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第(1)問應主要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和歸納;第(2)問和第(3)問應分別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有效信息作答;第(4)問可綜合第(1)(2)(3)問的結論分析。【答案】(1)性質:自發。原因:人民公社化體制嚴重束縛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溫飽問題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