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構造技術規程_第1頁
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構造技術規程_第2頁
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構造技術規程_第3頁
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構造技術規程_第4頁
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構造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江 蘇 省 工 程 建 設 標 準 DGJJ*-200* DGJ*/*200*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構造技術規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with Drilled-core of Wall-thermal-insulation-layer (報批稿)200*-*-* 發布 200*-*-* 實施 江蘇省建設廳 審定 發布前 言為了進一步規范我省建筑節能質量檢測工作,加強對建筑節能質量檢測工作的監管.根據江蘇省建設廳關于印發<江蘇省2008年度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放標準設計圖集編制、修訂計劃>的通知(蘇建科200880號),江蘇省建設工

2、程質量監督總站組織編制了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技術規程,該規程經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批準為地方標準,編號為DGJ*/*200*。規程以現行國家、省有關強制性、規程、規范、規定為依據,對檢測設備、檢測方法、檢測結果判定、檢測報告格式等作了具體規定。本規程的編制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經省內外調查研究、廣泛征詢意見、多次研討和反復修改完成。本規程共分六章,分別為: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檢驗設備;5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鉆芯檢測;6檢驗報告及附錄A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層厚度雷達法檢測為了不斷完善本規程,請各有關單位在執行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積累資料,隨時將執行情況和意見反饋至江蘇省建

3、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南京市草場門大街88號,郵編:210036),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規程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主編單位:江蘇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參編單位:江蘇省建筑節能技術中心 揚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站 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江蘇方建工程質量鑒定檢測有限公司 南京市雨花臺區建筑安裝工程質量監督站 南京市浦口區建筑安裝工程質量監督站主要起草人:蔡 杰 金孝權 顧 穎 唐祖萍 盛興泉 韓 勤 李勇智 陸偉東 金瑞娟 唐國才 管 平 莫錦林 周 強 許錦峰 路宏偉 吳紀寧 張海遐 審查人:潘鋼華 王元綱 繆雪榮 沈中標 吳偉目 錄1總 則2術語3基本規定4 檢驗設

4、備4.1鉆芯法檢測設備5 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鉆芯檢測5.1 鉆取芯樣5.2 檢驗芯樣5.3 結果判定6檢驗報告附錄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層厚度雷達法檢測本規程用詞說明 1 總 則 為了檢驗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材料品種的構造和準確檢測保溫層厚度,保證建筑墻體節能工程質量,制定本規程。 本規程適用檢驗在建工程和既有建筑物外墻外保溫系統等的節能保溫層構造和保溫層厚度。屋面、地面或內墻節能工程,可參照本規程進行檢驗其節能構造。 外墻保溫層構造的檢驗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江蘇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術語鉆芯法 core drilling method用鉆機鉆取芯樣以檢測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層的構造

5、及做法,判定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構造和保溫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與型式檢驗報告中的系統構造一致。 雷達法 Radar method利用不同介質電磁屬性和幾何形態的差異,根據反射回波在波幅及波形上變化的原理形成圖像,并進行分析的方法。 雷達圖像 Radar diagram顯示掃描方向電磁波信號差異的圖像。 雷達掃描Radar Scan雷達天線沿測線從開始到結束的一次單向運動。2.0.5 相對介電常數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某種介質的介電常數與真空介電常數之比稱為該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3基本規定 檢測機構開展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業務必須依法取得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6、建筑節能檢測資質。 檢測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崗位證書。 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屬于見證取樣類檢測。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應包括下列項目:1保溫材料種類;2 保溫層厚度;3 保溫系統構造。 檢測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前,委托單位應提供下列資料、信息: 1 工程名稱、地址和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名稱;2 建筑節能外墻外保溫設計及構造詳圖;3 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記錄; 4 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型式檢驗報告。 在建工程檢驗外墻保溫系統構造及保溫層厚度應在外墻飾面層施工前進行。 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的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單位工程同一保溫系統至少一個檢驗批,建筑面積超過3000每3000作為一個檢驗

7、批,每個檢驗批不應少于3個芯樣。2雷達法可用于節能構造保溫層厚度的大面積掃描檢測,采用雷達法檢測時,所檢單位工程每種系統不應少于5處,檢測方法詳見附錄A。 檢測部位宜選取節能質量有代表性的部位,應由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共同確認。采用鉆芯法檢測時,宜在外墻上相對隱蔽的部位取樣,并應兼顧不同朝向和樓層。 芯樣試件的直徑宜為30mm70mm。 鉆取芯樣深度應至基層表面。3.0.11外墻鉆芯取樣部位應及時修復,并避免產生熱橋,保證墻體防水、耐久性和保溫性能要求。4 檢測設備4.1鉆芯法檢測設備 鉆芯法取樣檢驗外墻保溫層構造時宜采用便攜式且單人可操作的鉆芯設備。 鉆芯設備應具有產品合格證。應使用

