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海洋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fā) 公開課獎_第1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海洋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fā) 公開課獎_第2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海洋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fā) 公開課獎_第3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海洋地理第五章海洋開發(fā) 公開課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2《海洋空間的開發(fā)利用》同步測試一、單選題海上交通是人類對海洋空間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第1-2題。

1.下列地理事物不屬于海洋運輸要素的是()。

A.碼頭

B.船舶

C.航道

D.定位系統(tǒng)

2.下列地理事物出現(xiàn)最早的是()。

A.海底光纜

B.海底隧道

C.遠洋航行

D.海底管道近年來,長江三角洲經(jīng)濟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橋,加快了各地人員、物資的交流。據(jù)此完成第3-4題。

3.連接上海南匯和洋山深水港的東海大橋主要通行()。

A.旅游大客車

B.公交大客車

C.集裝箱卡車

D.水產(chǎn)冷藏車

4.杭州灣跨海大橋采用“S”形設計,使橋梁與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這一設計思路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海嘯

B.赤潮

C.潮汐

D.寒潮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海洋作為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越來越受到人類的重視,完成第5-6題。

5.海洋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表現(xiàn)有()。

①黑暗高壓②低溫、缺氧③海水腐蝕性強④海冰破壞大⑤資金投入大,風險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下列不屬于海洋空間利用的是()。

A.鉆井平臺

B.海上飛機場

C.人工島

D.海水灌溉隨著T海峽海底隧道建設,國家間和大洲間的溝通進一步加大。讀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7-8題。

7.圖示鐵路聯(lián)通了

A.非洲和亞洲

B.北美和南美

C.歐洲和非洲

D.亞洲和歐洲

8.開鑿T海峽海底隧道面臨的最大自然威脅最可能為

A.寒潮

B.潮汐

C.地震

D.颶風“吹沙填?!笔窃谝欢ǖ暮S虼驑逗笥蒙炒鼘⒃摵S蛉饋恚儆霉こ檀膲毫Ρ眉肮芫€將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進目標圈,淤積成陸。下圖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現(xiàn)場圖,讀圖完成9-10題。

9.選擇“吹沙填?!眳^(qū)域的主要條件是

A.該海域風浪小

B.近海河沙豐富

C.位于淺海區(qū)域

D.距離陸岸較近

10.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A.圈定填海范圍

B.抵御海浪侵蝕

C.運輸設備,方便施工

D.過濾海水,滯留泥沙東海大橋始于上海南匯,終于洋山深水港,全長公里。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之一。讀圖回答11-13題。東海大橋實景

11.東海大橋采用“S型”設計,設計思路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海嘯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12.來往于東海大橋上的車輛主要是(

A.集裝箱卡車

B.上下班通勤車

C.水產(chǎn)冷藏車

D.旅游大巴車

13.東海大橋P處水面與橋面距離40米,其目的是(

A.獲得最佳觀景平臺

B.緩和海浪沖擊

C.減輕臺風影響

D.保證通航順暢荷蘭在三角洲的各海灣口和許多分岔河口筑起帶有閘門的堤壩,如下圖所示,閘門打開或關閉依具體情況而定。據(jù)此回答下列14-15題

14.當閘門全部關閉時

A.河水鹽度將明顯增加

B.可防止風暴潮淹沒低地

C.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D.易于實施退田還海工程

15.鹿特丹港成為世界著名港口的有利條件有①堅固的巖質海岸

②河海實現(xiàn)聯(lián)運

③天然的避風港灣

④結冰期較短

⑤廣闊的經(jīng)濟腹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二、綜合題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低地之國”荷蘭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據(jù)統(tǒng)計,荷蘭圍海造陸總面積超過7000平方千米,大約相當于國土面積的1/5。須德海灣是一個伸入陸地的海灣,灣內岸線長達300千米,灣口寬僅30千米。1932年,荷蘭人修筑寬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攔海大堤,把須德海灣與北海隔開,不僅根除了風暴潮對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陸地面積,造就了一個大型淡水湖——艾瑟爾湖。

材料二:須德海圍海造陸工程示意圖。

(1).荷蘭花費大量的資金大面積圍海造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目前,荷蘭又將圍墾的一些低地“退陸還?!?,主要原因是什么?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南黃海輻射狀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積體)位于現(xiàn)代長江三角洲以北、舊黃河三角洲以南的江蘇岸外淺海區(qū),規(guī)模巨大。沙脊群由輻聚輻散的潮流將周邊泥沙帶至該處塑造發(fā)育形成。該區(qū)域生物資源豐富,沙脊間的潮汐水道深而穩(wěn)定。2023年,“南黃海輻射沙脊群空間開發(fā)利用及環(huán)境生態(tài)評價技術”項目啟動,項目之一擬在“東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島。下圖為南黃海輻射狀沙脊群示意圖。(1)指出形成該沙脊群泥沙的主要來源。(2)監(jiān)測表明,東沙面積縮小,中部淤高,試分析其原因。(3)分析在東沙修建大型人工島的優(yōu)勢及面臨的困難。(4)依托該區(qū)域海洋資源條件,請你為東沙人工島的產(chǎn)業(yè)開發(fā)提出建議,并說明理由?!敬鸢浮?/p>

16.(1)荷蘭是一個低地國家,人口眾多,國土面積小。圍海造陸可以增加土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2)大面積的圍海造陸破壞了沿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了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

17.(1)舊黃河所攜帶的入海的泥沙;現(xiàn)代長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蝕物。

(2)黃河改道,泥沙來源減少;邊緣受海浪侵蝕,面積縮小;部分侵蝕泥沙向東沙內部推移,使中部逐漸淤高。

(3)優(yōu)勢:潮間灘淺且面積較大,建島相對容易(相對沙脊,填海工程量較?。?;距大陸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設過程中,便于設備及材料運輸)。

困難:多臺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