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4-心的構造1課件_第1頁
心臟4-心的構造1課件_第2頁
心臟4-心的構造1課件_第3頁
心臟4-心的構造1課件_第4頁
心臟4-心的構造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臟的臨床應用解剖(4)心的構造青島大學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金利新Department of AnatomyMedical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1第三部分 心的構造心的纖維支架 心間隔心壁 心的瓣膜心的傳導系統2第三章 心的纖維性支架心肌纖維和心瓣膜的附著結構組成心的纖維性支架,又稱心的纖維骨骼fibrous skeleton它由致密的結締組織構成,位于房室口、主動脈口和肺動脈口周圍,在心肌的運動中起支持和穩定作用。人心的纖維性支架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發生不同程度的鈣化,甚至骨化。 3心的纖維性支架包括:4個瓣纖維環(二、三尖瓣環、主肺動脈瓣環)左、右纖維三角、瓣間纖

2、維膜、漏斗韌帶、室間隔膜部Todaro腱。4纖維性支架與心室肌結合緊密,與心房肌結合較為疏松。它不僅使心房肌與心室肌之間形成電絕緣,還可以支撐心臟和心瓣膜,為心室收縮提供堅實的基礎。 5(一)主動脈瓣環主動脈瓣環位于心纖維性支架的中央,是心纖維支架的基石。其底部即為左室流出道的頂部,大部分埋在左室漏斗部的肌肉內,右瓣環埋藏于室間隔肌肉內,作為右室室上嵴肌束的附著點;7左瓣環的中后部的纖維向左后方延伸,形成左纖維三角;后瓣環中部纖維向右后方延伸,形成右纖維三角。8主動脈瓣環的左瓣環和后瓣環之間三角形的致密結締組織稱瓣膜間隔, 其遠側緣向下與二尖瓣前瓣相連續, 二尖瓣前瓣附著處的瓣膜間隔緣稱為纖維

3、延續。瓣膜間隔向左延伸連接左纖維三角,向右連右纖維三角, 表面覆有薄層心肌10主動脈瓣環的后瓣環和右瓣環之間的瓣間纖維膜向后下方延伸,形成室間隔膜部,連于右纖維三角的前下方11121415(二)肺動脈瓣肺動脈瓣環位于主動脈瓣環的左前方,位置相對較高,其底部即右室流出道的頂部,包埋于右室漏斗部的肌肉內。17肺動脈瓣環藉圓錐韌帶(漏斗韌帶、漏斗腱、Krehl腱)與主動脈瓣環相連此韌帶起于主動脈環的右瓣環上,向左前方止于肺動脈環左右瓣環之間的瓣間纖維膜尖部(瓣環交界),恰好位于主動脈瓣左右瓣環交界的右側18二、房室環房室環呈不完整的圓環狀,由左右纖維三角沿房室口發出的四條鐮刀形的纖維組織構成其內側部

4、連于主動脈環或左右纖維三角后緣,稱主動脈隔部;其外側部游離,稱為分裂部;分裂部遠側端逐漸變細成為冠絲,19每個房室環的兩條冠絲在房室溝深面的連接并不完整。所以,房室環可調節房室口的緊縮度。20(一)左房室環左房室環位于左心房和心室之間,腔面有二尖瓣完整的附著,故左房室環和二尖瓣環相一致。左房室環大部分位于左冠狀溝深面,表面為脂肪組織所覆蓋。其寬約為23mm,厚約為1mm。 2122故右房室環和三尖瓣環不完全一致。大部分位于右冠狀溝深面。其寬約為23mm,厚約為1mm。 24三、右纖維三角右纖維三角right fibrous trigone又稱中心纖維體,位于二尖瓣環、三尖瓣環和主動脈后瓣環之間

5、,左室漏斗部的右后方,向下附于室間隔肌部,向前逐漸移行為室間隔膜部;其心房面的中部有房間隔的肌肉附著;2527右纖維三角心室面位于左心室漏斗部,為左室心內膜所覆蓋,中央部凹陷,右緣除前角與室間隔膜部相接外,其余部分與室間隔肌部相連。右纖維三角的右房面上有房室結貼附,房室束則穿過右纖維三角而行于室間隔膜部的后下方。右纖維三角略呈三角形,其三個邊的平均長度為1.1*1.3*1.5cm3(主動脈后瓣*右房室環*左房室環),其平均厚度為2mm。28四、左纖維三角左纖維三角left fibrous trigone位于主動脈左瓣環與二尖瓣環之間,呈三角形,面積較小,約為右纖維三角的一半。其心房面的一部分被