8、確保芯樣完整的鉆芯設備。 鉆芯設備不應采用水冷卻系統。鋼直尺或游標卡尺5 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5.1 芯樣鉆取 芯樣鉆取時宜從保溫層一側鉆取芯樣。 當外墻的裝飾面層不易鉆透時,可局部剔除面層后鉆取芯樣,剔除面層可采用其他方法。 鉆芯設備固定的方法應根據其構造和現場的具體情況確定,但不可采用膨脹螺栓或其他任何可能破壞墻面的方法進行固定。 取芯時鉆芯設備主軸的旋轉軸線應與被鉆取芯樣的外墻面相垂直。 操作鉆芯設備時須嚴格按產品操作規程作業。取出的芯樣應保持完整或可拼接完整。 對滿足檢測要求的芯樣粘貼標簽,標簽上應標明取樣位置、日期、編號等,同時用相機拍攝帶有刻度尺的照片。 取芯部位修復后應加

9、標識。 5.2 芯樣檢驗5.2.1 對鉆取的芯樣,對照設計圖紙觀察、判斷保溫系統保溫材料品種的構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必要時可采用其他方法加以判斷,如對照設計圖紙觀察、判斷增強網種類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也可根據需要觀察鋼絲網網孔,或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絲網直徑;觀察或剖開檢查保溫層構造、做法是否符合設計和型式檢驗時保溫系統的要求。 用分度值為1mm的鋼直尺,在外墻面法向(垂直于芯樣表面的方向)過圓心的直線兩端的兩個位置上,量取保溫層的厚度,取測量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芯樣保溫層的厚度,精確至 0.5mm;對邊角有缺損但仍能明確判斷出保溫層內外兩個表面的芯樣,在過圓心的直線兩端的兩個位置上量取兩個表面之間垂

10、直距離,取測量的算術平均值作保溫層厚度,精確至 0.5mm(數據修約0.5mm,測四個點)。5.3 結果判定 當同一工程同種節能保溫系統構造的所有芯樣實測厚度平均值(精確至 0.5mm)達到設計厚度的95%且最小值不低于90%時,應判定保溫層厚度符合設計要求。 當保溫材料、增強網、保溫層構造等符合設計要求和型式檢驗時,判斷墻體建筑節能結構符合要求。條文說明:當檢驗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時和型式檢驗時, 判斷墻體建筑節能結構不符合要求,并不允許進行二次檢驗. 當芯樣保溫層厚度檢驗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時,允許進行二次檢驗,二次檢驗時增加一倍數量再次取樣檢驗,仍不符合要求時應判定外墻保溫層厚度不符合設計要

11、求。 6檢測報告6.0.1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報告應符合表6.0.1的要求。6.0.2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報告應附外墻保溫系統設計構造剖面圖和芯樣照片。鉆芯法檢測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報告 表報告編號 : 工程監督號:工程名稱工程地址保溫系統施工日期委托單位委托人聯系電話建設單位見證員證號施工單位委托單號委托日期監理單位任務單號檢測日期檢測類別檢測環境報告日期檢測設備檢測依據外墻保溫層構造設計情況芯樣或鉆孔編號取樣部位芯樣狀態保溫材料種類增強網種類外墻保溫系統構造附件中照片編號保溫層厚度(mm)抗裂防護層(mm)設計值實測值平均值最小值1分層描述:膠粘劑、EPS板、玻纖

12、布、抺面層、飾面涂料或抺面砂漿、聚苯顆粒砂漿、網格布、抗裂砂漿、飾面涂料等內容作為附件的外墻外保溫系統構件剖面圖和芯樣彩色照片,編號要一一對應。根據設計和型式檢驗報告要求23檢測結論 檢測機構蓋章年 月 日簽發:簽字(上崗證號)審核:簽字(上崗證號)檢測:簽字(上崗證號)檢測機構名稱地址 電話 郵編 附錄A 雷達法檢測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層厚度 雷達法檢測設備應具有產品合格證書并應定期校準,設備的性能指標應符合雷達法檢測建設工程質量技術規程(DGJ 32/TJ 79-2009)中的規定要求。 當采用雷達法現場檢測保溫層厚度時,應沿被檢測區域縱向、橫向布置測線,檢測過程中發現異常時應加密測線進行檢

