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導則案例_第1頁
城市設計導則案例_第2頁
城市設計導則案例_第3頁
城市設計導則案例_第4頁
城市設計導則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送審稿)(送審稿)深圳市蕾奧城市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深圳市蕾奧城市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2010年年5月月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總則總則 General

2、 statement 1、為了深化落實生態城市的設計理念,塑造高品質的城市建成區環境,滿足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的城市設計管理的實際需要,特制定本導則。 2、本導則致力于達到以下目標:構建完善的公共空間體系的同時,提高公共空間的品質與活力;打造便捷、安全、連續、舒適的公共交通與慢行系統,以鼓勵居民采取更加低碳的出行方式;塑造具有北方生態城市特色的城市風貌;實現自然生態與城市人文景觀的和諧交融。 3、本導則是規劃管理部門核發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條件、審查設計方案的重要技術依據。建設項目的設計團隊在進行詳細設計時,亦需遵循本導則的相關要求,以便使設計環節與管理環節更好地銜接,從而提高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的

3、整體效率。 4、本導則經生態城管委會批準后實施,最終解釋權屬于生態城管委會。 5、本導則實施過程中,使用者對本導則的意見和建議可向生態城規劃管理部門提出,規劃管理部門將對反饋意見進行匯總評估,并決定是否修訂導則并報管委會批準。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目錄目錄 Contents 01 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02 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2503 交通與停車控制交通與停車控制.3204

4、 地下空間控制地下空間控制.34附錄附錄: 名詞解釋名詞解釋.35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 本導則所指的公共空間包括城市街道、生態谷、濱水綠地、小區主路、社區公園、廣場、街角綠地、組團綠地、宅間綠地、出入口開敞空間等。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公共通道或視線通廊生態谷次干道路廣場主干道路小區主路/慢行通道 社區公園南部片區公共空間系統南部片區公共空間系統濱水綠地街角公園組團綠地小區主路

5、集中綠地宅間綠地出入口開敞空間居住細胞內部公共空間系統居住細胞內部公共空間系統01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3) 沿城市道路兩側建筑,建筑外墻退讓綠化帶距離不小于5米,建筑懸挑的構筑物正投影不得進入綠化帶范圍。大型公共建筑主要出入口一側,建筑退讓綠化帶距離不得小于10米。(1)道路慢行系統寬度為5米,應結合道路兩側綠化帶整體設計。

6、(2)道路兩側綠化帶(8米或12米)可計入細胞綠地率。綠化帶內可設置報刊亭、電話亭、休息座椅、健身器具、城市雕塑等街道家具和設施,以創造富有趣味的、人性化的慢行活動空間。(上述設施建議結合公交站點集中布局) 城市主干道車速較快、人流相對較少,兩側綠化景觀應以簡潔大氣為主,采用“喬-灌-地被”三層次植物種植結構。 城市次干道車速相對較慢,人流較多,兩側綠化景觀應以精細豐富為主,采用“喬-小喬-灌-地被”四層次植物群落結構。綠化帶內休閑小路與人行道結合設計,增加步行趣味。次干道植物種植結構意向主干道植物種植結構意向綠化帶 慢行系統 車行道 道路紅線 人行道與綠化帶簡單并列設置,步行體驗枯燥乏味5M

7、道路紅線 綠化帶 慢行系統 車行道 5M綠化帶(8M/12M) 車行道 道路紅線 住宅建筑 建筑退線大型公共建筑 5M10M休息區報刊亭綠化帶 道路紅線 慢行系統 公交車站 設施集中布置區車行道 與公交站點結合的慢行活動空間節點示意02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道路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4)沿城市街道建筑應保持街景立面的連續性,且不得設置圍墻等硬質隔斷

8、。 沿城市街道的商業、辦公建筑宜貼線布置,貼線率宜為85%-100%。 住宅建筑如果與道路成一定夾角相交,則應盡可能的采用錯拼的方式,沿道路形成連續的界面。a.連續、有活力的街道 () b.連續、有活力的街道() c.不連續、缺乏界面定義的街道() (生態城動漫園步行內街)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 (洛杉磯某城市干道)住宅錯拼布局示意道路住宅錯拼布局示意沿街住宅錯拼布局,形成與街道平行并且連續的界面景觀(中國南京市河西CBD某居住區)03鼓 勵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