6、左房肌肉附著,一部分位于左冠狀溝內;心室面的一部分為左心室肌肉附著,另一部分直接被左室心內膜覆蓋。2930五、室間隔膜部室間隔膜部是一個略呈卵圓形的膠原纖維膜,位于主動脈右、后瓣尖連合的下方和右纖維三角的前上方。其前上半的邊緣與主動脈右瓣環、后瓣環和右纖維三角相連,后下半的邊緣與室間隔肌部相連。31323334在成年人其厚度約為1mm,其長徑平均為1.1cm(男)和1.2cm(女),短徑男女均平均為0.5cm。膜部的兩面均被心內膜所覆蓋。其左側面完全位于左室流出道,嵌于主動脈右瓣環和后瓣環所圍成的凹陷內;右側面有下移的三尖瓣隔瓣環的前段附著,由此將其分為右房和右室兩部分35第四章心間隔 一、

7、房間隔房間隔interatrial septum 又稱房中隔,位于左、右心房之間,由兩層心內膜和其中間的心房肌及結締組織組成。房間隔向左前方傾斜,其前緣與升主動脈后面相對應,并稍向后彎曲;后緣臨近心表面的后房間溝。36前緣正對主動脈后竇的中點,其下方為中心纖維體。后緣正對后房間溝。上緣與上腔靜脈內側壁相延續。37下緣正在二尖瓣環之上,中間間隔的上緣,為卵圓窩下緣枝的肌性結構,其前端對向中心纖維體,后端與下腔靜脈瓣相連。左側為二尖瓣環,其后內交界在中心纖維體的左后方。右側為三尖瓣環和中間間隔,冠狀靜脈竇開口于房間隔后面38二、室間隔室間隔又稱室中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間。室間隔上方呈斜位,隨后向下

8、至心尖呈順時針方向作螺旋狀扭轉;室間隔中部向右側隆凸,前上部向左側傾斜。39室間隔呈三角形,有前、后、上三個邊。前緣相當于前室間溝后緣相當于后室間溝上緣復雜,分三部分:前部彎曲,后部較平直,401.前部(動脈間部):向上與大動脈根部相連,橫切面上呈s形彎曲,其前部向左凸,主要由肺動脈左竇下緣形成;其后部向右凸,主要由主動脈右竇下緣形成412.中部(膜性部): 此不最小,相當于三尖瓣隔側瓣前1/4及 前瓣內側端附著處3.后部(房室部): 界于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間,左側有二尖瓣附著,右下方側有三尖瓣附著42從機能上看,室間隔肌部屬于左心室從發生和形態上,室間隔可分為三部分:1.竇部:較小,靠近房室瓣

9、,表面光滑,來源于原始肌性室間隔2.小梁化部:為室間隔中下部,表面肌束發達,肉柱明顯,由原始室壁向下消化吸收形成。3.漏斗部:來自于心球嵴愈合而形成的部分, 表面光滑平坦,左側圓錐部退化,右側較發達。4344結構上,室間隔可分為肌部和膜部兩部分。室間隔肌部:占室間隔的大部分。由心內膜覆蓋心室肌而成。厚12cm,左右側面心內膜深面有左右束支及其分支通過室間隔膜部:室間隔膜部位于心房與心室交界部位。其上界為主動脈右瓣和后瓣的下緣,前緣和下緣為室間隔肌部,后緣為右心房壁。膜部右側面有三尖瓣隔側尖附著,故將其分為房室部、室間部。45三、房室隔房室隔為房間隔與室間隔之間的過度、重疊區域。其上界是二尖瓣環

10、,下界為三尖瓣隔側尖的附著緣;前界右側為室上嵴,左側為主動脈右瓣環;后界為冠狀竇口前緣至隔側尖的垂線。46房室隔右側面全部位于右心房,即右心房的下壁。左側面屬于左心室流出道前部和流入道的后部,大致呈前窄后寬的三角形。房室隔前部、膜部的后下緣有房室束,它與隔側尖附著緣處相交叉;房室隔前部的后端、中心纖維體的右側面有房室結 47一、心內膜是被覆于心腔內面的一層潤滑膜,由內皮層、內皮下層構成。內皮層由單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與大血管的內皮相延續,位于連續的基膜上;內皮下層位于基膜外,由較致密的結締組織和彈力纖維構成, 可分為兩層,第五章 心壁與心肌的構筑48內層較薄,由成纖維細胞、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構

