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民版必修二專題一第一節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測試題10 / 7專題一第一課練習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1.讀東漢時期我國西南地區鐵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6.唐代后期,江東地區的勞動人民發明出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短曲轅犁的出現()A.標志牛耕技術普及B.加速江南經濟開發C.促進海外貿易繁榮D.標志經濟重心南移省份地點鐵器物種類四川綿陽斧、鐳、鑄四川滎經鐵鋤、曲炳刀、削刀重慶巫山鐵犁鋅、長釬形器、鐵削重慶涪陵鐵斧、鐵鋸、刻刀重慶云陽鐵削、鐵鋤A.西南農業己逐步實現精耕細作7.下列生產工具,按用途劃分,不同于其他各項的是()B.鐵器成為西南主要生產工具C.鐵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區推廣D.西南冶鐵技術
2、水平大大提高2.史書載:“(東漢)立春之日京師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 工這一隆重的 儀式說明了()A.統治者重視春耕生產B.鐵犁牛耕始于東漢C.立春是統治者祭祖之日D.東漢時期制瓷業發達馬鈞翻車高轉筒車3.觀察下列一組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圖片,據此所能得到的正確認識不包括()國1春秋時期的鐵鋪招2春秋時期穿有鼻環的牛尊D.風力水車8.下列兩幅圖為我國古代農業工具。兩幅圖體現的共同信息是()A.小農經濟的個體性C.農業覆溉工具發達9 .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下,次第下傾于岸上A.樓車B.翻車而3檢國時期的鐵型軍冠M剛色V圖4屐國時期的帙制農具A.鐵制農具出現
3、并廣泛運用C.農用動力出現革命性變化B.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D.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4.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詞組。漢代”、兩牛牽引“、耕作”等詞所表達的歷史概念是()A.耦犁B.曲轅犁C.樓車D.大鐮5.西漢時期的犁鋒比戰國時有所改進,有鐵口犁錦、尖鋒雙翼犁鋒、舌狀梯形犁鋒以及大型犁鋒等。而且政府曾下令 禁止殺牛和盜牛,并在北方邊境設苑養馬。這主要表明西漢時期()A.政府強化了重農抑商政策B.精耕細作的農業得到一定的發展C.生產方式出現了質的革新D.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占支配地位B.農業注重精耕細作D.農用動力開始變革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指()C.筒車D.風力水車
4、10.有用水灌田,分洪減災”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創造 天、地、人、水”和諧共存典范的水利灌溉工程是()A.龍首渠B.六輔渠C.大運河11 .以下各項水利工程,修建于漢朝以前的是()A.龍首渠B.都江堰C.漕渠12 .它是自然造化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晶,堪稱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寶 里的它”是指()A.鄭國渠B.井渠C.都江堰D.都江堰D.白渠為川西平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D.靈渠13.佃農在魏晉時又叫 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蔭庇下的農民;在唐朝以后,佃農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宋代以后佃農編人國家的戶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屬,須交納丁稅和負擔徭役。據此可知,古代佃農()A. 一直都是賦
5、稅的主要承擔者B.對地主的依附關系明顯加強C.始終未擺脫地主的壓迫和剝削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14.史學家錢穆論述: 從前的阡陌是很寬的,但后來阡陌被侵入而破壞后,即是所謂賦稅平按照畝數多少而收稅在這一過程中()A.井田制確立并得到普及B.貴族土地占有得以鞏固C. 土地私有制度逐漸形成D.個體小農經濟遭到破壞15.夏之貢,殷之助,周之徹,皆十而取一,蓋因地而稅。秦則不然,舍地而稅人,故地數未盈,其稅必備。是以貧 者避賦役而逃逸,富者務兼并而自若。”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秦朝沿用了夏商周的土地制度B.秦舍地”說明當時廢除了土地稅C.秦 稅人”是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D.秦稅必備”說明當時國富民足1
6、6.北魏均田制得以實施的前提條件是()A. 土地私有制的發展B.民族融合的加強C.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D.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17 .下表為中國古代糧食畝產量統計表,該表主要反映了()每畝平均產量(單位:市石)北方(麥)南方(稻米)隋唐0.7571.136宋0.6941.387元0.9641.927明清1.3022.604A.水稻逐漸成為主要糧食作物B.精耕細作技術體系日益發展C.全國經濟重心逐漸完成南移D.政府大量開墾荒地貢獻巨大18 .戰國呂氏春秋?任地載: 五耕五耨(鋤草),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滋潤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 又無螟蛾(害蟲)。”這說明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特點是(