9、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5)當沿街的建筑“街墻”長度等于或超過80米時,建議對立面的形式進行變化。包括: 形成多棟建筑組合的形式,建筑之間留出公共通道,寬度不應小于7米。 打斷或者調整立面的節奏。 使用不同的立面材料。 對于尺度小于80米的地塊內建筑立面的處理方式仍然可以參照上述原則,以避免過長的、超尺度的立面,鼓勵富有變化、趣味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間界面和環境。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a.多棟建筑組合b.打斷和調整立面節奏c.立面材質的變化04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10、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 層數層數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最小間距最小間距 1-1868m10m19-2468m-90m12m2490m15m(6)建筑街墻長度與高度的關系控制 在滿足用地規劃設計條件建筑限高要求的前提下,單體建筑長度宜符合下圖要求。建筑長度建筑高度可接受范圍可接受范圍不接受的范圍不接受的范圍需評估的范圍需評估的范圍例如:2個36層塔樓主體之間的距離為7.5m,不滿足15m間距要求,

11、因此這兩個塔樓應視為同一棟建筑進行高寬比測算。2個建筑主體之間的距離如果小于表中規定的最小值,應視為同一棟建筑進行測算。05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l 可接受的范圍l 不接受的范圍l 需評估的范圍(6)建筑街墻長度與高度的關系控制 建筑長寬比比例舒適,建筑體量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消極影響。例如:新加坡紐頓軒公寓,35層高的居住建筑,

12、沿紐頓路長25m,高114m,建筑不僅符合鼓勵的形式所要求的比例,設計師還采用了垂直綠化墻、遮陽板、空中露臺和陽臺打破建筑體量。建筑體量比例超大,對周邊環境區域消極影響。不鼓勵該種類型的建筑體量,由于遮擋了周邊開發項目的景觀視線而且形成了擁堵的天際線。在可接受范圍和不接受范圍之間是需評估的范圍,這種比例的建筑對環境是否產生消極影響,還要取決于基地環境和建筑設計師采用的設計手法等。本導則通過本導則通過3 3個標準進行評價。個標準進行評價。06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

13、-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街區建筑均貼線布置產生了像墻一樣的感受,減少了沿街綠化的感受。街區建筑局部后退,沿街營造綠色袋形空間。建筑緊密布置,遮擋了通往靜觀資源的視線。建筑靈活布置,減少對靜觀資源的視線遮擋。建筑間距很窄,建筑體量也沒有經過處理,沿街產生了像墻一樣的感覺。通過屋頂形式處理等方式打破建筑體量。通過色彩和材質變化增加建筑立面的趣味。通過使用立體綠化柔化建筑“硬邊界”。1)開發項目是否強化了街景3)是否采用了打破建筑體量的設計手法2)是否周邊項目仍然能夠看到綠色和藍色公共空間(6)建筑街墻長度與高度的關系

14、控制 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屬于需評估個案的評價標準 打破建筑體量的設計手法07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7)建筑物的布置應保證與相鄰地塊和街道具有良好的視覺關系,消極景觀(如機械設備、垃圾收集、裝卸貨等建筑輔助功能)的布置應遠離有較強視覺要求的公共道路或私人物業等。新建建筑的裝卸貨區和停車庫出入口不應位于主要街道一側。底

15、層商業步行環境意向(8)沿街建筑首層為零售商業功能時,禁止使用鏡面反射或透明度差的玻璃,鼓勵設置透明的大面積展示窗。不鼓勵設置卷簾門,如果基于安全考慮,宜選擇視覺通透的門和格柵。08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11.1 城市街道城市街道(9)沿街建筑底層為零售商業功能時,應采用連續整齊的雨篷或騎樓為行人空間提供庇護。建筑退綠化帶距離不小于4米。考慮到商業活動的需要,商業店鋪前的綠化帶可結