11、成, 為一細密的結締組織層,其中有少量的平滑肌束, 尤其在室間隔出較多;外層靠近心肌膜,也稱內膜下層, 此層較厚,為較疏松的結締組織,含有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在心室的內膜下層含有心傳導系的Purkinije纖維。 乳頭肌和腱索處沒有內膜下層。49二、心肌膜心肌膜由心肌纖維和心肌間質組成,主要有心肌構成。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和心傳導纖維三部分。心房肌和心室肌是心壁的主體,它們附著于心纖維骨骼上,并被其分開而互不延續、互不連接,形成一個心電絕緣帶。 心肌纖維分層呈束狀排列;心肌間質填充于心肌纖維之間, 括心肌膠原纖維、 彈性纖維、血管、 淋巴管、神經纖維 及一些非心肌細胞。501、心房肌心房肌束呈

12、網格狀排列,形成肉眼可見的梳狀肌。心房壁較薄,由深、淺兩層肌纖維組成。淺層的肌束橫行,環繞左、右行房,為左、右心房所共有,其中心房前壁的心肌纖維較為發達,橫行跨過心底部,并有一部分延伸為房間隔的肌纖維;51深層為縱行肌束,呈袢狀,分別環繞左、右心房,在左、右心房是獨立的。其中右心房的界嵴、卵圓窩緣是右側縱行纖維增強所致。一般分袢狀和環狀兩種形式,環狀纖維環繞左、右心耳、腔靜脈口、肺靜脈口以及卵圓窩周圍;袢狀纖維分別繞左、右心房的前后面,最后終止于房室環。52縱行纖維在血管開口處呈環行排列,并向血管壁延伸12cm。有類似瓣膜的作用。過當心房收縮時,環行纖維具有括約作用,可阻止血液返流。在房室口周

13、圍,心房肌纖維延續至瓣膜基底部。有助于瓣膜的關閉心房肌纖維在回心的靜脈口周圍呈環行排列,形成“心肌袖”或“靜脈袖”,其內多含有P樣細胞,與異常心率的發生有關53心房肌具有分泌功能心鈉素,分布于心肌細胞,以心房含量最高,室間隔最低,具有利鈉、利尿、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的作用。 抗心率失常肽牛心,分布于右心耳和心房后壁內源性類洋地黃素廣泛分布于心、腦、肝、肺、腎等組織中。心洋地黃素與受體結合,抑制Na-K ATP酶活性,有強心、利鈉、利尿、縮血管的作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右心房含量最高,作用欠清。 調節冠狀循環,引起冠狀動脈緊張性收縮,增強心肌細胞收縮力,促進心內交感興奮。54心室肌較厚,尤以左心室

14、顯著,而且心室的肌纖維排列較心房更為復雜,也是多年來心臟研究和觀察的熱點,由此也形成了心室肌構筑的不同學說。Mall(1911)提出的“V”形袢學說指出,淺層心室肌從心底的纖維支架上發出,螺旋、斜行向下達心尖,纖維扭曲構成心渦,并且反轉卷入心腔面,延續為深層。深層心室肌再螺旋上行止于纖維支架上;深層肌分別包繞左、右心室,并且形成肉柱和乳頭肌。2、心室肌55深、淺兩層之間為中層心肌,起于心纖維支架,肌纖維走行方向較為水平(傾斜度較小),至心室中下1/3交界處反轉螺旋上行,止于纖維支架。其核心是心肌纖維起于心纖維支架,行程中螺旋扭曲呈“8”字狀,最后再回到纖維支架。他過分強調心纖維支架作為心肌纖維