7、)A.刀耕火種B.男耕女織C.精耕細作D. 土地國有19 .明代沈氏農書記載, 種田地力最薄,然能化無用為有用;不種田地力最省,然必至化有用為無用。何以言之?人畜之糞與灶灰腳泥,無用也;一入田地,便將化為布帛菽粟材料反映了明代()A.農民合理施用肥料改造自然的思想B.利用田間管理技術提高農業產量C.商業的發展推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D.重視農業先進技術的實驗和應用20 .鐵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畫中多有反映,如圖為甘肅嘉峪關魏晉墓葬中的一幅壁畫。它反映了當時(" AB.相關的文獻記載和墓葬出土文物均為第一手史料C.西北地區已普遍使用先進的農耕技術D.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已影響到西北地區
8、21 .宋代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普遍以兼業的方式從事手工業小商品生產、小商業經營、小雇傭勞動,從而出現小農、小工、小商的三位一體化趨勢。這一趨勢()A.沖擊了地主所有制經濟B.增強了小農經濟的韌性C.擴大了農民的人身自由D.制約了農業生產的提高22 .元朝袁介在檢農吏一詩中寫道:欲求一點半點水,卻比農夫眼中淚。滔滔黃浦如溝渠,農家爭水如爭珠。"這說明我國古代農業具有()A.封閉性:男耕女織,自給自足B.脆弱性: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C.落后性:生產工具沒有進步D.分散性: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23 .漢代晁錯在他的論貴粟疏中寫道: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
9、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者、鬻子孫以償責(債)者。”下列對材料解讀錯誤的是()A.自然因素制約農業經濟發展B.古代小農經濟的基本特征是自給自足C.反映了古代小農經濟的脆弱性D.天災人禍是農民貧困的重要原因24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朱陳村一詩中寫道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氤。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從詩中可以解讀到的歷史信息是()A.商品經濟完全取代自然經濟B.男耕女織是自耕農的主要經營方式C.資本主義萌芽呈現強勁勢頭D.生產活動以村社為基本單位25 .禮記有 天子為籍千畝”天子親耕于南郊,以供齋祀 ”的記載,禮記有 沖春,后
10、率內外命婦始蠶于北郊 ”的記 載。漢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種國家禮儀,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舉行籍田禮”和親蠶禮”,這主要表明()A.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B.統治者關心百姓疾苦C.統治者常能與民同樂D.統治者確能 以民為本”26 .春秋初期大國爭霸,通商惠工”的口號被提出,隨后自由商人興起。大約在戰國中期,特別是在秦國商鞅變法時制定了重農與抑商相結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農抑商成為一種基本國策。這一政策轉變的目的是()A.調整官商與私商的關系B.維護小農經濟的基礎地位C.解決政府與商人的矛盾D.促進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27.中國古人以社稷”指代國家。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關于國家的這種理解,反
11、映了我國古代()A.重視祭祀B. 土地是最重要的財富C.以農業為立國之本D.糧食結構以谷物為主28 .說文解字中說 社者,地主也。稷者,五谷之長。"中國古代習慣用 社稷”指稱國家,這一指稱表明了()A.中國古代生產力落后,迷信思想盛行B.中國古代統治者對土地和農業高度重視C.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育 五谷”的國家D.中國古代土地制度主要是土地私有制29.國家郵政局曾發行的一枚全面取消農業稅紀念郵票,以紀念在中國存在了2600年的農業稅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國的農業稅大致開始于()A.夏商B.西周C.春秋戰國D.秦朝30.下表是漢代某一個階段關于三個青銅器的銘文記述。作為史料,這些
