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5805.2-2008 魚類檢疫方法 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NV)》相比于其替代的部分《GB/T 15805.1-1995》,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更新和調整:

  1. 檢測技術的更新:新標準引入了更先進的檢測技術,如實時熒光PCR等分子生物學方法,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相比舊標準中可能使用的較為傳統的方法,能更快更準確地識別IHNV。

  2. 診斷標準的明確:對IHNV的診斷標準進行了詳細規定,包括病毒的分離培養條件、病原鑒定的詳細步驟以及PCR檢測的具體操作流程和判讀標準,這為實驗室診斷提供了更為精確的操作指南。

  3. 采樣策略的優化:新標準對樣品的采集部位、數量以及保存運輸條件給出了更具體的指導,有助于減少因采樣不當導致的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4. 生物安全要求的加強:強調了在進行IHNV檢測過程中,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明確了操作人員應遵循的防護措施及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等級要求,以防止病毒擴散和人員感染。

  5. 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包括內部質控、外部質控以及定期的能力驗證,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6. 信息更新與國際接軌:參考了國際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標準,使得我國魚類檢疫方法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有利于國際貿易中的疫病防控和交流。

  7. 適用范圍的調整:雖然未直接說明,但作為針對特定病毒(IHNV)的專項標準,實際上是對原有標準內容的細分和深化,專注于一種重要魚類病原體的檢疫,而非籠統涵蓋多種疾病。

這些變化旨在適應魚類養殖業發展需求,提升檢疫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加強對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的監控與防控能力。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GB/T 15805.2-2017
  • 2008-07-31 頒布
  • 2008-1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5805.2-2008魚類檢疫方法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NV)_第1頁
GB/T 15805.2-2008魚類檢疫方法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NV)_第2頁
GB/T 15805.2-2008魚類檢疫方法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NV)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5805.2-2008魚類檢疫方法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NV)-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65.020.30

犅4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15805.2—2008

部分代替GB/T15805.1—1995

魚類檢疫方法

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

(犐犎犖犞)

犙狌犪狉犪狀狋犻狀犲犿犲狋犺狅犱狊狅犳犳犻狊犺—

犘犪狉狋2:犐狀犳犲犮狋犻狅狌狊犺犪犲犿犪狋狅狆狅犻犲狋犻犮狀犲犮狉狅狊犻狊狏犻狉狌狊(犐犎犖犞)

20080731發布200811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15805.2—2008

前言

GB/T15805《魚類檢疫方法》分為下列部分:

———第1部分:傳染性胰臟壞死病毒(IPNV);

———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NV);

———第3部分: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癥病毒(VHSV);

———第4部分:斑點叉尾病毒(CCV);

———第5部分:鯉春病毒血癥病毒(SVCV);

———第6部分:殺鮭氣單胞菌;

———第7部分:腦粘體蟲;

……

本部分為GB/T15805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5805.1—1995《淡水魚類檢疫方法第一部分》中的第4章。

本部分與GB/T15805.1—1995的第4章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用PCR方法鑒定IHNV;

———增加了資料性附錄“IHN病毒N基因的全序列(1176bp)”;

———結構格式按GB/T1.1—2000的規定,作為部分編寫。

本部分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部分起草單位:農業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孫喜模、江育林、陳愛平、陳輝、朱澤聞。

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5805.1—1995。

犌犅/犜15805.2—2008

魚類檢疫方法

第2部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

(犐犎犖犞)

1范圍

GB/T15805的本部分規定了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毒

(IHNV)的方法。

本部分適用于IHNV的分離與鑒定,IHN的流行病學調查、診斷、疫情監測,以及口岸出入境、國內

跨區域移動的檢疫。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GB/T1580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GB/T6682—1992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neqISO3696:1987)

GB/T18088—2000出入境動物檢疫采樣

3試劑和材料

3.1IHNV參考毒株:由農業部指定的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提供。

3.2水:GB/T6682—1992,一級,并要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處理,除去DNA和RNA酶。

3.3Taq酶:-20℃保存,不要反復凍融或溫度劇烈變化。

3.4逆轉錄酶AMV:-20℃保存,不要反復凍融或溫度劇烈變化。

3.5RNA酶抑制劑(Ranase):-20℃保存,不要反復凍融或溫度劇烈變化。

3.6dNTP(含dCTP、dGTP、dATP、dTTP各10mmoL/L)。

3.7引物:所選取的基因為IHNV的N基因中的片段,兩對引物,濃度為40μmoL/L,F1和R1擴增

該基因中的786bp片斷,而F2和R2則從786bp片斷中再擴增323bp片斷。

上游引物F1:5′TCAAGGGGGGAGTCCTCGA3′;

下游引物R1:5′CACCGTACTTTGCTGCTAC3′;

上游引物F2:5′TTCGCAGATCCCAACAACAA3′;

下游引物R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