13、測。條文說明: 檢測開始前,根據檢測環境和檢測目的合理布設測線,可沿檢測區域縱向或橫向有重點地布置間距為1001000mm不等的測線,并可依次編號。正式檢測之前,應對檢測區域進行雷達波速校準;數據采集過程中,天線應沿測線方向勻速移動,同步繪制雷達測線圖;同類測線的數據采集方向宜一致。條文說明: 雷達波速校準的目的是確保可以得到較準確的目標體深度,雷達波速主要與檢測區域介質類型和材料含水率等參數有關;天線移動速度主要受雷達主機性能、道間距、采樣率等參數的影響,掃描速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天線的移動速度,一般情況下,掃描速度越大,那么在相同道間距和采樣率設置下,雷達天線的移動速度可以越大,天線移動速度

14、因不同型號雷達性能不同而有所差異;同類測線的數據采集方向宜一致的目的是便于后期成圖、資料的對比和解釋。對采集的數據應進行濾波處理、增益處理,對圖像進行增強處理,并對處理后的雷達圖像進行解釋,1 結合多個相鄰剖面雷達圖像,找到數據之間的相關性;2 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將探測區域表面情況和實際探測圖像進行比對分析;3 將探測得到的雷達圖和經典的經過驗證的雷達圖比對分析。條文說明: 垂直帶通濾波可保留最低頻率與最高頻率間的數據,濾去其余數據;垂直低通濾波參數可保留該頻率以下數據,濾去其余數據;垂直高通濾波參數可保留該頻率以上數據,濾去其余數據; 增益處理的目的是將深部弱信號進行放大,淺部強信號進行壓

15、制,根據不同的處理要求可選擇合適的增益處理,增益處理方式包括:線性增益、平滑增益、反比增益、指數增益、常數增益等;雷達圖像數據解釋即通過一系列分析比對方法,最終確定目標體特征。1 雷達圖像解釋應結合多個剖面的雷達數據,找到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即通過比較相鄰測線的雷達灰度剖面圖,找出不同雷達圖上相似圖像特征的反射信息,進行比對分析;2 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綜合被檢測區域表面情況和實際探測圖像,反復比對被檢測表面情況和圖像特征,進行分析;3 最后,將前面兩步確定的雷達圖像和經典的經過驗證的雷達圖進行比對分析,并最終確定目標體特征。雷達經典圖像方面,混凝土中的雷達缺陷圖像、鋼筋圖像等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6、,因此經過驗證的雷達圖像都具有一定的可參考性,可以作為經典圖像進行參考,這只是起到參考作用,主要為初學者提供解釋的依據。按第條的雷達圖像處理的一般步驟可確定保溫層與結構層的分層界面,根據確定的分層界面得到電磁波在保溫層中的雙程傳播時間t和材料的相對介電常數(表),根據公式、可求出保溫層厚度H: (-1) (-2) 表 常見材料的電磁屬性表材料空氣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相對介電常數12.42.635波速(m/ns)0.30.1860.9140.1340.173取十個典型數據,將這十個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定義為保溫層厚度,可按公式計算,并可按公式對檢測結果進行評估。 (-1) (-2) (-3)式中:Hi第

17、i處保溫層厚度檢測值,精確到0.1mm; Hm,i第i保溫層厚度檢測平均值,精確到0.1mm; Hc保溫層厚度檢測修正值,為同一規格混凝土結構的厚度實測驗證值減去檢 測值,精確到0.1mm; s保溫層厚度檢測值標準差,精確到0.1mm; Cv變異系數。當變異系數小于10%時,可判定檢測結果均勻性較好;當變異系數大于10%時,可判定檢測結果均勻性較差。條文說明:條給出了雷達法檢測保溫層厚度的計算方法和評價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工程質量檢測時,對檢測結果的均勻性評價的好壞與所選擇的數據有關,故在進行典型數據選取時,一定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數據。 可選取雷達測線上幾個典型測點必要時采用取芯方法進行

18、校核。條文說明: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采用其它檢測方法對檢測結果進行校核或采用取芯方法進行驗證,這樣可使檢測結果更具可信性。 雷達法確定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層厚度檢測報告應符合表一的要求。雷達法確定外墻外保溫系統保溫層厚度檢測報告 表一報告編號 : 工程監督號:工程名稱工程地址保溫系統施工期委托單位委托人聯系電話建設單位見證員證號施工單位委托單號委托日期監理單位任務單號檢測日期檢測類別檢測環境報告日期檢測設備檢測依據外墻保溫層構造設計情況編號探測部位設計厚度(mm)實測厚度(mm)圖片編號備注12345檢測結論 檢測機構蓋章年 月 日簽發:簽字(上崗證號)審核:簽字(上崗證號)檢測:簽字(上崗證

