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歷史文化簡略_第1頁
計量歷史文化簡略_第2頁
計量歷史文化簡略_第3頁
計量歷史文化簡略_第4頁
計量歷史文化簡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計量歷史文化簡略一、計量的起源計量來源于測量。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需要進行大量的測量活動。測量的目 的最終是為了社會應用,因而,在一定條件下對同一量的測量結果 應該一致,這就需要嚴于一般測量的計量活動。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它屬于測量,源 于測量,而又嚴于一般測量,是測量的一種特定形式。二、計量的發展計量在中國已有近五千的歷史。國際上通常把計量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古典計量階段、經典 計量階段、現代計量階段。(一)古典計量階段(中國古代計量)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于原始社會末期。人類從利用工具到制造 工具,包含著對事物輕重、多少、大小、長短、軟硬等的思考過程, 逐漸產生了形與量的

2、概念。在自然界漫長的生活中,人們學會了用 感覺器官耳聽、眼觀、手量來進行測量。早期的“計量基準”,大多是來自人體的莫一部分,或其它天然物如動物絲毛、植物果實或動 物等。如,布于知尺:孔子家語中記載“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 肘知尋,斯不遠之則也”;邁步定畝:漢小爾雅中記載“蹉,一 舉足也,倍蹉為步”;手捧成升:小爾雅記載“一手之盛謂之溢, 兩手謂之掬,掬,以一升也。”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生 O禹在治理水患、 劃分九州的過程中,就以自己的身長和體重作為長度和質量的標準,治水時還制作了準繩為測量工具。這種制度的建立,意味著中國計 量有了自己的起步。商朝,度量衡的應用更加普及。河南安陽由土

3、的商代骨尺,是 目前中國所見最早的測長工具。尺面上有相當于“寸”、“分”的刻度表示,在世界上最早使用了十進制。周朝在廣泛應用度量衡的同時,還強化了其政治含義,使其成 了統治象征。據禮記明堂位記載,周公“朝諸侯于明堂,制禮 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春秋戰國是我國計量發展的繁榮時期。春秋時期的一些諸侯國 分別建立了各自的量制,現今收集到的這一時期量器比較豐富。在 秦國,秦孝公十八年(前344),商鞅借鑒齊國量制,監制了標準銅方 升,“一度量、平權衡、正鈞石”,推行統一的度量衡制。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實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 字”(史記秦始皇本紀)等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以皇帝最

4、高權威,頒布統一度量衡的詔令。秦代形成的統一的度量衡制度,得到了西漢繼承和發展。至西 漢末年,王莽把持政權,讓律歷學家劉歆進行了一次修訂度量衡的 工作。劉歆總結了先秦以來的度量衡制度,對單位系列、進位關系、 單位量值、標準器型式以及管理制度做了歸納整理,并采用以音律 校驗黃鐘律管的長度,以度審容,以黍的容重定衡重的方法,厘定 度量衡三個單位量的標準,設計制造了一批度量衡標準器。他在此 基礎上完成的著作審度嘉量權衡被錄入漢書律歷志,成為 我國最早的度量衡專著。irr,新莽銅卡尺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國家長期處于分裂局面,政權分 散,法制無度,度量衡制度極其混亂,甚至由現“南人適北,視升 為斗

5、”的情況。隋代開始了中國第二輪統一的度量衡單位量制。?唐宋元是我國封建社會全盛時期。明清,國家由一度輝煌 到逐漸衰落,明代中葉由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期近1300年的度量衡技術和管理,在單位量制基本統一的基礎上穩步發展,度量 衡器具技術進步,品種增多;單位名稱和進位關系進一步理順。唐 代唐律疏議中設置了關于度量衡的法律條文,是中國歷史上將 度量衡法令載入國家法律的首例。清宣統元年,由國際權度局制造了營造尺和庫平兩粕銖合金原 器各一件,開始了用國際先進計量科學技術對中國古代度量衡的改 造。(二)經典計量階段由于古代依據自然物來確定計量單位,準確性難以提高,且各 國各地的計量制度不同,在交流上造

6、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難。早在 十七世紀,法國就有科學家提由改革和統一計量制度的想法。1875年5月20日,17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米制公約”。從世界范圍 看,這標志著經典計量階段的開始。在我國,1959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 , 確定以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 1976年12月,我國加入國際 米制公約組織。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經典計量階段的計量基準都是在經典物理理論指導下的宏觀器具或現象。例如:長度: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基本 單位,稱作米,并以此制作了國際米原器。國際米原器示意圖時間:根據地球圍繞太陽的轉動周期而確定時間單位秒。質量:根據1立方分米的純水

7、在密度最大時的質量制成了質量 基準千克原器,等。保存于三層玻璃罩內的國際千克原器宏觀實物基準存在一定缺陷。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物理的、 化學的以及使用中的磨損等原因,實物基準難免發生微小的變化。 由于原理和技術的限制,該類基準的準確度亦難以大幅度提高,以 致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要。(三)現代計量階段現代計量標志是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并建立國際單位制 由經典理論為基礎轉為量子理論為基礎,由宏觀實物基準轉為微觀 量子基準。根據量子理論,微觀世界的量,只能是躍進式的改變,而不可 能發生任意的微小變化;同一類物質的原子和分子都是嚴格一致的, 不隨時間和地點而改變。這就是微觀世界的所謂穩定性和

