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第一高級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第一高級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第一高級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第一高級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第一高級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第一高級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有學者認為:“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這表明A.亞非拉地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B.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C.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D.經濟貿易活動取代殖民戰爭參考答案:B材料信息“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說明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體,即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故B項正確;此時亞非拉地區的資本主義還沒有發展起來,故A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確立是在工業革命以后,故C項錯誤;殖民戰爭是西方殖民侵略的主要方式,故D項錯誤。2.下列關于西周宗法制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的制度

②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定,大宗和小宗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大宗和小宗關系是相對的

④西周宗法制把“國”和“家”密切地結合在一起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參考答案:A3.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人類社會進步的角度看,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最大的影響是A.有利于希臘民主傳統的形成B.有利于希臘航海事業的發展C.有利于希臘向海外擴張D.導致各城邦長期獨立自治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古希臘特殊自然地理環境對民主制度有著重要影響。古希臘由于海洋與山巒阻隔,沒有形成統一政治中心,而是出現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城邦面積狹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參與政治活動,更積極地追求民主權利。故選A。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卓爾不群的雅典·條件4.“嫂嫂織布,哥哥賣布,……土布貴,洋布便宜;土布沒人要,餓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國的這首民謠反映了當時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這一社會經濟現象是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B.民族工業的產生C.貿易中心的轉移D.傳統絲織業的發展參考答案:A【詳解】由“土布貴,洋布便宜;土布沒人要,餓倒了哥哥嫂嫂”可知,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使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破產,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所以A項正確;民族工業的投資、生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項與題意不符;從材料中找不到相關貿易中心的轉移的信息C項錯誤;“土布沒人要”對傳統絲織業來說,不是發展是打擊,D項錯誤。5.我國古代自秦漢以來,中央和地方官制演變的基本趨勢是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②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③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嚴密

④逐漸強化對官吏的控制和監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A6.鴉片戰爭后,中國茶和絲出口數量猛增,這一現象說明的實質是A.茶和絲生產日益商品化

B.生產茶、絲者獲利甚豐C.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逐漸取得優勢參考答案:C考點:近代中國經濟。A不對,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BD不對,題干無從體現,而且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打開,一方面外國商品的大量涌入,對自然經濟造成猛烈沖擊;另一方面,列強大量收購中國農副產品,客觀上促進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日益淪為外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淪為外國的經濟附庸,因此C正確。7.1982年,中共中央發出第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或大包干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該“一號文件”著眼于(

A.改革農村生產關系

B.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C.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參考答案:A8.劉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其夫人呂后當政時強調:“市井之子孫不得為官仕吏”。這說明西漢初年對商人實行的政策是

A.休養生息

B.限制商人

C.禁止經商

D.反腐倡廉參考答案:B9.下列四幅地圖反映了德國歷史上的版圖變化情況。其變化順序正確的是(

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參考答案: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①是1871~1918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國;②是二戰后在分區占領基礎上,英法美三國控制的區域和蘇聯控制的區域形成了兩個獨立的國家;③是二戰后形成的四國對德國的分區占領;④是東歐劇變后,1990年重新完成統一的德國。因此選項C是正確的。10.華盛頓在1787年3月致麥迪遜的信中說:“凡是有判斷能力的人,都不會否認對現行制度進行徹底變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這一問題能在全體會議上加以討論。”這里所說的“徹底變革”是指(

)A.革除聯邦體制的弊端

B.建立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

C.廢除君主立憲制

D.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參考答案:D1787年憲法。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根據題干中的時間及說話人,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是美國1787年憲法出臺之前的背景時期,當時處于松散的邦聯時期,所以“徹底變革”是指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ABC三項不符合美國當時情況。11.19世紀中期,列強侵略激化了中國的社會矛盾,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在中國南方興起。這場運動是()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維新變法運動

D.義和團運動參考答案:A12.清朝統治者為加強對邊疆民族事務的管理,設立的中央機構是A.軍機處B.理藩院C.內閣D.改土歸流參考答案:B【詳解】清朝統治者為加強對邊疆民族事務的管理,設立理藩院,B正確;軍機處是清朝設立的幫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與加強對邊疆民族事務的管理無關,排除A;明朝設立內閣,是皇帝的顧問侍從機構,是君主加強專制的工具,不符合題意,排除C;改土歸流是把少數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為政府官員管理方式,不是中央機構,排除D。13.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給交通工具帶來革命性飛躍的重大發明是()A.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

