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內蒙古赤峰市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試題(收藏)_第1頁
(精)內蒙古赤峰市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試題(收藏)_第2頁
(精)內蒙古赤峰市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試題(收藏)_第3頁
(精)內蒙古赤峰市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試題(收藏)_第4頁
(精)內蒙古赤峰市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試題(收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蒙古赤峰市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序號,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題2分,共6分。)1.對于公元前594年和公元59年,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公元前5世紀早期和公元世紀晚期 B.公元前世紀早期和公元6世紀早期.公元前世紀早期和公元世紀早期 D公元前6世紀晚期和公元6世紀早期【答案】【解析】【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2下圖中,建造不同房屋的決定性因素是()A自然條件 B生活習慣 C生產工具 D勞動技術【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建造不同房屋的決定性因素”,結合所

2、學知識可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與南北方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有密切關系。干欄式的房屋是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與南方地勢低洼多雨潮濕的自然環境有關。而北方氣候干燥,冬季氣溫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與北方的氣候條件是相適應的。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華文明的起源原始的農耕生活3.下面是某同學的筆記片段,其試圖探索的歷史主題是( )利:避免了因王權更替而導致的混亂,確保了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弊:無法保證繼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確與否禪讓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襲制 D科舉制【答案】C【解析】【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

3、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夏、商、周的興亡4 讀圖說史:讀右圖,解讀正確的是( )A北方自然環境惡劣 B.北方民族學習中原文化.江南地區相對發達 D.民族交融和江南開發【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民族交融和江南經濟的開發的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遷入中原。北方由于戰亂,勞動人民為了躲避戰亂,大量南遷,不僅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力,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間的關系逐漸融合起來, 北方人民的南遷,不僅使江南經濟得到開發,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同時也改變了南方人的社會生活。因此解讀正確的是D,故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考點定位】人教

4、新課標七年級上冊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江南地區的開發.據史書記載,唐都長安有修造樂器商店、金銀珠寶店、茶肆、客舍等。這一記載表明當時( )A手工業生產發展 B對外貿易活躍C.商業經濟繁榮 D.經濟重心南移【答案】C【解析】【考點定位】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下冊“開元盛世”盛世經濟的繁榮6.在中國古代,宋朝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時期。下列各項能體現宋朝“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出現中國最早的紙 B .發明了火藥C.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D形成了詩歌創作的繁榮局面【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朝的相關內容。分析四個選項,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時畢昇發明的;出現中國最早的紙是在西漢;有了

5、火藥配方記載是在唐朝;形成了詩歌創作的繁榮局面是在唐朝。故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故選。【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下冊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燦爛的宋元文化7.以下內容最能反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本質意圖的是()A.割香港島給英國 B.五口通商 C.領事裁判權 D賠款21萬元【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本質意圖的是打開中國市場。鴉片戰爭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的五口通商最能反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本質意圖。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此題選擇答案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鴉片戰爭.1898年光緒帝按維

6、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以下內容最能體現發展資本主義愿望的是( )A裁撤冗員 .開辦新式學堂C訓練新式軍隊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戊戌變法的有關知識。戊戌變法的內容:發展工商業;訓練新式陸海軍;開放言論,取消多余衙門和無用的官職;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其中的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最能體現發展資本主義愿望。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戊戌變法9.用圖示法理清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是學習歷史常用的一種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內應填寫( )A洋務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

7、團運動 北伐戰爭【答案】A【解析】【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洋務運動10南京大屠殺是震驚中外的慘案,但日本右翼勢力極力否認這一事實。以下關于“南京大屠殺”最有力的證據是( )A當時拍攝的新聞照片 當年幸存者的控訴材料C.侵華日軍老兵的回憶錄 D.歷史著作的記述【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南京大屠殺的相關知識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年幸存者的控訴材料,歷史著作的記述,侵華日軍的回憶錄是后來人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詮釋,屬于間接證據;現場遺跡與當時的新聞照,屬于直接證據,直接證據比間接證據更有力。故BC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A。【考點定位】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寧為

8、戰死鬼,不做亡國奴”11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跡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了,人們的生命財產也免遭戰火的破壞和損傷。對此做出貢獻的歷史人物是( )A.張學良 B佟麟閣 C李宗仁 D傅作義【答案】【解析】【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戰略大決戰12“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對東北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引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這段話中的 “敵人”是指( )美軍 B日軍 .八國聯軍 .英法聯軍【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依據題文材料的“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首先對東北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引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可知

9、是抗美援朝戰爭。因此,題文材料的 “敵人”是指美軍。BC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選擇A。【考點定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最可愛的人1.下列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之間沒有直接因果關系的是(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局面基本結束B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開始C土地改革完成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影響,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真正獲得了解放,土地改革運動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村

10、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C選項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之間沒有直接因果關系,符合題意。BD選項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之間有直接因果關系,不符合題意,故選C。 【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土地改革1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小組選出的“解說員”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所選專題的相關資料,其中一組的解說員展示搜集的材料如右方框。判斷其所選的專題是( )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羅河流域2有著名的獅身人面像、金字塔.其統治者稱“法老”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倫 D古代希臘【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埃及文明

