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上語文第六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_第1頁
小四上語文第六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_第2頁
小四上語文第六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_第3頁
小四上語文第六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_第4頁
小四上語文第六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梁琴梅

第六單元教學計劃一、教材簡析:這組教材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豆旁妰墒住繁憩F了朋友間真摯的愛,《搭石》體現了鄉親們純樸的愛,《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展現了愛的奇跡,《卡羅納》詮釋了愛的真諦,《給予是快樂的》闡釋了愛的哲理。這一篇篇充滿人間真情和愛意的課文一定會撥動學生愛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二、教學目標:1、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2、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感受無私奉獻的精神。3、認識25個生字,會寫30個生字。三、教學重點:1、認識25個生字,會寫30個生字。2、引導學生體會并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3、引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體會重點語句感悟內容。教學難點:1、學生能夠理解詩中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通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2、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人和感人的事,感悟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動。四、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通過體會重點語句感悟課文內容。五、課時安排:20《古詩兩首》2課時21《搭石》2課時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2課時23《卡羅納》1課時24《給予是快樂的》1課時語文園地六4課時20.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 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3、 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4、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教學重點: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體會末兩句詩的情感。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課前準備:學生:

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的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二、解題: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三、預習檢查: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四、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詩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五、理解詩意1、學生自學古詩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拔鬓o”“盡”。(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六、體會詩境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七、能力訓練:

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1、 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2、 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3、 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八、作業練習: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一、導入新課: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導自讀(一)自讀《送元二使安西》1、學生自讀詩歌并完成以下作業:(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悒客舍盡故人(2)試著理解古詩的意思。2、討論自讀作業:(師生共同評定、明確)第1題:浥:悒(yì)濕潤??蜕幔嚎偷辍⒙玫?。此處指餞別的處所。盡:“進”。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譯文: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向西邊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础l想象:元二即將起程,這一去也許三年五年才回來,也許十年八年也回不來,甚至一輩子也回不來,假如你是作者,你還有什么話對他說,請寫下來,再讀一讀。5、同桌分角色扮演,再指名交流和評議6、試背這首詩。三、拓展練習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21.搭石教學目標:1、 會認“譴、惰、俗”等七個字,會寫“洪、暴、猛”等11個字。2、 積累文中喜歡的句子。3、 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中體現出的鄉親們美好的情感。教學重點: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體會鄉親們的美好心靈。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1.(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潺潺流水聲)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輕音樂起)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想起家鄉,作者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板課題)2.請學生們齊讀課題,提自己想了解的問題。(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1)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用波浪線畫出課文中的句子。(2)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2.學生匯報,老師引導學生們抓住“脫鞋綰褲”這個詞并從讀中感受搭石的美。3.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并用橫線畫出來。(三)深入體會,品味搭石1.學生默讀2-4自然段,用橫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2.學生依順序來交流匯報。3.學生齊讀,課件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4.小組討論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教師用小組讀、個別讀、男女賽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抓住“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體會畫面的美。5.理解“綽”是的三種意思,出示:綽:A寬;不狹窄B寬裕;富裕C形容姿態柔美

想一想,“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綽綽有余”,“綽”又是什么意思?6.讓學生伴隨音樂閉上眼睛,想像畫面。問: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7.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請馬上用橫線畫出文中的句子。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1)學生朗讀后,談談對這幅畫面的感受(鄉親們的謙讓)。(2)“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課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雹偻高^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教師介紹:在甲骨文時代,“伏”是彎得很恭敬。②透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看出了什么?③學生配樂讀課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四)激發想象,練習表達1.展開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懷抱著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假如——2.小組討論假如……假如……誰總會怎么做,人們也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呢?3.學生匯報。六、小練筆:作業尋找生活中的美:只要有心,誰都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請先想一想,再用筆寫下來。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新詞,體會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感受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體會給予的崇高與快樂。3、培養學生研讀拓展的能力,嘗試運用一些全息閱讀教學的方法。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教學難點:

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第一課時一、猜謎導引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學生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二、揭題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后有什么問題?生:生命橋是從哪里到哪里?生:生命橋指的是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么,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四、初讀課文1、學生自讀課文。2、反饋:(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引導。(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于”等)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后再讀,表揚。)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第二課時一、切入課文內容,指導朗讀,理解感悟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2、學生自由讀課文。3、小組交流:對學習小組內的學習伙伴讀幾遍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4、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二、深入閱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于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3、全班交流。4、想象拓展,啟迪心靈(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小錢會對那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呢?)三、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深化印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更多的時候需要幫助別人,給予別人也許僅僅只需要說一句溫暖的話,僅僅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是,卻能給別人很大的鼓勵和幫助,也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因為給予是快樂的,給,永遠比拿快樂!語文園地六教學目標:1、學會向別人表示感謝,能安慰別人。2、學會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3、積累古詩和成語故事。教學重難點:1、看圖作文訓練。2、學會感謝和安慰別人。1、 想一想。生活中很多時候一定有人幫助過你,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伸出雙手幫助別人。向幫助過你的人表示感謝,向需要安慰的人說些安慰的話。想想該怎樣說,想好后和同學分角色進行模擬對話。提示:可從家人、同伴、鄰居、福利院的孤兒、貧困地區的兒童等方面去想??谡Z交際:2、 說一說。想想為什么接受幫助,你打算怎樣表示感謝;想想怎樣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組內跟同伴們說一說,然后再在班上說一說。3、 議一議在小組內商量,開展一次獻愛心活動。就怎樣幫助怎樣安慰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聽聽同伴的意見。4、 演一演根據小組商量的方案,試著表演一下表示感謝或安慰的過程。習作教學目標:1、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2、習作內容具體,句子通順。教學過程:1、 觀察《勝似親人》這幅圖,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圖中的人物的服飾有什么特點。2、 先在小組內說說他們可能是誰,她們之間可能發生了什么事。語言清晰,句子通順,說詳細一點。3、 在全班交流。4、 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內容具體,語句要通順。5、 選擇一個合適的題目。6、 如果不想寫這幅圖,也可以寫現實生活中自己經歷的事情。7、 寫好后先自己讀一讀,聽聽同學或家長的意見,然后認真修改習作。我的發現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發現一些理解詞語的好方法,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1、讀學習伙伴的話。你發現了嗎?發現了什么?2、學生自由回答。3、教師總結: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詞語,但要了解這個詞語的具體含義還應該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里去,即聯系上下文理解。日積月累教學目標:1、用“減一減”的方法識字,鞏固對生字的理解。2、熟讀詩句,嘗試背誦。3、說說詩的大意。一、“讀讀認認”1、自讀生字。2齊讀——指名讀二、“讀讀記記”1、讀詩句,自讀——指名讀——齊讀2、說說詩句大意,想象畫面。三.“讀讀背背”1、自讀嘗試背誦。3、在小組里檢查背誦;進行背誦競賽。成語故事教學目標:

了解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知道“杏林春滿”的典故。教學過程:1、 自學這個故事。2、 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和老師聽聽。3、 說說“杏林春滿”“譽滿杏林”成語的意思。4、 你還能說出幾個關于成語的來歷的故事嗎?教學反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這節課的目的,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學生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在教學設置上先讓學生逐步理解字、詞、句,再整體把握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后把靜態的畫面更具體化,讓李白對友人說話,活躍課堂,開闊想象。在操作過程中,對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夠好,在解釋字、詞、句上占用的時間過多,有點拖沓,導致在朗讀方面的用的時間較少,想象力這一環節因時間關系而不能盡情發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贊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新的教學技巧,但同時有產生一種困惑:傳統的教學重基礎缺創造,新課程重創造而底蘊不足,精于思維而表達卻跟不上。究竟這兩種教學方式是否只取一瓢,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搭石》教學反思《搭石》這片課文的語言樸素而秀美,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