B.飛機的發明和使用C.發電機的發明和使用

D.電力的廣泛應用參考答案:A14.下列是中國郵政發行的“紅色旅游”紀念郵票,郵票中革命紀念地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產生影響的先后順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獲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此題難度不大,根據所學知識即可知答案選擇C。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15.下圖為唐朝長安城西市行業分布示意圖。下圖可以反映出當時A.政府重視對市場的管理B.商業氛圍十分寬松C.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D.農產品商品化進程快參考答案:A從“唐朝長安城西市”“市署”“平準署”中可以看出,市內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署”“平準署”,西市進行的是封閉式的集中交易,交易區也都是集中在一個四面有墻、開設市門的較為封閉的場所內,這體現了唐朝時政府重視對市場的管理,故A項正確,B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期后私營手工業才占據主導地位,故C項錯誤;材料中無法體現農產品商品化的情況,故D項排除。點睛:本題是個圖片型的選擇題。這樣題目首先從圖中找出關鍵信息,關鍵信息是材料“唐朝長安城西市”“市署”“平準署”;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和關鍵信息分析四個選項。16.分化削弱宰相的權力,是古代中國皇帝實現個人專制的一貫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權力的“中書門下”主要行使的是()A.決策權B.行政權C.軍政權D.財政權參考答案:B宋初,設立“中書門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為制約宰相,后來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政權和財政權。故本題答案選B項,ACD不符合題意。點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書門下行使宰相的行政權,為制約宰相,后來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政權和財政權。17.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化中,你看出了怎樣的發展軌跡(

①門第族望;②世卿世祿;③考試選拔;④舉才薦能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④③參考答案:B18.漢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一石相當于一斛。《漢書·食貨志》載“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后漢書·仲長統傳》載“今通肥饒之率,計稼穡之入,令畝收三斛,斛取一斗,未為甚多”。根據歷史資料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西漢勞動人民十分勤勞,采用先進農業技術精耕細作,糧食產量增長B.兩漢之交的農民戰爭和王莽時期的改革,導致了漢代農業的倒退C.兩漢社會經濟發展比較穩定,糧食作物產量一般,增長不明顯D.農作物品種的改良以及鐵犁牛耕的普及,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參考答案:C略19.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產物。在中國古代史上,宋朝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該政策實施有利于A.對農民的控制B.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C.減輕農民負擔D.推動租佃關系的發展參考答案:D根據材料可知,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使得農民無地或者少地,使得農民向地主租賃土地耕種,促進了租佃制的發展,故D項正確。抑制土地兼并,可以維護小農經濟,鞏固自身的統治,因此不抑制兼并與農民控制之間無聯系,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是強調土地兼并推動租佃關系的發展,排除B。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加重農民負擔,排除C。20.錢穆先生在他的講演中提出了一些對太平天國的看法:“他們對下層民眾,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淺一些的社會主義,大抵他們是有此想法的。”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是A.定都天京B.頒布《天朝田畝制度》C.發動金田起義D.提出《資政新篇》參考答案:B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對下層民眾推行均田制度”,而均田制是國家把掌握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天朝田畝制度》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原則,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故選B項,不選ACD三項。【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天朝田畝制度》21.下圖顯示的是1894年、1914年中外資本在新式交通業和工業兩大領域的投資總額和比例。下列理解正確的是A.外國壟斷交通運輸B.列強對華資本輸出增加C.民族工業逐步萎縮D.自然經濟完全解體參考答案:B22.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眾人曰,恊田”的卜辭,“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該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時期農業發展的信息有(

)①已經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當時是集體耕作方式③證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

④商王朝非常重視農業生產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D23.歷史學家羅榮渠指出:“英國發展的領先地位是17、18兩個世紀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國這一“領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場的形成B、壟斷組織的出現C、圈地運動的推進D、民主制度的確立參考答案:B壟斷組織。本題為否定選擇,選項B出現在19世紀末。24.春秋戰國時期,土地私有制逐漸取代井田制,對這一變化起推動作用的是

)①荒地大量開墾

②“初稅畝”的實行

③諸侯國兼并戰爭

④諸侯國變法運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D25.2008年9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據災損報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541億元。災后重建任務艱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國如需向國際社會尋求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應該向下列哪一國際機構提出申請?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世界銀行

C.世界貿易組織

D.關貿總協定參考答案:B略26.“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質古沉船,1987年在廣東海域發現,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出水時間是2007年12月21日。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沉船的出發地有可能是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港的泉州B.沉船上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定制的瓷器C.沉船地點位于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D.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參考答案:C27.到2006年底,有1478名來自中國的維和軍事人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中國熱愛和平、積極履行國際法義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它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的特點之一是()A.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視經濟外交和不結盟外交C.重視同世界大國建立不同類型的“伙伴關系”D.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我國新時期外交活動的基本特點,根據材料的描述可知,參加維和行動體現的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所以答案選D。考點: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28.下表是對1840-1913年中國棉布市場結構計量研究表(%),表中計量數值可以從側面說明中國近代

時間進口機制布國產機制布手工棉布18400.46—99.5418603.18—96.82189413.360.7985.5191332.572.2665.17

A.民族資本依附外國資本B.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C.自然經濟居于主導地位D.進口機制布取代手工布參考答案:C【詳解】材料中手工棉布的比重雖然下降,但依然占有最大的比重,說明自然經濟居于主導地位,故選C;材料沒有反映民族資本與外國資本的關系,排除A;材料中機織布比重不大,說明機器生產尚未取代手工勞動,排除B;材料中進口機制布比重始終低于手工布比重,說明進口機制布尚未取代手工布,排除D。29.新航路開辟后,一個地處邊緣的小國迅速崛起,在18世紀下半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這個國家應該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蘭