15、起止點的作用,認為心室肌起于房室環、止于動脈干,但缺乏必要的解剖學依據。56雙螺旋學說是Grant(1965)等人提出的觀點。他們認為心室的淺層肌是螺旋下行的,在心尖處與深層螺旋形心肌相連;從心肌纖維結構上看,每一個心肌纖維在數個方向上發出分支,分別與其它心肌纖維相連,同時,相鄰的心肌纖維也相互扭轉,形成猶如扭轉的繩索樣的結構。所以說,在總體上和心肌纖維結構上,心肌都是螺旋形排列的。57套疊多層螺旋學說(Guasp,1970;Streeter,1969,1979,1980) 認為,心室肌的肌纖維方向由淺入深是逐步改變的,猶如展開的折扇股,其纖維是不斷分層的。所以心室肌是由許多 層套疊在一起的、

16、螺旋走行的、方向不同的肌層構成,各層之間無結締組織分隔,整個心室肌是一個整體。58現在對心室肌構筑的認識,實際上是對各種學說的取舍和綜合,一般認為心室肌纖維大致有3層組成:心外膜下層肌纖維、中層肌纖維和心內膜下層肌纖維,這和心臟標本的實際解剖分離所觀察到的結果相一致。59現在普遍認為心室肌由淺、中、深三層,淺、深層為縱行肌,中層為橫行肌心外膜下肌纖維:大致呈環形繞右心室,縱行向下繞左心室隔面,其延續為獨立的肺動脈瓣下漏斗部肌纖維。中層肌纖維:呈環狀,僅存在于左心室和室間隔。60心內膜下肌纖維:是心外膜下肌纖維通過心渦向內的延續。心尖部淺、深層形成心渦,缺少中層橫行肌前壁淺層較為傾斜,后部心纖維

17、較為橫行三層均參與構成室間隔右心室只有心外膜下肌纖維和心內膜下肌纖維。61冠狀動脈及其分支常常有一段走行于心臟表面的淺層心肌深面,這一段橫跨冠狀動脈及其分支的淺層心肌被稱為心肌橋(myocardial bridge,MB),此段血管稱為壁冠狀動脈。心肌橋最早在1922年由Crainicianu首先提出并論述其存在,后來(1960)portsmann及Iwig在冠狀動脈造影中再次證實心肌橋的存在并發現心肌橋在心室收縮期壓迫壁冠狀動脈使之狹窄。一般認為心肌橋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先天性解剖異常,其出現率在67%以上,尸檢出率在1585%。62Ferreira等人將心肌橋劃分為表淺型和縱深型,表淺型較為常

18、見,約占2/3,主要累及左冠狀動脈的前降支(LAD),其發生與性別和年齡無關,在冠狀動脈造影中卻不易檢出。尸檢發現心肌橋的厚度從0.32.8mm不等,有人認為心肌橋只有達到一定厚度才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收縮期狹窄,才能在冠狀動脈造影中被發現;換句話講,冠脈造影只能檢出那些縱深型的心肌橋,心肌橋尸檢率明顯高于冠狀動脈造影檢出率(0.52.5%)的主要原因。63心肌橋的長度各家報道不一,在430mm。研究發現20歲以后人群的心肌橋長度大于20歲之前,且無性別差異;短的心肌橋更為多見,且多無癥狀,長的心肌橋多有癥狀,最長可達46cm;心肌橋距LAD起始部越近則越長;縱深型心肌橋較長,而淺表型較短。64長

19、期以來,心肌橋這一先天性解剖異常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良性病變,但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心肌橋的出現不僅僅是一種天性解剖異常,還可能與心肌僵硬、心肌肥厚、心臟順應性降低等后天的因素有關;心肌橋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及猝死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詳見冠狀動脈)。由于心肌橋的位置、分布、大小等的多樣性,其臨床表現和癥狀存在較大差異,這給心肌橋的臨床診斷帶來了許多困難。冠脈造影是臨床診斷心肌橋的主要手段,造影中若發現冠狀動脈有收縮期狹窄或合并有舒張期松弛延遲現象,提示有心肌橋存在。冠脈造影只能檢出那些對冠狀動脈血流產生顯著影響的心肌橋,大部分心肌橋或無癥狀心肌橋仍不能被發現。臨床上尚缺乏

