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講座3_第1頁
中西醫結合講座3_第2頁
中西醫結合講座3_第3頁
中西醫結合講座3_第4頁
中西醫結合講座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

建國以來中西醫結合的

研究成果

一、治療學觀念上的若干更新

1、改變了宮外孕必須緊急手術的定論過去一般認為宮外孕一經確診,當需立即手術。中西醫結合研究人員以氣血相關理論分析認為該病屬氣機阻滯的“少腹血瘀證”,應用理氣活血方藥竟使80%以上患者可免于手術。2、“通里攻下”方藥,一般可常規用于急腹癥治療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學說,以承氣湯類、陷胸湯類及溫下方劑等辨證應用,使急性腸梗阻,急性闌尾炎、消化道穿孔及膽道感染非手術率明顯增多;并證明了承氣湯的腸屏障功能。3、改變了現代醫學關于骨折治療必須“廣泛固定”、“完全休息”的原則中西醫結合療法取中西醫之長,歸納出“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患配合”的原則,在數以萬計的臨床病例實踐中,證明可克服前者愈合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肌腱粘連等缺陷。近年并從力學原理對機制作了進一步闡明。1964年,國家科委組織全國中西醫專家在天津對尚天裕主持完成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新療法”進行鑒定,一致認為是一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建議向全國推廣。在第一次全國中西醫結合會議上(1970年),周恩來總理說:“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骨折,我很感興趣,這是辯證法,它說出了真理。局部與整體、內因與外因,兩個積極性都要發揮……”。“廣泛固定,完全休息”對肢體是一種生理性損傷,應用堅強的內固定用具將骨折斷端絕對固定,剝奪骨組織的生物性能,會導致骨質萎縮。4、活血化瘀方藥既可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也可用于治療出血性腦血管病近年進一步證實可用于出血性腦血管病,有助于血腫吸收。凡辨證屬有血瘀證候者,如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后再狹窄,也可應用。從整體到分子水平探討了其作用機理。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由陳可冀、李連達兩位院士領銜,中國中醫研究院專家歷經三代40余年完成。以“冠心病”為研究重點和突破口,從中醫理論、臨床、現代科學基礎及藥物等方面對血瘀證與活血化瘀治法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闡明血瘀證是與血液循環和微循環障礙為主,并包含血液理化性狀改變、炎癥、免疫、組織異常增生等多方面的病理生理變化及其臨床表現。傳統中醫理論關于血瘀證的認識,涉及多方面內容,如“血行失度”、“血脈不通”,可有“內結為血瘀”、“污穢之血為血瘀”、“離經之血為血瘀”和“久病入絡為血瘀”等不同類型,臨床癥狀和體征有舌質紫暗或瘀斑、痛有定處、癥瘕積聚等。闡明了“活血化瘀”的基本治療規律與作用原理,證明活血化瘀作用主要在于“活其血脈”即改善心腦血管功能、血液物理化學性狀、血小板及凝血系統功能、微循環等生理功能,“化其瘀滯”即抗心肌缺血、腦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等病理狀態,并具有改善細胞、膠原組織和脂質代謝,抑制平滑肌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等廣泛的作用。證明活血化瘀方藥通過改善心腦及周圍血管功能,改善冠狀動脈循環,改善血液理化性狀等,而達到抗心肌缺血、抗腦缺血、抗動脈硬化及血栓栓塞等功效。

在2004年2月20日舉行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獎項是迄今中醫藥成果獲得的國家最高科技進步獎。這項研究,使我國中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居于國際領先水平。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向課題組頒發了獲獎證書。5、肯定益氣養陰、清熱解毒方藥減輕腫瘤病人放、化療毒、副反應的效用

以扶正培本為主,辨證結合清熱解毒、生津潤燥的治法方藥,有可能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放、化療療程,改善全身及消化道反應,改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實踐證明與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狀態等有關。6、補氣藥抗病毒保護心肌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基于正氣不足導致病毒侵害的認識,用黃芪及其活性成分證實有肯定效果,既可扶正(減輕病毒對心肌細胞的損傷),也可去邪(抑制病毒的進一步繁殖)。7、新型抗瘧藥對習用抗瘧藥的沖擊青蒿素為一具有過氧基團的新型倍半萜內酯,為新型抗瘧藥,改構的蒿甲醚對部分氯喹耐藥者仍有效,為抗瘧史上的新發展。8、菌毒并治概念的提出和嚴重感染、敗血癥病死率的下降結合西藥抗生素的殺菌抑菌作用和中藥清熱解毒藥抗毒解毒,進一步提高了嚴重感染性疾病包括感染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的療效;這類中藥抗內毒素對機體的損害在臨床及實驗研究中均得到佐證。9、宏觀微觀結合辨證,辨病辨證結合論治的發展全國大量實踐,從各個系統疾病的現代醫學檢查所見與中醫宏觀辨證所見互參,豐富了對疾病的全面認識,進而作到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的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10、免疫性不孕癥經微觀辨證確認當用滋陰降火糾正宏觀辨證認為此類患者并無腎陰虛表現,多屬腎陽虛。但微觀所見體內產生抗精子抗體及抗透明帶抗體,示免疫功能異常為腎陰虛火旺,用知柏地黃丸可有81%獲上述抗體轉陰,25%可獲妊娠。11、針刺鎮痛輔助麻醉理論及實際的肯定針刺針感(得氣)及不同頻率針刺可引起不同種類阿片肽釋放,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一系列神經化學物質釋放,起到輔助麻醉作用,并在近年腎移植術、喉再造術、胃大部切除術及后顱凹手術的應用進一步得到肯定。12、經絡學說研究進展,腎開竅于耳,腎主骨,腎主生殖,脾主運化,及心主血脈等理論研究進展,分別為中醫藥及針灸治療多種疾病取得不少新的發展。二、基礎理論研究的成就

1、陰陽學說與內分泌激素、環核苷酸代謝、物質能量代謝及免疫狀態辨證聯系的部分探明。

2、氣血學說與內臟功能,微循環,血液流變性及血栓栓塞間的聯系的部分探明。3、藏象學說中,心本質與心血管功能;肺本質與肺功能;脾本質與消化功能、消化酶水平、電解質代謝、肌細胞代謝狀態以及植物神經功能;肝本質與植物神經功能,以及疏泄膽汁有排邪解毒功能;腎本質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性腺、甲狀腺的聯系,以及與骨代謝、微量元素代謝等的聯系的部分闡明。4、虛實概念與神經內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及能量代謝間的聯系。

5、寒熱概念與熱量代謝不足或過盛,以及與神經及內分泌狀態間的聯系。

6、中醫體質學說與遺傳因素、免疫特性、組織蛋白結構以及代謝類型的聯系。

7、治法如補腎、補脾、通里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