11、的認識。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人類四大文明古國的古代埃及文明誕生在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獅身人面像、金字塔都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人類文明的開端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1.學習歷史眼界一定開闊,要從世界整體的角度來觀察和理解中國史。以下搭配不正確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民族工業發展 B巴黎和會五四運動C.冷戰結束中美關系正常化 D.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答案】C【解析】【考點定位】人教課標版八年級下冊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外交事業的發展16.某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后,希特勒感到欣喜了,丘吉爾感覺解脫了,蔣介石感覺放松了。

12、此處“某重大歷史事件”應該是( )A.德國突襲波蘭 B日本偷襲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成立【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多了盟友,所以欣喜。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減少了中國戰場的壓力,蔣介石感覺放松。美國參戰,反法西斯陣營壯大,丘吉爾感覺解脫。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定位】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

13、下冊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7. 為了振興經濟并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西歐國家希望聯合起來。為此成立了( )A.三國同盟 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華沙條約組織 D.歐洲共同體【答案】D【解析】【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1.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推動了中西文化傳播與交流,但無法實現全球效應,而戛納電影節上的一件時裝轉瞬間即可掀起全球影粉的追捧熱潮。這說明( )A.大眾文化審美的古今差異 .明星效應遠大于歷史名人C非物質文化遺產亟待傳承 D.技術進步推動文化全球化【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認識。依

14、據已學知識可知,蘇聯解體后,世界經濟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出現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題文材料表明技術進步推動文化全球化。故D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故選。【考點定位】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下冊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二、非選擇題(請將正確答案按要求寫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上。本題3個小題,共4分)19.(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祭孔是民間的一種對先賢的尊敬和反思的紀念活動,祭祀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釋、奠都有陳設,意思指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并且呈牲、酒等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之意。中國古代史資料匯編材料二 陳獨秀指出:“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君,勢必復辟

15、”“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廢其一。”“新文化運動期間,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中國近代史資料匯編材料三 今天孔子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符號。孔子學院,即孔子學堂,它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的交流機構。204年1月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掛牌,截至2010年1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學院和69個孔子學堂,共計91所,分布在96個國家(地區)。()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稱孔子為“大成至圣先師”? (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以陳獨秀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激烈反孔?(4分)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怎樣的

16、缺陷?(2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學院迅速發展的原因及影響。(4分)【答案】(l)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2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2分)。思想核心:仁。(2分)(2)原因:西方思想觀念(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傳人;袁世凱復辟帝制,尊孔復古;進步知識分子追求民主政治;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維護專制統治的一面。(任答兩點4 分)缺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絕對否定。(分)(3)原因: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分);綜合國力日益增強。(1分)影響: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與交流;豐富世界文化。(任答兩點2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二的“主

17、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君,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廢其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陳獨秀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激烈反孔的原因是:西方思想觀念傳人中國;袁世凱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進步知識分子追求民主政治;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維護專制統治的一面。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運動存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絕對否定的缺陷。(3)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三的“今天孔子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符號。孔子學院,即孔子學堂,它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的交流機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學院迅速發展的原因有: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孔子學院迅速發展的影響是:傳播了

18、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與交流;豐富了世界文化。【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華文化的勃興;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20.(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康熙皇帝說:“今天下大事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他人,則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制。”材料二 英國權利法案規定: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jiàn超越本分)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材料三 孫中山說:“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

19、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l)材料一、二各反映了當時中英兩國怎樣的政治體制?(分)(2)材料一中中國皇帝的權力與材料二中英國國王的權力有何不同?(4分)()根據材料三概括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分)對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有人說它成功了,有人說它失敗了。請談談你的看法。(4分)(4)綜合上述材料,聯系所學知識,指出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趨勢。(分)【答案】()君主專制(或封建專制)(2分),君主立憲制。(2分)(2)中國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獨斷專行)(分),英國國王的權力受到憲法(或法律)的制約(2分)。(3)革命思想:三民主義

20、(或民族、民權、民生)(分)。看法一:既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成功之處在于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失敗之處在于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分)看法二:只答成功或失敗并解釋原因賦2分。(4)由專制走向民主;(l分)由人治走向法治。(l分)【解析】(2)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一的“今天下大事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他人,則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制。”反映出中國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材料二的“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

21、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反映出英國國王的權力受到憲法(或法律)的制約。()本題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認識。分析材料三的“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可以概括出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成功之處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失敗之處在于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

22、機君主集權的強化;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21(12分)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世界歷史部分大事件,請你從中選出兩組事件(每組選兩個事件即可),分別指出每組事件之間的聯系,并對這種聯系加以簡要說明。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國際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美國南北戰爭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答案】(選出其中有聯系的大事件2分,正確指出兩件大事之間的聯系2分,合理說明2分。示例以外的答案,符合題意正確合理即可賦分)答案示例示例一:事件:文藝復興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聯系:文藝復興推動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說明: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英國資產階級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示例二:事件:新航路開辟與工業革命。聯系: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