20、有效的心肌橋診斷方法。 653.心外膜 即漿膜心包的臟層,包裹在心肌的表面。其表面被覆一層扁平上皮細胞組成的間皮,間皮深面為薄層結締組織,在動靜脈的近心臟處,與大血管外膜相延續心外膜的深面含有較多的彈性纖維、血管、淋巴管、神經纖維,也有不定量的脂肪,有人將其稱為心外膜下層心房的心外膜下層,尤其是冠狀血管周圍和心房室交界處,其脂肪含量較多。66三、心肌的細微結構在光鏡下,心肌纖維是有橫紋的柱狀細胞,長約20150um,橫徑615um, 細胞核位于細胞的中央,呈橢圓形,多為一個。 細胞核兩端的肌漿內有高爾基復合體和脂褐質顆粒。 心肌細胞有分支,彼此相連呈網狀,細胞間以閏盤連接。67電鏡下,心肌細胞

21、有內、外兩層膜, 外層稱基膜,內層為質膜。 基膜對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在心肌細胞的興奮和收縮活動中, 尚參與鈣離子的進入細胞內的興奮收縮偶聯過程; 質膜上鑲嵌著能選擇性通過不同離子的膜蛋白。68在透射電鏡下,心肌細胞的肌絲也有粗細之分,并與細胞長軸平行,形成明帶(I帶)和暗帶(A)。 細肌絲附著于Z線上,粗肌絲附著于M線上。 肌絲間的滑動產生心肌纖維的收縮運動。 69心肌纖維與骨骼肌纖維的區別心肌纖維有粗細肌絲形成大小不等、界限不明顯的肌絲束束間有豐富的線粒體、橫小管、肌漿網分隔橫紋不明顯,肌漿網不發達,終池少而小,橫小管較粗,形成二聯體70細胞間的連接方式:緊密連接(閉鎖小帶)、中間連接(

22、粘著小帶)、橋粒連接(粘著斑)、縫隙連接(通訊連接)71心肌的連接: 閏盤相鄰的肌細胞膜彼此凹凸嵌合而形成的復合性細胞連接方式,它是心肌細胞的分界線,也是相鄰細胞間興奮傳導的通道。閏盤分為橫位部分和縱位部分橫位部分位于Z線附近,有中間連接和橋粒連接心肌纖維連接牢固縱位部分位于M線兩側,存在縫隙連接,便于信息交流和點沖動傳遞72第六章 心的瓣膜第一節房室瓣房室瓣附于左、右房室環上,將心房和心室分開。右房室瓣有三片組成,稱三尖瓣 tricuspid valve;左房室瓣有兩片組成,稱二尖瓣 mitral valve。房室瓣的一端附于房室環上,另一端游離緣垂入室腔,并經腱索牽拉附于乳頭肌或心室壁上。

23、73從結構和功能上看,房室環、房室瓣、腱索和乳頭肌是一體的,稱房室瓣復合體。74房室瓣形如連續的袖狀,游離緣有深的切跡或淺的裂隙,呈鋸齒狀,并有單向的腱索附著和牽拉。較深的切跡把瓣膜分成瓣葉。切跡一般不到達瓣環,故相鄰兩個瓣葉之間的延續部分稱為瓣間連合或瓣膜交界。瓣間連合下有相對應的乳頭肌及其呈扇形排列的腱索。裂隙是瓣膜上較小的切跡,可把瓣葉分為主葉和副葉,多出現于后葉。75根據腱索的附著點的差異和瓣葉組織結構的不同,從瓣葉的游離緣向附著緣方向可將瓣葉分為三個帶(區):粗糙帶、透明帶和基底帶。粗糙帶位于瓣膜游離緣側,心室面有腱索附著而粗糙,瓣葉增厚且不透明。粗糙帶近房室環側為關閉緣(閉合線),

24、含有輕度增厚的結節,是瓣膜關閉時相互間的對合區。當瓣膜關閉時,瓣葉沿著關閉緣關閉,其上的結節相互交錯確保瓣膜關閉嚴密。76透明帶光滑,薄而透明,位于瓣葉的中間部,很少有腱索附著,又稱中間帶或光滑區基底帶 瓣葉的根部,即近瓣環的附著處的23mm,此帶較厚,有基底腱索附著,含有血管,且常有心房肌伸入其中。77從組織結構上看,瓣葉主要有兩層構成:纖維層和海綿膠質層。纖維層近端與房室環相連,遠側端與腱索相連續,為瓣葉具有堅韌性的主要結構海綿膠質層主要位于心房面的關閉緣,可以緩沖血流的沖擊。78腱索按其形態和附著部位的不同,可將其分為連合(交界)腱索和裂隙腱索。連合腱索呈扇形附于相鄰兩個瓣葉的相對緣和瓣