D.英國參考答案:D略30.十月革命首先取得勝利的城市是A.莫斯科

B.基輔C.列寧格勒

D.彼得格勒參考答案:D【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勝利,而十月革命的勝利主要是城市起義。工兵代表蘇維埃最早攻下的城市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彼得格勒,故本題選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4分)閱讀下列材料:美國企業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稱為“經營之神”、“幸運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學時就成為美國第一位在校的百萬富翁,后成為美蘇貿易代理人,與東西方政界的領導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譽。材料一

哈默的膽識受到了偉大領袖列寧的贊賞,但因為當時黨內爭論不休,在一片“寧可餓死不賣國”的聲音中,列寧決定給哈默以特許經營權,并與哈默建立了一種不同尋常的友誼。……哈默在蘇聯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材料二

哈默一生中最活躍的時期卻是1931年從蘇聯回美國后開始的。他認為賺錢的機會到了——他捕捉到一個準確的信息:羅斯福正在走向白宮總統的寶座,如果他一旦當選,那么,1919年頒布的禁酒令將被廢除。這將意味著全國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場將會呈現空前的需求,而當時市場上卻沒有酒桶出售。哈默當機立斷,立即訂購優質木材,在紐約碼頭設立了一座臨時的酒桶加工廠,并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酒桶廠——禁酒廢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滾下之時,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廠用高價搶購一空!

材料三

1979年5月,81歲的哈默應鄧小平的邀請,成為第一個乘坐私人飛機訪問中國的美國企業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與我國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其中,年產1533萬噸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是哈默與中國內地合作的最大項目,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請回答:(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列寧在一片‘寧可餓死不賣國’的聲音中,決定給哈默以特許經營權”的背景因素。(2分)(2)材料二中羅斯福為什么解除禁酒令?(4分)羅斯福的這種做法與當時的蘇聯有何相似之處?(2分)(3)在材料三中,中國與哈默簽署經濟合作協議說明了什么?(2分)(4)綜合上述材料哈默一生成功經商給我們什么啟示?(4分)參考答案:(1)內戰和外國的干涉使蘇俄經濟瀕于崩潰;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弊端顯現,實行新經濟政策。(2分)(2)原因:美國當時爆發經濟危機,羅斯福實行新政,通過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進而促進經濟復蘇和發展。(4分)

相似之處: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分)(3)說明:表明中國堅定不移地執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對外經濟合作。(2分)(4)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為了國家利益可以互相借鑒經驗和經貿合作,市場方式和計劃方式可以互相結合;(2分)一個人要成功,需把握機遇,有良好信譽,有勇氣和信心,勇于創新等。(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略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代畫像磚:

材料二宋代整體社會經濟引人矚目的發展,可被喻為中國歷史上從傳統向近代轉變的首次啟動。宋代城市發展突破原有政治和軍事性質的限制,經濟和社會功能顯著增強。城市商業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近代型城市風貌已可初見端倪。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線,北至膠州灣,中經杭州灣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廣州灣,再到瓊州海峽,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宋代貨幣,幾乎成為“國際貨幣”。——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材料三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明萬歷年間,僅蘇州絲織業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職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于3400張。“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已。”——摘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材料四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請回答:(1)觀察材料一中圖片所描繪的情景,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農業經濟有哪些基本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時期“商業革命”的表現。(3)據材料三,概括明清時期我國手工業領域出現的新變化。(4)材料四中“18世紀的康乾盛世……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從經濟史的角度簡單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1)基本特點:實行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進行精耕細作;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的產業結構;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2)表現:城市經濟和社會功能增強;城市商業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對外貿易發達。(3)新變化: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官營手工業相對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4)同意。理由:明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嚴重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成長;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不同意。理由:明清農耕文明高度發達,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詳解】(1)基本特點:依據材料一的兩幅圖反映的信息從耕作方式、產業結構以及經營方式歸納回答。(2)表現:依據材料二“經濟和社會功能顯著增強。城市商業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可以歸納出城市經濟和社會功能增強以及城市商業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依據材料二“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宋代貨幣,幾乎成為“國際貨幣”的信息可以歸納出對外貿易發達。(3)新變化:依據材料三“蘇州絲織業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職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的信息可知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和官營手工業相對衰落;依據材料三“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信息可知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4)本題屬于開放題型,對于材料四中的觀點進行評述即可。持同意的觀點,可以依據明清實行的經濟和對外政策以及傳統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說明理由。持不同意的觀點理由可以結合所學從明清農耕文明高度發達、商品經濟繁榮以及新的生產關系產生等回答。3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