12、銘文可以用來研究漢代()出處銘文元和四年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黃陽君作。宜子孫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鐘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口口 口鐘,重口 口斤。直(值)錢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鐘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口口口成雷口 口鐘。廿二斤。直(值)錢二千四百。大吉口口 富It宜田家口意口長生A.官營手工業生產規模 C.國家賦稅的征收情況B.鹽鐵官營的實施狀況D.私人作坊的生產銷售二.材料題(共2小題)31.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王朝的政策相關,而政策的變化又與農業經濟相輔相成。閱讀材料,結合所 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前王河的中行和伯雄的餐觥(3)結合材
13、料三與所學知識,分析宋朝市”的發展狀況。材料四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即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賈誼論積貯疏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財計三(4)材料四中的賈誼和黃宗羲是如何看待農業和工商關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認為哪一個符合歷史發展潮流?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葛金芳在經濟史研究方法論示要一文中指出人類生產力的演進方向就是人類的勞動手段,從開始的手工勞動,使用 木石工具,然后變成銅器、鐵器,再變成耕犁,
14、然后變成聯合收割機,演進到了機器生產。她將生產力演進方向設置為 橫軸,以手工勞動和機器生產為正負區間,將經濟體制演進方向設置為縱軸,以封閉體制和開放體制為正負區間,分為 四種經濟形態。如圖所示:經濟體制演進方向(1)材料一中的農業生產工具最早出現于什么時期?這一生產工具在唐朝時有何變化?唐朝的農業生產工具還取得了什么進步?材料二手工芳劫(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漢代市”的發展狀況。L古代自然經濟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材料三生產力演進方向 機器生產 封 ,,團 41計劃經濟 體 生產力與經濟體制”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
15、T |現代的場經濟專題一第一課練習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30小題)1.【分析】本題依據材料并聯系教材可以得出不能通過鐵器在西南地區逐步推廣,推斷西南農業已逐步實現精耕細作。【解答】A.通過鐵器在西南地區逐步推廣,推斷西南農業逐步實現精耕細作,排除;B.鐵器在西南地區的推廣不能說明它是否已成為西南地區的主要勞動工具,排除;C.在西南很多地區都出現了鐵質生產工具,表明鐵器在西南地區逐步推廣,正確;D.不能根據鐵器在西南地區逐步推廣,推斷西南冶鐵技術水平已大大提高,排除。故選:Co2.【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技術演進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分析。【解答】根據題目得知
16、,東漢在立春那天,京城中文武百官都穿上樸素的衣服,把泥塑的耕牛和農民放在門外,向百姓 展示對農業的重視,故 A正確。鐵犁牛耕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故B錯誤。題干沒有涉及祭祖”,故排除CoD是無關項,排除。故選:Ao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殺牛和盜牛,并在北方邊境設苑養馬”可以看出西漢時期精耕細作的農業得到一定的發展,故 B項正確。重農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A項錯誤。題干沒有反映生產方式質的革新,故C項錯誤。D項不是題干的主旨,應排除。 故選:Bo6.【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需要掌握短曲轅犁出現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分析,注意材料 中的時間。【解答】結合所學可知,標志著牛耕技
17、術普及的是漢代犁壁的問世而非曲轅犁的發明,故A項錯誤。這種輕便的短曲轅犁的發明,必然有利于促進江南地區的進一步開發,故B項正確。曲轅犁只是國內的一種農業生產工具而已,它與海外貿易的繁榮沒有必然的聯系,故C項錯誤。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完成是在南宋,而非唐代后期,故D項錯誤。故選:Bo7.【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經濟。需要掌握手工業和農業生產工具。解題的關鍵是對選項中工具的功能的識記。【解答】依據圖示,結合所學可知,水排是手工業冶鐵工具;高轉筒車是農業灌溉工具;翻車是農業灌溉工具;風力水車是農業灌溉工具,由此可知,A項與BCD三項的用途不同,故 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o關
18、鍵信息是 水激輪轉,眾筒兜下,次第下傾于岸上以灌稻田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唐日夜不息,絕勝人力”,排除Bo3.【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技術改進的相關知識。關鍵詞是;不正確。【解答】題干圖片信息顯示的是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情況,體現的是生產力的演變情況。據此可知ABC均說法正確,不合題意。故排除 ABC 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材料不能體現,合題意。故D正確。故選:D。4.【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工具。需要掌握耦犁的特點。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漢代”、兩牛牽引"、耕作”。【解答】依據題干漢代”、兩牛牽引”、耕作”,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漢朝耦犁的特點,即用