25、間連合,故又稱扇形腱索;裂隙腱索相對較細,附于主瓣與副瓣之間。同樣,呈細索狀附于瓣葉游離緣上的腱索稱游離緣腱索;附于粗糙帶或透明帶上的細長腱索為深腱索;79粗糙帶腱索基本上是游離緣腱索和深腱索的融合體, 由腱索的主干上發出三索分別止于瓣膜的游離緣、心室面粗糙帶和關閉緣上,其中腱索主干較大者稱為支柱腱索,常出現于二尖瓣前瓣的45點和78點處。除上述起源于乳頭肌的腱索外,基底腱索直接以單束起于心室壁,一般與心內膜相連,較細小,分支止于瓣膜基底帶。有一些腱索,特別是主要腱索,通常含有心肌成分,并隨著年齡增長有鈣化的傾向。 80一、三尖瓣三尖瓣環的平面朝向左前下方,即朝向右心室心尖部。隔瓣呈半圓形,位

26、于室間隔和左室游離壁連接處,鄰近室間隔膜部,由于其腱索短,且位于斜位,因此為三尖瓣中活動性最差的一個三尖瓣的前瓣最大,成三角形或半圓形,活動性最好。后瓣是最小的,呈長方形,常被裂隙分為數個副瓣81三尖瓣的前乳頭肌最大,發育最好。通常為單根或雙支,主要起于右室游離壁的銳緣邊。從此乳頭肌上發出幾根腱索,分支進入前瓣和后瓣。外側連合位置的切跡可淺可深,且接受呈扇形排列的腱索。后乳頭肌通常較小,數個,起源于右室下壁,靠近與室間隔的交界處。后瓣和隔側瓣接受從此乳頭肌上發出的腱索,也接受許多肌小梁和小的附屬乳頭肌。后內側連合的切跡通常很深,接受從后乳頭肌上發出的典型的連合腱索。82隔乳頭肌不發達,可呈多個

27、小乳頭肌起于室間隔上,其中有一較大且固定的圓錐狀乳頭肌起于膜部室間隔水平隔束的上緣,稱圓錐乳頭肌或Lancisi肌。在嬰幼兒時期,圓錐乳頭肌非常明顯,在成年期,圓錐乳頭肌與隔束融合,表現為很小或缺如。前內側連合處的切跡較深,呈鋸齒狀,其腱索起源于一特殊乳頭肌或沒直,接起源于室間隔,短且有廣泛的分支。前內側連合的一小部分呈三角形的瓣膜組織與其下的室間隔膜部相連。83二、 二尖瓣二尖瓣由兩個明顯的切跡分成前、后兩瓣及前外側連合和后內側連合,二尖瓣孔為橢圓形。前瓣較大,呈半圓形或等邊梯形,將左室腔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后瓣呈長方形,并被淺的裂隙劃分為三個小的扇貝狀的瓣膜,其中間的瓣葉最大。84二尖瓣的

28、前、后兩瓣均有粗糙帶和透明帶,后瓣有基底帶;因前瓣葉起于膜性的瓣間隔上(纖維延續)、故無基底帶,其根部包含有心房肌細胞,其收縮時可使瓣葉向心房隆起使相鄰的瓣環縮短,從而使瓣膜關閉。8586二尖瓣的腱索為典型的扇形腱索,分別起源于前后乳頭肌的頂端,附于瓣間連合和相鄰的瓣膜邊緣。更小的腱索附于后瓣的三個小瓣葉交界處。二尖瓣沒有游離緣腱索和較深的腱索,但后瓣可有基底帶腱索。二尖瓣前乳頭肌起于左室前外側壁,通常為單束,前乳頭肌根部體表投影在冠狀溝與心臟下緣連線的中點、前室間溝左側2cm。后乳頭肌位于左室后內側壁,通常為雙束或三束, 87動物實驗表明,乳頭肌附著處的心室壁受損(注入福爾馬林)會產生嚴重的返流癥狀,而單純乳頭肌的受損對其功能的影響不大,故有作者將其看作為房室瓣復合體的一部分;另外,心房肌可進入房室瓣葉的基底帶部,其收縮活動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