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3000字左右_第1頁
《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3000字左右_第2頁
《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3000字左右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5 頁 共 NUMPAGES5 頁論語-論語3000字左右論語論語一論語,是記錄圣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非常嚴謹的標準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為圣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珍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但是在注釋的幫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非常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如今都還不明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

2、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憂別人不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絡心靈的橋梁。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復雜。假設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一樣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里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于是我們之間有了“墻”,于是你苦

3、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么一定要別人明白,一定要別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假如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捍衛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承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的,以別人的反響來調整自

4、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并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理解不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么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于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之中,優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一樣的東西然后互相共鳴而產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關系,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這么說過了,不

5、擔憂別人呢不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理解萬歲”?不被理解又有何妨。論語二孔夫子的論語語言艱深,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只知道論語是一本孔夫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其它的一概不知。即使人們常說:“半部論語,行天下。”但是以前我對它一點也不感興趣。可是在20_年,我偶爾在中央十套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看到于丹教師講論語。由于于丹教師講的太精彩了,從此我每天中午準時收看“百家講壇”,漸漸地喜歡上了論語。于丹教師告訴我們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

6、改變的是對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成認現實生活中的缺乏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缺乏,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假如一個人不能承受這種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于丹教師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才能、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根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樣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樣的人。孔夫子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大地上生長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脫胎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聽了于丹教師的講座,我發現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那么語錄都很簡短。讓人一看就明白。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貸)這那么語錄意思是: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輪轉,萬物滋生。蒼天還需要說話嗎?”是啊,論語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論語的思想精華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