16、合商業建筑整體設計,但硬質鋪地面積不應大于綠化帶面積的40%。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a.底層通過整齊的雨篷,營造連續、安全的商業步行環境b.底層通過整齊的連拱廊,營造連續、安全的商業步行環境底層窗戶展示區設計意向09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2 1.2 生態谷生態谷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生態谷整體上應保持生態功能的連續性,并與濱水地區相連通。(2)生態谷應結合兩側細胞

17、進行整體設計。(3)生態谷內部慢行通道寬度不宜少于8米。(4)生態谷兩側建筑外墻需退讓綠化控制線一定的基準距離(見附錄:名詞解釋),建筑高度18米以下為10米,建筑高度1835米為15米,建筑高度35米以上為20米。a。兩側圍合的建筑界面變化豐富。b。兩側建筑統一退線,界面規整。生態谷內部慢行通道寬度不宜小于8米。生態谷下穿相交道路,保證連續性。生態谷H18M10M綠化控制線建筑外墻線生態谷18 H35米的高層建筑退線控制示例15m15m內側控制線退線控制區用地紅線S1S2S3基準退線距離H=20m(5)為了鼓勵營造凹凸變化的、小尺度的公共開放空間,生態谷兩側同類建筑可在基準退線距離的基礎上,

18、靈活調整建筑退讓距離,但所有類型建筑退讓距離不得小于5米,且退線控制區內建筑密度不得大于20%。(詳見下圖示意)生態谷兩側建筑界面控制意向規劃審查的計算公式:規劃審查的計算公式:S/(2(H-5)*L) 20%,其中S為退線控制區內的建筑基底總面積,H為基準退線距離,L為用地沿生態谷界面的長度。1.2 1.2 生態谷生態谷11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3 1.3 濱水綠地濱水綠地公共空

19、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濱水綠地主要慢行通道寬度不宜少于8米。(2)沿濱水綠地兩側建筑外墻需退讓綠化控制線一定的基準距離,建筑高度10米以下為5米,建筑高度1018米為10米,建筑高度1835米為15米,建筑高度35米以上為20米。(3)沿濱水綠地建筑界面亦鼓勵形成凹凸變化的公共開放空間,具體控制方法參照生態谷兩側建筑退線控制(詳見1.2(5))。濱水建筑退線要求濱水空間設計意向主要慢行通道主要慢行通道8M8M濱水生態廊道H 10M5M綠化控制線建筑外墻線濱水生態廊道10 H 18M10M綠化控制線建筑外墻線濱水生態廊道18 H 35M15M綠化控制線建筑外墻線濱水生態廊道H35M20M綠

20、化控制線建筑外墻線12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3 1.3 濱水綠地濱水綠地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4)濱水綠地周邊建筑布局應遵循自濱水地區到內部由低到高的原則,不僅可以保證更多的人們可以享受到濱水景觀資源,而且有助于使濱水建筑界面的尺度更宜人。 (5)濱水細胞或地塊應提供通往濱水的視線通廊,間距不應大于100米,寬度不應小于15米,避免濱水景觀資源被連續展開的建筑物所遮擋。(6

21、)濱水綠地應以生態自然景觀為主,公共活動空間節點宜與濱水細胞小區主路相結合集中設置,以增強濱水地區的活力。(7)沿濱水綠地不得設置圍墻等硬質隔斷,以形成滲透的空間界面。13備注:小區主路可以作為視線通廊,寬度還需滿足不小于15M的要求。不大于100M建筑布局應遵循自濱水地區到內部由低到高的原則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4 1.4 小區主路小區主路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小區主

22、路位于細胞內部,主要用于非機動通行,寬度不得小于14米。 (2)小區主路出入口的位置必須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以保證同其它細胞小區主路的連通性。出入口兩側首排建筑間距不少于40米(配套設施建筑除外),通過主題化設計形成標識性入口空間。 (3)垂直于生態谷的小區主路長度不得超過兩端出入口直線距離的1.1倍。鼓勵平行于生態谷的小區主路采用曲線線型,但小區主路長度不得超過兩端出入口直線距離的1.2倍。(4)在小區主路交匯處應設置用地規模不小于2500平方米的集中綠地(見附錄:名詞解釋)。宜結合周邊住宅建筑進行布局,形成良好的空間尺度,為居民提供日常交往活動場所。入口標識空間控制示意小區主路曲折度