19、兩頭牛牽引,符合題意, 故A項正確。B項出現在唐朝,排除。C項是播種工具,不符合 兩牛牽引"、耕作",排除。D項是收割工具,不符合 兩牛牽引"、耕作",排除。故選:Ao5.【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需要掌握漢代農業經濟發展的狀況。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材料的解讀與分析。【解答】依據題干西漢時期的犁鋒比戰國時有所改進,有鐵口犁錦、尖鋒雙翼犁鋒、舌狀梯形犁鋒以及大型犁鋒等。8.【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業工具。需要掌握筒車和曲轅犁的特點。解題的關鍵是對圖示的解讀與分析,結合筒車 和曲轅犁的特點解答即可。【解答】依據圖示可知,圖1反映的是農業灌溉工具筒
20、車,圖 2反映的是農業耕作工具曲轅犁,兩則的出現都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體現了精耕細作的特點,故B項正確。個體性無法從圖示中得出,故 A項錯誤。C項不全面,排除。農用動力開始變革是牛耕的出現,故D項錯誤。故選:Bo9.【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灌溉工具演變的相關知識。日夜不息,絕勝人力。【解答】根據 豕激輪轉,眾筒兜下,次第下傾于岸上朝出現的灌溉工具筒車,故 C正確。樓車是播種工具,排除 Ao翻車是三國時期發明的依靠人力灌溉的工具,不符合風力水車是依靠風力灌溉的工具,不符合日夜不息,絕勝人力”,排除D故選:Co10.【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要求學生結合都江堰的修造作用和材料內容來分
21、析。【解答】A.龍首曲是在關中地區。B.六輔渠也是在關中地區。C.大運河不涉及到四川地區。D.從材料中的哺育西蜀大地可以看出這應該是在四川地區的水利工程,只有都江堰是在四川地區。 故選:D。11.【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需要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時間。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漢朝以前【解答】注意題干時間 漢朝以前”,結合所學可知,龍首渠建于西漢武帝年間,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都江堰建于戰國時期,符合題干時間,故 B項正確。曹渠建于建于漢武帝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白渠建于漢武帝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故 D項錯誤。故選:Bo12.【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知識。關鍵
22、信息是:為川西平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解答】依據材料;堪稱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寶 為川西平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C正確。 鄭國渠在漢陽W近,排除 Ao 井渠在在我國西北地區,排除 Bo靈渠在廣西境內,排除 Do故選:Co13.【分析】解答的關鍵是從佃農在魏晉時又叫油客”,是指世家豪族蔭庇下的農民;在唐朝以后,佃農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宋代以后佃農編人國家的戶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屬,須交納丁稅和負擔徭役切入,結合中國古代 土地制度進行思考。【解答】魏晉時佃農受世家豪族的蔭庇,不承擔國家賦稅,唐中期后兩稅法”實施,失去土地的佃農不需承擔主體稅收-地稅,故A排除
23、;宋代以后佃農不再是地主的私屬,因而對地主的依附關系減弱,故 B排除;魏晉時期佃農直接為世家生產,受世家剝削,唐朝以后佃農因租種地主土地需承擔向地主交納地租,因而佃農始終沒有擺脫地主的壓迫剝削,故 C正確;材料宋朝以后佃農盡管不再是地主的私屬,但因佃農一直受到地主剝削,所以身份和地位一直低,并沒有不斷改善,故D排除; 故選:Co 14.【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按照畝數多少而收稅。【解答】材料 阡陌被侵入而破壞后按照畝數多少而收稅”反映了開阡陌,土地私有制度逐漸形成,故 C正確。材料反映了井田制的破壞,故 A錯誤。材料無法體現貴族土地占有得以鞏固,故B錯誤。材
24、料未涉及個體小農經濟的問題,故D錯誤。故選:Co15.【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演變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有:秦則不然,舍地而稅人,故地數未盈,其稅必備。 是以貧者避賦役而逃逸,富者務兼并而自若。【解答】根據材料 夏之貢,殷之助,周之徹,皆十而取一,蓋因地而稅。秦則不然,舍地而稅人”可知秦朝沒有完全沿用夏商周的土地制度,故 A項錯誤。由材料不能得出秦朝廢除了土地稅,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 秦則不然,舍地而稅人富者務兼并而自若。”可知秦 稅人”是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故 C項正確。秦 稅必備”不能說明當時國富民足,故 D項錯誤。故選:Co16.【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需要掌握均田
