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學課件1_第1頁
房屋建筑學課件1_第2頁
房屋建筑學課件1_第3頁
房屋建筑學課件1_第4頁
房屋建筑學課件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房屋建筑學課件刑雙軍主編第1篇房屋建筑學入門知識

房屋建筑學是適合土木工程類專業人員了解和研究建筑設計的思路和過程、建筑物的構成和細部構造以及它們與其它相關專業,特別是與結構專業之間密切聯系的一門專業基礎學科第1篇房屋建筑學入門知識

作為一門內容廣泛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建筑功能、建筑藝術、環境規劃、工程技術、工程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之間又因共存于一個系統中而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整體技術力量,特別是工程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作為該系統中的各個層面都會不斷發生變化,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應當帶有系統的眼光和發展的眼光第1章認識建筑1.1建筑和構成建筑的基本要素1.1.1什么是建筑?建筑是人為的人類生活空間;為保障人類生息、躲避災害之用而創造的空間;為滿足人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需要而創造的空間;建筑包括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但外部空間不只是建筑

第1章認識建筑《老子》:埏(Shan)埴(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o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1章認識建筑1.1.2構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術建筑形象

第1章認識建筑1.2建筑發展概況1.2.1國內建筑發展概況1.2.1.1中國古建筑發展概況及特征第1章認識建筑中國古建筑發展中國建筑歷史的分期:與通史的分期相同:⒈古代史:公元前270萬年─公元1840年。⑴.原始社會⑵.奴隸社會⑶.封建社會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⒊現代史:1949年─至今附:中國古代通史時序第1章認識建筑中國古建筑的特征主要是指中國漢族封建社會時期的建筑。⒈建筑造形:由屋頂、墻柱、臺基三部分組成。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一段喻皓《木經》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為上分,地以上為中分,階為下分”。第1章認識建筑⒉中國建筑的間:是兩榀屋架所圍合的空間,以“間”為基本單元,不同的間組成一棟建筑,直到一座城市;這就是由間—棟—院—群—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還可增加“又次間”、“又梢間”,而成為九間、十一間殿宇。⒊用材:木為主,土、竹、磚、石為補充第1章認識建筑⒋結構: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磚石拱【抬梁式】:春秋時完成,沿進深方向布置石礎,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構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間用橫向的枋聯系柱頂,梁頭與瓜柱頂做橫向的檁,檁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連成一個整體。【穿斗式木構建筑】沿進深方向布柱,柱比較密,而柱徑略小,不用梁,用“穿”貫于柱間,上可立短柱,柱頂直接承檁;漢時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為抬梁式,以擴大空間。第1章認識建筑【井干式木構建筑】漢代以前多用,商墓中用,如今很少。【磚石拱】建筑中多為磚拱、無梁殿;石拱用于城門、橋梁與墓室。第1章認識建筑⒌屋頂形式:撫殿、歇山、懸山、重檐、贊尖、單坡、雙坡、平頂、硬山、風火山墻、囤頂、穹頂等等。第1章認識建筑⒍布局:⑴.建筑以中軸組織群體,規則、有序、主次分明。⑵.園林則自然而無拘束,有構圖重心而無程式布局。第1章認識建筑⒎中國古典木構建筑的優缺點:⑴.取材方便,加工容易;⑵.木構參與了生物鏈過程,屬生態建筑,不會殘留永久性垃圾;⑶.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⑷.適用于不同氣候條件的南北地區;⑸.抗震性能好;⑹.不耐火,不耐潮濕,不耐腐蝕,不耐蟲蛀,不耐久。第1章認識建筑中國古典建筑文化:⒈從原始社會獨立發展起來并逐步完善的,木構為主,磚、石、竹、土建筑為補充;結構體系完善,構造規范而嚴密,類型豐富地建筑空間,以滿足社會生活的各種需要;⒉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發展創新: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在不斷發展、提高,對建筑不斷地提出新要求,建筑才得以不斷完善;第1章認識建筑⒊在近代與現代仍有極大的生命力:三、五十年代的建筑復古活動就是證明;現代的旅游建筑、鄉土建筑、仿古建筑以及成功的創新之中,都證明了其生命力;⒋東方建筑體系的始祖:在世界四大建筑體系中(另三種是西方建筑、印度建筑、伊斯蘭教建筑體系),中國建筑體系除適用于本土,還影響到東南亞、東北亞以及蒙古等地,有1100多KM2,人口占世界的1/3,是影響力最大的建筑體系;第1章認識建筑⒌獨特的建筑風格:對木構的應用、加工、防護都有悠久而深入的研究,如:臺基、出檐、古漆等的應用,至使造型奇特,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獨樹一幟;第1章認識建筑⒍獨特的建筑設計理論:早在春秋時期的《考工記》一書中就論述了城市規劃建與筑設計的原理;宋朝的《營造法式》;元朝的《梓人遺制》;明代的《魯班經》、《園冶》;清工部《工程做法》;以及流傳至今的民間口訣;也可以從古典建筑和古典建筑群的合諧與嚴謹的構圖中看出,有一個體系完整、又富于哲理的創作理論指導著。

第1章認識建筑1.2.1.2新中國建筑發展概述第1章認識建筑1.2.2國外建筑發展概況1.2.2.1原始社會1.2.2.2奴隸社會第1章認識建筑1古埃及建筑歷史分期及其代表性建筑類型:古王國時期(前27~前22世紀)中王國時期(前21~前18世紀)新王國時期(前17~前11世紀)風格特點:

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術創造出巨大體量,簡潔幾何形體,縱深空間布局;追求雄偉、莊嚴、神秘、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第1章認識建筑2古代西亞建筑范圍及時期約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紀。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蘇馬連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隸制國家為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9~公元前16世紀)、亞述帝國(公元前8~公元前7世紀)、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和波斯帝國(公元前6~公元前4世紀)。第1章認識建筑建筑技術成就:兩河流域缺石少木,故從夯土墻開始,至土坯磚、燒磚的筑墻技術,并以瀝青、陶釘石板貼面及琉璃磚保護墻面,使材料、結構、構造與造型有機結合,創造以土作為基本材料的結構體系和墻體飾面裝飾辦法。第1章認識建筑3古代希臘建筑古代愛琴海地區建筑古代希臘建筑歷史分期石梁柱結構體系的演進及神廟制型古希臘柱式美學思想與風格特征第1章認識建筑4古代羅馬建筑

建筑成就建筑技術建筑藝術建筑空間創造重要建筑類型城市廣場風格特征建筑師與建筑著作

第1章認識建筑1.2.2.3封建社會拜占庭建筑西歐中世紀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羅馬風(Romanesque)建筑哥特式(Gothic)建筑文藝復興建筑與巴洛克建筑法國古典主義建筑與洛可可風格第1章認識建筑資產階級革命至19世紀上半葉的西方建筑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建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18世紀下半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西方建筑

古典復興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發掘進展的影響。浪漫主義始源于18世紀下半葉的英國折衷主義任意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也稱為集仿主義第1章認識建筑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的西方建筑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維也納學派北歐對新建筑的探索美國芝加哥學派德意志制造聯盟鋼筋混凝土的應用第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