23、控制示意集中綠地控制示意14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4 1.4 小區主路小區主路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5)小區主路由林蔭道路和綠化帶組成,其中林蔭道路路面不小于7米寬,綠化帶寬度不小于7或13米。小區主路可依據兩側建筑功能調整斷面組合形式,體現不同街區的特征,增加趣味性和連續性,豐富空間層次。 當小區主路兩側為商業、文體設施等公共設施時,斷面宜采用兩側各不小于3.5米的林蔭道

24、路,中間設置綠化帶。當林蔭道路外側為多層建筑時,綠化帶寬度不小于7米;當林蔭道路外側為高層建筑時,綠化帶寬度不小于13米。15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4 1.4 小區主路小區主路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 當小區主路單側為商業、文體設施等公共設施時,斷面宜采用不小于7米的林蔭道路(臨公共設施),臨住宅樓一側設置綠化帶。當綠化帶外側為多層建筑時,綠化帶寬度不小于7米;當綠化帶外側為高

25、層建筑時,綠化帶寬度不小于13米。16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4 1.4 小區主路小區主路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 當小區主路兩側無商業、文體設施等公共設施時,斷面宜采用中間不小于7米的林蔭道路,兩側設置綠化帶。當綠化帶外側為多層建筑時,綠化帶寬度不小于3.5米;當綠化帶外側為高層建筑時,綠化帶寬度不小于6.5米。 17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26、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4 1.4 小區主路小區主路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6)鼓勵小區主路兩側建筑底層提供零售、餐飲、娛樂、康體等促進活力的功能。 (7)小區主路兩側建筑底層為居住功能時,建筑與小區主路之間應有過渡處理,保證住戶生活不受干擾。(8)小區主路的界面宜局部通透,步行者應能看到細胞組團綠地的活動,營造豐富的步行體驗。 (9)小區主路與車行系統相交時:當慢行系統穿跨車流較小的次干道或支路時,可采用平交人行橫道的方式,應配置專用

27、信號和機動車限速設施,以保障行人安全;當慢行系統穿跨交通流量較大的主干道或快速路時,應使用行人立交設施。組團綠地小區主路小區主路與兩側建筑底層居住功能的過渡處理示意鼓勵小區主路兩側界面局部通透,保證行人能看到組團綠地里的活動18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4 1.4 小區主路小區主路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0)當小區主路兩側建筑為底層架空或半地下設計時,應考慮通過退臺或斜坡綠化等

28、手段在建筑地面層和小區主路之間形成柔性過渡界面。 柔性過渡界面處理手法示意19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5 1.5 社區公園社區公園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社區公園(見附錄:名詞解釋)應與中小學、社區中心、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相鄰設置,為周邊居民提供活動場所和休閑設施。 (2)社區公園應鄰近主要道路布置,標高不宜超過人行道行人的視線,且避免過度封閉遮擋,保證行人能看到社區綠地內

29、部的活動。 醫院社區中心綜合體幼兒園小學操場小學社區中心服務圈 社區公園次中心次中心小區主路社區公園周邊功能布局示意20社區公園周邊設計意向示意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6 1.6 廣場廣場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每個社區中心用地必須提供不少于5000平米的社區廣場。(2)廣場應通過建筑、植被的圍合形成場所感,界面宜為連續性界面,貼線率宜85%-100%,應避免比例失調、尺度

30、夸張的廣場。 (3)廣場至少有一邊與圍合建筑之間不被車行道路所分隔。(4)廣場周邊建筑底層宜提供適當的餐飲、娛樂和零售商業功能,并形成連續的拱廊,創造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間。(5)廣場內每100平方米至少種植1棵喬木。(6)廣場內水面或綠化景觀的面積不小于25%。缺乏界面定義的廣場被車行道路孤立,四周沒有商業零售等功能支持界面定義良好的廣場,圍合感強,四周有商業零售等功能支持尺度超大、缺乏人性化設計的廣場 () 圍合感強、尺度宜人且有商業零售等功能的廣場() (國內某市政廣場) (巴黎盧浮宮廣場)有活力的廣場設計意向 21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