25、制實行的前提條件。解題的關鍵是注意限定信息 前提條件 結合均田制的含義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限定信息 前提條件”,結合所學可知,均田制是在不觸動官僚地主對土地占有的前提下,將政府掌握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因此政府掌握大量荒地、無主地是均田制實行的前提條件,故C項正確。ABD三項均不符合,排除。故選:Co17.【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需要掌握精耕細作技術的發展。解題的關鍵是對表格的解讀與分析。【解答】依據表格可知,從隋唐到明清,糧食畝產量呈增長態勢, 說明農業精耕細作技術體系日益發展,農業得到發展,故B項正確。表格無法說明水稻逐漸成為主要糧食作物,故A項錯誤。表格不能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
26、故C項錯誤。表格也無法說明政府的政策,故 D項錯誤。故選:Bo18.【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發展的相關知識。對材料信息的正確解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解答】材料中原文論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種植農作物,描述了我國戰國時期壟作法的耕作模式和優點,是精耕細 作的表現,結合史實可以知道 C項表述正確,符合材料涵義。A項內容出現原始社會時期,排除。BD項說法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故選:Co19.【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發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有:人畜之糞與灶灰腳泥,無用也;一入田地,便將化為布帛菽粟。【解答】據材料 人畜之糞與灶灰腳泥,無用也;一入田地,便將化為布帛菽粟”可知材料強調農民應
27、合理施用肥料,改造自然的周'想。故 A正確。材料強調農民含理施用肥料改造自然的思想,而不是利用田間管理技術提高農業產量,排除Bo材料沒有涉及商業的發展推動農村芳動力的解轉移的相關信息,故排除Co材料強調農民合理施用肥料,不等同于重視農業先進技術的實驗和應用,故排除Do故選:Ao20.【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如圖為甘肅嘉峪關魏晉墓葬中的一幅壁畫。【解答】材料中無法體現 最早",排除A。相關的文獻記載屬于第二手材料,排除Bo材料只是反映甘肅嘉峪關的信息,不能說普遍",排除Co由材料鐵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畫中”甘肅嘉峪關魏晉墓葬中的一
28、幅壁畫”,說明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已影響到 西北地區,故D正確。故選:D。21.【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有:從而出現小農、小工、小商的三位一體化趨勢。【解答】依據材料從而出現小農、小工、小商的三位一體化趨勢”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民抗拒有關災害的能力, 故B正確。A項材料不能體現,故排除。C項夸大其詞,故排除。D項材料不能體現,故排除。故選:Bo22.【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特點,透過現象看本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解答】材料 欲求一點半點水,卻比農夫眼中淚。滔滔黃浦如溝渠,農家爭水如爭珠”顯示了元代農業發展深受水資源制約的現象,揭示了古代農業抵御自然
29、災害能力弱的特點,故B正確。ACD材料均不能體現,故排除。故選:Bo23.【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下列對材料解讀錯誤的是。【解答】題干反映的是小農辛勤勞動還會受到水旱災害的影響以及橫征暴斂之苦,小農賣田宅和賣子孫來抵債的現象存在,所以體現的是其脆弱性,據此可知ABD均對材料信息解讀正確,不合題意,排除小農經濟的特點自給自足材料不能體現,故B解讀錯誤,合題意。故選:Bo24.【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古代小農經濟演變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有: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氤。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解答】材料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氤。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體現出明顯的男耕女織
