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3233-2009 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效益監測評價》是一項國家標準,旨在為退耕還林工程提供一套科學、系統、可操作性強的效益監測與評價方法。該標準適用于國家層面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組織實施的退耕還林項目,通過對生態、經濟和社會三方面效益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評估,以確保退耕還林政策目標的有效達成。
在生態效益方面,標準規定了如何監測森林覆蓋率的變化、水土流失狀況改善情況、生物多樣性保護效果等指標;經濟效益方面,則關注于農戶收入增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至于社會效益,則涵蓋了就業機會創造、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醫療條件改善等內容。通過這些具體指標的設立,能夠全面反映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后對當地乃至更大范圍內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帶來的積極變化。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9-02-23 頒布
- 2009-08-01 實施




文檔簡介
犐犆犛65.020.40
犅6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23233—2009
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效益監測評價
犈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犻狀狆狉狅犼犲犮狋犳狅狉狋犺犲犮狅狀狊狋狉狌犮狋犻狅狀狅犳
犮狅狀狏犲狉狊犻狅狀狅犳犮狉狅狆犾犪狀犱狋狅犳狅狉犲狊狋
20090223發布200908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書
犌犅/犜23233—2009
目次
前言!!!!!!!!!!!!!!!!!!!!!!!!!!!!!!!!!!!!!!!!Ⅰ
1范圍!!!!!!!!!!!!!!!!!!!!!!!!!!!!!!!!!!!!!!!1
2監測站設施!!!!!!!!!!!!!!!!!!!!!!!!!!!!!!!!!!!!1
3效益監測內容!!!!!!!!!!!!!!!!!!!!!!!!!!!!!!!!!!!2
4效益監測指標!!!!!!!!!!!!!!!!!!!!!!!!!!!!!!!!!!!2
5監測頻度!!!!!!!!!!!!!!!!!!!!!!!!!!!!!!!!!!!!!4
6效益監測方法!!!!!!!!!!!!!!!!!!!!!!!!!!!!!!!!!!!4
7效益監測指標計算!!!!!!!!!!!!!!!!!!!!!!!!!!!!!!!!!5
附錄A(規范性附錄)生態監測、經濟和社會指標監測調查表!!!!!!!!!!!!!!!!6
參考文獻!!!!!!!!!!!!!!!!!!!!!!!!!!!!!!!!!!!!!!11
書
犌犅/犜23233—2009
前言
本標準的制定為及時、準確、規范地反映退耕還林工程對生態環境變化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科學、全面地評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成效,并為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決策提供了依據。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由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負責解釋。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北京林業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鴻文、李青松、杜紀山、吳禮軍、張洪江、孔忠東、李保玉、樊華、史玉虎、
常丹東。
Ⅰ
犌犅/犜23233—2009
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效益監測評價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效益監測站的布設方法、監測的項目及內容,并提出了退耕還林工
程建設效益監測的評價指標及各指標的計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經國家批準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
2監測站設施
監測站應建立在1個具有代表性的、面積為3km2~5km2的小流域內。定位監測站要根據需要設
置氣象站、溝口水文站、坡面徑流場、集沙槽、固定標準地、調查樣地等設施。
2.1氣象站
2.1.1氣象站的設置:在小流域內選取開闊的空曠地建立氣象站1座,氣象站內配置觀察氣象的必要
設施和設備,氣象站四周設立圍欄。
2.1.2氣象站測定的基本因子:降水、蒸發、地溫、氣溫、濕度、太陽輻射、風速、風向等。
2.2溝口水文站
2.2.1溝口水文站建立的位置:在流域出口處選擇溝道順直、溝床穩定、沒有支溝匯水影響以及交通方
便的地方建立溝口水文站1座,以測定全流域的徑流和泥沙。
2.2.2溝口水文站的附屬設施:水文站的量水建筑物根據流量大小選擇三角形90°溢流堰或巴歇爾測
流槽。
2.3坡面徑流場
2.3.1坡面徑流場的設置:針對退耕還林不同植被恢復模式,按不同坡度設置,監測坡面徑流、泥沙。
2.3.2坡面徑流場數量:每個坡度面設立2個~3個固定坡面徑流場。
2.3.3坡面徑流場規格:規格為5m×10m或5m×20m。
2.3.4徑流場設置方法:布設徑流場時應使長邊垂直于等高線,短邊平行于等高線。
2.3.5臨時徑流場設置:臨時徑流場作為固定徑流場的補充監測手段,可根據需要設置,規格為5m×
10m或2m×5m或2m×10m。
2.4集沙槽
2.4.1集沙槽的設置:在風沙區針對不同的植被恢復模式和林種,設置集沙槽,監測單位面積、一定時
間內的集沙量,集沙槽質地為混凝土預制件。
2.4.2集沙槽數量:每個植被恢復模式和林種分別設立2個~3個固定的集沙槽。
2.4.3集沙槽規格:規格為3m×0.5m×0.5m。
2.4.4集沙槽設置方法:在布設時,要根據當地主風方向,在保持與當地主風方向垂直的條件下,將混
凝土預制件埋設在與地表同一水平面上。
2.5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新質生產力推動無償獻血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 化妝品市場未來發展趨勢預測與規劃
- 供銷職工餐廳管理辦法
- 醫療資質銷售管理辦法
- 土壤污染治理技術
- 古詩詞賞析教學方案
- 河南酒店采購管理辦法
- 農業貿易采購管理辦法
- 北京自制車位管理辦法
- 區塊鏈技術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與課程體系設計
- 衛生室安全管理制度
- 低碳生活綠色環保演示文稿
- 過盈配合壓入力計算公式
- 第八章-材料工程-倫理問題-全
- 婚前協議(保護女方利益)
- 奉賢區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學習測試附有答案
- 扶貧農產品購銷合同協議(農產品購銷合同模板)
- 汽車維修高級工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
- GB/T 5782-2016六角頭螺栓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GB/T 13451.2-1992著色顏料相對著色力和白色顏料相對散射力的測定光度計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