31、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71.7 街角公園街角公園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細胞在道路轉角位置應設置街角綠地,通過主題化設計形成標識性空間。 (2)街角綠地的實際形狀應盡量規整,以方便使用;具體控制范圍是以道路中心線交點為圓心畫圓,保證圓與道路紅線所圍合區域面積不小于300平方米,周邊建筑基底不得進入該區域。(3)人流量較少的街角公園,主要以綠化景觀為主。臨近商業、公共設施及小區出入口,人流量較大的街角公園,應結合商業、公共設施及小區出入口進行整體設

32、計。22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8 1.8 其它公共空間其它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1)小學及幼兒園的主要人行入口應臨近小區主路,并形成至少200平方米的集中開敞空間,便于家長接送小孩。 (2)居住細胞應提供層級豐富的內部開放空間,包括組團綠地(見附錄:名詞解釋)、宅間綠地等。 組團綠地應為組團內各年齡段居民提供活動場所和體育休閑設施,尤其是方便老人和兒童使用。并應滿足

33、大部分居民可以從窗內看到組團綠地,有利于家長照看兒童。 臨近道路綠地、濱水綠地以及生態谷綠地的宅間綠地應進行一體化設計。 組團綠地設計意向學校至少形成200平方米的集中開敞空間23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1.9 1.9 城市家具配置要求城市家具配置要求公共空間控制公共空間控制01 (1)集中式公共空間以面積進行配置: 每100平方米公共空間至少需要配置總長度為7.5長的標準座椅。座椅的高

34、度應大于0.36米,小于0.9米;寬度應大于0.48米。如果寬度大于0.84米,并且兩邊均可以就坐,長度應以雙倍計算(下同)。 每500平方米的開放空間應至少提供一個水龍頭和一個垃圾桶。 (2)線狀公共空間以長度進行配置: 每隔50m設置總長度不小于8米的行人座椅。 每隔20m設置一個垃圾箱,宜結合座椅設置。24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02 本導則中建筑形態指由建

35、筑的外墻形成的體量或由建筑組群形成的體量邊緣。 建筑形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建筑高度 立面風格 頂部控制 底座控制 主體控制 建筑色彩 立體綠化主體 頂部 街墻 25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2.12.1 建筑高度建筑高度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02(1)建筑高度(見附錄:名詞解釋)應符合南部片區總體高度控制要求。高度分區高度控制備注A150M南部商業中心B90M局部地標C75M沿

36、生態谷兩側第一層次住宅D55M沿生態谷兩側第二層次住宅E35M沿生態谷兩側第三層次住宅F15M沿生態谷兩側第四層次住宅(2)除了滿足以上高度分區控制要求,建筑高度還應滿足從生態谷向兩側逐漸降低,從軌道站點向周邊逐漸降低,從垂直于生態谷的小區主路向兩側逐漸降低的原則。 (3)如建筑為平屋頂,任何屋頂附屬設施(包括電梯、機械天棚、通訊設備、電梯塔或機械設備)高度不得超過屋面4.5米,且從檐口至少后退4.5米。 (4)如建筑為坡屋頂,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下時,建筑的屋頂高度(見附錄:名詞解釋)不得超過4.5米;建筑高度在36米以下時,建筑的屋頂高度不得超過6米;建筑高度在72米以下時,建筑的屋頂高度不

37、得超過12米;建筑高度在72米以上時,不得超過16米。垂直于生態谷的小區主路向兩側高度逐漸降低垂直于生態谷方向的天際線控制平行于生態谷方向的天際線控制26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2.22.2 立面風格立面風格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02(1)建筑風格應與生態城管委會的細胞規劃設計要求一致,每個項目設計方案必須提供與周邊地塊相對關系分析的鳥瞰圖。 (2)建筑立面應以現代、簡約、大氣、融合的