30、的經濟,故 B正確。A選項錯誤,從材料中 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可以看出,排除。C選項錯誤,材料根本沒有涉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問題,排除。D選項從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故選:Bo25.【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需要掌握古代農業的地位。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材料的解讀與分析,結合古代農業的地位解答即可。【解答】依據題干材料表明,無論天子、諸侯還是王后親自從事耕作,這說明統治者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農業關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統治者的根本統治利益,故A項正確。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選:Ao26.【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演變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大約在戰國中期
31、。【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鐵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春秋戰國時期,小農經濟逐漸形成,農業地位日顯重要,商鞅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明顯是為了保護小農經濟,維護封建統治。故B正確。A項明顯不合題干主旨。故排除。C材料不能體現。故排除。D說法明顯錯誤。故排除。故選:Bo27.【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地位,解答本題需把握題干所給材料中以社稷指代國家。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的主旨。【解答】A.重視祭祀”是對題干所給材料的曲解,沒有揭示出題干所給材料的本質。B.土地是最重要的財富”在題干所給材料中沒有體現。C.題干所給材料中 以社稷指代國家。其中 社'指土地
32、之神, 稷指五谷之神”體現了以土地和農作物作為國家的代稱, 反映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體現出中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特點。D.糧食結構”在題干所給材料中沒有涉及。故選:Co28.【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A.社者,地主也。稷者,五谷之長。”不能說明迷信思想,排除 A;B.由中國古代習慣用 社稷”指稱國家,說明中國古代統治者對土地和農業高度重視,故選B;C.材料沒有體現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育五谷”的國家,故選C;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o29.【分析】本題考查賦稅制度的演變情況。關鍵是農業稅大致開始于【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據史料記載,農業稅始于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到漢初形成制度。故 C正確。AB明顯錯誤,故排除。D在春秋之后,故排除。故選:Co30.【分析】本題考查漢代手工業發展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有:關鍵信息有:江陵黃陽君作。宜子孫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解答】根據材料更人得之,致二千石”直(值)錢七千二百”真(值)錢二千四百”可知,反映私人作坊的生產銷售 情況,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私人作坊的生產銷售,產品流入市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月餅音樂活動方案
- 最近征文比賽活動方案
- 暑假汽車活動方案
- 機構慰問活動方案
- 河南省寶豐縣聯考2024-2025學年數學七上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樓房監控安裝方案(3篇)
- 戶外雨傘租用方案(3篇)
-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第四中學2024年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柳州工學院《國際商務禮儀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高級俄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老年共病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3)課件
- 中醫優才考試試題及答案
- 桌游店創業初期計劃書
- 智能垃圾分類中轉站建設與環保技術升級合同
-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問題與對策
- 獄政管理業務培訓體系構建
- 核電質量保證體系培訓
-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同步作文(全冊)
- 芒硝散外敷治療水腫
- 光伏電站運維安全操作規程
- 2025春季學期國開電大專科《管理學基礎》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