19、號)檢測機構名稱 地址 電話 郵編附錄 本規程用詞說明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 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 規程中指明應按其它有關部門標準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江 蘇 省 工 程 建 設 標 準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檢測技術規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20、 with Drilled-core of Wall-thermal-insulation-layer DGJ32/XXX-2010條文說明目 錄1總 則3基本規定4 檢驗設備4.1鉆芯法檢測設備5 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鉆芯檢測5.1 鉆取芯樣5.2 檢驗芯樣5.3 結果判定1總 則 墻體節能工程作為建筑節能工程中的重要分項工程,其施工質量對建筑節能實際效果有重要影響。墻體節能工程質量主要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控制。但通過鉆芯法取樣來檢驗外墻保溫層構造,一方面可以對合格工程的質量進行驗證,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及時發現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外墻保溫層構造,便于評估其影響程度并采取相應補救措施,這是事后控制;此外,

21、例行的鉆芯檢驗制度還可以作為事前控制,預先消除一部分人為的、故意降低質量的因素。外墻外保溫系統包括復合保溫砂漿、EPS板外墻外保溫系統、XPS外墻外保溫系統、聚氨酯外墻外保溫系統等 。 作為對相關規范的補充和細化,為避免重復,本條提出除應按本規程執行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江蘇省現行的有關標準、規范、規程的規定。3基本規定 未取得建筑節能檢測資質的任何機構出具的檢測數據、檢測報告、鑒定報告均不作為工程質量驗收的依據。 見證人應持有見證人員證書,并取得建設單位的授權。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檢測時應檢驗項目的要求為:1 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種類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結合保溫系統和產品說明書進行;2 外墻外保溫層厚

22、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3 外墻外保溫系統構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核對是否和型式檢驗時保溫系統的構造相同。 檢測前應充分了解該建筑工程的主要信息,包括外墻節能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情況;現場檢測人員對外墻節能工程狀況有大致的了解,按雙方事先共同制定的方案進行取樣檢驗,既可保證檢驗過程和結果的代表性、客觀公正性,也可避免爭議情況的產生。 規定了在建工程檢驗外墻保溫層構造的時間,便于及時發現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外墻保溫層構造、評估其影響程度并采取相應補救措施。數量過少則沒有代表性,故規定最少取樣數量;實際取樣數量可根據工程實際面積等情況確定。雷達法宜用于節能構造保溫層厚度檢測的大面積掃描,這樣才能顯示出雷達儀的

23、優越性能。 取樣部位應能保證所取芯樣的代表性。 從減小對保溫系統的損害的角度考慮,鉆取芯樣的直徑越小越好;但芯樣直徑過小,容易導致芯樣特別是復合保溫砂漿芯樣的破壞;經過一系列試驗,建議芯樣直徑為50mm。操作時如有其他方面考慮,亦可采取50mm100mm范圍內的其他直徑。通常芯樣直徑宜小不宜大,以利樣品成型。下表為江蘇省建筑節能技術中心的試驗樣品成型概況:表 試驗樣品成型概況芯樣直徑(mm)芯樣數量EPS保溫板外墻外保溫水泥基EPS顆粒保溫砂漿外墻外保溫3010基本成型基本成型5010層間脫開,但可以拼合并可以判斷構造和厚度基本成型部分強度低的材料松散難以判斷構造和厚度另據“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

24、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研制試驗,對于70 mm的芯樣直徑也可取得較完整的芯樣。3.0.10 檢驗對象為外墻保溫層構造,故僅需鉆至結構層或基層表面。 為防止采用不同性質材料修補產生冷熱橋,修補時盡量利用原芯樣填補鉆孔.4 檢測設備4.1鉆芯法檢測設備 外墻節能工程一般采用外保溫系統,鉆芯操作大多為在建筑主體之外的高空作業,為減輕高空作業時的難度、提高安全性,設備應采用便攜式,且應盡量由單人操作。鉆芯機等主要設備的技術性能,直接影響到其可操作性和芯樣的質量,并影響樣本的標準差,因此每臺設備均應具有產品合格證并應滿足相應的要求。 對用鋼絲網作增強網或采用面磚飾面層的外保溫系統,鉆芯設備需要有足夠的轉速或扭矩才能鉆透,建議鉆芯設備的轉速不宜低于1500r/min,扭矩不宜低于50Nm 。鉆取芯樣時宜采用金剛石或人造金剛石薄壁鉆頭。鉆頭胎體不得有肉眼可見的裂縫、缺邊、少角、傾斜及喇叭口變形。鉆頭胎體對鋼體的同心偏差不得大于0.3mm,鉆頭的徑向跳動不大于1.0mm。 保溫層進水后會嚴重影響其保溫性能,在冬季甚至可能導致保溫系統局部破壞;而且如果保溫系統的呼吸性不佳,保溫層里進水的影響將會是長期的。而目前水冷卻系統的鉆芯設備基本上均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保溫層進水,故不建議采用水冷卻系統的鉆芯設備。由于單個工程取樣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