38、風格為主,無大量裝飾性構件。 現代反映當代的科學技術、經濟發展和建筑技術水平,體現生態環保理念。 簡約將設計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盡量簡化,注重材料色彩及質感的表達。 大氣建筑形體簡潔明快,建筑尺度適宜,設計手法樸實,給人莊重、渾厚的感受,避免過大或夸張的建筑體量。 融合充分吸收東西方文化藝術精髓,傳承民族、地域特色,與自然環境協調,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古炮臺遺址和青坨子周邊建筑應傳承歷史文脈,體現地域特征?,F現代代簡簡約約大大氣氣融融合合27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39、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2.32.3 建筑頂部建筑頂部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02(1)建筑的頂部主要用于安裝機械設備,這部分不算在建筑面積之內。當屋面安排有特殊用途時,允許有特殊的形式,但設計必須經過主管部門審批。 (2)建筑頂部應為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創造條件,并與太陽能熱水收集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 (3)多層居住建筑頂部宜采用坡屋頂,烘托活潑、典雅的居住氛圍。 (4)建筑底部避免使用無功能的大架子等構件。 (5)屋面應采用與其他部位相同的材料,以形成整體感。 (6)高層建筑塔樓頂部應逐漸減小屋面的截面及立面尺寸, 屋頂體量處理

40、常用有三種方式。(7)高層建筑塔樓頂部不得設置任何廣告標志物,以免影響城市景觀。 (8)高層建筑塔樓頂部安裝的通訊用途的塔式構筑物或其它豎立構筑物的高度不得超過建筑總高度的20。這些構筑物應包含在建筑設計范圍內,而且必須經過批準才能安裝。 (9)注重第五立面的設計,當建筑屋頂設備可能被周邊更高建筑看到,應當把設備布置在屋頂最低的位置,并粉刷為和建筑協調的顏色,以減弱視覺影響,同時還應注重屋頂綠化設計。 a.向上截面逐漸變小體型瘦高b.利用體塊穿插雕塑感強c.頂部保留體塊造型體量感強建筑頂部是指建筑最高使用樓層屋面以上的部分。28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

41、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2.42.4 建筑底座建筑底座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02(1)底座的材質選擇和分格應具有親切的尺度。鼓勵使用以人的尺度為基本模塊大小生產的建筑材料,如磚、瓦、混凝土磚、石塊等,這樣有利于人們感知建筑的尺度,盡量避免使用過度夸張尺寸的材料。和行人接觸較多的底層,鼓勵使用感覺親近、導熱性較差的材料,如磚和木料。 (2)當建筑底層設置騎樓時,寬度至少3米,最多5米,高度不得超過14米,其它功能項目也可以設置騎樓,必須符合本設計標準。

42、建筑底座是指建筑底部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的部分,一般指建筑底部15-20米以下的部分,常利用材質、色彩、體量等的變化與上部形成一定的對比,創造宜人感;不同高度的建筑的底座高度也是不同的。a挑高式連拱廊(兩層) b普通連拱廊(單層)底層材質意向29騎樓設計意向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2.52.5 建筑主體建筑主體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02(1)主體部分的顏色、材質應與底座與屋頂協調統一,避

43、免使用可能造成光污染的材料或過于強烈的顏色。 (2)機械設備構件不得暴露在外,應設置遮檔或構件化??照{室外機應通過建筑結構構件進行隱蔽處理。 (3)高層建筑塔樓之間間距不得小于24米。 (4)高層辦公建筑塔樓應保持進深25-40米,以確保辦公室空間有自然采光機會。(5)高層建筑塔樓體量變化部位的控制 塔樓變化部位(或中間樓層部位)指建筑從街墻立面線頂部至最高使用樓層的部位。本導則把建筑的這個部位分成兩個區,用以表達建筑體量的變化和體量變小部位的形式。 1) 建筑控制高度小于lOO米的建筑塔樓 塔樓變化部位定為街墻立面線以上的樓層至建筑最高使用樓層劃為一個區,即至建筑總高85左右的樓層區。當建筑