8、齊一性。建立在量子理論基礎上的微觀自然基準,或稱量子基準,比宏觀實物基準優越的多,更精確、更穩定可靠迄今為止,國際上已正式確立的量子基準有長度單位米基準、 時間單位秒基準、電壓單位伏特基準和電阻單位歐姆基準。例如:長度:。取這個特別的數字的原因是,因為它對應于歷史上 的米的定義。由于時間的測量準確度大大高于長度,這一米定義具 有重大科學意義。時間:“秒是葩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 的9,192,631,770 個周期的持續時間”。2014年8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葩原子噴泉鐘”通過評審,我國繼法、美、德、意、日、英、俄等國之后,成為國際計量 局認可的參與修正國際原子時的國

9、家中國葩原子鐘該鐘計時不確定度為 1.5X10-15 ,相當于2000萬年不差一秒。 三、計量的意義和典故(一)國家統一的象征計量的起源與發展是和國家的產生是分不開的。國家機器的運 轉,如征收賦稅,發放俸祿,興修水利,建造城垣,制造兵器,組 織生產、交換、分配等等,都離不開計量的技術保障。對此,歷代 統治者有清晰的認識,他們是把計量作為行使統治權力的象征來對 待的。論語堯曰:“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淮南子本經訓:“謹于權衡,審乎輕重,足以治其境內矣。”這 都是政論家們給君王的獻策。秦以后歷代新王朝建立伊始,都要考校度量衡制度,頒發新標準器,昭告天下,使民眾聽命于新王朝的統治。

10、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和乾清宮前,分別陳列著鎏金銅嘉量和日晷。太和殿是清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儀所,乾清宮是清代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在這兩處放置日晷和嘉量,象征著國家統一和強盛。(二)政治和經濟改革的手段?山東臨沂西漢墓竹簡,其中有幾枚記載了春秋時吳國國君與軍事家孫武的一段對話。吳王問孫武道:在晉國的六卿中,誰先滅亡?孫武回答說:范氏、中行氏先亡,其次是知氏,再次是韓氏、魏氏,最后由趙氏統一晉國。孫武做出這種預測的依據是各卿施行的賦稅政策以及他們所采用不同畝制。他說,范氏、中行氏用 160 平方步為 1 畝,魏氏用 180 平方步為 1 畝,趙氏則用 240 平方步為 1 畝。范氏、中行氏畝積小

11、,同樣按畝數征收賦稅,他們轄下的民眾的負擔就會沉重,這必然會導致失去人心,將最先滅亡。接著知氏、韓、魏氏也將相繼滅亡。趙氏的畝積最大,又免征稅收,民眾歸心,晉國當然是屬于他的。后來社會歷史的發展大勢,正如孫武分析的那樣, 只是韓、 魏沒有亡, 而造成了韓、 魏、 趙“三家分晉” 的局面。同樣是在春秋時期,齊國的田氏也把改革量制作為手段用于奪取姜氏政權。 對田氏的做法, 齊國大臣晏嬰曾有過精辟分析。(三)國家法典的關注對象由于度量衡的社會性,其單位制必須是法定的,國家對度量衡予以法制管理,才能確保其制度的統一。秦國,在商鞅變法基礎上制定的秦律 ,嚴格規定了使用度量衡器具允許誤差的范圍,超差的就要

12、對主管人員罰以兵器鍇甲或盾牌。三國志武帝紀第一中有關于曹操擅弄權謀的記事。名著三國演義據之做了描述:曹操統率大軍進攻袁術的城池壽春,久攻不克,軍中缺糧,曹操授意管糧官王垕 以小斛分發糧食,引起將士不滿,事發后,曹操以克扣軍糧罪誅殺了王垕 ,以此激勵將士奮勇作戰, 終于攻克了壽春。 這則故事雖主要是揭露曹操 “酷虐變詐” ,但也證實漢代已有計量立法。唐律疏議中有兩條計量條文,一條是關于法制檢定的,一條是關于私造度量衡器具的,都規定對使用不規范的度量衡器具或在器具上做手腳侵吞國家財物或造成對方損害的,要處以杖刑。自唐以后各代的典章中,都有關于懲處違反計量公平、公正行為的法律條文。史書上也有嚴懲不法者的個案記載。但在封建社會里,官吏、地主、大商賈相互勾結,利用度量衡器具剝奪平民百姓,是司空見慣的,法律條文往往徒有其名。(四)科學技術進步的要素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是測量,而計量是測量的科學,因此計量的發展與科學技術進步有密切關系。就中國古代而言,計量對古代數學、天文學、音律學、醫學、錢幣學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們互相促進,攜手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五)誠信是計量的靈魂與象征漢書律歷志開首即錄:“虞書日:及同律度量衡,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 。統一度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