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兩首》教案和板書設計_第1頁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兩首》教案和板書設計_第2頁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兩首》教案和板書設計_第3頁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兩首》教案和板書設計_第4頁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兩首》教案和板書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兩首?教案和板書設計9、古詩兩首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學會?題西林壁?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全詩.2 .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通過小練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3 .背誦并默寫古詩.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理解詩句的意思.難點:1.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介紹詩人.師:我們曾學過一首詩?賦得古原草送別?,記得嗎?師生齊背?賦得古原草送別?師: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師: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一?暮江吟?.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師: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2、出示課件一一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師指名讀白居易的生平簡介.二、學習新課1、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的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說題目的意思2、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生聽課件中范讀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并通過書上的配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師: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師: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指名說詩句的意思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過渡語:由于江邊黃昏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6

3、、指導學習三、四兩句.師: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師: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師: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師: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師: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7、指導朗讀三、四兩句.8、指導朗讀整首詩.師: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的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9、指導配樂朗讀.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生配樂朗讀10、談感受.師:如果此時你就是

4、詩人,來到這深秋黃昏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感受三、小練筆.你能在理解詩意的根底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兩幅簡筆畫嗎?兩樣選擇一個來完成.四、總結.師:這節課我們不僅學詩、吟詩、還做詩、做畫,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希望課后同學們能收集有關白居易的詩,我們下節課交流.五、布置作業.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2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教學難點: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在暑假一定去過許多好玩的地方吧,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個風景優美

5、的好地方,那就是廬山.【課件出示:廬山風光】是呀,廬山風景真美呀,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過一首【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有一句特別有名的經典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不僅瀑布有名,山也特別有名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廬山的詩:板書:?題西林壁?二、解詩題,了解作者.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誰能把課前預習到的有關詩人的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課件展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是寫下的五首游記之一.2、交流對題目?題西林壁?的熟悉.課件展示題:書寫

6、,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廬山腳下.壁:墻壁.教師簡介題壁詩形成的原因.當時題壁詩盛行,由于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于是題壁就成了詩人發表作品的途徑之一.由于題壁簡單易行,只要把作品寫在墻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過而讀之,就可以傳播開來.3、結合老師剛剛的介紹有誰知道題西林壁是什么意思?三、讀?題西林壁?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尤其注意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要把詩念得字正腔圓.2、評價,齊讀.3、指名讀?題西林壁?,其余同學注意聽.4、教師有節奏地范讀.5、齊讀6、指名讀,其余學生注意聽,看.9、齊讀.四、讀古詩,解詩意.一學生自學1、讀了這么多遍,這首詩到底

7、寫了什么?你們能不能自己讀懂呢?請你輕輕地讀一讀,認真地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聽聽你的同桌對這首詩是怎么理解的.你說給他聽,他說給你聽.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閱讀,自主思考.3、集體交流,能讀懂哪些?還有哪些讀不懂?說一說.二師生交流1、結合課件圖片引導學生解詩意學習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上下各不同.課件展示教師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圖片,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詞匯來表示遠近上下所見的不同形態,.橫:連綿起伏、層戀疊嶂側:高聳入云、高峻挺拔遠:群山環繞、重巒疊嶂近:奇峰羅列、危峰兀立、奇峰突兀高:云霧繚繞低:高聳入云2、引導學生說一說廬山的景色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什么?3、引導學生讀中發

8、現一個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回憶課文?畫楊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4、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學習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重點理解緣的意思.歸納詩意:我不熟悉廬山真面目,只由于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師生采用問答式反復朗讀這句,深層思考:為何身在廬山,卻不識廬山真面目?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高有高的局限性,低有低的局限性,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處的景色綜合起來,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這正是當局者謎,旁觀者清板書小結:這首詩不僅僅感受到了廬山景觀的奇麗,還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的哲理.五、吟誦古詩,品悟詩境1、學生自由朗讀,引導學生在聯想中品味.2、教師提示讀詩方法,并進行朗誦示范,指名說說怎樣把握詩歌節奏重音與停頓?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古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上下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六、小結:?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