44、達到這個高度時,建筑樓層截斷面尺寸應收縮95-85。 允許塔樓變化區有不同的后退部位或突出部位。突出物可延伸至建筑的后退立面線,后退部位最多不得超過5.0m,長度不得超過塔樓總寬的1/3。整個頂部體量最少應后退15m3.0m,其截斷面應嵌落在下面樓層的截斷面內。 2) 建筑控制高度大于lOOm的建筑塔樓 塔樓變化部位定為街墻立面線以上的樓層至建筑最高使用樓層劃為兩個區,即至建筑總高75和90左右的樓層區。當建筑達到這兩個高度時,建筑樓層截斷面尺寸應收縮9585。 塔樓變化區有不同的后退部位或突出部位的規定同上。建筑主體是指建筑街墻立面線頂部至最高使用樓層的部分。30GUIDELINES OF

45、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2.62.6 建筑色彩建筑色彩建筑形態控制建筑形態控制02(1)建筑色彩應與生態城管委會的細胞規劃設計要求一致。 (2)不鼓勵相鄰地塊建筑物使用完全相同的色彩,以保持街道立面的活力和變化。建筑色彩可采用同色系或同色相的顏色變化等方法取得協調統一。2.72.7 立體綠化立體綠化(1)建筑鼓勵應用立體綠化技術(陽臺綠化、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庭院綠化、中庭綠化),拓展綠化空間,降低熱島效應,提供更

46、多的開放空間,塑造更獨特的建筑形體,美化環境。 (2)建筑兩側的山墻面、架空層的沿街墻面及屋頂應進行垂直綠化;有條件的建筑外墻、圍墻、坡面等構筑物立面應進行垂直綠化。 (3)公共建筑應進行庭院綠化和中庭綠化,形成地塊內外有機的綠化聯系。同色系的色彩搭配形成和諧統一的街道景觀屋頂綠化屋頂綠化庭院綠化陽臺綠化垂直綠化31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3.13.1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交通與停車控制交通

47、與停車控制03(1)生態細胞內應采用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方式。3.23.2 交通組織交通組織(1)城市道路應設置公共交通專用道或高峰時段公共交通專用道。 (2)公交站臺應結合慢行出入口設置。公交站臺應采用港灣式??空?,可利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的綠化帶設置。站臺高度應與公交車輛內部地板高度保持一致。(3)為了鼓勵步行和公交出行,地下空間宜設置專門的人行步道系統,并在公交站點附近設置人行出入口,以方便接駁。3.33.3 地塊車行出入口地塊車行出入口(1)地塊車行出入口應盡可能設置在支路和次干道上。如有特殊情況,對必須設置在主干道上的地塊出入口實行右進右出的交通管制。 (2)居住地塊在次干道同側設置

48、的車行出入口不得超過兩個,在主干道同側允許設置一個車行出入口。 (3)不宜在行人集中地區設置機動車出入口,不得在交叉口、人行橫道、公共交通??空疽约傲⒔灰捞幵O置車行出入口。 (4)車行出入口距人行過街天橋、地道、立交引道、主要交叉口距離應大于80米。32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FOR THE SOUTHERN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城市設計導則3.43.4 機動車停車機動車停車交通與停車控制交通與停車控制03(1)停車方式應采用地下停車、架空層停車以及

49、立體停車。半地下停車鼓勵采用雙層機械停車技術。 (2)居住細胞機動停車泊位按天津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J11250-2008執行。 (3)建筑物半地下或底層架空部分用于停車及輔助用房的,其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4)地下停車庫應采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照明應利用可再生能源。3.53.5 非機動車停車非機動車停車(1)非機動車停放場地應遵循足量供應和就近服務原則,實現分散多點布局。 (2)居住細胞非機動車停車位數量不得低于天津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J11250-2008的標準。 (3)非機動車停車場地應結合步行出入口和小區主路就近布局。地下空間自然通風采光雙層機械停車3.63.6 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1)林蔭道路、景觀性道路(休閑型、觀光型、購物型)和步行道路全段等慢行系統必須設置無障礙通道。 (2)街道與建筑之間、街道與街道之間的不同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